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上,雲霧吞吐如龍。


    自從昨日開始整個太白山上的雲霧繚繞,就沒有消停過。


    高山之下,第九局駐紮的負責人望著山上,雲霧依舊如同長虹。


    他轉過頭問副手道:“巡邏還在繼續嗎?”


    “是的,每兩小時一次,但是我們沒有發現有任何的奇怪人士。”


    副手立馬迴道。


    “上去的會是誰呢?”


    負責人有點想不通,但是第九局既然說了這麽一句話,那麽一定是跟第九局有關的人上去了。


    “繼續巡邏吧,不過間隔可以拉到三個小時一次。”


    “是!”


    ……


    而太白山之上,此時章九齡還在考驗之中掙紮著。


    “勇氣、悟性、堅毅、謀略、大局、知識、恆心,現在隻剩下知識和恆心了。”


    章九齡看著眼前的無數的書籍,心中告誡自己一定要堅持住。


    這裏的書籍包括醫學、道藏、佛藏、天文、地理、四方風水等等方麵。


    總計分為三十六類,總計十二萬卷。


    放滿了眼前木屋之中的所有,書籍竹簡一眼都看不到盡頭。


    而章九齡要做的便是在這裏讀完這裏所有的書籍。


    隨手翻開自己手中的一個竹簡,上麵密密麻麻的勾畫著人體的種種經絡。


    而旁邊記述的則是繁體字。


    “這要讀到何年何月?”


    章九齡看著眼前的書籍苦笑著,便是十載寒窗也未必能夠讀完眼前的書籍吧。


    “不可能有無法完成的關卡,不然這考驗便失去了它本來應該有的意義。”


    “難道是有什麽捷徑?”


    章九齡將整個書房看了一遍,卻沒有發現任何的提示。


    “看來真的要將這十二萬卷書籍全部通讀。”


    章九齡感覺自己的太陽穴都在隱隱作痛。


    “但是這莫說七天或者是兩天,就是七年我也未必成功啊。”


    “知識?恆心?難道說這兩個是一起考察的?”


    “或者說隻要上山之前將這一切都通讀就有可能過關?”


    “不該啊,不管了,總要試試!”


    章九齡不再思考,他實在是不清楚這一關怎麽在七天之內通過。


    既然想不清楚,那就先做後想,章九齡拿起一部《黃帝內經》高聲朗讀起來: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一陰一陽一,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一精一,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章九齡初讀之時,隻是用心去背誦。


    但是讀著讀著他發現自己眼前的書籍似乎在向他揭秘在上古的秘聞。


    “上古之世,春秋皆度百歲,這真的是難以想象啊!”


    但是順著《黃帝內經》通讀下去,章九齡卻發現不對了。


    “這上麵居然還說明了上古之世的人真正長生的原因。”


    在《黃帝內經》之後一段,寫道:“上古之世,泰山上以通天,下以和幽,合周星之數,駕馭陰陽二界之變,龍脈之雄,渾然蓋之天下,人壽滋長,天理變化,如此罷了……”


    這是說因為天上地下的龍脈都匯集在這裏才有著如此非凡之功,能夠使人春秋皆度百歲。


    章九齡繼續看了下去,但是越看越發覺此處書籍與外麵幾乎完全不同。


    《黃帝內經》之上不僅多出很多與章九齡在九州讀的筆記不同之處,還似乎記述著上古辛秘。


    “不行,我要看看其他的竹簡是不是也和九州現在記述的不一樣。”


    章九齡跳下書桌,轉身在史學書架之上,翻出一篇史學文章,卻發現在上麵寫的和九州傳承下來的史學完全不一樣。


    “上古之時,大禹布九鼎,下大荒,入九州,牽億萬生靈,舉世蓋之功,澤披黎民……”


    章九齡越讀越心驚肉跳,這如果不出所料應該是上古神話的記載。


    甚至是上古真正的神話記載。


    “不得了了!”


    “下大荒?”


    “大荒是哪裏?”


    “難道是《山海經》?”


    章九齡連忙上書架找到《山海經》,他本人是讀過《山海經》的。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


    但是在史料之上記載,原文是共22篇,約32650字,分為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等。


    但是在這裏章九齡卻發現了不止十八篇,而是完整的二十二篇,甚至還有外篇兩篇。


    這上麵記述著一個似乎與整個九州完全不同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便是大荒。


    “所以說我們原來是來自大荒?”


    章九齡驚道。


    如此看來《山海經》上麵的描述應該是對大荒的描述,很可能就是上麵所說的大禹下大荒的那個大荒。


    “這是寶藏啊!”


    章九齡這時候已經完全反應過來。


    這整座書山就是無上的寶藏。


    這裏似乎記錄著九州缺失的那段神話的曆史。


    “讓我想想,再看看道藏。”


    他連忙找來自己之前讀過的一些書籍來核對彼此之間的差別。


    “這是《淮南子》缺失的部分!”


