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骨碌碌的車轍聲靜止在江府門前,車夫掀開簾子,一身素白衣裙的長公主從車上跳下來,邁步就往門裏走。早有門前的士兵報告給了公孫揚,出來迎接時,瞧見她身後提著藥箱的柳舒瀾,轉了轉眼珠,“長公主大駕光臨,臣有失遠迎,不知公主前來江府,所謂何事?”
“本宮來做什麽還要跟你報備嗎?”李攸璿臉色冷若寒霜。公孫揚心裏摸不著底,“臣不敢。敢問公主可有皇上手諭?臣奉皇上的命令看管江府,閑雜人等一律不得進出,所以……”
“混賬!”李攸璿豎起眉毛,“睜大你的眼睛好好看清楚,在你麵前的是什麽人,弄清自己身份再來跟本宮說話!”言罷不再跟他羅嗦,拂袖進府了。公孫揚臉上青一片白一片,到底不敢得罪,朝邊上人使了個眼色,那人會意,便悄悄跟了進去。
長公主徑直進了江令農所在的病閣,見了江衍逢等人,當下也沒給什麽好臉色。還是柳舒瀾問候了他們幾句,轉進內室給江令農看病。江衍逢跟進去,站在帳外,卷著袖子擦汗,雖然已經不抱希望,但當柳舒瀾搖頭出來的時候,腳步仍一跌,臉色悲哀。李攸璿一直坐在外廳,不置一詞。柳舒瀾掀簾出來言說相爺要見她一麵,這才提了提袖子,麵無表情進了內室。
帳子裏伸出一隻蒼老的手,在空氣中尋摸著,像一根無處著陸的浮木,長公主冷眼瞧著,動也未動,柳舒瀾忙過去接住,“相爺,長公主來看您了。”說完悄悄拉了拉長公主的衣袖,把她往床前帶了一小步。
那隻手手攥得很緊,上麵枯筋突錯,如他縱經過的年歲。睜開了眼睛,看向李攸璿,嘴巴張了張,似有話說。長公主始終無動於衷,江相又閉了口,移目看向柳舒瀾,“玉姝哪”
“玉姝小姐現在宮裏,皇上留她陪著說話呢。”
他哦了一聲,又問,“這丫頭,沒闖什麽禍吧?”
“沒有。玉姝小姐一切安好,丞相請放心。”
“好,好。那……”
柳舒瀾綻出個笑容,知道他要問什麽,“江丞相安心便是,皇上不會為難江府了,今個我們來,就是皇上特意囑咐的。”
“是麽。”他的臉上不見釋懷,隻有無盡的苦澀,昏著迷迷糊糊了一陣,又問,“太皇太後的喪禮置辦得怎麽樣了?”
“太皇太後的喪禮由高大人一手操辦,一切井井有條,皇上下令以最隆重的禮儀安葬,舉國同悼,丞相不必掛心。”
“好,好。”長公主突然拂袖離開內室,柳舒瀾勸止不及,有些難過得看向江令農,看到那滿臉的無奈,一時不知該說什麽了,就讓了江衍逢等人過來,聽他還有什麽遺言要交代的。自己避去外麵,找到立在廊間的長公主,歎了口氣,“公主,您好歹去看一眼吧,他這個年紀,其實也有很多無奈。”
“哼,無奈?”李攸璿迴過頭來,“要不是他從中作梗,把燁兒的嫡係都趕出京師,燁兒就不會從千裏之外往迴趕,連皇奶奶最後一麵也沒見到!本宮讓他死時沒那麽淒涼,也算是對得起他了,要不是因為玉姝,本宮才懶得踏進這裏!”
“那就請長公主離開,我們江家就算敗了,也不會受人侮辱!”門外突然傳來重重的拐杖聲,江家兄弟擁著滿頭銀發的江老夫人踏進門來,滿臉怒容地快步下階,拐杖搗得路麵梆梆響。外麵的公孫揚等人懼於龍頭拐杖的威勢,絲毫不敢阻攔。柳舒瀾吃了一驚,趕緊拘身拜見,江老夫人打她們身前經過,步履稍停,側視著邊上的李攸璿,“長公主好大的氣性!”
李攸璿咬了咬唇,出於禮數上前拜見,“見過皇姑奶奶。”
“民婦承受不起!”江老夫人敲了敲地上的青磚,氣衝衝地進了屋子。長公主又羞又窘地僵在原地,到底不敢跟這位盛宗時代的大長公主翻臉,斂了斂脾氣跟進了內室。
江家五子除了江衍通因路遠未能趕迴外,今已全部聚齊,加上孫輩宇隨、宇隆等人,總共三十餘人,皆跪在床前,懸心等待。江令農早就不省人事,經太醫診斷無力迴天,滿堂眾人皆哭,誰知他臨終前突然又清醒了過來,拉著夫人的手,嘴裏呃呃有聲,江老夫人鎮定地反握,側耳傾聽他的話。完了直起身來,拍拍他的胸口,“老頭子放心,有我在一日,誰也不敢動江家一絲一毫!”她的話似說給李攸璿聽的,長公主斂了斂眉,偏開了頭。
“你前頭安心走便是,幾個娃就交給我了,記得不要走太快,來年老婆子一定攆上你!”
“不……不……”江相的胡子抖顫,嘴裏含混不清,不知在喁些什麽。眼睛睜得像夜珠,團著一簇不肯熄滅的微光,仿佛將盡未盡的燭火。老夫人心頭一凜,手中的拐杖砰得一聲摔到了地上。江衍逢連忙爬到床前來,“父親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兒子一定照辦!”發現他麵色僵硬,鼻息中早已沒了生氣,大驚失色,“父親!!”
