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是一心希望大伯能夠當官的,因為當官身份地位高,出去有麵子。但在衙門混跡多年的大伯,卻深深地懂得清官不如肥吏的道理。
一個縣衙裏的戶房,就相當於朝廷中央的戶部。一縣錢糧,各項開支都要從司吏的眼前過。對於大伯而言謀得戶房司吏,那幾乎就如同林延潮當了戶部尚書一般的成就感。
故而林延潮問他會不會怪沒有向盧知縣保舉,大伯當然是有幾分酸溜溜地道:“延潮,這次又非是我和大娘,要你去求人托關係,是盧縣尊自己主動說,且上門與我們示好的,你怎地不問問大伯我的意思,就一口替我迴絕了?”
大伯此刻有幾分化身為怨婦的樣子。
林延潮當下道:“大伯,你在戶房從白役至經製吏,有七八年了吧。我問你侯官縣戶有多少?口有多少?”
大伯知林延潮考他,當下不服氣地道:“這我怎麽不知,清丈田畝後,剛核算的,戶有三萬九千三百二十有三,至於口嘛,我倒有幾分記不清了。”
林延潮點點頭又問道:“本縣官田多少?民田多少?官田科米如何?民田科米如何?”
“這,這。。”大伯有些支吾。
林延潮又問道:“每年綱派多少?機銀多少?鹽鈔多少?丁米科多少?鹽課多少?魚課多少?商稅多少?”
大伯聽了連忙道:“延潮,這些衙門都有賬目,你大伯我又不善死記硬背。”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本縣官田一千八百九十七頃四分零。民田四千兩百五十四頃八十九畝三分五厘五毫。官田科米,三鬥上下者以三錢五分為率,五鬥者三錢而止,七鬥者二錢五分而止。民田之米,自五升而上……”
大伯聽林延潮說完,頓時目瞪口呆問道:“延潮,你如何知道的?”
林延潮道:“在文淵閣時,曾見過勞堪上的手本,順便看了兩眼。”
大伯聽了頓時幾欲吐血,自己在戶房七八年都沒記下東西,你隨便看了兩眼,人與人的差距怎麽這麽大呢?
大伯道:“延潮,誰都知你過目不忘,我又如何與你比。”
林延潮又問道:“大伯,我聽說戶房司吏,典吏手底有兩本賬,你可齊備?”
大伯一愣,他知林延潮指得是什麽。
縣衙司吏典吏有兩本帳,一本公帳,一本私帳,
公帳對魚鱗冊,黃冊,是於朝廷公事核對之用,那不過是虛的,私帳才是真正賬目,大戶飛灑詭寄錢糧,將偷漏的皇糧國稅轉嫁至小戶百姓頭上,這每個小戶百姓攤派多少都有定額。
故而為了轉嫁田賦,隻有戶房司吏典吏們,都必須想辦法將自己管轄的賬目作平,並對上公帳。這戶房吏員從中撈到油水倒是其次,最怕多寡不均,得罪了大戶或者激起了百姓暴動,這才是掉腦袋的事。
這本賬目就是戶房司吏,典吏的命根子,猶如辟邪劍譜這等珍貴秘籍,從來都是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的,絕不給外人查閱的。大伯至縣衙戶房是沈師爺的關係,沒有父子相傳這一套,也沒有這帳本,故而這等下田征糧的粗活(肥缺),從沒有輪過。
大伯很光棍地道:“沒有這帳又如何?你大伯我不是一樣混至了今日。”
林延潮已是很久沒有與人如此耐心解釋過了:“大伯,平日沒有關係,若是你任戶房司吏,沒有這本私賬,唯有被手下幾個典吏架空,到時候還不得看人臉色行事。”
大伯被林延潮說得很沒麵子,不服氣地道:“我既任司吏,上麵自有縣尊照拂,下麵之人豈敢欺我。”
這一刻林延潮也是忍不住道:“大伯你好糊塗,盧知縣明知你沒有底細,還將你推至司吏,豈是純一片好心。你司吏位上不穩,唯有有求於他,他幫你一次,你就欠他一份人情,到時他說如何,你唯有便如何。”
大伯聽了瞪大了眼睛,他沒想到這背後還有這麽多門道,若非林延潮一語道破,自己被人賣人,還在替人數錢。
大伯當下驚出了一身冷汗,連忙道:“延潮多虧你一番話,都說衙門是兇險之地,延潮,沒料到這盧知縣心機這麽深,虧我還拿他當你的好友,後輩子侄來看待。”
林延潮也是無語,自己與盧知縣也是不太熟,恩榮宴上的點頭之交。大伯居然還拿他當後輩看待,人家一位七品正印官啊!
