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德府眾官紳赴宴的心情,都是很平和,當然懷有鴻門宴的擔心,或許多少有一些,但是想想也知道是不可能。
隨著各路官紳陸續到來,府衙裏也漸漸熱鬧起來。
大家憑著相識交好之人,分了幾個圈子,不過大體對官府都不那麽友好。
這時農商錢莊的大股東彭家,楊家二人一並前來,他們的兒子都是林延潮的門生,在農商錢莊上這兩年又是賺的盆滿缽滿。
而到了他們這個地位,眾歸德官紳也沒辦法將他們排斥在圈子外,所以二人所到之處,眾人都是熱情相迎。
除了趙家外,歸德有頭有臉的官紳都來了,還有與趙孟長一並現在被押在府衙大牢的其他四位生員家裏大人。
他們都是來探聽風聲的,若是此來可以鼓動這麽多官紳,向林延潮求情,那是再好不過的。
至於吳通判則是負責起接洽之事,他在本地官紳中人麵廣,是左右逢源。
官府上是由他來出麵招待。
林延潮到現在都沒有露臉。吳通判卻是主持起大局,將坐在院子裏喝茶閑聊的官紳們招唿在一起,然後一並客廳裏坐下。
客廳裏氣氛還算是不錯。
吳通判幾杯酒下肚,算了略表心意,眾官紳們雖沒見到林延潮,但也是有些放開了手腳,但是揣測的氣氛仍在。
酒過三巡後,林延潮仍是未見蹤影,但吳通判說話了,但見他笑著道:“今日在座的諸位,都是吳某的老朋友了。”
眾官紳們一並笑著道:“別駕抬舉了。”
吳通判笑道:“吳某五年前到歸德為官時即是商虞通判,司本府榷稅,河澤,開礦之事,這幾年仰仗諸位給吳某麵子,一直沒出什麽大事。吳某借這一杯先謝過在座父老鄉親了。”
商虞通判僅次於糧捕通判,歸德府裏吳通判的權利很大,但一呆五年吳通判卻沒什麽建樹。
在座的人都知道吳通判,在眾人眼底,他算是一位不錯的官員,對上級恭順,對府裏官紳也是寬厚。
那不是因為吳通判不想管,而是沒能力管,一來背景不夠,二來人家性子比較軟。
所以上麵說什麽他就是是什麽,下麵官紳一強硬,他也立馬慫包。
吳通判屬於風箱裏的老鼠,也就是兩頭受氣的官員。還好吳通判上麵幾任歸德知府都還算強勢,否則歸德府商虞這一塊早就亂了。
這時候眾人舉杯齊飲後,吳通判道:“不過今日吳某有幾句難聽的話,卻不得不說了。”
眾官紳聽了都是露出笑意,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吳通判難道今天要男人一迴嗎?
但見吳通判道:“吳某雖不負責漕運,夏糧這兩塊,但也知道此二者乃一府官員的政柄。”
“到今日為止夏糧征收不過二成,而導致漕糧也未征齊,如此下去不說八月前繳清夏稅,就是漕期怕也要誤了。所以吳通判與本府幾位官員都在此,懇請大家拿出一個辦法來。”
吳通判說完一旁馬通判麵色很凝重。
他身為糧捕通判,夏稅征收不齊,漕船失期他是有直接責任的。
馬通判道:“諸位歸德的父老鄉親,今年不同以往,今年乃是豐年。本官查過,以往就算歉年時,一到夏稅征收,也能收上個六七成,但今年是豐年為何連兩成都收不上來?”
“府台今年去年修了多少水利溝渠,大家心底有數。做人不可以沒有良心,懇請諸位不要作令府台大人痛心的事。”
下麵官紳們議論聲紛紛而起。
吳通判立即道:“諸位,馬通判方才沒有責怪大家的意思,我們官府隻是希望大家拿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故而今日請大家到這裏談一談。”
眾官紳們商議一番,終於推舉了一名官紳出來道:“吳別駕,餘家裏不過幾畝薄田,本不該說話,但今天為諸位鄉親推舉,有幾句話就不得不說了。”
“請講。”
這官紳道:“要說在幾年前,朝廷采用舊冊征收時,我等家裏因讀書人,或者是有人做官,故而朝廷優免了不少稅賦。”
“但後來張居正搞了一條鞭法,以田畝多少征稅。當時地方官員為了多清丈些田地,討好主管清丈的官員。他們虛報了不少田畝,甚至有的官員將一畝田清丈出兩畝田來。”
“近幾年官府按照新冊征收,我等官紳一戶要比老百姓一戶多繳納幾十倍銀子,同樣是一張嘴吃大米,為什麽我們官紳要比老百姓多繳納幾十倍的稅賦啊。”
這官紳一說下麵的人是齊聲附和。
馬通判解釋道:“一條鞭法的規矩,本就是按家裏田畝多者多繳稅,田畝少者少繳稅,而不是以戶繳銀。”
那官紳冷笑道:“那若是如此,我們買田來做什麽呢?就是為了多向朝廷繳納稅賦嗎?哪裏有這個道理。”
吳通判頓時沒了主意問道:“那依你之見呢?”