“老爺歸天了!”齊管家的宣布將整個江府帶入了前所未有的悲戚之中。黎明時分,江令農的死訊借由長公主帶迴了皇宮。不久後公孫揚帶著人進府致哀,急怒攻心的江家人拔劍要取他性命,反被昔日的屬下扼在地上,動彈不得,氣得破口大罵。公孫揚不怒反笑,從袖中掏出明黃的聖旨,當場宣讀了江令農的死後殊榮。對這無意義的追封,江家兄弟心裏涼了個通透,跪在地上敢怒不敢言。老夫人聽罷聖旨,將那隻幹枯的手塞進被子裏,兩手捋了捋鬢側的銀絲,拾起拐杖,吩咐幾個兒子,“準備馬車,老身要進宮麵聖!”
“娘,”老大衍逢含淚道,“皇上現在六親不認了,您去也沒有用,說不定還會觸怒她,到時候就……”
“你放心,娘心裏有分寸。”
“那兒子陪您一起去。”江衍逢心裏仍有顧慮,但見老母意誌堅決,對麵公孫揚又小人得誌,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如此當江衍通從曲陽趕迴來的時候,家中隻剩下四兄衍途在靈堂守靈,其餘兄長皆隨母親進宮了。驚聞噩耗,江衍通撲在床前痛哭失聲,衍途勸住他,“五弟你趕緊拿個主意,娘此去皇宮,我總覺得心裏頭不踏實。”
衍通驚愕,“他們什麽時候去的?”
“有半個時辰了。”衍途說。
“糟了!”江衍通一握拳頭站了起來,“大哥怎地如此糊塗!這樣冒冒失失的闖宮,非和皇上正麵衝突不可。四哥為什麽不勸勸娘?”連孝衣都顧不得穿,急急忙忙往外走。衍途性子一向軟弱,這會子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苦著臉說,“你也知道,母親性子剛烈,手裏又有盛宗賜的龍頭拐杖,上打昏君,下打奸佞,我等就是想勸也勸不住啊!”
“好了,我馬上進宮勸住娘,你趕快派人去請詹太傅和高大人,麻煩他們無論如何都要進宮幫我們求求情!但願局勢還沒有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說罷急急乘了馬,往皇宮方向疾馳而去。誰知剛到宮門口,就見詹、高二人從馬車上下來,相互扶著往裏走。他急忙下馬,過去問候二人。那詹太傅眯著眼睛,不解地問,“老夫剛接到宮裏的傳話,貴府老太君要在列祖列宗麵前管教皇上,要我等前去觀摩,這究竟是怎麽一迴事啊?”
江衍通心裏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清齋殿經過一番徹頭徹尾的重建,在原有的清淨自然基礎上,增加了幾分厚重古樸。使得人一踏上台階,不自覺就端重了態度。高、詹二人進來的時候,殿裏已經坐了些人,仔細一瞧,竟都是李攸燁幼時的授業恩師。江老夫人合著眼皮坐在上首,身邊有一個明黃的蒲團是空著的。這情形不由讓人聯想到三年前,江後將朝臣請到清齋殿來時的情景。那時的李攸燁下跪拜了詹晏,從此確立了他在朝中獨一無二的地位,這一次會發生什麽,卻不得而知了。
一直到散朝的鍾落了兩個鍾頭,李攸燁仍未現身,一幹老者紛紛舉袖拭汗。江家子孫都跪在殿外,江衍通要起身結果被兄長拽下,噓聲道,“娘的龍頭拐杖已差人送去禦書房,現在已經箭在弦上,說什麽都不管用了,還是老老實實等著吧!”
不久後,禦前大總管杜龐雙手捧著一個紅布托盤走了來,瞥了眼殿外的眾人,什麽也沒說,快步進了殿,恭謹地跪在地上,“皇上讓我迴稟江老夫人,送拐杖的小德子在路上不慎跌了一跤,摔壞了老夫人的貼身之物,不僅冒犯了老夫人,更冒犯了盛宗先皇,實屬大逆不道,皇上震怒,已將其拿下,此人現在已押在殿外,聽憑老夫人處置。”說罷,掀了紅布,兩截斷裂的龍頭拐杖赫然擺在托盤上,被高高舉過頭頂。
滿殿老臣皆倒吸一口涼氣。
江家兄弟攙扶著老夫人緩緩地走下台階,每邁一步都異常地艱難和遲緩。離開前她迴頭再看了眼清齋殿,那把通體明黃的寶劍,一如既往地沉寂,綻著冰冷的刺眼的光芒。她忽然明白了江丞相臨終前的那個不字,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離宮的路上誰也沒有說話,紅日當空,老夫人花白的頭發,垂落著遲暮的顏色,和即將開春的季節極不相稱。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一疊馬蹄聲,老夫人舉頭觀望。隻見凱旋台前旌旗招展,一匹火紅的駿馬馱著一位威風赫赫的將軍,行過百官上朝必經的石橋,正往君恩殿而去。所過之處,兩側大內侍衛皆抱拳相敬,“恭迎單大將軍凱旋!”