可是看著大伯這垂足頓胸,一副後悔不已的樣子,林延潮隻能勸道:“大伯,這也不是你的錯。”
大伯垂淚道:“大伯我好糊塗,還差點連累了你。”
林延潮知大伯內疚,也不說話,靜靜地陪著他坐在一旁。
大伯道:“延潮,我想通了,我不是當官材料,你不肯讓我做官,做得對,是我沒有那個本事。當初我不該聽了你大娘幾句話,就迷了心竅。”
說完大伯拿起桌上酒宴上尚且撤掉的錫製酒壺,咕嘟咕嘟地往嘴裏灌酒。
林延潮也知自己刺破大伯的自尊心了。以往大伯他雖是渾渾噩噩的日子,但每日都是很瞎開心,總覺得自己眼下雖不怎麽樣,但將來總是有發達一日,然後吹噓一番。雖是滿目的自信,滿目的樂觀,但林延潮還是喜歡這樣的大伯,他平日待自己也很不錯。
林延潮取下酒壺道:“你別喝了。”
大伯搖了搖頭道:“延潮,你是不是覺得大伯很沒有用。”
林延潮尋思了一番,然後道:“大伯,你有沒有用,我不知道,隻是我記得以前家裏窮,三餐都是吃蜆子,那時你與我說將來出息了,就每日讓我吃荔枝肉。聽了你的話,我總以為出人頭地賺了錢,就能齊家。”
“可如今我方知,真正能撐起這個家的,不管賺多少錢,當多大官都不行。養家用的是心,不是錢。這兩年我進京趕考為官,真正在家裏操持上下,孝敬爺爺的,不是我,而是大伯你。”
聽了林延潮的話,大伯一愕。(未完待續。)
一個縣衙裏的戶房,就相當於朝廷中央的戶部。一縣錢糧,各項開支都要從司吏的眼前過。對於大伯而言謀得戶房司吏,那幾乎就如同林延潮當了戶部尚書一般的成就感。
故而林延潮問他會不會怪沒有向盧知縣保舉,大伯當然是有幾分酸溜溜地道:“延潮,這次又非是我和大娘,要你去求人托關係,是盧縣尊自己主動說,且上門與我們示好的,你怎地不問問大伯我的意思,就一口替我迴絕了?”
大伯此刻有幾分化身為怨婦的樣子。
林延潮當下道:“大伯,你在戶房從白役至經製吏,有七八年了吧。我問你侯官縣戶有多少?口有多少?”
大伯知林延潮考他,當下不服氣地道:“這我怎麽不知,清丈田畝後,剛核算的,戶有三萬九千三百二十有三,至於口嘛,我倒有幾分記不清了。”
林延潮點點頭又問道:“本縣官田多少?民田多少?官田科米如何?民田科米如何?”
“這,這。。”大伯有些支吾。
林延潮又問道:“每年綱派多少?機銀多少?鹽鈔多少?丁米科多少?鹽課多少?魚課多少?商稅多少?”
大伯聽了連忙道:“延潮,這些衙門都有賬目,你大伯我又不善死記硬背。”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本縣官田一千八百九十七頃四分零。民田四千兩百五十四頃八十九畝三分五厘五毫。官田科米,三鬥上下者以三錢五分為率,五鬥者三錢而止,七鬥者二錢五分而止。民田之米,自五升而上……”
大伯聽林延潮說完,頓時目瞪口呆問道:“延潮,你如何知道的?”
林延潮道:“在文淵閣時,曾見過勞堪上的手本,順便看了兩眼。”
大伯聽了頓時幾欲吐血,自己在戶房七八年都沒記下東西,你隨便看了兩眼,人與人的差距怎麽這麽大呢?