這官紳道:“很簡單,廢除萬曆九年造的新冊,繼續以舊冊征稅。”
一旁何通判看不下去了,拍案而起道:“豈有此理,朝廷黃冊哪裏有說改就改的道理,萬曆九年的新冊,都已在布政司,戶部那備案了。你若要改黃冊,先問布政司,戶部答允不答允。”
這官紳道:“舊冊不能改迴,那麽就立即重新造冊,如此該公平了吧!”
此言一出,吳通判他們嘩然了。
官紳的目標,還是重新造冊,一來,他們可以推翻當初清丈田畝時,暴露的真正田畝。
萬曆九年清丈時,是非常嚴格的,那一次造冊可以看作規範,官紳不能如以往隱匿。
二來,就是利用這一次重新造冊,將他們之前侵占賈魯河淤田,真正吞進肚子裏。
這些官紳們果真不是省油的燈,你官府想到一步,他們早想到兩三步了。
三名通判當下都是麵麵相窺,心底生出念頭,林延潮怎麽還沒來,這事他們可頂不住啊。
但林延潮遲遲不來,吳通判隻能硬著頭皮道:“府台已經有明令,待十月之後,才能重造黃冊,而且就算是重新造冊,本府仍是依著一條鞭法裏計畝征銀。”
官紳反駁道:“別駕大人,計畝征銀弊端實在太多,我家十畝斥鹵田與人家十畝水田,繳納一樣的稅賦,這公平嗎?”
另外一名官紳出麵道:“不錯,聽聞之前山東,湖廣巡撫幾位巡撫都上書內閣,請求朝廷廢除一條鞭法。內閣沒有反對,而是讓地方各行其便,也就是說朝廷也察覺到一條鞭法的不足之處。”
“不錯,山東湖廣都可以改,為什麽我們河南不可以改?一條鞭法弊病太大,若我家裏田畝都是斥鹵,豈非成了官府眼底第一大戶,哪裏有這個道理。”
吳通判見眾官紳群情激動,連連安撫道:“諸位,一條鞭法,計畝征銀雖說有弊病,但不失為良法。”
“良法?那也要重造黃冊,將我家的幾畝斥鹵田給免征稅賦才是。”
“朝廷花了這麽多錢,卻搞了一個良好害人,這是良法嗎?”
“林府台說是興修水利,說到底還不是朝廷撥給他的錢,怎麽弄的好似他貼錢給我們修水利了?”
“沒錯,今年我們歸德府是豐產,但是官府不把我家那幾畝田說清楚,憑什麽叫我們繳稅?”
無盡的爭議吵鬧蔓延開來,各種對官府政策的指責抨擊,令在場官員不知如何是好。
好似這些官紳,不是吳通判邀請來的,而是今日早就串通好的,一並上門告狀,然後在所有歸德府官員麵前演了這出戲。
麵對眾官紳的氣勢洶洶,吳通判三人都是敗退了。以往歉年時,大家一窮二白時都緊密無間,現在好了到了豐年,官紳們與官府的矛盾終於爆發了。
現在這些官紳如此厲害,這讓他們怎麽當這個官啊。
“各位爭夠了沒有?”
一句話在廳外響起,馬通判他們聽了聲音都是大喜。
在場的眾官員們紛紛擦去額頭上的汗水,起身行禮道:“參見府台大人。”
而眾官紳們見是林延潮來了,都是心底一凜止了聲音,離座垂頭行禮。
林延潮站在廳口,單手負後看了一會,垂頭的眾官紳們也沒有抬眼,不知為何覺得背上火辣辣的。
林延潮不說話就這麽站了一會,在場的眾人卻都是感覺心髒砰砰直跳。
如此靜默了好一陣,林延潮方才大步走進廳裏。這時眾人方才鬆了口氣。
林延潮走到主位上坐下,然後道:“諸位都免禮吧!”