    章九齡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會找到《淮南鴻烈》缺失的部分。


    《淮南子》原書內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隻有內篇。


    而《中篇》據說是言神仙黃白之術。


    但是這《中篇》現在就在章九齡的手中。


    章九齡連忙打開書寫《淮南鴻烈·中篇》的文卷。


    “古之術法多矣,今吾整四方之神仙黃白之術、陰陽血氣之法,成以《淮南鴻烈·中篇》,以傳四方黎民……”


    “這這這……”


    章九齡驚異的說不出話來,按照這上麵的記載,在漢朝的時候,神仙之法流傳很廣,整個漢家子弟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學過,而這一篇《淮南鴻烈·中篇》就是要傳給黎民的。


    “在漢朝的時候,大漢便已經在整理神仙黃白之術傳百姓了?但是為什麽我們的記載卻完全沒有,中間發生了什麽。”


    《淮南鴻烈·中篇》裏麵說的話太讓人震驚了。


    “再找找。”


    章九齡又從曆史書架之中,翻出來了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


    他打開《史記》之後,愣住了。


    這上麵記載了很多他從未讀過的曆史故事。


    盡管上麵很多話語言之不詳,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在漢代乃至上古時代,九州一直處於一個神話時代。


    在這一本《史記》之中,司馬遷用推測的語氣寫著上古先秦時代。


    他在開篇寫道:“上古之世,湮之不詳,大荒之世,不知其法,始皇坑儒,焚之萬卷,自此而起,不知始終,餘處卑賤之地,妄圖揣測上古之世,始皇之德,實為荒唐,亦是使萬民知其所始,稗官之德,不得不言……”


    “上古時代竟然有著如此璀璨的時代嗎?”


    章九齡感覺自己這一瞬間有著太多的震驚了。


    按照司馬遷所言,在上古先秦究竟發生了什麽他並不知道,隻是根據在漢代的傳言,進行考據來編纂《史記》的。


    但是漢代描寫應該是真的。


    章九齡翻開了《武帝本紀》,《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其中本紀便是記載皇帝的。


    “這裏頭有缺。”


    章九齡一翻出來就發現其中的不對了。


    這其中文字不全,隻是有著部分的《武帝本紀》的內容。


    但是其中卻描繪出來了一個絕然盛世,漢家男兒壓之四方,雖一分一毫而不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隻是這裏‘與天不合,武帝雄峙天下,大漢帶甲之兵五十萬,俯覽眾生,有昔日始皇之姿……’,這裏的天是什麽?”


    章九齡越是翻著手中的古籍,心中的疑惑便越多。


    他簡短的讀完史記之中《武帝本紀》的內容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但是,為什麽我們這裏的曆史卻發生的斷層。”


    章九齡心中疑惑萬分,九州曆史幾乎沒有斷絕。


    但是為什麽傳下來的曆史和這裏記載的曆史完全不一樣。


    章九齡並沒有懷疑是這裏的書籍有問題,因為曆史隻有後麵的人領悟錯了前人的意思,斷然沒有前人寫錯的道理。


    太白山上那位是七百年前的人,他讀的曆史絕對比現在的曆史要靠譜的多。


    章九齡把能翻的史書全部翻了一遍,卻發現隻有在明朝之前的書籍,沒有明朝的書籍。


    “這是明朝發生了什麽嗎?”


    太白山上那位是七百年前的大明初期的人物,這樣來說,這裏的書籍應該都是那位讀過的。


    那麽九州現在流傳的曆史與真實曆史不同隻有可能是在明初之後。


    “是《永樂大典》?還是《康熙字典》?”


    章九齡在揣度究竟是明代或者是清代的什麽事件,將曆史全部篡改了。


    “這般浩大的工程,不是一般事情可以做的到的。”


    將整個世界的曆史全部篡改,這簡直是可怕。


    “如此看來,感覺似乎是《永樂大典》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章九齡喃喃自語道。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先後命內閣首輔解縉和太子少師姚廣孝主持修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


    後永樂帝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這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87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而在明成祖朱棣的時代,他還進行了鄭和航海於世,隻有這樣雄踞世界首位的帝國,和進行過與世界交流的帝國才有這種實力來做這種事情。


    也隻有《永樂大典》這種工程才足以將所有的曆史篡改。


    “但是那明成祖又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章九齡想不通,他隻好繼續通讀四方的書籍。


    史書、醫術、陰陽風水、九州龍氣等等書籍在章九齡麵前不斷過目。


    章九齡越是在這第六關之內取讀四方的案牘,越是震驚的不能自己。


    上古九州簡直在挑戰他的想象。


    “唿…”


    章九齡緩緩的吐出一口氣。


    “就算是不能拜入太白山山石之下也當好好讀一讀這上古辛秘。”


    章九齡長歎道。


    “這個時間好像不太對。”


    章九齡站起身來。


    即使在過關時間之中,每到休息時間,都會將他們先扔出幻境。


    但是現在章九齡卻仍舊在幻境之中。


    “時間有異樣嗎?”


    “我現在讀書的時間,應該已經超過兩天之限了。”


    “先讀七天看看。”


    章九齡立馬下了決定,先讀七天,如果時間仍舊不到,那麽就說明這裏的時間是被扭曲的。


    “扭曲時間啊!”


    章九齡長歎道。


    時間的扭曲,一種是扭曲時間本身,這一種的話,那太白山上那位真的是神人了。


    而另一種是則是扭曲人對時間的感知,這一種即使也難以想象,但是還能夠接受。


    “不管了,我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讀書,十二萬卷書,我要讀多少年啊。”


    “不過這書中的一切,倒是真的給我打開了一扇大門。”


    “對了,據說太白山上那位是九州護鼎人,這九州護鼎人又是何人?”


    章九齡再次翻開了《史記》。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這一句便是第一代護鼎人九州王孫滿說的話。


    在《史記》之中,有著明確的描寫:九州護鼎,其德高而侵之天下,鼎重而壓之四方,天命護之,貴不可言。


    “看來這九州護鼎人真的是一個了不得身份。”


    章九齡似乎忽然懂了,太白山上那位為什麽要專門強調,他的弟子是有資格繼承九州護鼎人的。


    “禹皇,九鼎,護鼎人,這上古的時代究竟隱藏著多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編造神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未名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未名北並收藏編造神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