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已是入夜,文華殿之中。
手臂粗的紅燭燃著,香爐裏檀香氤氳。
去掉彌封後的卷宗一一呈於案上。眾讀卷官看去這五名士子,讀完名字,不由感歎無一不是一時之選的才子。
“嗯,魏允中,河南鄉試的解元!”
“是啊,王世貞說過此子有大才。”
“還有,什麽,侯官林延潮?”
“他的文章怎麽也在此地?”
眾人看去,那篇三觀不正的卷子竟是林延潮所作。
一位尚書拿起林延潮的卷子與眾人道:“這林延潮弄什麽,裴度之事,古今譽之,他連這點都分不清嗎?”
另一位尚書向乾清宮方向一拱手道:“寫文章,怎可一味媚於天子,連一絲一毫讀書人的風骨都沒有,可見做官也是如張璁的佞臣,如此的卷子,斷不能讓他入前十。”
兩位尚書都是給林延潮卷子‘尖’的官員,當然他們這麽說也是‘大義凜然’。咱們大明的官員一向是很有節操,他們認為臣子若是訕君,就容易助長天子驕奢淫逸,故而就算是殿試,也必須在文章提出規勸,不可貿然滿篇文章的拍天子馬屁。
林延潮第二篇文章就是犯禁了。
1
故而林延潮就被認為‘訕君’之人,意圖就是在天子麵前討好一個名次,如此人品就很‘低劣’了。
林延潮也不想想,你的文章要‘麵君’,必須過咱們十位讀卷官這一關,見不到天子,你馬匹拍得花團錦簇又有什麽用?
此刻又是兩位尚書也是‘深表痛惜’。
一人‘恨鐵不成鋼’地道:“這林延潮的才華,無愧狀元之才。可居然寫出這樣的文章,若是他能不以文媚君,入了前十,最後至少也是頭甲啊!”
見四位尚書一致這麽說,堂上眾人沒有一人反對。
眼看就要將林延潮的卷子罷落。這時候刑部尚書嚴清咳了一聲道:“讓我看看。”
嚴清拿起卷子看了一陣,一名讀卷官道:“怎麽嚴秋官還有異議嗎?難道你以為這樣以文媚君的考生也能入前十嗎?如此天下讀書人的風骨何在?”
這名讀卷官當下一頂‘大帽子’,無論嚴清想要作任何解釋,都處於不利之處。
嚴清捏須對著殿上幾位大臣道:“此言有理。我也覺得此文章不妥,看來此卷是要罷落了,但是本官突然想起,這林延潮是會元啊。本官記得,曆科會試的會元卷。不在名次中,都要呈天子禦覽的!”
聽嚴清這麽說,那讀卷官都是一時失語,他陡然想起來是有這個規矩的。
“怎麽?這位大人?我說的有什麽不對嗎?”嚴清環顧四周。
眾人都知六部尚書中,僅嚴清一人不依附張居正。偏偏嚴清持論公正,做官又是清廉,讓別人挑不出一絲毛病。
此人一身正氣,連張居正也很敬佩嚴清的為人。
而現在嚴清講話也有技巧,繞過林延潮的文章是否‘訕君’的問題,咱們直接講規矩。這屬於官員裏最無恥一個手段。叫你與我談道德,我與你講規矩,你與我談規矩,我與你講道德。
誰說這嚴清是直臣,明明是狡猾大大的!
如此在嚴清一句話,林延潮的卷子毫無意外,保送入了前十。
下麵申時行,餘有丁都是一笑,當時就算嚴清不說,他們也是要起身說的。
申時行微微一笑。從方才看出四位尚書都是反對林延潮卷子入前十,必是在卷子上寫了尖,而自己和餘有丁,嚴清都是讚成林延潮卷子入前十。必是勾了圈。
而林延潮卷子上是五圈五尖,那麽張四維,陳思育,張居正三人,兩個勾了圈,一個勾了尖。
那麽張居正是否勾了圈呢?
殿試前十卷子選定之後。就要呈給天子禦覽。
由天子定出名次。
這就是進士們,出門可以到處吹自己是天子門生的緣故。科舉對朝廷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將論才權力,掌握在皇帝手裏。而不是魏晉時九品中正製,由官員相互推薦,導致世家壟斷人事權。
如此一舉打破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森嚴階級壁壘。若非科舉,張居正,申時行這樣出身官員,如何會有宰執大明的一日?
