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間一般都有一個默契所在。


    就是下麵的事,盡量不捅到上麵去,大家盡可能內部消化。


    久而久之,就形成所謂官場文化,那叫欺上而不瞞下。


    如林延潮這一次向張居正請說便宜行事,然後在宮闕前故意矯旨,假傳聖意說赦免士子的罪責。


    聽聞此事的言官,都不會追究。


    倒不是林延潮矯旨合情合法,因為張居正掌攝政之權,總攬國事,這一次處理士子叩闕之事,也可以臨機專斷的。但他畢竟沒有授予林延潮矯旨的權力,這是皇帝才有的權利,譬如皇帝授予欽差大臣便宜行事,急事可不請聖命。


    不過因一切事情緊急,大家也不會當真,畢竟確實張居正,林延潮臨危受命,確實可以便宜行事。更重要的是,禦使就此事彈劾林延潮,那不就是彈劾張居正嗎?


    哪個言官敢彈劾張居正?你不要命了?京察考核大權可是牢牢抓在張居正手中呢。


    所以大家都會心照不宣地,不將此事奏報給皇帝。真要找林延潮麻煩,彈劾他私立學說,都比彈劾此事更好。


    所以林延潮向天子陳情說自己矯詔時。小皇帝先是震怒,但轉念一想,不對,矯詔是何等大罪,怎麽沒一個官員向自己匯報此事。那麽唯一的答案就是官員們默認了此事。


    朕雖是年少,但爾等大臣別以此忽悠朕,覺得朕很蠢嗎?


    小皇帝目光掃過殿上,眾大臣都是很是心虛的垂下頭。


    好嘛,果真其中有文章。小皇帝心道。


    這時張居正出班,之前他一直不說話,但這一刻卻不得不出麵。


    林延潮看了張居正一眼,眉心一動。


    “當初林中允向臣請求開城勸說士子時,曾請便宜行事,臣當時答允他了。”張居正向皇帝奏道。


    原來如此。


    小皇帝冷哼一聲,果真背後有真相,幸虧朕留個心眼,否則就要錯怪林卿家了。


    張居正剛說完,曾省吾出班奏道:“陛下,元輔雖給林中允便宜之權,卻沒允他可以矯旨,林中允在宮外假傳聖命,全是自作主張,臣懇請陛下明鑒!”


    身為張黨大將,曾省吾自是第一個要為張居正開脫。


    曾省吾說得也有道理,便宜行事有很多種,雖也沒說什麽樣行事算過線。因此矯旨可以算有錯,也可以算從權,一切看大家自由心證。


    不對,曾省吾猛然一醒,眼下朝堂研究的不是林延潮是否有罪的問題,而是是否捉拿帶頭鬧事士子的問題。


    林延潮本來完全不將此事捅到朝堂上的,那時他不僅無罪,憑他這一次勸退士子叩闕之功,不僅天子賞賜,也可獲得張居正之賞識,那可是大功。


    但他故意捅到天子麵前,就是破壞了官員間的默契,損了張居正的顏麵,還遭天子降罪,這是什麽用意?


    那就是他與周子義一般,寧可自己頂罪,也要朝廷赦免士子們!


    此人從當初向張居正請便宜行事之權時,早就想到了這一步。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指望張居正等朝堂大臣,能夠說話算話,事後真的不追究此事。


    而是希望天子顧忌自己的名聲,隻好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裏吞,赦免了這些士子。


    天子金口一開,即君無戲言。


    大臣可以說話不說話,但天子不行,又何況這位少年天子,極度要麵子,一心要作堯舜,你要他自食其言,無信於天下,如何肯?


    所以林延潮就是算定了這一點,不惜自己待罪,也要保下士子們。


    此刻小皇帝也不由躊躇起來,話已經是說出去了,此刻再責怪林延潮也是沒有用了。堂堂皇帝,怎麽能自食其言啊。


    於是小皇帝也是無策了,向張居正問道:“張先生以為此事當如何呢?”


    張居正看也不看林延潮,周子義一眼道:“臣以為再追究士子也是於事無補,況且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又何況天子呢?”


    “祭酒治學不力,理應領責,但念在其三朝元老份上,允其致仕之請就是,但奪去還鄉恩遇。”


    “至於林中允……”


    張居正話音一頓。


    “……今日之事,林中允有功也有罪,但罪大於功,且平日為官持才而傲,有負聖心,可令其冠帶閑住,並命其往都察院自陳其罪,再作定奪。”


    眾官員心底一寒,張居正的處置,可謂是鐵血無情。


    要在鐵血皇權前,強行保住這些士子,可以!