就在他前麵不遠的地方,天子的鑾駕迎麵而來,他匆忙下馬前去拜見。
素白的龍袍、銀冠,配上皓潔的麵額,與背景之中的雪白雲山相映成孑。清眉秀目嵌一點淡漠,抿唇齒,下轎簾,眉間有度,不怒而凜。江衍通自遠放曲陽後,很少迴京,見李攸燁的最後一麵,還是在去年三月的江後壽宴上。想不到才隔一年,昔日的仁柔少年已被雕琢成冷麵君王了。
她笑著扶起身邊的大將,相攜著往君恩殿走去。始終未往這邊看一眼。
“一將成名萬古枯,兵連禍結,兵連禍結!”老夫人手上已沒有權杖,但江家人似乎仍能聽到拐杖落地的聲音。這時候恰巧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宮女路過,聽到了她的激怒之聲,停下步子,好心跟她說,“老奶奶,這次沒有兵連禍結!單大將軍用計斬了敵軍守將,親自招撫了二十萬大軍呢。”
迴程的道路上,三子江衍進親自駕著老夫人的馬車,有感而發說,“屬於江家的時代結束了。”失落的江家人大都沒有出聲,江衍進大力揮起鞭來,讓馬車盡快地離開這令人窒息的是非之地。
君恩殿外,送走了倫尊和高勇,李攸燁臉上並無一絲喜色,問杜龐,“你有沒有覺得,倫尊比先前更老了?”杜龐想了想,點頭道,“是有一些,可能是一路車馬勞頓所致,休息一陣或許就會好了。”李攸燁搖了搖頭,剛登上鑾轎準備迴宮,新任的禮部侍郎裴如玉,拿著禮部急件呈上,“皇上,楚王世子上書曰,楚王年邁,久病纏身,可否代父進京為太皇太後服喪?或者寬限些時日?”
李攸燁看也未看奏折,“你去迴他,就說朕限他三日內帶著他的兵馬滾迴楚國,再敢隔岸觀望,休怪朕不念宗室手足之情!”
“是。”
由於太皇太後駕薨時沒有留下任何東西,李攸燁便命人將慈和宮的灰燼捧了些裝入玉罐,放入梓宮。本想將那蟾宮鼎也放進去,終究舍不得,叫人複製了江後日常穿戴的衣衫配飾,挑了些她平日愛看的書,一並封入梓宮,權當寄托。慈和宮被完全損毀,梓宮被安置在富宜宮,高顯最先提出異議,說這樣於禮不合,但李攸燁執意如此,他也不好再說。如此富宜宮就成了奠儀所在地。
祭禮當日,諸侯各王紛紛服喪進京。年邁的楚王晝夜不停地往京城趕,終於在最後一刻趕到,撲在太皇太後棺槨前痛哭流涕。一下子哭岔了氣,被人扶入側室休息。李攸燁後來單獨召見了他,“楚叔祖有幾個兒子?”
李安城楞了一愣,又驚又恐地說,“臣膝下有六子。”
李攸燁正在觀測一幅地圖,“哦,太祖皇帝原也有六個兒子。你看現在,隻有秦和楚了。”
這時候杜龐將那隻白玉香鼎托進來,說,“萬歲爺,這隻香鼎的斷腳已經修好了,請萬歲爺過目。”李攸燁捧起來,反複審視著那隻斷腳,“不錯。”又放迴案上,對楚王道,“這隻鼎前日摔壞了。一尊鼎,兩隻腳,怎麽能站得穩呢,朕原想把剩下的兩隻腳都打掉,倒也能放得平,不過,那就不是鼎了,你說是不是,楚叔祖?”
據說老王爺出來時臉都白了,次日即上表請賜金王李戎琬封國,以拱衛皇室,震懾四方。當年盛宗要分封金王的時候,這李安城曾是帶頭反對的一個,他這一轉舵,帶動了許多頑固的朝臣,紛紛上表為金王請國。李攸燁便順應人心把當初的晉國封給了金王室。
事後李戎琬進宮謝恩,李攸爍笑對李攸燁道,“幹脆我也上個表,二哥把皇姐也封個國得了。”
“你以為封個國那麽容易?”還沒輪到李攸燁開口,李攸璿便嗔道,“金王姑這個國可是當年金帛王浴血奮戰得來的。女子封國這是亙古未有的事,當年太祖、盛宗都想開這個先例,直到燁兒這兒才辦成了。中間隔了多少年。要是隨隨便便就能封國,那封國的意義又在哪裏?”李攸爍笑道,“瞧瞧,皇姐分析的頭頭是道,真是女中諸葛,不封國拜個相總可以了吧。”
“你們先聊,我一個人走走。”李攸燁前頭一個人走了,剩下長公主和秦王原地呆了一會兒,就在附近的亭子裏坐了,宮女遞上的茶和點心,攸爍趴在桌上問,“皇姐,我聽說二哥要廢後,是不是真的?”
“你從哪兒聽說的?”
李攸爍湊近她說,“現在滿朝文武都在議論,說二哥已經把皇嫂打入冷宮。並且把皇奶奶的梓宮擺在富宜宮,就是表明不許皇嫂再迴來的意思!”李攸璿瞥了他一眼,“這些以訛傳訛的東西你也信?”
