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年官方統計,福州府戶口九萬餘,口二十五萬餘,不過算上大比重的隱匿人口,真實人口大概四五十萬間徘徊。
其中福州城內人口,最低估計在二十萬以上,這還僅僅是本地人口,若是算上外來官紳,官紳家眷,商人,商人家眷這樣的流動性人口,大致是在三十萬附近徘徊。
這隻是林延潮保守估計,事實上明末至福州的西班牙人,就估計有十五萬戶以上,這當然要包括城南那一片繁華商業區。
林延潮這日起了大早,梳洗了一番,走出房門出了巷子。
林延潮剛走出登瀛坊巷巷口,走上水部門大街,這時水部門城門剛剛打開,生意人鄉民湧入城內。
在水部門附近有柔遠驛,這是琉球國貢使的居館,而水關直城外碼頭,那的河口可直通海船,船塢,冊封琉球的大舟就是這裏建的,所以雲集了大量了官吏,工匠,百姓。
在擁擠之中林延潮走到河邊,租了一艘舟代步。小舟在坊間橋邊樹下穿行,河間的木橋石橋,與街道建得一般高,卻不妨礙橋下走舸通行如常。
林延潮自由自在地躺在船頭上,一旁船夫緩緩搖櫓,河邊人家的支起窗戶,任清風徐來,婦人拿著棒槌在水邊敲打洗衣。
待船行至煙柳之地,但見青樓比鄰,台階傍水,垂柳掛在水邊,正是章台柳色青的景致。青樓上姑娘方是遲遲而起,臨水照影,畫眉梳妝。待梳掠之時,見舟船來往,舉止大方,嫣然一笑。
林延潮躺在船上,感受這份水巷妓子人家的悠然。他在書院聽同船聊天,也有聽過妓子分四等,一二等為上,隻做熟客,非有人引導,不得入門。不過自己年紀太小,什麽時候去見識一下。
待過了侯官縣衙,林延潮下了船,就從城東到了城西。
城西的坊巷,幾個市坊,幾條小巷,方圓幾百畝地,卻是達官顯貴聚集之地。文人置業是雅事,如王安石的半山園,杜甫的草堂,袁枚隨園,李漁的芥子園,屋舍寄托著文人的情懷。
誰說求田問舍是一件很庸俗的事?
閩地讀書人也是如此,通常中了舉人進士後,他們多會將鄉裏房子搬到城西坊巷來住。
林延潮記得大明禮製,王公以下,屋舍不得用重拱藻井,庶人所造堂舍,不得過三間五架。但林延潮看去,這坊巷裏的屋舍,何止重拱藻井,連七架九架都有了。
如林庭機所住的文儒坊,是當年國子監祭酒鄭穆居所,裏人學風日盛,所以才改名為文儒坊。除了文儒坊,附近還有衣錦坊,光祿坊,朱紫坊,光聽名字,就覺得貴氣撲麵而來。
坊前通衢大道前,立著石製的經幢,大道上石板鋪地,林家府邸是在早題巷旁,大門是對著大道開的。
唉,人比人,這林延潮自己家的門連對著巷子開都辦不到。
林延潮經通報後,進了林府,其庭院之狀,就不多說了,下人將林延潮引到一書房裏。
林延潮見了林烴當下執弟子禮道:“弟子拜見先生。”
林烴頭戴棕絲網巾,身著寬袖常服,說起網巾,流行於明初,貧富貴賤都可以戴,取是是法束中原,四方平定的彩頭,與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統帽都是明朝讀書人最常見的巾服。
林烴見了林延潮態度恭敬,笑著道:“汝原來對先生行禮甚是隨意,今日可是知了為師身份後,這才前倨後恭嗎?”
林延潮保持著長揖的姿勢道:“不,弟子恭敬是敬重先生乃是君子。”
“哦?為何這麽說?”林烴笑問道。
林延潮道:“弟子敬的是先生,上不媚首揆,而討好其母,下不慍弟子,常言出頂撞。讀書人能不媚上而不欺下,難道還稱不上君子。”
“善,”林烴溫和笑了笑,招手道,“進來說話吧。”
當下師徒二人隔著書案對坐。
林烴道:“當初為師收你為弟子,一半是受父親所托,還你對林家的人情,一半是聽世璧,世任兩個侄兒在我耳邊誇獎你,故而想看看你的才學。前幾日聽聞,你給知府寫的禮宜先行,不遑後顧,這八字甚妙,不僅幫了府台的忙,還挽救了俞總兵的仕途,隻是為師有一事不解。”
林延潮忙問道:“先生,有何不解?”
林烴捏須道:“我先問你你拜下為師門下治經為何?”
林延潮想了下道:“一求製藝,二求學問。”
林烴點點頭道:“是啊,你既是為求製藝學問,當讀書砥行,又為何分心於刑名世情,專研些四書五經之外的事,於學問無益呢?”