不過說是天子門生,但在最後殿試上,皇帝和大臣權力還是劃分的。
如本次殿試的三百零二名貢士裏,三甲二甲的名次天子說的不算,前十名的人選天子也不能拿主意,唯有最後的前十名名次,以及三鼎甲才是皇帝能定奪的。
這就是文官和皇帝權力的分界。
除非皇帝對前十名卷子不滿意,去十名以外‘拾落卷’。當然這就是皇帝對文官的不信任,以大明文官那等‘剛烈’的性格,天子此舉很可能導致十名讀卷官一並辭職,這等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麵。
故而幾乎沒有皇帝這麽幹過。
殿試後第三日,十位讀卷官各持一卷,在中極殿下丹陛下侯立。
中極殿名字取自中庸,意為,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
從位置來說,在皇極殿之後,乃是三大殿第二殿。
中和殿又名華蓋殿,按照慣例大明的首輔大學士,都要稱華蓋殿大學士,或者中極殿大學士之名。
而次輔一般稱建極殿大學士,建極殿乃是三大殿的第三殿。
然後有人問為什麽沒有皇極殿大學士?
十位讀卷官奉卷入中極殿之後,年少的萬曆天子,已坐於禦座之上。
殿試為皇帝觀策,自宋以來,殿試的文章,天子不親自閱卷,而是由官員讀給天子聽。
因此主持殿試的官員,都稱為讀卷官,而不是閱卷官。
天子高居禦座之上,朱翊鈞自小在張居正,申時行,以及幾位翰林,這等名師教導下讀四書五經。天子讀四書五經當然專攻帝王之術,不似其他讀書人專為科舉而準備,不過考生文章的優劣,他自是可以聽得清楚。
當下居首的張居正持卷至禦前跪讀,張居正讀畢,其餘讀卷官依次進而讀卷。
清朗宏亮的聲音迴蕩在中極殿之上。(未完待續。)
手臂粗的紅燭燃著,香爐裏檀香氤氳。
去掉彌封後的卷宗一一呈於案上。眾讀卷官看去這五名士子,讀完名字,不由感歎無一不是一時之選的才子。
“嗯,魏允中,河南鄉試的解元!”
“是啊,王世貞說過此子有大才。”
“還有,什麽,侯官林延潮?”
“他的文章怎麽也在此地?”
眾人看去,那篇三觀不正的卷子竟是林延潮所作。
一位尚書拿起林延潮的卷子與眾人道:“這林延潮弄什麽,裴度之事,古今譽之,他連這點都分不清嗎?”
另一位尚書向乾清宮方向一拱手道:“寫文章,怎可一味媚於天子,連一絲一毫讀書人的風骨都沒有,可見做官也是如張璁的佞臣,如此的卷子,斷不能讓他入前十。”
兩位尚書都是給林延潮卷子‘尖’的官員,當然他們這麽說也是‘大義凜然’。咱們大明的官員一向是很有節操,他們認為臣子若是訕君,就容易助長天子驕奢淫逸,故而就算是殿試,也必須在文章提出規勸,不可貿然滿篇文章的拍天子馬屁。
林延潮第二篇文章就是犯禁了。
1
故而林延潮就被認為‘訕君’之人,意圖就是在天子麵前討好一個名次,如此人品就很‘低劣’了。
林延潮也不想想,你的文章要‘麵君’,必須過咱們十位讀卷官這一關,見不到天子,你馬匹拍得花團錦簇又有什麽用?
此刻又是兩位尚書也是‘深表痛惜’。
一人‘恨鐵不成鋼’地道:“這林延潮的才華,無愧狀元之才。可居然寫出這樣的文章,若是他能不以文媚君,入了前十,最後至少也是頭甲啊!”
見四位尚書一致這麽說,堂上眾人沒有一人反對。
眼看就要將林延潮的卷子罷落。這時候刑部尚書嚴清咳了一聲道:“讓我看看。”
嚴清拿起卷子看了一陣,一名讀卷官道:“怎麽嚴秋官還有異議嗎?難道你以為這樣以文媚君的考生也能入前十嗎?如此天下讀書人的風骨何在?”