“不是我信不信的問題,現在上官府全家待罪,二哥連皇奶奶的大祭都不讓皇嫂露麵,真的有些不近情麵,我覺得在這件事上,皇嫂是皇嫂,上官家是上官家,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如果不是皇嫂,江山早就落入燕王之手了。”朝野內外皆不知上官凝下落不明,李攸爍也不例外,自然誤會是李攸燁把她囚禁起來了。他對上官凝的印象一向很好,逢她落難,便想著替她說說情。李攸燁那裏端著臉他不敢開口,隻能到皇姐這裏來吹吹風,李攸璿又何嚐不明白他的意思,迄今為止她接到為上官凝說情的已不下三個人了,前麵攸玳、靖汝剛在她耳邊念叨過,如今攸爍又來。上官凝素日對他們的這些姊弟友善,盡管江後的隕去與上官家脫不了關係,但在大是大非麵前,這些姊弟也沒忘了她的好,往往把她和上官家區別了看。隻不過他們大都不了解內情,如今上官凝不知去向,派去找尋的人遲遲未歸,總不能直接宣布宮裏丟了皇後。
不過,李攸燁在富宜宮停放梓宮,確實讓人揣摩不出其意。如果她此時廢掉上官凝的後尊,也不是什麽出人意料的事,畢竟她們的聯姻本來就是一場政治交易,如今上官家落敗了,這場交易自然就失去了原本意義。何況她也一直心有所屬的。隻不過……長公主憂心忡忡地歎了口氣,“我也不希望燁兒廢後,倒不是因為這個。”
晚間,她去了堯華殿找李攸燁,得知她和權洛穎出去了。剛要返迴,見左邊廊上出現兩個人影,相互扶著地走下台階,在院子裏慢慢踱步。
“你的醫術不是很好嗎,為什麽我的肚子現在還疼?”
“嘖,現在怕死了,當初早幹嘛去了。”
“你!”
“哎,你可別生氣,一生氣更疼。”
“你是故意的。”
“哎,這你可說對了,本姑娘對不愛惜自己的人,向來也不愛惜,更不會讓她好得那麽快。”
“你,”江玉姝的臉色變了又變,狠狠地瞪著她,額上涔涔的冒冷汗,終於撐不住蹲在地上,“痛……”
魯韞綺笑著蹲下來,從懷裏捏出一顆止痛丸,在她眼前晃了晃,“叫聲姐姐,叫姐姐的話,就讓你好。”
“……”江玉姝真要被氣死了,她不明白世上怎麽會有魯韞綺這樣的人,把別人半死不活得吊著自己取樂,果然和那妖女一夥的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怎麽,你不願意啊,我跟你說,你叫我姐姐,好處多多呢,下次再自殺的時候,姐姐還能飛來救你,給你當免費的護身符!怎麽樣,心動了沒有?”
正擠眉弄眼呢,手上的藥丸被人一把奪去了,迴頭一看,李攸璿冷冷地站在那裏,手裏捏著藥丸,“你玩夠了沒有,拿別人的性命當兒戲,你可真行!”氣得蹲下來給江玉姝服下,扶她起來,就往房裏走。
意外的魯韞綺居然沒有迴嘴,無所謂地直起身來,拖著在月色襯托下熒熒如水的紫裙往別處去了。李攸璿把江玉姝扶迴房間,見她悶悶不樂,就留下來安慰了她一會兒,半響出來,屏退了身邊宮女,自己打著燈籠,一步一步在宮苑裏東走西顧。
明明見她往玉清湖這邊來了,左右沒見著人,有些失落地在湖邊亭子裏坐了。突然被一聲木頭撞擊聲嚇了一跳,挨到橫欄前一瞧,隻見亭子底下停了一隻木舟,魯韞綺正斜斜地躺在舟上,單手托著腮,拿木槳敲打船沿,“堂堂的一個大公主,大半夜的不去睡覺,在這裏鬼鬼祟祟幹什麽呢,不怕別人把你當賊抓起來。”
長公主被搶了白,又羞又惱,橫看著她,“你才鬼鬼祟祟的,大半夜的跑在這裏劃船,可真有閑情逸致。”
“我樂意。”魯韞綺又揚起她那一貫讓長公主見了礙眼的唇角。月色很亮,也很涼,灑在人身上,水麵上,幽靜而似醉。一段豐滿的沉默蕩漾在湖麵上,欄杆上。魯韞綺眼睛眨呀眨的,望著那裹著雪白鬥篷,孑然立在亭中的人,稍稍坐直了身,笑著說,“別幹站著了,你要是想看月色,還得到船上來,在亭子裏有什麽看頭。”
麵對這委婉的邀請,長公主抿了抿唇,勉勉強強走出了亭子。魯韞綺把船搖到岸邊相接,她拎著裙幅跨上甲板,在船的另一頭坐好,並不與魯韞綺照麵,隻看湖心的月色。魯韞綺不以為然,把船引向湖心就不再管了,讓它隨波追流。
四周一片漆黑,月光也跟著暗了。燃著青燈的湖岸仿佛另外一個世界。李攸璿下意識地裹了裹身上的鬥篷,聽見一陣動靜,正臉一瞧,魯韞綺從從旮旯角裏搬出一方小桌子,擱在二人之間,又拎出了一壺酒,並兩盞琉璃杯,擺在桌上,兩頭都斟滿,遞給她一個。
明顯的有備而來。長公主微微勾唇,順手接過,兩三杯對飲後,臉色也不緊繃著了,透著一點薄薄的暈紅。又過了一會兒,兩人都醉醺醺地倒在船上,開始大談月色真美雲雲。直到魯韞綺那邊沒動靜了,長公主晃了晃暈乎乎的腦袋,爬過去拍拍她的臉,“喂,喂,別在這裏睡,會著涼的。”
