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斜織。
寒冬之下,亭裏有醇酒暖身,林延潮身上暖洋洋的,絲毫不覺得冷。
“車四平五!”
亭外兩人還在下著盲棋。
儒林班唱得曲調依舊遠遠傳來。
林延潮滿飲一杯,向老者問道:“此曲如何?”
老者道:“聽曲子,還不錯,雖是本地的閩腔啊,卻唱得令人耳目一新。”
林延潮聽了誇獎頓時一笑。
兩邊繼續對喝,這老者對佛老頗有研究,說了幾個佛老典故。
心學也頗受佛道之說影響很深,如林延潮最喜歡王陽明那句詩,月明飛錫下天風。
這詩取的就是,天台宗宗師智者大師,往天台山傳道,於兩山峭壁間,將錫杖一丟,飛錫而過的典故。
林延潮對佛理的研究,比起這老者來說,實是微不足道,不過卻勝在年輕反應快,加上讀了那麽多書,博聞多識,兩人也是能搭上話。
能與可聊之人,用半壺酒,暢談於湖畔,實是樂事。
這一番聊得十分盡興,不知不覺日已沉沉。儒林班那不知也是唱了多少出。
這邊又有幾艘小船,從湖麵上,緩緩地行了過來。
幾名士子在此登船。
林延潮卻見得一人詫異道:“行貴兄,你怎麽也來了?”
陳行貴見了林延潮,也是驚喜道:“林兄,你竟在此,你也是來看戲的。”
相詢下,林延潮才知道謝肇淛與陳振龍居然認識,大概是長樂老鄉的緣故吧,早早就抱團了。
陳行貴在旁,林延潮當下向老者告辭。
老者笑著道:“若非還有俗事,定也與你們少年人一並聽戲。”
林延潮笑著道:“多謝美酒,今番實是良晤。”
當下林延潮作揖而去。
林延潮與陳行貴並肩從大嶼間一小山穿過。來到大嶼另一端,這裏搭著戲台。
這五十三出的聶小倩,已是演了大半日,也不過演了三十幾出。這還不算長的。若是鄉社裏的大戲,從頭演到尾,幾天幾夜也是有的。
故而大戶人家,要戲班子來演,都是拿著戲班子給的戲碼單。從中挑著點。眼下堂下聚了上百號人,或坐或立,而水上的船民,沒受到戲主人的邀請,故而隻敢下了篙遠遠的看。
看著眾人如癡如醉的表情,林延潮知道這一出《聶小倩》算是成功了。
這個時候老百姓,就算是讀書人哪裏有那麽多好戲可以看,這樣的小白觀眾了,是最好的觀眾,待看得多了。小白培養成老白,那就開始吹毛求疵了。
林延潮,陳行貴在一旁看了一陣,就見得謝肇淛幾步走了過來道:“林兄,怎麽這時才來,這戲本還是你寫的,居然是一點都不上心。”
陳行貴聽了訝然道:“這聶小倩還是林兄你寫的?”
林延潮立即道:“是我一位好友傳我的,我再傳給謝兄的,謝兄話要說清楚了。”
陳行貴恍然道:“原來如此,林兄讀書如此用功了。怎麽還能分心寫戲本?”
謝肇淛道:“無暇與你分說這麽說,你看這聶小倩成了,大家都是叫好,白日裏請來看的客人。至今一個都不肯走呢。”
林延潮笑著道:“那就好。”
於是三人來到堂邊坐下,林延潮給謝肇淛建議道:“其實這五十三出還是太多了點,咱可以簡成二十多出,一個下午就可演得完。”
謝肇淛聽了皺眉道:“那要刪去多少好戲本啊?”
