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就場征稅製
陸忠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走的,他從來沒有親自經曆過這樣的生死。
走了半刻鍾他才發現自己忘記騎馬了。
褲襠裏濕漉漉的,什麽時候嚇尿的都不知道。
這一天是極其難過的一天。
此時的張天誌己經到了穎陰。
李素本來想著在酒樓招待,結果張天誌提出直接到家裏去。李素拗不過,隻得帶著張天誌迴家。
到了家,張天誌才知道李素為什麽不願意帶自己來,原來他家也就是一個兩進院子,家中也並不富有。
李素的妻子鄒氏見著張天誌氣度不凡,也是熱情招待。
家中竟然隻有兩個婢女,這和穎陰荀氏肯定相差甚遠。
李素有些尷尬,席間,他隻得實話實說道:“我家以前也是望族,不然也不會結為荀氏表親。但靈帝時,家父因黨錮之禍受到牽連,在朝中被害,到了我這裏,又無甚才學,是以家道中落,變成此番情景。”
張天誌知道黨錮之禍,桓帝、靈帝時,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發生黨爭。事件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
前後共發生過兩次,兩次黨錮之禍都以反宦官的失敗而結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團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黨人被殘酷鎮壓。
當時的言論以及日後的史學家多同情士大夫一黨,並認為黨錮之禍傷漢朝根本,為黃巾之亂和漢朝的衰落根源。
“李兄節哀,過去事乃過去式,你該放眼將來。對了,此番前來,倒是想見識一下穎陰風情,不如李兄給我說說。”張天誌故意岔開話題,李素哪裏有不知之理。
於是李素說了幾處好玩的地方,張天誌其實也並無興趣。
他來另有目的。
“李兄,前番我們修築許都城牆,除去成本,共獲利八萬四千擔糧,按照你的分子,應該分到兩成。但由於司空出征,我便擅自做主了,此事你也知曉,我跟你知會一聲,便是讓你放心,接下來的工程,我會扣出我的份子補上給你。應該給你,一萬六千八百擔。”
“這麽多?”李素大吃一驚。
“哈哈,城牆是所有建築中最簡單之事。我們用紅磚加水泥代替石塊,隻需供給奴隸吃食,利潤當然高。此事卻不宜聲張,嫂夫人知道也不要往外說,畢竟我這趟來,是想在穎陰開設建築商行的。”
李鄒氏此時都嚇懵了,一下子賺這麽多錢?
夠一輩子了!
她隻連連點頭,這是自己家的大好事,怎麽可能說漏嘴。
李素卻說道:“在穎陰開設商行?”
“對!我這次來,一來是跟你親自說城牆之事,另一樁便是此事了。我需要你在此地經營天誌建築商行的分行,設磚廠、水泥廠、石灰廠,釘子廠、分行辦事處,這五項。而你前期需要做的便是購買一塊官道旁邊的土地,大概百畝足矣。我會隨後派遣各個項目的負責人員過來配合你。
當然,所得收益,還是照樣分成,你有兩成份子。不要覺得你做事,隻拿兩成份子,要知道這是商會分行,所有賬務都是匯入總部的。當然,你的月例,也是有個標準。”
李素思索著,很快便應承下來。
他要的不是份子多少,他要的是聲望。
荀氏看不起他,他覺得該做點大事讓人家瞧瞧。
酒過半巡,李素道:“張兄為何不吃菜?”
“哈哈,哪裏沒吃,不過說真心話,你家煮的這羊肉真不好吃,也太鹹了。”張天誌半開玩笑,其實是真的。
“太鹹?張兄,知道為何嗎,隻有招待貴客,我們才故意放鹹一些。因這鹽巴可是極其珍貴之物,放多些顯得重視。”
“啊?還有這個道理?”這迴是張天誌懵了。
“便是此理。”
然後是大笑,但張天誌卻忽然想到了另一樁事情。
鹽!
這時候的是鹽巴,比之粗鹽都不如。東漢初,光武帝劉秀為鞏固重新建立的朝廷,實行減輕賦稅政策,廢除西漢以來推行的食鹽專賣法,罷私煮之禁,任民製鹽,自由販運,而於產鹽較多的郡縣設置鹽官,征收鹽稅。
因其產製運銷皆任民營,官征其稅,鹽史學者稱之為“就場征稅製“。
現在天下大亂,這鹽卻更沒人管。
但盡管如此,鹽卻難得,因為沒有煮鹽的技術啊!
