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川位於晉州城之西,而並不是晉州城與釜山的連線上。
選擇這個地方,雙方也是頗有考量,是豐臣秀吉打破常規的一等思維方式。明軍主力皆在晉州城以東與釜山的倭軍主力對峙。
但熊川這地方與王京和晉州城距離差不多,既可以視作兩麵對晉州城的夾攻,也可視作豐臣秀吉有繞過晉州城直襲王京。
豐臣秀吉從釜山浦乘坐戰船,繞行至朝鮮西海岸薺浦登陸。事實上朝鮮水軍李舜臣部自襲擊釜山浦後,多次與倭軍水軍交戰都沒有占到便宜。
這一次豐臣秀吉率海船渡海而來,同時也表示一等不將朝鮮水軍放在眼底的態度。如此也是豐臣秀吉一貫虛張聲勢的手段。
熊川城外,明軍與倭軍大軍雲集,大家同時默契地駐紮在一條河兩岸十裏開外。
到了談判之日,雙方各出五百隨從,豐臣秀吉為了一顯的氣度,五百名隨從皆是鮮衣怒馬。
而雙邊官員會麵的小河上,已經臨時搭建了一條浮橋。
至於豐臣秀吉則坐在距離浮橋一裏遠的山上。
為了一顯手段,倭軍隨即在山上搭建起營地。豐臣秀吉左右並非是用以往倭軍本陣那等帳篷般的帷幕遮擋,而是使用奢華至極,用金箔金泥裝飾的金屏風。
其隨從五十名高舉著薙刀,五十名高舉著長矛,五十名高舉著鐵炮,其餘侍者都是腰佩太刀,數間一騎地站在金屏風外戒備。
在大營後,則是跟隨豐臣秀吉南征北戰多年,見證了赫赫戰功的千層葫蘆馬印。
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前田玄以三位豐臣政權中的文官派跟隨在豐臣秀吉旁邊。
豐臣秀吉手持太刀看著遠方,徐徐道:“將日本的武名遠播於朝鮮與大明,此信長公沒有辦到的事,吾卻辦到了,這一切真如夢幻一般,似怕夢醒來我仍是個尾張的百姓而已。”
左右聞言都是笑了。
而豐臣秀吉持馬鞭向前一指問道:“怎麽?明朝人還沒來?”
正說話之間,但聽突然傳來幾聲隆隆炮聲,豐臣秀吉左右隨從的戰馬不住抬頭嘶鳴,甚至有一名馬匹受驚,將騎手拱下馬來。
豐臣秀吉有些惱怒,這似乎有些下馬威,遠處但見河對岸煙塵滾滾,一隊數百人的精騎出現在河對岸上。
這些精騎看來十分彪悍,各個似騎術了得,騎兵身上背著似三眼鐵炮一樣的東西,看起來格外駭人。
隨即騎兵迅速在河邊列陣,然後左右一分,但見一麵旗幟立於陣前。
斥候迴報旗幟上書‘禮部尚書兼經略防備倭寇之軍務’,至於具體旗幟之下何人是對方主將誰都有些看不清了。
雙方對峙了一陣,這時候豐臣秀吉但見明軍派出一名騎兵抵至橋上,然後也喝令己方一名隨從也策馬行至橋上。
雙方騎兵打了照麵後各自向對方遞了一封書信,然後調轉馬頭返迴大營。
隨從向豐臣秀吉打開書信,但見上麵寫得是‘豐臣閣下親啟……最後是落款是經略林延潮’。
豐臣秀吉看了對方的書信很滿意,然後當即命前田玄以揮墨寫了答信送去。
雙方又換了一名騎兵雙向飛奔。
如此數趟後,但見豐臣秀吉一聲令下,然後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前田玄以三人一並上馬,在一名手持五三桐紋的騎兵帶領下,緩緩走向浮橋。
而明軍這邊則派出一名手持玄武旗的騎兵,由明朝東征軍帳下讚畫劉黃裳,於仕廉,以及朝鮮左相柳成龍三人一並騎馬走向浮橋。
兩邊人馬很有默契地同時抵達了浮橋,然後同時上橋,走到了橋心的地方,雙方各自搬出馬凳對坐在橋上,開始了會談。
不多時,就各有一人手持會談記錄離開浮橋遞給浮橋旁的騎兵,然後騎兵持記錄返迴各自的陣中。
豐臣秀吉拿起雙方會談記錄讀起,眉頭緊皺。
“我有一等預感對麵的明朝人似很了解我的虛實。”豐臣秀吉自有敏銳過人的判斷力。
隨著會談記錄接二連三的傳來。
豐臣秀吉預感自己的判斷是對的:“明朝人知道德川,前田這樣外樣太名的存在,之前那個明國副使不可能懂得這麽多。他們了解我們日本,比我們了解他們更多啊!”