林延潮道:“迴先生的話,弟子讀書為求仕官,仕官為的是作一名好官,要作一名好官,不僅要為百姓洗刷冤屈,也不可受胥吏蒙混。若能精通刑名世情,任你吏滑如魚,我自能明鏡高懸了。”
“還有呢?”林烴繼續問道。
“先生說於學問無益,弟子也不讚同,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不通世情,隻是讀書,不過是書呆子罷了,正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
林烴右手的青衫微微顫動,不由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此言是真知灼見。左傳有雲,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雖久不廢,此三不朽。可自宋以來,讀書人為求不朽,隻重立德立言,而將立功拋卻了,而立功卻又不能立德。”
林延潮聽到這裏,差一點中二之氣爆棚,想出口道,先生所言甚是,弟子以為,自至聖先師以降,除了王陽明能真三不朽外,讀書人都稱不上大儒二字。
但話到口中,林延潮心想這話也太驚世駭俗,將程朱置於何地呢?再說了自己這麽推崇王守仁,不知會不會打上王學門人的印記,何況自己幾個老師,都是崇理學的,咱還是牢牢地跟著理學大軍身後吧。
林烴問道:“延潮,立德,立功,立言你想做到哪一步?從你的誌向來看,是要立功嗎?”
林延潮激動的情緒已是壓下去了,在老師麵前亂放大炮是不好的,話不能說得太滿。當年孔子問諸弟子誌向時,子路,冉有道,公西華一番豪言壯語被‘夫子哂之’,唯有曾子老爹說了一番喝酒跳舞唱歌迴家的話,讓孔子讚道‘吾與點也’。
林延潮想了下道:“弟子也知力有未逮,先生以為弟子可以一試嗎?”
林烴聽了沒有說什麽,隻是站起身歎道:“你行與不行?非為師能夠斷言,先出一道四書文考考你。就以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為題吧!”
這題考得都很應景,這話是孔子說的,大意就是君子擔心死亡以後他的名字不為人們所稱頌。所以啊,讀書人才要行立言,立德,立功,這三不朽之事。
林延潮讀通了大意,頓時明白,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這題目的意思是在鼓勵自己啊。
林烴借著這個題目告訴自己,去吧,作一番不朽大事,能讓自己名聲能夠留於後人傳頌之中,不要疾沒於世。
林延潮有些激動,筆頭顫動了一下,陡然心念一動,文思如湧,當下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寫一篇四平八穩的八股文,當下拿給林烴看了。
這一篇文章,林延潮臨場發揮,也不再作竊取他人範文的事了。
林烴拿起林延潮的文章,看了一遍,又看了看林延潮,再低下頭又重新讀了一遍,最後將卷子一掩斟酌的口氣道:“看來你還差得有些,有些遠呢!”
一盆涼水當頭澆下,林延潮頓時淚奔,心道老師不帶這樣打擊人的吧。
其中福州城內人口,最低估計在二十萬以上,這還僅僅是本地人口,若是算上外來官紳,官紳家眷,商人,商人家眷這樣的流動性人口,大致是在三十萬附近徘徊。
這隻是林延潮保守估計,事實上明末至福州的西班牙人,就估計有十五萬戶以上,這當然要包括城南那一片繁華商業區。
林延潮這日起了大早,梳洗了一番,走出房門出了巷子。
林延潮剛走出登瀛坊巷巷口,走上水部門大街,這時水部門城門剛剛打開,生意人鄉民湧入城內。
在水部門附近有柔遠驛,這是琉球國貢使的居館,而水關直城外碼頭,那的河口可直通海船,船塢,冊封琉球的大舟就是這裏建的,所以雲集了大量了官吏,工匠,百姓。
在擁擠之中林延潮走到河邊,租了一艘舟代步。小舟在坊間橋邊樹下穿行,河間的木橋石橋,與街道建得一般高,卻不妨礙橋下走舸通行如常。
林延潮自由自在地躺在船頭上,一旁船夫緩緩搖櫓,河邊人家的支起窗戶,任清風徐來,婦人拿著棒槌在水邊敲打洗衣。
待船行至煙柳之地,但見青樓比鄰,台階傍水,垂柳掛在水邊,正是章台柳色青的景致。青樓上姑娘方是遲遲而起,臨水照影,畫眉梳妝。待梳掠之時,見舟船來往,舉止大方,嫣然一笑。
林延潮躺在船上,感受這份水巷妓子人家的悠然。他在書院聽同船聊天,也有聽過妓子分四等,一二等為上,隻做熟客,非有人引導,不得入門。不過自己年紀太小,什麽時候去見識一下。
待過了侯官縣衙,林延潮下了船,就從城東到了城西。
城西的坊巷,幾個市坊,幾條小巷,方圓幾百畝地,卻是達官顯貴聚集之地。文人置業是雅事,如王安石的半山園,杜甫的草堂,袁枚隨園,李漁的芥子園,屋舍寄托著文人的情懷。
誰說求田問舍是一件很庸俗的事?
