因為毗鄰北方滄州。


    遠離雷州南境途徑的大河河川。


    加上那一年,確實遇到百年難遇的大旱。


    旱情嚴重到,以至於莊稼顆粒無收的程度。


    百姓連最簡單的,填飽肚子的需求,都無法做到。


    那個時候,其實相比於雷州北部。


    北方滄州的旱情更加嚴重,百姓更慘。


    但滄州曆來都是貧瘠大州。


    動輒便有旱情。


    百姓早已經習慣。


    加上滄州的官府,大多及時開倉放糧。


    平息了禍患。


    但可憐的是,杜占奎的家鄉,卻是出了一個狗官。


    原本遭遇旱情。


    縣令本身便有權開倉放糧。


    或者若是擔心承擔責任,大可以飛雁傳書,向州府請示。


    但可惜,那狗官草菅人命,不顧百姓疾苦,隻想著將事情搪塞過去。


    結果釀成慘禍。


    邙山地界的北方,其實就是杜占奎的故鄉舊址。


    不過現在說這些事情,也已經沒有什麽意義了。


    ……


    滄州貧苦。


    明明隻是一州之隔。


    但是到了滄州,慧覺才知道。這一點,果然絲毫不假。


    滄州的土地,大多荒蕪幹涸。


    荒野之中,廣袤的土地上,盡數都是遍布著稀疏枯草的黃土。


    連樹木都很少看見。


    更加別說什麽莊稼和灌叢了。


    同樣的,也因為滄州貧瘠,所以滄州雖然和雷州土地一樣廣袤,都算的上是天下百州之中的大州。


    但滄州的百姓,就比雷州少多了。


    一路往北。


    慧覺進了滄州地界之後。


    便沒有再動用神通,而是像平常人一樣,用腳步慢慢的走。


    神通雖然廣大。


    可以讓人日行千裏、萬裏。


    一夕遊盡滄海、天涯。


    但卻失去了行走天下的意義。


    慧覺記得,自己的師傅,廣法和尚曾經說過,天下佛門,有許許多多著名的佛門大宗。


    他們年輕一輩的弟子裏麵,大多有天下行走的說法。


    所謂的天下行走,便是和苦行僧一樣,遊曆天下。


    隻不過略有不同的是,苦行僧是追求苦難,以此來磨煉自身的意誌。


    而所謂的行走,是為了遍看天下人世百態,提升自己的閱曆,磨礪自己的心境。


    雷州劫數。


    從邙山地宮開始。


    一直到雷州三百萬百姓殞命。


    大劫落下帷幕。


    慧覺看到了很多,見識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的磨礪。


    但看到的東西越多。


    他的心中,卻是越發的有些迷茫了。


    所以,他才想要看看天下百姓,看看人情百態,用自己的眼睛,再仔細的,看看這個世界。


    看看這個世界的百姓,看看這個世界的一切。


    滄州境內,河流稀少。


    甚至可以說是罕見。


    對於百姓們而言。


    最重要的水源,便是依靠井水。


    所以,村落幾乎都是圍繞著水井而建造的。


    這一口井,便是村民們的命根子。


    賴以生存的源頭。


    因為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滄州隻有很少能夠用來種植莊稼的田地。


    即便如此,田地裏麵,種植的,也大多都是一些耐旱的作物。


    這些作物品種單一,大多生存力旺盛,但是產量低下。


    但對於滄州的百姓,這也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


    一路在滄州遊曆。


    慧覺所見,滄州基本上都是荒蕪千裏不見人煙。


    偶爾有一個村落。


    村落裏麵的百姓,也都是麵黃肌瘦,衣衫殘破。


    他們麵朝黃土,背朝天。


    在天地裏麵艱難的耕耘著,想辦法和天地抗爭,謀求著生存。


    相比於水土肥沃的雷州,滄州的百姓,真的太苦了。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因為生存環境的艱苦。


    滄州的百姓們,反而大多篤信佛教。


    原本,看著一個個百姓,虔心向佛。


    對慧覺這個佛門子弟而言,應該是樂於所見的事情。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


    看著那些窮苦的百姓,圍著一尊尊泥土築造的佛像懇求跪拜。


    莫名的,慧覺的心裏麵,有些不是滋味。


    ……


    漫漫荒蕪的黃土地上。


    寬闊的官道延伸著,不知道通向何處。


    在官道的一處邊緣,用簡單的木板、樹樁搭建著一個蘆蓬。


    蘆蓬不大。


    裏麵隻是擺著兩張桌子,幾條凳子。


    在蘆蓬口,坐著一個老漢。


    老漢相貌蒼老,皮膚黝黑。


    他手上拿著旱煙杆,慢慢的抽著。


    神情有些默然。


    他的麵前,是兩口陶罐。


    而在蘆蓬的門口,則是豎著一塊木牌。


    木牌上麵歪歪斜斜的,寫著一個水字。


    老漢是賣水的。


    他的村子,就在這兒附近。


    他從村子裏麵挑了井水,每日來到這兒,賣給路人。


    以此賺些錢。


    賣水,這樣似乎很奇怪的事情,在滄州,卻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滄州土地荒袤,不時便有一些路人,因為缺少,渴死在半路上。


    所以沿著官道。


    附近村落裏麵的村民,挑些水來售賣。


    既可以賺些小錢,也是一件善事。


    這些水裏麵,大多放了穀殼,或者一些其他的木屑。


    這是為了防止幹渴的路人,一下子痛飲,結果嗆到。


    “阿彌陀佛,多謝施主。”


    慧覺一隻手拿著陶碗,一隻手單掌合十,朝著老人念了一聲佛號。


    隨後他從自己的僧衣裏麵,摸索著,摸出來兩個銅板,放在了老人的麵前。


    看著慧覺行禮,老人放下手上的煙杆,同樣雙掌合十,朝著慧覺點了點頭,


    “小師父這就準備上路了,不再歇息一會兒嗎?”


    “不了。”


    慧覺朝著老人搖了搖頭,微笑著說道。


    不過就在言語之間,慧覺卻是下意識的朝著右手邊的官道看去。


    官道近處,什麽人都沒有。


    但在視野的盡頭,可以看見,那兒有一團煙塵揚起。


    慧覺的佛眸遠眺,卻是看得清楚,揚起煙塵的,是一隊騎士。


    他們騎乘的,統統都是異獸。


    而且讓慧覺忍不住皺眉的,這些異獸背上的騎士,統統都是一個個身披袈裟和僧衣的和尚!


    他們衣著華貴。


    袈裟上麵有的甚至披金鑲玉。


    除此之外,隨著大隊,不少的和尚手上,舉著一麵麵經幢和佛幡。


    “無量光明佛……”


    看著這些人,慧覺皺著眉頭,仿佛情不自禁的,開口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成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偷看書的懶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偷看書的懶貓並收藏修成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