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故人
許都,東市,十裏長街邊。
天誌建築商行,今天正式掛牌營業。
商行在十裏長街的水泥路麵剛剛開始鋪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用紅磚砌牆。
經過一個半月,裏裏外外包括裝修,都已經完全整理完畢。
所謂的裝修,不過就是刷上一層石灰。
外麵是紅磚水泥牆。
整個建築是三層,每一層之間用的是木板,沒辦法,張天誌舍不得鐵料。
這是許都第一棟磚瓦房,樣式奇特古怪,為十裏長街第一高建築。
用張天誌的話來說,這是建築商行的許都總公司。
也就是運營中心。
張英的辦公室在第三層。
張英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一個沒有名字的奴隸,會有今天這一日。
先生說了,隻要自己考核過關,馬上去除奴籍。
到時候自己就是真正的大人物。
張英的桌子上擺著一大堆文書,這些文書隻有他看得懂,全部是簡體字,還有一些阿拉伯數字的表格,這些都是張天誌設計的。
“行長!有個姓韋的求見。”
“姓韋的?有說什麽事嗎?”
“說是您以前的故人!”
“讓他上來吧!”
張英現在手下管著幾百號人,負責的是大項目,可不是能隨便見人了。
人被帶上來,張英一看,蒙了。
“哈哈!張英行長,別來無恙,別來無恙!”
張英確實蒙了,這是他以前的主人,奴隸販子。
“你來幹什麽?”他冷冷的說道。
“哎呀!你看你,怎麽說?我們也是熟知的故人嘛,現在你發達了,怎麽說也得提攜兄弟一把。”
“兄弟?你以前可沒把我當兄弟!”
“不是兄弟,不是兄弟,你叫我小韋就行。”
“說吧,什麽事?”張英有些不耐煩,他以前可沒少挨揍。
“是這樣的,行長!你知道現在奴隸的價格一降再降。當時你們,不,一年前一個奴隸還可以換一擔糧食,現在逃荒的人越來越多,一旦糧食都可以換三個奴隸了。
我現在手上足足有300多人,根本養不起,我聽說你這裏缺人,要不行長幫我消化消化?”
聽到說是來做生意的,張英敵意也暫時去了:“一擔糧換三個,這個價格倒是也公道。但有一個問題,我們可隻要壯年,超過25歲的我們可一概不要的。”
“知道知道,您這裏的規矩我早就聽說了。對了,就是我這裏還有30多個12至13歲的,這種的話半價。你放心,培訓得很好,比起你們,呸呸!比起一年以前,絕對不會差!體力活可能還差點意思,但是做些農活雜活,當半個工還是可以的。”
“喲,你什麽時候做起善事來了?我記得以前15歲以下你不收的啊!”
“哎呀,世道艱難嘛!做這一行久了你知道的,見得多,有時候偶爾就動了惻隱之心。”
“好!我給你簽個條子,你明日把所有人都送到我家先生的田莊,你去找一個叫張豪的,他會給你安排。”
姓韋的高高興興的走了,100斤糧食三個奴隸,一般是兩個壯年搭配一個小的。
但他知道放長線釣大魚,他看了十裏長街的路麵,馬上就動了,心思。
這就是商人的敏銳。
這家商行要大火,這是他的推測。
隻要搭上線,將來的生意絕對不愁。
關鍵是他的奴隸來源根本就沒有成本,隻需要去河東那邊去一抓一大把,給口吃的就跟著你走。
張英靠在椅子上,望著窗外有些想不明白。
“先生真是大善人呐,這六七天收了1000多個奴隸,供上學堂供吃供住,我以前怎麽沒遇到這樣好的事情?”