“幸好他們還不知我與秀次的矛盾!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但難保以後會不會知道。”
豐臣秀吉放下會談記錄,現在雙方都在試探摸底的階段。
柳成龍代表朝鮮提出的談判底線就是日本必須一個不留地離開朝鮮。
而明朝提出的談判底線是和親絕對不可。
這兩邊的反對,當下將豐臣秀吉在和親與割地中二選一的打算給迴絕了。
豐臣秀吉道:“石田還在朝鮮向日本蒙誓,派出朝鮮王子至日本為質上糾結什麽,若是和親和割地不成,那麽一切也無從談起。”
“告訴三成態度必須強硬!”
談判陷入僵持,不久後但見石田三成又提出明朝新的條件。
明朝提出和談達成可以釋放小早川秀包,歸還大穀吉繼的屍骸,但是日本必須承諾以後不得向朝鮮,琉球進兵,不強迫兩國對他們稱臣納貢。
豐臣秀吉見此有些驚怒,明朝居然得寸進尺,不僅要庇護朝鮮,甚至連琉球也要庇護在內嗎?
豐臣秀吉心想,據他所知島津家對琉球可是欲染指很久了,但缺乏合適借口。而這一次征朝他要琉球出兵出糧,琉球卻隻答允出借部分糧食,卻不肯派兵,這已是令他十分不滿意。
一旦琉球如此,對馬,五島的宗家,五島家恐怕也要生出異心啊!
可是德川,秀次確實為我心腹之患,萬一明朝聯絡二人那麽……
豐臣秀吉不住踱步然後道:“告訴石田,從朝鮮四道退兵可以允許,但釜山浦本是三浦舊地必須讓朝鮮割讓,此外薺浦,鹽浦也是舊地必須允許我們居住!”
雙方就此就行激烈的談判,商議了一番。
石田三成派使迴稟:“朝鮮已同意重開三浦,但三浦之地隻限五百名本國商人居住,且不得攜帶武器。”
“可以,但釜山浦至少必須在一千人以上!至於武器必須攜帶!”
雙方談判使者繼續往返。
最後兩邊達成共識,朝鮮開放三浦,也就是恢複至三浦之亂前的局麵。
但對三浦的日本人駐紮都有嚴苛的限定,除了釜山浦外,居住人數不得超過五百人,同時攜帶火炮的戰船不可以抵達。
同時明軍也會在朝鮮義州駐軍。
“義州!”豐臣秀吉不由感歎,“明朝人倒是借用我們的威脅,拿住了朝鮮人的脖子啊!”
一旁的家臣道:“無論怎麽說,這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豐臣秀吉道:“還早著呢?明朝肯重開寧波,台州貢道嗎?”
果真石田三成的迴稟告訴豐臣秀吉,明朝官員堅決不肯在寧波,台州重開貢道。
但是明朝提出條件,可以允許兩國轉借朝鮮進行中轉貿易,這就是貢道取於朝鮮的方案。
豐臣秀吉聞此已是表示道:“這是一個於三國都十分有利的條件!”