魯韞綺緩緩睜開了眼,似笑非笑地看著她。這微傾和微仰的角度,剛好可以閱盡湖中的月色,漫天的星光。然而此時誰都無心去瞻仰。那雙平素最令長公主看不慣的妖眼不知何時變得幽深醉人。四唇相觸的瞬間,長公主似乎清醒了過來,掙紮著起身,帶動小船也跟著搖蕩起伏。不過很快,一個懶懶的笑音重新將她安定,“好冷,把鬥篷分給我點。”
當船兒安靜了一會兒,又開始有規律地搖晃時,長公主迷迷糊糊地睜開了一道眼縫,盯著頭上綻著冰光的月亮,心裏終於有了一點覺悟後的扼腕,所謂酒壯熊人膽,自己此番怕是誤上了賊船。
作者有話要說:遲來的更新,披著鐵皮上來的。sorry。
“本宮來做什麽還要跟你報備嗎?”李攸璿臉色冷若寒霜。公孫揚心裏摸不著底,“臣不敢。敢問公主可有皇上手諭?臣奉皇上的命令看管江府,閑雜人等一律不得進出,所以……”
“混賬!”李攸璿豎起眉毛,“睜大你的眼睛好好看清楚,在你麵前的是什麽人,弄清自己身份再來跟本宮說話!”言罷不再跟他羅嗦,拂袖進府了。公孫揚臉上青一片白一片,到底不敢得罪,朝邊上人使了個眼色,那人會意,便悄悄跟了進去。
長公主徑直進了江令農所在的病閣,見了江衍逢等人,當下也沒給什麽好臉色。還是柳舒瀾問候了他們幾句,轉進內室給江令農看病。江衍逢跟進去,站在帳外,卷著袖子擦汗,雖然已經不抱希望,但當柳舒瀾搖頭出來的時候,腳步仍一跌,臉色悲哀。李攸璿一直坐在外廳,不置一詞。柳舒瀾掀簾出來言說相爺要見她一麵,這才提了提袖子,麵無表情進了內室。
帳子裏伸出一隻蒼老的手,在空氣中尋摸著,像一根無處著陸的浮木,長公主冷眼瞧著,動也未動,柳舒瀾忙過去接住,“相爺,長公主來看您了。”說完悄悄拉了拉長公主的衣袖,把她往床前帶了一小步。
那隻手手攥得很緊,上麵枯筋突錯,如他縱經過的年歲。睜開了眼睛,看向李攸璿,嘴巴張了張,似有話說。長公主始終無動於衷,江相又閉了口,移目看向柳舒瀾,“玉姝哪”
“玉姝小姐現在宮裏,皇上留她陪著說話呢。”
他哦了一聲,又問,“這丫頭,沒闖什麽禍吧?”
“沒有。玉姝小姐一切安好,丞相請放心。”
“好,好。那……”
柳舒瀾綻出個笑容,知道他要問什麽,“江丞相安心便是,皇上不會為難江府了,今個我們來,就是皇上特意囑咐的。”
“是麽。”他的臉上不見釋懷,隻有無盡的苦澀,昏著迷迷糊糊了一陣,又問,“太皇太後的喪禮置辦得怎麽樣了?”
“太皇太後的喪禮由高大人一手操辦,一切井井有條,皇上下令以最隆重的禮儀安葬,舉國同悼,丞相不必掛心。”
“好,好。”長公主突然拂袖離開內室,柳舒瀾勸止不及,有些難過得看向江令農,看到那滿臉的無奈,一時不知該說什麽了,就讓了江衍逢等人過來,聽他還有什麽遺言要交代的。自己避去外麵,找到立在廊間的長公主,歎了口氣,“公主,您好歹去看一眼吧,他這個年紀,其實也有很多無奈。”
“哼,無奈?”李攸璿迴過頭來,“要不是他從中作梗,把燁兒的嫡係都趕出京師,燁兒就不會從千裏之外往迴趕,連皇奶奶最後一麵也沒見到!本宮讓他死時沒那麽淒涼,也算是對得起他了,要不是因為玉姝,本宮才懶得踏進這裏!”
“那就請長公主離開,我們江家就算敗了,也不會受人侮辱!”門外突然傳來重重的拐杖聲,江家兄弟擁著滿頭銀發的江老夫人踏進門來,滿臉怒容地快步下階,拐杖搗得路麵梆梆響。外麵的公孫揚等人懼於龍頭拐杖的威勢,絲毫不敢阻攔。柳舒瀾吃了一驚,趕緊拘身拜見,江老夫人打她們身前經過,步履稍停,側視著邊上的李攸璿,“長公主好大的氣性!”
李攸璿咬了咬唇,出於禮數上前拜見,“見過皇姑奶奶。”
“民婦承受不起!”江老夫人敲了敲地上的青磚,氣衝衝地進了屋子。長公主又羞又窘地僵在原地,到底不敢跟這位盛宗時代的大長公主翻臉,斂了斂脾氣跟進了內室。
江家五子除了江衍通因路遠未能趕迴外,今已全部聚齊,加上孫輩宇隨、宇隆等人,總共三十餘人,皆跪在床前,懸心等待。江令農早就不省人事,經太醫診斷無力迴天,滿堂眾人皆哭,誰知他臨終前突然又清醒了過來,拉著夫人的手,嘴裏呃呃有聲,江老夫人鎮定地反握,側耳傾聽他的話。完了直起身來,拍拍他的胸口,“老頭子放心,有我在一日,誰也不敢動江家一絲一毫!”她的話似說給李攸璿聽的,長公主斂了斂眉,偏開了頭。
“你前頭安心走便是,幾個娃就交給我了,記得不要走太快,來年老婆子一定攆上你!”
“不……不……”江相的胡子抖顫,嘴裏含混不清,不知在喁些什麽。眼睛睜得像夜珠,團著一簇不肯熄滅的微光,仿佛將盡未盡的燭火。老夫人心頭一凜,手中的拐杖砰得一聲摔到了地上。江衍逢連忙爬到床前來,“父親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兒子一定照辦!”發現他麵色僵硬,鼻息中早已沒了生氣,大驚失色,“父親!!”