張天誌不是大善人,任何所作所為都是有目地的。
他把陳軒剩下的400畝地也買了下來,1000多個人而已,多100倍都不夠多。
他可是知道的,有些大家族光隱瞞的人口就有幾萬人。
比如說投靠江東的魯肅,他家就養的三萬人口,孫權要兵,他直接給人提了一萬。
人口一旦登記就要服徭役,一個成年人每年要服徭役一個月,每個人一輩子要當兩年的邊疆兵,所以大戶人家都是把人口給隱瞞下來。
當然,這些都可以不用,用錢代替也行。
張天誌沒打算隱瞞,他想要的是傳播自己的文化。
順便賺點小錢。
書肆內,張天誌正仔細規劃是什麽,忽然心神一動。
“信仰之力達到1000,消耗1000點信仰之力,任務允許可以從飛船中取出一種物品,此物不允許帶原力,本世界不允許有任何原力物品出現。”
“終於達到1000了,我取什麽?書籍?不行,那些物理理論太高深了,拿著沒用。基因改造液,原力球,這些都是帶原力的。”
“我的飛船有什麽東西不帶原力嗎?這不為難我嗎?一個雞肋兌換條件?”
忽然,他想到了生態運轉室。
“對了,土豆,對,土豆!上次在司馬家,他給了我幾筐土豆,我隨便丟在生態室了!”
想到這裏,他不再猶豫,馬上溝通了晶片卡。
很快晶片卡提示,消耗1000點信仰之力。
很神奇的,他明明是靈魂沒有恢複,但就是能看到飛船中的各個角落。
片刻之後,三筐土豆出現在他身前。
三筐土豆也就100多斤,但足夠了,做為這個世界的生命種子,他將是生命之源。
為什麽說它是生命種子,那是因為土豆的產量,畝產可以達到3000斤以上,優質好的品種,可以達到最高8000斤畝產。
而許多的水稻麥子產量,五場才300斤。
這就是為什麽古代人口總是提不上去的原因。
養不活這麽多人。
一個人一年耕作30畝土地的話,小麥隻能9000斤。這是最多的了,但是你換成土豆看看,兩畝地就幹過你。
很快,它將土豆運送到了田莊。
五月份種土豆正合適,張天誌畫出了一畝禁地,親自耕種。
100多斤土豆,切成小塊,恰好能種滿。
“張豪,給我弄些草木灰!”
張豪現在是貼身保鏢。
“把這些土豆塊放在草木灰裏麵,然後我們一籠一籠的種下去,記得不要太密了,像我這樣就行。”
兩個人幹了一整個下午才把土豆種下去。
(本章完)
許都,東市,十裏長街邊。
天誌建築商行,今天正式掛牌營業。
商行在十裏長街的水泥路麵剛剛開始鋪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用紅磚砌牆。
經過一個半月,裏裏外外包括裝修,都已經完全整理完畢。
所謂的裝修,不過就是刷上一層石灰。
外麵是紅磚水泥牆。
整個建築是三層,每一層之間用的是木板,沒辦法,張天誌舍不得鐵料。
這是許都第一棟磚瓦房,樣式奇特古怪,為十裏長街第一高建築。
用張天誌的話來說,這是建築商行的許都總公司。
也就是運營中心。
張英的辦公室在第三層。
張英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一個沒有名字的奴隸,會有今天這一日。
先生說了,隻要自己考核過關,馬上去除奴籍。
到時候自己就是真正的大人物。
張英的桌子上擺著一大堆文書,這些文書隻有他看得懂,全部是簡體字,還有一些阿拉伯數字的表格,這些都是張天誌設計的。
“行長!有個姓韋的求見。”
“姓韋的?有說什麽事嗎?”
“說是您以前的故人!”
“讓他上來吧!”
張英現在手下管著幾百號人,負責的是大項目,可不是能隨便見人了。
人被帶上來,張英一看,蒙了。
“哈哈!張英行長,別來無恙,別來無恙!”
張英確實蒙了,這是他以前的主人,奴隸販子。
“你來幹什麽?”他冷冷的說道。
“哎呀!你看你,怎麽說?我們也是熟知的故人嘛,現在你發達了,怎麽說也得提攜兄弟一把。”
“兄弟?你以前可沒把我當兄弟!”
“不是兄弟,不是兄弟,你叫我小韋就行。”
“說吧,什麽事?”張英有些不耐煩,他以前可沒少挨揍。
“是這樣的,行長!你知道現在奴隸的價格一降再降。當時你們,不,一年前一個奴隸還可以換一擔糧食,現在逃荒的人越來越多,一旦糧食都可以換三個奴隸了。
我現在手上足足有300多人,根本養不起,我聽說你這裏缺人,要不行長幫我消化消化?”