“但是明朝的意思,太閣殿下必須接受明朝的冊封,並作出對朝鮮,琉球不侵犯,不許其稱臣的書麵承諾。”家臣向豐臣秀吉言道。
“明國上下還是如此的傲慢!我是以武功統一六十六國的男子,而不是等著明國冊封來的國王。既是明朝沒有將我放在眼底,我會繼續調大軍渡海與明軍決一死戰!告訴石田他們不要談了。”
在豐臣秀吉的授意下,浮橋上談判的馬凳被撤迴,石田三成等人從五三桐紋的旗幟下返迴。
至於明國使者也是從浮橋上離開。
豐臣秀吉遠遠地看見對方那麵‘經略’旗幟下,一名穿著緋色袍服的男子,正用扇子遮著西斜日光,遙遙地向這裏看來。
豐臣秀吉也看向了此人問道:“這就是明國的禮部尚書嗎?”
“應該是的,聽沈惟敬說此人深的大明皇帝的信任,在明朝兵部尚書主掌征伐,禮部尚書則主掌封貢及禮儀!以此人的權勢可以全權代表明朝的皇帝!”石田三成迴稟。
“哦?他比家康公更了不起嗎?”豐臣秀吉問道。德川家康是他統一天下前最厲害的對手,現在雖臣服於他,但豐臣秀吉仍對德川家康十分認可。
石田三成一時不知如何迴答,隻是道:“或許吧!”
豐臣秀吉麵色凝重地點點頭道:“走吧!告訴明國人,不日我會給他們一個最後答複!”
說完豐臣秀吉這方徐徐退去。
而此刻河對岸的林延潮看著豐臣秀吉的旗幟而去,也是笑了笑。
他已是摸準了豐臣秀吉的底線,晉州城之戰後,他比任何時候都更想與大明議和。談判中他讓人有意無意地挑撥他與德川家康的關係,就算不能奏效,也可令他起疑。
正當這時,朝鮮光海君與柳成龍一並走向林延潮。
二人突然一並向林延潮拜下道:“多謝上使對小邦的維持之恩,小邦上下無不感激!”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拿起折扇輕搖了幾下道:“言重了。”
說完林延潮看向遠處離開的豐臣秀吉旗印略有所思。
ps:明日有更!
選擇這個地方,雙方也是頗有考量,是豐臣秀吉打破常規的一等思維方式。明軍主力皆在晉州城以東與釜山的倭軍主力對峙。
但熊川這地方與王京和晉州城距離差不多,既可以視作兩麵對晉州城的夾攻,也可視作豐臣秀吉有繞過晉州城直襲王京。
豐臣秀吉從釜山浦乘坐戰船,繞行至朝鮮西海岸薺浦登陸。事實上朝鮮水軍李舜臣部自襲擊釜山浦後,多次與倭軍水軍交戰都沒有占到便宜。
這一次豐臣秀吉率海船渡海而來,同時也表示一等不將朝鮮水軍放在眼底的態度。如此也是豐臣秀吉一貫虛張聲勢的手段。
熊川城外,明軍與倭軍大軍雲集,大家同時默契地駐紮在一條河兩岸十裏開外。
到了談判之日,雙方各出五百隨從,豐臣秀吉為了一顯的氣度,五百名隨從皆是鮮衣怒馬。
而雙邊官員會麵的小河上,已經臨時搭建了一條浮橋。
至於豐臣秀吉則坐在距離浮橋一裏遠的山上。
為了一顯手段,倭軍隨即在山上搭建起營地。豐臣秀吉左右並非是用以往倭軍本陣那等帳篷般的帷幕遮擋,而是使用奢華至極,用金箔金泥裝飾的金屏風。
其隨從五十名高舉著薙刀,五十名高舉著長矛,五十名高舉著鐵炮,其餘侍者都是腰佩太刀,數間一騎地站在金屏風外戒備。
在大營後,則是跟隨豐臣秀吉南征北戰多年,見證了赫赫戰功的千層葫蘆馬印。
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前田玄以三位豐臣政權中的文官派跟隨在豐臣秀吉旁邊。
豐臣秀吉手持太刀看著遠方,徐徐道:“將日本的武名遠播於朝鮮與大明,此信長公沒有辦到的事,吾卻辦到了,這一切真如夢幻一般,似怕夢醒來我仍是個尾張的百姓而已。”
左右聞言都是笑了。
而豐臣秀吉持馬鞭向前一指問道:“怎麽?明朝人還沒來?”