“老爺歸天了!”齊管家的宣布將整個江府帶入了前所未有的悲戚之中。黎明時分,江令農的死訊借由長公主帶迴了皇宮。不久後公孫揚帶著人進府致哀,急怒攻心的江家人拔劍要取他性命,反被昔日的屬下扼在地上,動彈不得,氣得破口大罵。公孫揚不怒反笑,從袖中掏出明黃的聖旨,當場宣讀了江令農的死後殊榮。對這無意義的追封,江家兄弟心裏涼了個通透,跪在地上敢怒不敢言。老夫人聽罷聖旨,將那隻幹枯的手塞進被子裏,兩手捋了捋鬢側的銀絲,拾起拐杖,吩咐幾個兒子,“準備馬車,老身要進宮麵聖!”
“娘,”老大衍逢含淚道,“皇上現在六親不認了,您去也沒有用,說不定還會觸怒她,到時候就……”
“你放心,娘心裏有分寸。”
“那兒子陪您一起去。”江衍逢心裏仍有顧慮,但見老母意誌堅決,對麵公孫揚又小人得誌,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如此當江衍通從曲陽趕迴來的時候,家中隻剩下四兄衍途在靈堂守靈,其餘兄長皆隨母親進宮了。驚聞噩耗,江衍通撲在床前痛哭失聲,衍途勸住他,“五弟你趕緊拿個主意,娘此去皇宮,我總覺得心裏頭不踏實。”
衍通驚愕,“他們什麽時候去的?”
“有半個時辰了。”衍途說。
“糟了!”江衍通一握拳頭站了起來,“大哥怎地如此糊塗!這樣冒冒失失的闖宮,非和皇上正麵衝突不可。四哥為什麽不勸勸娘?”連孝衣都顧不得穿,急急忙忙往外走。衍途性子一向軟弱,這會子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苦著臉說,“你也知道,母親性子剛烈,手裏又有盛宗賜的龍頭拐杖,上打昏君,下打奸佞,我等就是想勸也勸不住啊!”
“好了,我馬上進宮勸住娘,你趕快派人去請詹太傅和高大人,麻煩他們無論如何都要進宮幫我們求求情!但願局勢還沒有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說罷急急乘了馬,往皇宮方向疾馳而去。誰知剛到宮門口,就見詹、高二人從馬車上下來,相互扶著往裏走。他急忙下馬,過去問候二人。那詹太傅眯著眼睛,不解地問,“老夫剛接到宮裏的傳話,貴府老太君要在列祖列宗麵前管教皇上,要我等前去觀摩,這究竟是怎麽一迴事啊?”
江衍通心裏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清齋殿經過一番徹頭徹尾的重建,在原有的清淨自然基礎上,增加了幾分厚重古樸。使得人一踏上台階,不自覺就端重了態度。高、詹二人進來的時候,殿裏已經坐了些人,仔細一瞧,竟都是李攸燁幼時的授業恩師。江老夫人合著眼皮坐在上首,身邊有一個明黃的蒲團是空著的。這情形不由讓人聯想到三年前,江後將朝臣請到清齋殿來時的情景。那時的李攸燁下跪拜了詹晏,從此確立了他在朝中獨一無二的地位,這一次會發生什麽,卻不得而知了。
一直到散朝的鍾落了兩個鍾頭,李攸燁仍未現身,一幹老者紛紛舉袖拭汗。江家子孫都跪在殿外,江衍通要起身結果被兄長拽下,噓聲道,“娘的龍頭拐杖已差人送去禦書房,現在已經箭在弦上,說什麽都不管用了,還是老老實實等著吧!”
不久後,禦前大總管杜龐雙手捧著一個紅布托盤走了來,瞥了眼殿外的眾人,什麽也沒說,快步進了殿,恭謹地跪在地上,“皇上讓我迴稟江老夫人,送拐杖的小德子在路上不慎跌了一跤,摔壞了老夫人的貼身之物,不僅冒犯了老夫人,更冒犯了盛宗先皇,實屬大逆不道,皇上震怒,已將其拿下,此人現在已押在殿外,聽憑老夫人處置。”說罷,掀了紅布,兩截斷裂的龍頭拐杖赫然擺在托盤上,被高高舉過頭頂。
滿殿老臣皆倒吸一口涼氣。
江家兄弟攙扶著老夫人緩緩地走下台階,每邁一步都異常地艱難和遲緩。離開前她迴頭再看了眼清齋殿,那把通體明黃的寶劍,一如既往地沉寂,綻著冰冷的刺眼的光芒。她忽然明白了江丞相臨終前的那個不字,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離宮的路上誰也沒有說話,紅日當空,老夫人花白的頭發,垂落著遲暮的顏色,和即將開春的季節極不相稱。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一疊馬蹄聲,老夫人舉頭觀望。隻見凱旋台前旌旗招展,一匹火紅的駿馬馱著一位威風赫赫的將軍,行過百官上朝必經的石橋,正往君恩殿而去。所過之處,兩側大內侍衛皆抱拳相敬,“恭迎單大將軍凱旋!”