這時候眾官紳們才抬起頭來,但見主位上一名身著緋袍金帶,年不過二十五六的官員坐在那裏。
這官員雖年輕,卻是不怒自威,目光鋒銳至極,敢與之對視的官紳,都覺得身上被什麽刮到了一般。
在場眾鄉紳有的不是第一次見林延潮了。
當初為同知時,林延潮雖為官員,氣質卻像是一名飽學鴻儒。
但今日一見,卻令他們感覺到什麽是官威的實質。
短短時間變化這麽大,林延潮任知府也不過三個月而已。這個年紀即手握重權,可謂身懷利器,即便不起殺心,那也是望之生懼。
隨著各路官紳陸續到來,府衙裏也漸漸熱鬧起來。
大家憑著相識交好之人,分了幾個圈子,不過大體對官府都不那麽友好。
這時農商錢莊的大股東彭家,楊家二人一並前來,他們的兒子都是林延潮的門生,在農商錢莊上這兩年又是賺的盆滿缽滿。
而到了他們這個地位,眾歸德官紳也沒辦法將他們排斥在圈子外,所以二人所到之處,眾人都是熱情相迎。
除了趙家外,歸德有頭有臉的官紳都來了,還有與趙孟長一並現在被押在府衙大牢的其他四位生員家裏大人。
他們都是來探聽風聲的,若是此來可以鼓動這麽多官紳,向林延潮求情,那是再好不過的。
至於吳通判則是負責起接洽之事,他在本地官紳中人麵廣,是左右逢源。
官府上是由他來出麵招待。
林延潮到現在都沒有露臉。吳通判卻是主持起大局,將坐在院子裏喝茶閑聊的官紳們招唿在一起,然後一並客廳裏坐下。
客廳裏氣氛還算是不錯。
吳通判幾杯酒下肚,算了略表心意,眾官紳們雖沒見到林延潮,但也是有些放開了手腳,但是揣測的氣氛仍在。
酒過三巡後,林延潮仍是未見蹤影,但吳通判說話了,但見他笑著道:“今日在座的諸位,都是吳某的老朋友了。”
眾官紳們一並笑著道:“別駕抬舉了。”
吳通判笑道:“吳某五年前到歸德為官時即是商虞通判,司本府榷稅,河澤,開礦之事,這幾年仰仗諸位給吳某麵子,一直沒出什麽大事。吳某借這一杯先謝過在座父老鄉親了。”
商虞通判僅次於糧捕通判,歸德府裏吳通判的權利很大,但一呆五年吳通判卻沒什麽建樹。
在座的人都知道吳通判,在眾人眼底,他算是一位不錯的官員,對上級恭順,對府裏官紳也是寬厚。
那不是因為吳通判不想管,而是沒能力管,一來背景不夠,二來人家性子比較軟。
所以上麵說什麽他就是是什麽,下麵官紳一強硬,他也立馬慫包。
吳通判屬於風箱裏的老鼠,也就是兩頭受氣的官員。還好吳通判上麵幾任歸德知府都還算強勢,否則歸德府商虞這一塊早就亂了。
這時候眾人舉杯齊飲後,吳通判道:“不過今日吳某有幾句難聽的話,卻不得不說了。”
眾官紳聽了都是露出笑意,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吳通判難道今天要男人一迴嗎?
但見吳通判道:“吳某雖不負責漕運,夏糧這兩塊,但也知道此二者乃一府官員的政柄。”
“到今日為止夏糧征收不過二成,而導致漕糧也未征齊,如此下去不說八月前繳清夏稅,就是漕期怕也要誤了。所以吳通判與本府幾位官員都在此,懇請大家拿出一個辦法來。”
吳通判說完一旁馬通判麵色很凝重。
他身為糧捕通判,夏稅征收不齊,漕船失期他是有直接責任的。
馬通判道:“諸位歸德的父老鄉親,今年不同以往,今年乃是豐年。本官查過,以往就算歉年時,一到夏稅征收,也能收上個六七成,但今年是豐年為何連兩成都收不上來?”
“府台今年去年修了多少水利溝渠,大家心底有數。做人不可以沒有良心,懇請諸位不要作令府台大人痛心的事。”
下麵官紳們議論聲紛紛而起。
吳通判立即道:“諸位,馬通判方才沒有責怪大家的意思,我們官府隻是希望大家拿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故而今日請大家到這裏談一談。”
眾官紳們商議一番,終於推舉了一名官紳出來道:“吳別駕,餘家裏不過幾畝薄田,本不該說話,但今天為諸位鄉親推舉,有幾句話就不得不說了。”
“請講。”
這官紳道:“要說在幾年前,朝廷采用舊冊征收時,我等家裏因讀書人,或者是有人做官,故而朝廷優免了不少稅賦。”
“但後來張居正搞了一條鞭法,以田畝多少征稅。當時地方官員為了多清丈些田地,討好主管清丈的官員。他們虛報了不少田畝,甚至有的官員將一畝田清丈出兩畝田來。”
“近幾年官府按照新冊征收,我等官紳一戶要比老百姓一戶多繳納幾十倍銀子,同樣是一張嘴吃大米,為什麽我們官紳要比老百姓多繳納幾十倍的稅賦啊。”
這官紳一說下麵的人是齊聲附和。
馬通判解釋道:“一條鞭法的規矩,本就是按家裏田畝多者多繳稅,田畝少者少繳稅,而不是以戶繳銀。”
那官紳冷笑道:“那若是如此,我們買田來做什麽呢?就是為了多向朝廷繳納稅賦嗎?哪裏有這個道理。”
吳通判頓時沒了主意問道:“那依你之見呢?”