正說話之間,但聽突然傳來幾聲隆隆炮聲,豐臣秀吉左右隨從的戰馬不住抬頭嘶鳴,甚至有一名馬匹受驚,將騎手拱下馬來。
豐臣秀吉有些惱怒,這似乎有些下馬威,遠處但見河對岸煙塵滾滾,一隊數百人的精騎出現在河對岸上。
這些精騎看來十分彪悍,各個似騎術了得,騎兵身上背著似三眼鐵炮一樣的東西,看起來格外駭人。
隨即騎兵迅速在河邊列陣,然後左右一分,但見一麵旗幟立於陣前。
斥候迴報旗幟上書‘禮部尚書兼經略防備倭寇之軍務’,至於具體旗幟之下何人是對方主將誰都有些看不清了。
雙方對峙了一陣,這時候豐臣秀吉但見明軍派出一名騎兵抵至橋上,然後也喝令己方一名隨從也策馬行至橋上。
雙方騎兵打了照麵後各自向對方遞了一封書信,然後調轉馬頭返迴大營。
隨從向豐臣秀吉打開書信,但見上麵寫得是‘豐臣閣下親啟……最後是落款是經略林延潮’。
豐臣秀吉看了對方的書信很滿意,然後當即命前田玄以揮墨寫了答信送去。
雙方又換了一名騎兵雙向飛奔。
如此數趟後,但見豐臣秀吉一聲令下,然後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前田玄以三人一並上馬,在一名手持五三桐紋的騎兵帶領下,緩緩走向浮橋。
而明軍這邊則派出一名手持玄武旗的騎兵,由明朝東征軍帳下讚畫劉黃裳,於仕廉,以及朝鮮左相柳成龍三人一並騎馬走向浮橋。
兩邊人馬很有默契地同時抵達了浮橋,然後同時上橋,走到了橋心的地方,雙方各自搬出馬凳對坐在橋上,開始了會談。
不多時,就各有一人手持會談記錄離開浮橋遞給浮橋旁的騎兵,然後騎兵持記錄返迴各自的陣中。
豐臣秀吉拿起雙方會談記錄讀起,眉頭緊皺。
“我有一等預感對麵的明朝人似很了解我的虛實。”豐臣秀吉自有敏銳過人的判斷力。
隨著會談記錄接二連三的傳來。
豐臣秀吉預感自己的判斷是對的:“明朝人知道德川,前田這樣外樣太名的存在,之前那個明國副使不可能懂得這麽多。他們了解我們日本,比我們了解他們更多啊!”
“幸好他們還不知我與秀次的矛盾!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但難保以後會不會知道。”
豐臣秀吉放下會談記錄,現在雙方都在試探摸底的階段。
柳成龍代表朝鮮提出的談判底線就是日本必須一個不留地離開朝鮮。
而明朝提出的談判底線是和親絕對不可。
這兩邊的反對,當下將豐臣秀吉在和親與割地中二選一的打算給迴絕了。
豐臣秀吉道:“石田還在朝鮮向日本蒙誓,派出朝鮮王子至日本為質上糾結什麽,若是和親和割地不成,那麽一切也無從談起。”
“告訴三成態度必須強硬!”
談判陷入僵持,不久後但見石田三成又提出明朝新的條件。
明朝提出和談達成可以釋放小早川秀包,歸還大穀吉繼的屍骸,但是日本必須承諾以後不得向朝鮮,琉球進兵,不強迫兩國對他們稱臣納貢。
豐臣秀吉見此有些驚怒,明朝居然得寸進尺,不僅要庇護朝鮮,甚至連琉球也要庇護在內嗎?