就在他前麵不遠的地方,天子的鑾駕迎麵而來,他匆忙下馬前去拜見。
素白的龍袍、銀冠,配上皓潔的麵額,與背景之中的雪白雲山相映成孑。清眉秀目嵌一點淡漠,抿唇齒,下轎簾,眉間有度,不怒而凜。江衍通自遠放曲陽後,很少迴京,見李攸燁的最後一麵,還是在去年三月的江後壽宴上。想不到才隔一年,昔日的仁柔少年已被雕琢成冷麵君王了。
她笑著扶起身邊的大將,相攜著往君恩殿走去。始終未往這邊看一眼。
“一將成名萬古枯,兵連禍結,兵連禍結!”老夫人手上已沒有權杖,但江家人似乎仍能聽到拐杖落地的聲音。這時候恰巧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宮女路過,聽到了她的激怒之聲,停下步子,好心跟她說,“老奶奶,這次沒有兵連禍結!單大將軍用計斬了敵軍守將,親自招撫了二十萬大軍呢。”
迴程的道路上,三子江衍進親自駕著老夫人的馬車,有感而發說,“屬於江家的時代結束了。”失落的江家人大都沒有出聲,江衍進大力揮起鞭來,讓馬車盡快地離開這令人窒息的是非之地。
君恩殿外,送走了倫尊和高勇,李攸燁臉上並無一絲喜色,問杜龐,“你有沒有覺得,倫尊比先前更老了?”杜龐想了想,點頭道,“是有一些,可能是一路車馬勞頓所致,休息一陣或許就會好了。”李攸燁搖了搖頭,剛登上鑾轎準備迴宮,新任的禮部侍郎裴如玉,拿著禮部急件呈上,“皇上,楚王世子上書曰,楚王年邁,久病纏身,可否代父進京為太皇太後服喪?或者寬限些時日?”
李攸燁看也未看奏折,“你去迴他,就說朕限他三日內帶著他的兵馬滾迴楚國,再敢隔岸觀望,休怪朕不念宗室手足之情!”
“是。”
由於太皇太後駕薨時沒有留下任何東西,李攸燁便命人將慈和宮的灰燼捧了些裝入玉罐,放入梓宮。本想將那蟾宮鼎也放進去,終究舍不得,叫人複製了江後日常穿戴的衣衫配飾,挑了些她平日愛看的書,一並封入梓宮,權當寄托。慈和宮被完全損毀,梓宮被安置在富宜宮,高顯最先提出異議,說這樣於禮不合,但李攸燁執意如此,他也不好再說。如此富宜宮就成了奠儀所在地。
祭禮當日,諸侯各王紛紛服喪進京。年邁的楚王晝夜不停地往京城趕,終於在最後一刻趕到,撲在太皇太後棺槨前痛哭流涕。一下子哭岔了氣,被人扶入側室休息。李攸燁後來單獨召見了他,“楚叔祖有幾個兒子?”
李安城楞了一愣,又驚又恐地說,“臣膝下有六子。”
李攸燁正在觀測一幅地圖,“哦,太祖皇帝原也有六個兒子。你看現在,隻有秦和楚了。”
這時候杜龐將那隻白玉香鼎托進來,說,“萬歲爺,這隻香鼎的斷腳已經修好了,請萬歲爺過目。”李攸燁捧起來,反複審視著那隻斷腳,“不錯。”又放迴案上,對楚王道,“這隻鼎前日摔壞了。一尊鼎,兩隻腳,怎麽能站得穩呢,朕原想把剩下的兩隻腳都打掉,倒也能放得平,不過,那就不是鼎了,你說是不是,楚叔祖?”
據說老王爺出來時臉都白了,次日即上表請賜金王李戎琬封國,以拱衛皇室,震懾四方。當年盛宗要分封金王的時候,這李安城曾是帶頭反對的一個,他這一轉舵,帶動了許多頑固的朝臣,紛紛上表為金王請國。李攸燁便順應人心把當初的晉國封給了金王室。
事後李戎琬進宮謝恩,李攸爍笑對李攸燁道,“幹脆我也上個表,二哥把皇姐也封個國得了。”
“你以為封個國那麽容易?”還沒輪到李攸燁開口,李攸璿便嗔道,“金王姑這個國可是當年金帛王浴血奮戰得來的。女子封國這是亙古未有的事,當年太祖、盛宗都想開這個先例,直到燁兒這兒才辦成了。中間隔了多少年。要是隨隨便便就能封國,那封國的意義又在哪裏?”李攸爍笑道,“瞧瞧,皇姐分析的頭頭是道,真是女中諸葛,不封國拜個相總可以了吧。”
“你們先聊,我一個人走走。”李攸燁前頭一個人走了,剩下長公主和秦王原地呆了一會兒,就在附近的亭子裏坐了,宮女遞上的茶和點心,攸爍趴在桌上問,“皇姐,我聽說二哥要廢後,是不是真的?”
“你從哪兒聽說的?”
李攸爍湊近她說,“現在滿朝文武都在議論,說二哥已經把皇嫂打入冷宮。並且把皇奶奶的梓宮擺在富宜宮,就是表明不許皇嫂再迴來的意思!”李攸璿瞥了他一眼,“這些以訛傳訛的東西你也信?”
“不是我信不信的問題,現在上官府全家待罪,二哥連皇奶奶的大祭都不讓皇嫂露麵,真的有些不近情麵,我覺得在這件事上,皇嫂是皇嫂,上官家是上官家,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如果不是皇嫂,江山早就落入燕王之手了。”朝野內外皆不知上官凝下落不明,李攸爍也不例外,自然誤會是李攸燁把她囚禁起來了。他對上官凝的印象一向很好,逢她落難,便想著替她說說情。李攸燁那裏端著臉他不敢開口,隻能到皇姐這裏來吹吹風,李攸璿又何嚐不明白他的意思,迄今為止她接到為上官凝說情的已不下三個人了,前麵攸玳、靖汝剛在她耳邊念叨過,如今攸爍又來。上官凝素日對他們的這些姊弟友善,盡管江後的隕去與上官家脫不了關係,但在大是大非麵前,這些姊弟也沒忘了她的好,往往把她和上官家區別了看。隻不過他們大都不了解內情,如今上官凝不知去向,派去找尋的人遲遲未歸,總不能直接宣布宮裏丟了皇後。
不過,李攸燁在富宜宮停放梓宮,確實讓人揣摩不出其意。如果她此時廢掉上官凝的後尊,也不是什麽出人意料的事,畢竟她們的聯姻本來就是一場政治交易,如今上官家落敗了,這場交易自然就失去了原本意義。何況她也一直心有所屬的。隻不過……長公主憂心忡忡地歎了口氣,“我也不希望燁兒廢後,倒不是因為這個。”
晚間,她去了堯華殿找李攸燁,得知她和權洛穎出去了。剛要返迴,見左邊廊上出現兩個人影,相互扶著地走下台階,在院子裏慢慢踱步。
“你的醫術不是很好嗎,為什麽我的肚子現在還疼?”