這官紳道:“很簡單,廢除萬曆九年造的新冊,繼續以舊冊征稅。”
一旁何通判看不下去了,拍案而起道:“豈有此理,朝廷黃冊哪裏有說改就改的道理,萬曆九年的新冊,都已在布政司,戶部那備案了。你若要改黃冊,先問布政司,戶部答允不答允。”
這官紳道:“舊冊不能改迴,那麽就立即重新造冊,如此該公平了吧!”
此言一出,吳通判他們嘩然了。
官紳的目標,還是重新造冊,一來,他們可以推翻當初清丈田畝時,暴露的真正田畝。
萬曆九年清丈時,是非常嚴格的,那一次造冊可以看作規範,官紳不能如以往隱匿。
二來,就是利用這一次重新造冊,將他們之前侵占賈魯河淤田,真正吞進肚子裏。
這些官紳們果真不是省油的燈,你官府想到一步,他們早想到兩三步了。
三名通判當下都是麵麵相窺,心底生出念頭,林延潮怎麽還沒來,這事他們可頂不住啊。
但林延潮遲遲不來,吳通判隻能硬著頭皮道:“府台已經有明令,待十月之後,才能重造黃冊,而且就算是重新造冊,本府仍是依著一條鞭法裏計畝征銀。”
官紳反駁道:“別駕大人,計畝征銀弊端實在太多,我家十畝斥鹵田與人家十畝水田,繳納一樣的稅賦,這公平嗎?”
另外一名官紳出麵道:“不錯,聽聞之前山東,湖廣巡撫幾位巡撫都上書內閣,請求朝廷廢除一條鞭法。內閣沒有反對,而是讓地方各行其便,也就是說朝廷也察覺到一條鞭法的不足之處。”
“不錯,山東湖廣都可以改,為什麽我們河南不可以改?一條鞭法弊病太大,若我家裏田畝都是斥鹵,豈非成了官府眼底第一大戶,哪裏有這個道理。”
吳通判見眾官紳群情激動,連連安撫道:“諸位,一條鞭法,計畝征銀雖說有弊病,但不失為良法。”
“良法?那也要重造黃冊,將我家的幾畝斥鹵田給免征稅賦才是。”
“朝廷花了這麽多錢,卻搞了一個良好害人,這是良法嗎?”
“林府台說是興修水利,說到底還不是朝廷撥給他的錢,怎麽弄的好似他貼錢給我們修水利了?”
“沒錯,今年我們歸德府是豐產,但是官府不把我家那幾畝田說清楚,憑什麽叫我們繳稅?”
無盡的爭議吵鬧蔓延開來,各種對官府政策的指責抨擊,令在場官員不知如何是好。
好似這些官紳,不是吳通判邀請來的,而是今日早就串通好的,一並上門告狀,然後在所有歸德府官員麵前演了這出戲。
麵對眾官紳的氣勢洶洶,吳通判三人都是敗退了。以往歉年時,大家一窮二白時都緊密無間,現在好了到了豐年,官紳們與官府的矛盾終於爆發了。
現在這些官紳如此厲害,這讓他們怎麽當這個官啊。
“各位爭夠了沒有?”
一句話在廳外響起,馬通判他們聽了聲音都是大喜。
在場的眾官員們紛紛擦去額頭上的汗水,起身行禮道:“參見府台大人。”
而眾官紳們見是林延潮來了,都是心底一凜止了聲音,離座垂頭行禮。
林延潮站在廳口,單手負後看了一會,垂頭的眾官紳們也沒有抬眼,不知為何覺得背上火辣辣的。
林延潮不說話就這麽站了一會,在場的眾人卻都是感覺心髒砰砰直跳。
如此靜默了好一陣,林延潮方才大步走進廳裏。這時眾人方才鬆了口氣。
林延潮走到主位上坐下,然後道:“諸位都免禮吧!”
這時候眾官紳們才抬起頭來,但見主位上一名身著緋袍金帶,年不過二十五六的官員坐在那裏。
這官員雖年輕,卻是不怒自威,目光鋒銳至極,敢與之對視的官紳,都覺得身上被什麽刮到了一般。
在場眾鄉紳有的不是第一次見林延潮了。
當初為同知時,林延潮雖為官員,氣質卻像是一名飽學鴻儒。
但今日一見,卻令他們感覺到什麽是官威的實質。
短短時間變化這麽大,林延潮任知府也不過三個月而已。這個年紀即手握重權,可謂身懷利器,即便不起殺心,那也是望之生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