想到這裏,張天誌火熱起來,這種機會,簡直就是天上掉黃金。
不過這事暫時不急,鹽這個東西,隻是從上層社會摟錢,民生不搞起來,摟不到多少聲望,信仰之力並不能增加。
第二天,辭了李素,張天誌迴到許都,卻發現陸忠並沒有來。
一連等了五天,終於等到了陸忠,這人怕是翻來覆去想了這麽久。
張傑領著陸忠進入造紙廠,陸忠看了一遍,內行知道門道,一下就知道了關鍵所在,自己沒有煮漿這個環節,又沒有加入張傑說的什麽粘合劑和漂白劑。
這事簡單,迴去改良就行。
不過當他到了印刷廠之後,直接目瞪口呆了。
這活字印刷術直接吊打手抄一萬條街。
一個工人,啥也不懂,隻需操作,一天就可以出上千頁紙,幾十本書籍。
他一個讀書十年的熟手,一天才抄半本,還時不時出錯浪費紙。
陸忠心態崩了!
張傑後麵說了什麽他都沒聽清,然後就稀裏糊塗簽了契約。
迴到家裏,他忽然豪情萬丈,他立誌要成為最大的書商。
陸主簿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孩子,你哥被他殺了!
陸忠絲毫沒察覺到陸主簿的異常,隻一個勁兒的講自己的所見所聞。
陸主簿無奈,反正是養子,這個侄兒比自己那些傻兒子都強,養子死了,陸家希望在這侄兒身上,他愛咋地咋地吧。
“叔父,您可不知道,那張天誌是實在厲害,他幫我把一切都想好了。我家與他家明裏為競爭對手,這樣就不會被楊德祖他們針對敵對,對他懷有敵意的世家,那便由我這邊來運作。這樣就是兩麵通吃,等於市場就是我們兩家全部占有,哪裏還有其他人的份!”
“嗯,好,忠兒你便隨你的想法做吧!”
陸主簿隻能無奈的一直點頭。
(本章完)
陸忠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走的,他從來沒有親自經曆過這樣的生死。
走了半刻鍾他才發現自己忘記騎馬了。
褲襠裏濕漉漉的,什麽時候嚇尿的都不知道。
這一天是極其難過的一天。
此時的張天誌己經到了穎陰。
李素本來想著在酒樓招待,結果張天誌提出直接到家裏去。李素拗不過,隻得帶著張天誌迴家。
到了家,張天誌才知道李素為什麽不願意帶自己來,原來他家也就是一個兩進院子,家中也並不富有。
李素的妻子鄒氏見著張天誌氣度不凡,也是熱情招待。
家中竟然隻有兩個婢女,這和穎陰荀氏肯定相差甚遠。
李素有些尷尬,席間,他隻得實話實說道:“我家以前也是望族,不然也不會結為荀氏表親。但靈帝時,家父因黨錮之禍受到牽連,在朝中被害,到了我這裏,又無甚才學,是以家道中落,變成此番情景。”
張天誌知道黨錮之禍,桓帝、靈帝時,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發生黨爭。事件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
前後共發生過兩次,兩次黨錮之禍都以反宦官的失敗而結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團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黨人被殘酷鎮壓。
當時的言論以及日後的史學家多同情士大夫一黨,並認為黨錮之禍傷漢朝根本,為黃巾之亂和漢朝的衰落根源。
“李兄節哀,過去事乃過去式,你該放眼將來。對了,此番前來,倒是想見識一下穎陰風情,不如李兄給我說說。”張天誌故意岔開話題,李素哪裏有不知之理。
於是李素說了幾處好玩的地方,張天誌其實也並無興趣。
他來另有目的。
“李兄,前番我們修築許都城牆,除去成本,共獲利八萬四千擔糧,按照你的分子,應該分到兩成。但由於司空出征,我便擅自做主了,此事你也知曉,我跟你知會一聲,便是讓你放心,接下來的工程,我會扣出我的份子補上給你。應該給你,一萬六千八百擔。”
“這麽多?”李素大吃一驚。
“哈哈,城牆是所有建築中最簡單之事。我們用紅磚加水泥代替石塊,隻需供給奴隸吃食,利潤當然高。此事卻不宜聲張,嫂夫人知道也不要往外說,畢竟我這趟來,是想在穎陰開設建築商行的。”
李鄒氏此時都嚇懵了,一下子賺這麽多錢?