這名讀卷官當下一頂‘大帽子’,無論嚴清想要作任何解釋,都處於不利之處。
嚴清捏須對著殿上幾位大臣道:“此言有理。我也覺得此文章不妥,看來此卷是要罷落了,但是本官突然想起,這林延潮是會元啊。本官記得,曆科會試的會元卷。不在名次中,都要呈天子禦覽的!”
聽嚴清這麽說,那讀卷官都是一時失語,他陡然想起來是有這個規矩的。
“怎麽?這位大人?我說的有什麽不對嗎?”嚴清環顧四周。
眾人都知六部尚書中,僅嚴清一人不依附張居正。偏偏嚴清持論公正,做官又是清廉,讓別人挑不出一絲毛病。
此人一身正氣,連張居正也很敬佩嚴清的為人。
而現在嚴清講話也有技巧,繞過林延潮的文章是否‘訕君’的問題,咱們直接講規矩。這屬於官員裏最無恥一個手段。叫你與我談道德,我與你講規矩,你與我談規矩,我與你講道德。
誰說這嚴清是直臣,明明是狡猾大大的!
如此在嚴清一句話,林延潮的卷子毫無意外,保送入了前十。
下麵申時行,餘有丁都是一笑,當時就算嚴清不說,他們也是要起身說的。
申時行微微一笑。從方才看出四位尚書都是反對林延潮卷子入前十,必是在卷子上寫了尖,而自己和餘有丁,嚴清都是讚成林延潮卷子入前十。必是勾了圈。
而林延潮卷子上是五圈五尖,那麽張四維,陳思育,張居正三人,兩個勾了圈,一個勾了尖。
那麽張居正是否勾了圈呢?
殿試前十卷子選定之後。就要呈給天子禦覽。
由天子定出名次。
這就是進士們,出門可以到處吹自己是天子門生的緣故。科舉對朝廷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將論才權力,掌握在皇帝手裏。而不是魏晉時九品中正製,由官員相互推薦,導致世家壟斷人事權。
如此一舉打破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森嚴階級壁壘。若非科舉,張居正,申時行這樣出身官員,如何會有宰執大明的一日?
不過說是天子門生,但在最後殿試上,皇帝和大臣權力還是劃分的。
如本次殿試的三百零二名貢士裏,三甲二甲的名次天子說的不算,前十名的人選天子也不能拿主意,唯有最後的前十名名次,以及三鼎甲才是皇帝能定奪的。
這就是文官和皇帝權力的分界。
除非皇帝對前十名卷子不滿意,去十名以外‘拾落卷’。當然這就是皇帝對文官的不信任,以大明文官那等‘剛烈’的性格,天子此舉很可能導致十名讀卷官一並辭職,這等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麵。
故而幾乎沒有皇帝這麽幹過。
殿試後第三日,十位讀卷官各持一卷,在中極殿下丹陛下侯立。
中極殿名字取自中庸,意為,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
從位置來說,在皇極殿之後,乃是三大殿第二殿。
中和殿又名華蓋殿,按照慣例大明的首輔大學士,都要稱華蓋殿大學士,或者中極殿大學士之名。
而次輔一般稱建極殿大學士,建極殿乃是三大殿的第三殿。
然後有人問為什麽沒有皇極殿大學士?
十位讀卷官奉卷入中極殿之後,年少的萬曆天子,已坐於禦座之上。
殿試為皇帝觀策,自宋以來,殿試的文章,天子不親自閱卷,而是由官員讀給天子聽。
因此主持殿試的官員,都稱為讀卷官,而不是閱卷官。
天子高居禦座之上,朱翊鈞自小在張居正,申時行,以及幾位翰林,這等名師教導下讀四書五經。天子讀四書五經當然專攻帝王之術,不似其他讀書人專為科舉而準備,不過考生文章的優劣,他自是可以聽得清楚。
當下居首的張居正持卷至禦前跪讀,張居正讀畢,其餘讀卷官依次進而讀卷。
清朗宏亮的聲音迴蕩在中極殿之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