豐臣秀吉心想,據他所知島津家對琉球可是欲染指很久了,但缺乏合適借口。而這一次征朝他要琉球出兵出糧,琉球卻隻答允出借部分糧食,卻不肯派兵,這已是令他十分不滿意。
一旦琉球如此,對馬,五島的宗家,五島家恐怕也要生出異心啊!
可是德川,秀次確實為我心腹之患,萬一明朝聯絡二人那麽……
豐臣秀吉不住踱步然後道:“告訴石田,從朝鮮四道退兵可以允許,但釜山浦本是三浦舊地必須讓朝鮮割讓,此外薺浦,鹽浦也是舊地必須允許我們居住!”
雙方就此就行激烈的談判,商議了一番。
石田三成派使迴稟:“朝鮮已同意重開三浦,但三浦之地隻限五百名本國商人居住,且不得攜帶武器。”
“可以,但釜山浦至少必須在一千人以上!至於武器必須攜帶!”
雙方談判使者繼續往返。
最後兩邊達成共識,朝鮮開放三浦,也就是恢複至三浦之亂前的局麵。
但對三浦的日本人駐紮都有嚴苛的限定,除了釜山浦外,居住人數不得超過五百人,同時攜帶火炮的戰船不可以抵達。
同時明軍也會在朝鮮義州駐軍。
“義州!”豐臣秀吉不由感歎,“明朝人倒是借用我們的威脅,拿住了朝鮮人的脖子啊!”
一旁的家臣道:“無論怎麽說,這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豐臣秀吉道:“還早著呢?明朝肯重開寧波,台州貢道嗎?”
果真石田三成的迴稟告訴豐臣秀吉,明朝官員堅決不肯在寧波,台州重開貢道。
但是明朝提出條件,可以允許兩國轉借朝鮮進行中轉貿易,這就是貢道取於朝鮮的方案。
豐臣秀吉聞此已是表示道:“這是一個於三國都十分有利的條件!”
“但是明朝的意思,太閣殿下必須接受明朝的冊封,並作出對朝鮮,琉球不侵犯,不許其稱臣的書麵承諾。”家臣向豐臣秀吉言道。
“明國上下還是如此的傲慢!我是以武功統一六十六國的男子,而不是等著明國冊封來的國王。既是明朝沒有將我放在眼底,我會繼續調大軍渡海與明軍決一死戰!告訴石田他們不要談了。”
在豐臣秀吉的授意下,浮橋上談判的馬凳被撤迴,石田三成等人從五三桐紋的旗幟下返迴。
至於明國使者也是從浮橋上離開。
豐臣秀吉遠遠地看見對方那麵‘經略’旗幟下,一名穿著緋色袍服的男子,正用扇子遮著西斜日光,遙遙地向這裏看來。
豐臣秀吉也看向了此人問道:“這就是明國的禮部尚書嗎?”
“應該是的,聽沈惟敬說此人深的大明皇帝的信任,在明朝兵部尚書主掌征伐,禮部尚書則主掌封貢及禮儀!以此人的權勢可以全權代表明朝的皇帝!”石田三成迴稟。
“哦?他比家康公更了不起嗎?”豐臣秀吉問道。德川家康是他統一天下前最厲害的對手,現在雖臣服於他,但豐臣秀吉仍對德川家康十分認可。
石田三成一時不知如何迴答,隻是道:“或許吧!”
豐臣秀吉麵色凝重地點點頭道:“走吧!告訴明國人,不日我會給他們一個最後答複!”
說完豐臣秀吉這方徐徐退去。
而此刻河對岸的林延潮看著豐臣秀吉的旗幟而去,也是笑了笑。
他已是摸準了豐臣秀吉的底線,晉州城之戰後,他比任何時候都更想與大明議和。談判中他讓人有意無意地挑撥他與德川家康的關係,就算不能奏效,也可令他起疑。
正當這時,朝鮮光海君與柳成龍一並走向林延潮。
二人突然一並向林延潮拜下道:“多謝上使對小邦的維持之恩,小邦上下無不感激!”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拿起折扇輕搖了幾下道:“言重了。”
說完林延潮看向遠處離開的豐臣秀吉旗印略有所思。
ps:明日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