大伯道:“延潮,誰都知你過目不忘,我又如何與你比。”
林延潮又問道:“大伯,我聽說戶房司吏,典吏手底有兩本賬,你可齊備?”
大伯一愣,他知林延潮指得是什麽。
縣衙司吏典吏有兩本帳,一本公帳,一本私帳,
公帳對魚鱗冊,黃冊,是於朝廷公事核對之用,那不過是虛的,私帳才是真正賬目,大戶飛灑詭寄錢糧,將偷漏的皇糧國稅轉嫁至小戶百姓頭上,這每個小戶百姓攤派多少都有定額。
故而為了轉嫁田賦,隻有戶房司吏典吏們,都必須想辦法將自己管轄的賬目作平,並對上公帳。這戶房吏員從中撈到油水倒是其次,最怕多寡不均,得罪了大戶或者激起了百姓暴動,這才是掉腦袋的事。
這本賬目就是戶房司吏,典吏的命根子,猶如辟邪劍譜這等珍貴秘籍,從來都是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的,絕不給外人查閱的。大伯至縣衙戶房是沈師爺的關係,沒有父子相傳這一套,也沒有這帳本,故而這等下田征糧的粗活(肥缺),從沒有輪過。
大伯很光棍地道:“沒有這帳又如何?你大伯我不是一樣混至了今日。”
林延潮已是很久沒有與人如此耐心解釋過了:“大伯,平日沒有關係,若是你任戶房司吏,沒有這本私賬,唯有被手下幾個典吏架空,到時候還不得看人臉色行事。”
大伯被林延潮說得很沒麵子,不服氣地道:“我既任司吏,上麵自有縣尊照拂,下麵之人豈敢欺我。”
這一刻林延潮也是忍不住道:“大伯你好糊塗,盧知縣明知你沒有底細,還將你推至司吏,豈是純一片好心。你司吏位上不穩,唯有有求於他,他幫你一次,你就欠他一份人情,到時他說如何,你唯有便如何。”
大伯聽了瞪大了眼睛,他沒想到這背後還有這麽多門道,若非林延潮一語道破,自己被人賣人,還在替人數錢。
大伯當下驚出了一身冷汗,連忙道:“延潮多虧你一番話,都說衙門是兇險之地,延潮,沒料到這盧知縣心機這麽深,虧我還拿他當你的好友,後輩子侄來看待。”
林延潮也是無語,自己與盧知縣也是不太熟,恩榮宴上的點頭之交。大伯居然還拿他當後輩看待,人家一位七品正印官啊!
可是看著大伯這垂足頓胸,一副後悔不已的樣子,林延潮隻能勸道:“大伯,這也不是你的錯。”
大伯垂淚道:“大伯我好糊塗,還差點連累了你。”
林延潮知大伯內疚,也不說話,靜靜地陪著他坐在一旁。
大伯道:“延潮,我想通了,我不是當官材料,你不肯讓我做官,做得對,是我沒有那個本事。當初我不該聽了你大娘幾句話,就迷了心竅。”
說完大伯拿起桌上酒宴上尚且撤掉的錫製酒壺,咕嘟咕嘟地往嘴裏灌酒。
林延潮也知自己刺破大伯的自尊心了。以往大伯他雖是渾渾噩噩的日子,但每日都是很瞎開心,總覺得自己眼下雖不怎麽樣,但將來總是有發達一日,然後吹噓一番。雖是滿目的自信,滿目的樂觀,但林延潮還是喜歡這樣的大伯,他平日待自己也很不錯。
林延潮取下酒壺道:“你別喝了。”
大伯搖了搖頭道:“延潮,你是不是覺得大伯很沒有用。”
林延潮尋思了一番,然後道:“大伯,你有沒有用,我不知道,隻是我記得以前家裏窮,三餐都是吃蜆子,那時你與我說將來出息了,就每日讓我吃荔枝肉。聽了你的話,我總以為出人頭地賺了錢,就能齊家。”
“可如今我方知,真正能撐起這個家的,不管賺多少錢,當多大官都不行。養家用的是心,不是錢。這兩年我進京趕考為官,真正在家裏操持上下,孝敬爺爺的,不是我,而是大伯你。”
聽了林延潮的話,大伯一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