林延潮道:“但大家看得有耐心啊,而且你的錢塘班,也不用那麽累。從早演到晚的。這樣可以多演幾出。”
謝肇淛點點頭道:“言之有理。”
“還有你這戲台子下麵可以放七個水缸,如此聲音可以更敞亮些。”
謝肇淛當下虛心接受,一一記下,然後道:“多謝林兄相告啊,這次要不是林兄援手,我的錢塘班就完了,你可是救了我一命啊。”
林延潮笑著道:“抬舉我了,不過舉手之勞罷了。”
“好了,好了,你們二人別說話了,不要妨礙我看戲啊!”這邊陳行貴一下就看上癮了。
戲演了三出,林延潮看天色已遲,決定迴家,卻被謝肇淛和陳行貴二人強留又看了兩出戲。
最後林延潮借著尿遁,與展明二人偷偷溜走。
展明解開船繩,當下與林延潮二人劃著來時所乘的船,返迴城中了。
去時湖麵上已是夕陽晚照,待船入了水關,城中已是千家燈火。
雪下得大了些,簌簌有聲。
林延潮忙從船艙裏取了火把來點著,免得被來往夜航的船撞到。
河邊住的市井人家,喧鬧聲陣陣傳入耳裏,卻別一種生活妙趣。再遠的勾欄地方,輕歌樂舞才開始呢。
入城後將船還給船牙,林延潮與展明在巷子口,吃了兩大碗麵,酒足飯飽這才到家。
從西湖迴來後,林延潮繼續在家讀書,直至年關。
這天林延潮收拾停當,拿了禮物,就出了門,直來到城西坊巷。
在一家門前敲門,但見一名小童開門,見了林延潮當下道:“原來是公子來了,老爺正等著你呢。”
林延潮當下將禮品交給小童,輕車熟路地進門。
堂上林誠義端坐在那,看著林延潮點點頭道:“你來了。”
“是,師母呢?弟子要向她問安。”
林誠義道:“你師母身懷六甲,不便見客,免了吧!”
林延潮聽了道:“恭喜老師呢。”
林誠義淡淡地笑著道:“還早著呢。”
林延潮心道,林誠義寶刀不老,也是這位老師未中秀才前,一直獨身,而娶了媳婦後,終於開枝散葉了。
林誠義道:“歲試在即,你書讀得如何了?”
林延潮道:“弟子一直都有勤加用功。”
“嗯,不可懈怠,不要以為自己一進縣學,身為廩膳生員,就可以小看那些老秀才了,他們都是久曆多年,底子遠比你厚,就算偶爾失手,文章也差不到哪裏。你卻不同,稍有疏忽,就是一落千丈。”
“弟子謹記老師教誨,其實弟子這一次來有一事拜托老師。”
“嗯,什麽事?”
林延潮開口道:“弟子雖未及冠,但已是進學,所以想請老師賜字!”(未完待續。)
寒冬之下,亭裏有醇酒暖身,林延潮身上暖洋洋的,絲毫不覺得冷。
“車四平五!”
亭外兩人還在下著盲棋。
儒林班唱得曲調依舊遠遠傳來。
林延潮滿飲一杯,向老者問道:“此曲如何?”
老者道:“聽曲子,還不錯,雖是本地的閩腔啊,卻唱得令人耳目一新。”
林延潮聽了誇獎頓時一笑。
兩邊繼續對喝,這老者對佛老頗有研究,說了幾個佛老典故。
心學也頗受佛道之說影響很深,如林延潮最喜歡王陽明那句詩,月明飛錫下天風。
這詩取的就是,天台宗宗師智者大師,往天台山傳道,於兩山峭壁間,將錫杖一丟,飛錫而過的典故。
林延潮對佛理的研究,比起這老者來說,實是微不足道,不過卻勝在年輕反應快,加上讀了那麽多書,博聞多識,兩人也是能搭上話。
能與可聊之人,用半壺酒,暢談於湖畔,實是樂事。
這一番聊得十分盡興,不知不覺日已沉沉。儒林班那不知也是唱了多少出。
這邊又有幾艘小船,從湖麵上,緩緩地行了過來。
幾名士子在此登船。
林延潮卻見得一人詫異道:“行貴兄,你怎麽也來了?”