“嘖,現在怕死了,當初早幹嘛去了。”
“你!”
“哎,你可別生氣,一生氣更疼。”
“你是故意的。”
“哎,這你可說對了,本姑娘對不愛惜自己的人,向來也不愛惜,更不會讓她好得那麽快。”
“你,”江玉姝的臉色變了又變,狠狠地瞪著她,額上涔涔的冒冷汗,終於撐不住蹲在地上,“痛……”
魯韞綺笑著蹲下來,從懷裏捏出一顆止痛丸,在她眼前晃了晃,“叫聲姐姐,叫姐姐的話,就讓你好。”
“……”江玉姝真要被氣死了,她不明白世上怎麽會有魯韞綺這樣的人,把別人半死不活得吊著自己取樂,果然和那妖女一夥的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怎麽,你不願意啊,我跟你說,你叫我姐姐,好處多多呢,下次再自殺的時候,姐姐還能飛來救你,給你當免費的護身符!怎麽樣,心動了沒有?”
正擠眉弄眼呢,手上的藥丸被人一把奪去了,迴頭一看,李攸璿冷冷地站在那裏,手裏捏著藥丸,“你玩夠了沒有,拿別人的性命當兒戲,你可真行!”氣得蹲下來給江玉姝服下,扶她起來,就往房裏走。
意外的魯韞綺居然沒有迴嘴,無所謂地直起身來,拖著在月色襯托下熒熒如水的紫裙往別處去了。李攸璿把江玉姝扶迴房間,見她悶悶不樂,就留下來安慰了她一會兒,半響出來,屏退了身邊宮女,自己打著燈籠,一步一步在宮苑裏東走西顧。
明明見她往玉清湖這邊來了,左右沒見著人,有些失落地在湖邊亭子裏坐了。突然被一聲木頭撞擊聲嚇了一跳,挨到橫欄前一瞧,隻見亭子底下停了一隻木舟,魯韞綺正斜斜地躺在舟上,單手托著腮,拿木槳敲打船沿,“堂堂的一個大公主,大半夜的不去睡覺,在這裏鬼鬼祟祟幹什麽呢,不怕別人把你當賊抓起來。”
長公主被搶了白,又羞又惱,橫看著她,“你才鬼鬼祟祟的,大半夜的跑在這裏劃船,可真有閑情逸致。”
“我樂意。”魯韞綺又揚起她那一貫讓長公主見了礙眼的唇角。月色很亮,也很涼,灑在人身上,水麵上,幽靜而似醉。一段豐滿的沉默蕩漾在湖麵上,欄杆上。魯韞綺眼睛眨呀眨的,望著那裹著雪白鬥篷,孑然立在亭中的人,稍稍坐直了身,笑著說,“別幹站著了,你要是想看月色,還得到船上來,在亭子裏有什麽看頭。”
麵對這委婉的邀請,長公主抿了抿唇,勉勉強強走出了亭子。魯韞綺把船搖到岸邊相接,她拎著裙幅跨上甲板,在船的另一頭坐好,並不與魯韞綺照麵,隻看湖心的月色。魯韞綺不以為然,把船引向湖心就不再管了,讓它隨波追流。
四周一片漆黑,月光也跟著暗了。燃著青燈的湖岸仿佛另外一個世界。李攸璿下意識地裹了裹身上的鬥篷,聽見一陣動靜,正臉一瞧,魯韞綺從從旮旯角裏搬出一方小桌子,擱在二人之間,又拎出了一壺酒,並兩盞琉璃杯,擺在桌上,兩頭都斟滿,遞給她一個。
明顯的有備而來。長公主微微勾唇,順手接過,兩三杯對飲後,臉色也不緊繃著了,透著一點薄薄的暈紅。又過了一會兒,兩人都醉醺醺地倒在船上,開始大談月色真美雲雲。直到魯韞綺那邊沒動靜了,長公主晃了晃暈乎乎的腦袋,爬過去拍拍她的臉,“喂,喂,別在這裏睡,會著涼的。”
魯韞綺緩緩睜開了眼,似笑非笑地看著她。這微傾和微仰的角度,剛好可以閱盡湖中的月色,漫天的星光。然而此時誰都無心去瞻仰。那雙平素最令長公主看不慣的妖眼不知何時變得幽深醉人。四唇相觸的瞬間,長公主似乎清醒了過來,掙紮著起身,帶動小船也跟著搖蕩起伏。不過很快,一個懶懶的笑音重新將她安定,“好冷,把鬥篷分給我點。”
當船兒安靜了一會兒,又開始有規律地搖晃時,長公主迷迷糊糊地睜開了一道眼縫,盯著頭上綻著冰光的月亮,心裏終於有了一點覺悟後的扼腕,所謂酒壯熊人膽,自己此番怕是誤上了賊船。
作者有話要說:遲來的更新,披著鐵皮上來的。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