    朝廷要給兩萬名大小官員,天下三十萬士子一個交待。


    那麽付出你的代價來。


    張居正開出的價碼,就是一名從四品國子監祭酒,一名正六品詹事府的官員的烏紗帽。


    周子義被罷官不說,還奪去還鄉恩遇,如歸鄉途中不能住驛站,朝廷不撥與力役,以及每月食米也沒有,周子義一切官員致仕後的待遇都被剝奪了。


    周子義本就求致仕,罷官還算好說,但林延潮的處罰卻是更重,冠帶閑住就是保留官身,但免去翰林院,詹事府的一切職務,同時還要去都察院為自己申辯。


    若是都察院認為林延潮有問題,還要進一步降罪!


    那時候可不是冠帶閑坐這麽簡單。


    周子義,林延潮兩位官員不惜自己罷官,也要換得士子無罪,這麽做值得嗎?


    有人以為然,有人不以為然。


    張四維輕輕搖頭,下首申時行露出不忍之色。


    小皇帝眼眶有幾分濕潤,看向禦座下跪伏的周子義,林延潮。他緩緩閉上眼,吐了兩個字:“準奏。”


    雷霆雨露具是君恩!


    林延潮,周子義將烏紗帽脫下,抬起頭來麵對禦座上的天子:“臣林延潮(周子義)叩謝陛下!”


    二人叩拜數次後,提起官袍向後退行數步,轉身離開武英殿。


    武英殿外,暮色已降紫禁城。


    遠處宮牆籠罩在夜色之中,近處是天子儀衛手持金瓜長戟列於殿下。


    兩位太監上前,後麵跟著十幾名儀衛。太監道:“兩位大夫,讓咱家送你們出宮。”


    周子義哼了一聲,林延潮則拱手道:“有勞了。”


    二人離開武英殿,太監侍衛跟在後麵。


    林延潮離周子義一步,對方雖免職了,但仍是保持六品官對四品官的官場禮儀。


    “你之事功學除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此句,其餘盡是功利之說,不足取。”周子義不客氣地道。


    “非功利,是事功。”林延潮辯道。


    監視林延潮,周子義二人離宮的太監,皆是不解。


    二人今日遭奪官,本該是一臉鬱悶才對,要不然也是對朝廷抱有怨氣這才算正常,怎麽這一出門就是爭執這些無關緊要的話來。


    “老夫還不是認同你事功學的一套。”


    “侍生也以為理學暮氣已重。”


    “老夫返鄉必著書講學,斥你的事功之學。”


    “侍生也必爭鋒相對。”


    ……


    作別時,林延潮對著周子義深深一揖,周子義則是點點頭。


    “祭酒保重!”


    “你也是。”


    兩日後,都察院。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合稱三法司,掌管一朝刑律。


    這三處是官員們平日遠遠避之的地方,平日轎子來到這裏,寧可繞道,也不願在這幾個衙門經過。


    此刻都察院大門外。


    一名禦史親自送林延潮出門道:“申閣老早與我們關照過了,此不過是例行公事,請宗海寬心就是。”


    林延潮笑了笑道:“有勞了,看來以後要常叨嘮風憲了。”


    “哪裏話,就當這幾日來都察院喝茶好了。”


    說完禦史畢恭畢敬地送林延潮坐上馬車。


    馬車駛迴林府。


    陳濟川對林延潮笑著道:“有申閣老金麵在,看來不用過多久,老爺就可以官複原職了。”


    林延潮不以為然地道:“你隻說對了一個字,金是要的,麵則是次要的,隻要打點到位,我就算再矯詔一次,也是無妨。”


    陳濟川忍不住笑出聲,連駕車的展明手腕都是抖三抖。


    見陳濟川,展明二人的反應,林延潮不由道:“瞧你們,我說笑的。”


    陳濟川,展明搖頭紛紛表示這笑話一點都不好笑。


    行駛一半,馬車卻停了下來。


    “怎麽迴事?”


    “老爺,你還是下車一看吧。”展明口氣中有幾分吃驚。


    林延潮挑開車簾,見了車外一幕,卻是驚訝。


    林延潮連忙下了馬車,陳濟川則是跟著他的身後。


    道左一名士子一揖到地:“宣府生員林誌平見過中允!”


    林延潮點點頭。


    “昌平縣舉子路興見過中允!”


    “濟府監生屈橫江見過中允!”


    “滄洲生員薑啟明見過中允!”


    ……


    隨林延潮行過,道路左右的士子如波浪般伏下作揖。


    “江夏郭正域見過中允!”


    “嘉興於大中見過中允!”


    “涇陽雒於仁見過中允!”


    ……


    林府府門這時推開,徐火勃,陶望齡與十幾名林府下人走了出來,但見府門前聚滿了不知多少士子,正一一向林延潮作揖。後麵的士子更多,來不及一一說清,隻好勉強道個名字。


    “嶽封。”士子長長作揖。


    “林品然。”


    “周正。”


    ……


    徐火勃,陶望齡看著在人潮中行來的林延潮頓生自豪,此公道自在人心!(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文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福來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福來敲門並收藏大明文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