陳行貴見了林延潮,也是驚喜道:“林兄,你竟在此,你也是來看戲的。”
相詢下,林延潮才知道謝肇淛與陳振龍居然認識,大概是長樂老鄉的緣故吧,早早就抱團了。
陳行貴在旁,林延潮當下向老者告辭。
老者笑著道:“若非還有俗事,定也與你們少年人一並聽戲。”
林延潮笑著道:“多謝美酒,今番實是良晤。”
當下林延潮作揖而去。
林延潮與陳行貴並肩從大嶼間一小山穿過。來到大嶼另一端,這裏搭著戲台。
這五十三出的聶小倩,已是演了大半日,也不過演了三十幾出。這還不算長的。若是鄉社裏的大戲,從頭演到尾,幾天幾夜也是有的。
故而大戶人家,要戲班子來演,都是拿著戲班子給的戲碼單。從中挑著點。眼下堂下聚了上百號人,或坐或立,而水上的船民,沒受到戲主人的邀請,故而隻敢下了篙遠遠的看。
看著眾人如癡如醉的表情,林延潮知道這一出《聶小倩》算是成功了。
這個時候老百姓,就算是讀書人哪裏有那麽多好戲可以看,這樣的小白觀眾了,是最好的觀眾,待看得多了。小白培養成老白,那就開始吹毛求疵了。
林延潮,陳行貴在一旁看了一陣,就見得謝肇淛幾步走了過來道:“林兄,怎麽這時才來,這戲本還是你寫的,居然是一點都不上心。”
陳行貴聽了訝然道:“這聶小倩還是林兄你寫的?”
林延潮立即道:“是我一位好友傳我的,我再傳給謝兄的,謝兄話要說清楚了。”
陳行貴恍然道:“原來如此,林兄讀書如此用功了。怎麽還能分心寫戲本?”
謝肇淛道:“無暇與你分說這麽說,你看這聶小倩成了,大家都是叫好,白日裏請來看的客人。至今一個都不肯走呢。”
林延潮笑著道:“那就好。”
於是三人來到堂邊坐下,林延潮給謝肇淛建議道:“其實這五十三出還是太多了點,咱可以簡成二十多出,一個下午就可演得完。”
謝肇淛聽了皺眉道:“那要刪去多少好戲本啊?”
林延潮道:“但大家看得有耐心啊,而且你的錢塘班,也不用那麽累。從早演到晚的。這樣可以多演幾出。”
謝肇淛點點頭道:“言之有理。”
“還有你這戲台子下麵可以放七個水缸,如此聲音可以更敞亮些。”
謝肇淛當下虛心接受,一一記下,然後道:“多謝林兄相告啊,這次要不是林兄援手,我的錢塘班就完了,你可是救了我一命啊。”
林延潮笑著道:“抬舉我了,不過舉手之勞罷了。”
“好了,好了,你們二人別說話了,不要妨礙我看戲啊!”這邊陳行貴一下就看上癮了。
戲演了三出,林延潮看天色已遲,決定迴家,卻被謝肇淛和陳行貴二人強留又看了兩出戲。
最後林延潮借著尿遁,與展明二人偷偷溜走。
展明解開船繩,當下與林延潮二人劃著來時所乘的船,返迴城中了。
去時湖麵上已是夕陽晚照,待船入了水關,城中已是千家燈火。
雪下得大了些,簌簌有聲。
林延潮忙從船艙裏取了火把來點著,免得被來往夜航的船撞到。
河邊住的市井人家,喧鬧聲陣陣傳入耳裏,卻別一種生活妙趣。再遠的勾欄地方,輕歌樂舞才開始呢。
入城後將船還給船牙,林延潮與展明在巷子口,吃了兩大碗麵,酒足飯飽這才到家。
從西湖迴來後,林延潮繼續在家讀書,直至年關。
這天林延潮收拾停當,拿了禮物,就出了門,直來到城西坊巷。
在一家門前敲門,但見一名小童開門,見了林延潮當下道:“原來是公子來了,老爺正等著你呢。”
林延潮當下將禮品交給小童,輕車熟路地進門。
堂上林誠義端坐在那,看著林延潮點點頭道:“你來了。”
“是,師母呢?弟子要向她問安。”
林誠義道:“你師母身懷六甲,不便見客,免了吧!”
林延潮聽了道:“恭喜老師呢。”
林誠義淡淡地笑著道:“還早著呢。”
林延潮心道,林誠義寶刀不老,也是這位老師未中秀才前,一直獨身,而娶了媳婦後,終於開枝散葉了。
林誠義道:“歲試在即,你書讀得如何了?”
林延潮道:“弟子一直都有勤加用功。”
“嗯,不可懈怠,不要以為自己一進縣學,身為廩膳生員,就可以小看那些老秀才了,他們都是久曆多年,底子遠比你厚,就算偶爾失手,文章也差不到哪裏。你卻不同,稍有疏忽,就是一落千丈。”
“弟子謹記老師教誨,其實弟子這一次來有一事拜托老師。”
“嗯,什麽事?”
林延潮開口道:“弟子雖未及冠,但已是進學,所以想請老師賜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