閩地讀書人也是如此,通常中了舉人進士後,他們多會將鄉裏房子搬到城西坊巷來住。
林延潮記得大明禮製,王公以下,屋舍不得用重拱藻井,庶人所造堂舍,不得過三間五架。但林延潮看去,這坊巷裏的屋舍,何止重拱藻井,連七架九架都有了。
如林庭機所住的文儒坊,是當年國子監祭酒鄭穆居所,裏人學風日盛,所以才改名為文儒坊。除了文儒坊,附近還有衣錦坊,光祿坊,朱紫坊,光聽名字,就覺得貴氣撲麵而來。
坊前通衢大道前,立著石製的經幢,大道上石板鋪地,林家府邸是在早題巷旁,大門是對著大道開的。
唉,人比人,這林延潮自己家的門連對著巷子開都辦不到。
林延潮經通報後,進了林府,其庭院之狀,就不多說了,下人將林延潮引到一書房裏。
林延潮見了林烴當下執弟子禮道:“弟子拜見先生。”
林烴頭戴棕絲網巾,身著寬袖常服,說起網巾,流行於明初,貧富貴賤都可以戴,取是是法束中原,四方平定的彩頭,與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統帽都是明朝讀書人最常見的巾服。
林烴見了林延潮態度恭敬,笑著道:“汝原來對先生行禮甚是隨意,今日可是知了為師身份後,這才前倨後恭嗎?”
林延潮保持著長揖的姿勢道:“不,弟子恭敬是敬重先生乃是君子。”
“哦?為何這麽說?”林烴笑問道。
林延潮道:“弟子敬的是先生,上不媚首揆,而討好其母,下不慍弟子,常言出頂撞。讀書人能不媚上而不欺下,難道還稱不上君子。”
“善,”林烴溫和笑了笑,招手道,“進來說話吧。”
當下師徒二人隔著書案對坐。
林烴道:“當初為師收你為弟子,一半是受父親所托,還你對林家的人情,一半是聽世璧,世任兩個侄兒在我耳邊誇獎你,故而想看看你的才學。前幾日聽聞,你給知府寫的禮宜先行,不遑後顧,這八字甚妙,不僅幫了府台的忙,還挽救了俞總兵的仕途,隻是為師有一事不解。”
林延潮忙問道:“先生,有何不解?”
林烴捏須道:“我先問你你拜下為師門下治經為何?”
林延潮想了下道:“一求製藝,二求學問。”
林烴點點頭道:“是啊,你既是為求製藝學問,當讀書砥行,又為何分心於刑名世情,專研些四書五經之外的事,於學問無益呢?”
林延潮道:“迴先生的話,弟子讀書為求仕官,仕官為的是作一名好官,要作一名好官,不僅要為百姓洗刷冤屈,也不可受胥吏蒙混。若能精通刑名世情,任你吏滑如魚,我自能明鏡高懸了。”
“還有呢?”林烴繼續問道。
“先生說於學問無益,弟子也不讚同,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不通世情,隻是讀書,不過是書呆子罷了,正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
林烴右手的青衫微微顫動,不由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此言是真知灼見。左傳有雲,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雖久不廢,此三不朽。可自宋以來,讀書人為求不朽,隻重立德立言,而將立功拋卻了,而立功卻又不能立德。”
林延潮聽到這裏,差一點中二之氣爆棚,想出口道,先生所言甚是,弟子以為,自至聖先師以降,除了王陽明能真三不朽外,讀書人都稱不上大儒二字。
但話到口中,林延潮心想這話也太驚世駭俗,將程朱置於何地呢?再說了自己這麽推崇王守仁,不知會不會打上王學門人的印記,何況自己幾個老師,都是崇理學的,咱還是牢牢地跟著理學大軍身後吧。
林烴問道:“延潮,立德,立功,立言你想做到哪一步?從你的誌向來看,是要立功嗎?”
林延潮激動的情緒已是壓下去了,在老師麵前亂放大炮是不好的,話不能說得太滿。當年孔子問諸弟子誌向時,子路,冉有道,公西華一番豪言壯語被‘夫子哂之’,唯有曾子老爹說了一番喝酒跳舞唱歌迴家的話,讓孔子讚道‘吾與點也’。
林延潮想了下道:“弟子也知力有未逮,先生以為弟子可以一試嗎?”
林烴聽了沒有說什麽,隻是站起身歎道:“你行與不行?非為師能夠斷言,先出一道四書文考考你。就以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為題吧!”
這題考得都很應景,這話是孔子說的,大意就是君子擔心死亡以後他的名字不為人們所稱頌。所以啊,讀書人才要行立言,立德,立功,這三不朽之事。
林延潮讀通了大意,頓時明白,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這題目的意思是在鼓勵自己啊。
林烴借著這個題目告訴自己,去吧,作一番不朽大事,能讓自己名聲能夠留於後人傳頌之中,不要疾沒於世。
林延潮有些激動,筆頭顫動了一下,陡然心念一動,文思如湧,當下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寫一篇四平八穩的八股文,當下拿給林烴看了。
這一篇文章,林延潮臨場發揮,也不再作竊取他人範文的事了。
林烴拿起林延潮的文章,看了一遍,又看了看林延潮,再低下頭又重新讀了一遍,最後將卷子一掩斟酌的口氣道:“看來你還差得有些,有些遠呢!”
一盆涼水當頭澆下,林延潮頓時淚奔,心道老師不帶這樣打擊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