聽到說是來做生意的,張英敵意也暫時去了:“一擔糧換三個,這個價格倒是也公道。但有一個問題,我們可隻要壯年,超過25歲的我們可一概不要的。”
“知道知道,您這裏的規矩我早就聽說了。對了,就是我這裏還有30多個12至13歲的,這種的話半價。你放心,培訓得很好,比起你們,呸呸!比起一年以前,絕對不會差!體力活可能還差點意思,但是做些農活雜活,當半個工還是可以的。”
“喲,你什麽時候做起善事來了?我記得以前15歲以下你不收的啊!”
“哎呀,世道艱難嘛!做這一行久了你知道的,見得多,有時候偶爾就動了惻隱之心。”
“好!我給你簽個條子,你明日把所有人都送到我家先生的田莊,你去找一個叫張豪的,他會給你安排。”
姓韋的高高興興的走了,100斤糧食三個奴隸,一般是兩個壯年搭配一個小的。
但他知道放長線釣大魚,他看了十裏長街的路麵,馬上就動了,心思。
這就是商人的敏銳。
這家商行要大火,這是他的推測。
隻要搭上線,將來的生意絕對不愁。
關鍵是他的奴隸來源根本就沒有成本,隻需要去河東那邊去一抓一大把,給口吃的就跟著你走。
張英靠在椅子上,望著窗外有些想不明白。
“先生真是大善人呐,這六七天收了1000多個奴隸,供上學堂供吃供住,我以前怎麽沒遇到這樣好的事情?”
張天誌不是大善人,任何所作所為都是有目地的。
他把陳軒剩下的400畝地也買了下來,1000多個人而已,多100倍都不夠多。
他可是知道的,有些大家族光隱瞞的人口就有幾萬人。
比如說投靠江東的魯肅,他家就養的三萬人口,孫權要兵,他直接給人提了一萬。
人口一旦登記就要服徭役,一個成年人每年要服徭役一個月,每個人一輩子要當兩年的邊疆兵,所以大戶人家都是把人口給隱瞞下來。
當然,這些都可以不用,用錢代替也行。
張天誌沒打算隱瞞,他想要的是傳播自己的文化。
順便賺點小錢。
書肆內,張天誌正仔細規劃是什麽,忽然心神一動。
“信仰之力達到1000,消耗1000點信仰之力,任務允許可以從飛船中取出一種物品,此物不允許帶原力,本世界不允許有任何原力物品出現。”
“終於達到1000了,我取什麽?書籍?不行,那些物理理論太高深了,拿著沒用。基因改造液,原力球,這些都是帶原力的。”
“我的飛船有什麽東西不帶原力嗎?這不為難我嗎?一個雞肋兌換條件?”
忽然,他想到了生態運轉室。
“對了,土豆,對,土豆!上次在司馬家,他給了我幾筐土豆,我隨便丟在生態室了!”
想到這裏,他不再猶豫,馬上溝通了晶片卡。
很快晶片卡提示,消耗1000點信仰之力。
很神奇的,他明明是靈魂沒有恢複,但就是能看到飛船中的各個角落。
片刻之後,三筐土豆出現在他身前。
三筐土豆也就100多斤,但足夠了,做為這個世界的生命種子,他將是生命之源。
為什麽說它是生命種子,那是因為土豆的產量,畝產可以達到3000斤以上,優質好的品種,可以達到最高8000斤畝產。
而許多的水稻麥子產量,五場才300斤。
這就是為什麽古代人口總是提不上去的原因。
養不活這麽多人。
一個人一年耕作30畝土地的話,小麥隻能9000斤。這是最多的了,但是你換成土豆看看,兩畝地就幹過你。
很快,它將土豆運送到了田莊。
五月份種土豆正合適,張天誌畫出了一畝禁地,親自耕種。
100多斤土豆,切成小塊,恰好能種滿。
“張豪,給我弄些草木灰!”
張豪現在是貼身保鏢。
“把這些土豆塊放在草木灰裏麵,然後我們一籠一籠的種下去,記得不要太密了,像我這樣就行。”
兩個人幹了一整個下午才把土豆種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