夠一輩子了!
她隻連連點頭,這是自己家的大好事,怎麽可能說漏嘴。
李素卻說道:“在穎陰開設商行?”
“對!我這次來,一來是跟你親自說城牆之事,另一樁便是此事了。我需要你在此地經營天誌建築商行的分行,設磚廠、水泥廠、石灰廠,釘子廠、分行辦事處,這五項。而你前期需要做的便是購買一塊官道旁邊的土地,大概百畝足矣。我會隨後派遣各個項目的負責人員過來配合你。
當然,所得收益,還是照樣分成,你有兩成份子。不要覺得你做事,隻拿兩成份子,要知道這是商會分行,所有賬務都是匯入總部的。當然,你的月例,也是有個標準。”
李素思索著,很快便應承下來。
他要的不是份子多少,他要的是聲望。
荀氏看不起他,他覺得該做點大事讓人家瞧瞧。
酒過半巡,李素道:“張兄為何不吃菜?”
“哈哈,哪裏沒吃,不過說真心話,你家煮的這羊肉真不好吃,也太鹹了。”張天誌半開玩笑,其實是真的。
“太鹹?張兄,知道為何嗎,隻有招待貴客,我們才故意放鹹一些。因這鹽巴可是極其珍貴之物,放多些顯得重視。”
“啊?還有這個道理?”這迴是張天誌懵了。
“便是此理。”
然後是大笑,但張天誌卻忽然想到了另一樁事情。
鹽!
這時候的是鹽巴,比之粗鹽都不如。東漢初,光武帝劉秀為鞏固重新建立的朝廷,實行減輕賦稅政策,廢除西漢以來推行的食鹽專賣法,罷私煮之禁,任民製鹽,自由販運,而於產鹽較多的郡縣設置鹽官,征收鹽稅。
因其產製運銷皆任民營,官征其稅,鹽史學者稱之為“就場征稅製“。
現在天下大亂,這鹽卻更沒人管。
但盡管如此,鹽卻難得,因為沒有煮鹽的技術啊!
想到這裏,張天誌火熱起來,這種機會,簡直就是天上掉黃金。
不過這事暫時不急,鹽這個東西,隻是從上層社會摟錢,民生不搞起來,摟不到多少聲望,信仰之力並不能增加。
第二天,辭了李素,張天誌迴到許都,卻發現陸忠並沒有來。
一連等了五天,終於等到了陸忠,這人怕是翻來覆去想了這麽久。
張傑領著陸忠進入造紙廠,陸忠看了一遍,內行知道門道,一下就知道了關鍵所在,自己沒有煮漿這個環節,又沒有加入張傑說的什麽粘合劑和漂白劑。
這事簡單,迴去改良就行。
不過當他到了印刷廠之後,直接目瞪口呆了。
這活字印刷術直接吊打手抄一萬條街。
一個工人,啥也不懂,隻需操作,一天就可以出上千頁紙,幾十本書籍。
他一個讀書十年的熟手,一天才抄半本,還時不時出錯浪費紙。
陸忠心態崩了!
張傑後麵說了什麽他都沒聽清,然後就稀裏糊塗簽了契約。
迴到家裏,他忽然豪情萬丈,他立誌要成為最大的書商。
陸主簿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孩子,你哥被他殺了!
陸忠絲毫沒察覺到陸主簿的異常,隻一個勁兒的講自己的所見所聞。
陸主簿無奈,反正是養子,這個侄兒比自己那些傻兒子都強,養子死了,陸家希望在這侄兒身上,他愛咋地咋地吧。
“叔父,您可不知道,那張天誌是實在厲害,他幫我把一切都想好了。我家與他家明裏為競爭對手,這樣就不會被楊德祖他們針對敵對,對他懷有敵意的世家,那便由我這邊來運作。這樣就是兩麵通吃,等於市場就是我們兩家全部占有,哪裏還有其他人的份!”
“嗯,好,忠兒你便隨你的想法做吧!”
陸主簿隻能無奈的一直點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