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文會


    一百畝不算多大,比後世的小了一百多平方,隻有四百五十平方左右,一百畝也有四萬多平方了。


    這時候精耕細作很難,一畝也就能收三擔麥子,不足三百斤,一個人能種個十多畝,這是理想狀態。


    他這一百畝地,有三戶人家耕種,這是陳軒早就跟他說了的。


    這三家人一戶姓田,兩戶姓方。


    看了田產,張天誌又有了新的計劃。


    他可不會把田產交給佃戶,他自己有自己的規劃。


    於是他又去買了四個奴隸,並且給兩個年輕的奴隸起了名字,矮一點的叫張英,高大個叫張雄。


    這下英雄豪傑被他給湊齊了。


    木匠原本有名字,叫陳把子,石匠叫錢世才。


    張天誌親自設計房屋。


    先別想什麽水泥混泥土之類不著邊際的事,他知道理論和實際相差十萬八千裏。


    那些動不動穿越後叫幾個人便搞出高科技的,是想當然。


    這些房屋是給奴隸住的,能有個單間已經不錯。


    做一整排房屋隻是因為要準備多養幾個人。


    此外,他還設計了倉庫和牛棚。


    接下來的事情便交給木匠陳把子主事。


    陳把子把張英、張雄還有石匠錢世才帶走了,他們幾個會帶著那三家佃農做事,張天誌也不管他們怎麽做,反正做好就行。


    日子過的很快,張天誌書肆的名聲也漸漸有了些。對聯不是上不得台麵,也不是不好,而是接受得有一段時間。


    這日,張天誌忽然發現一件怪事,自己身旁也沒人,怎麽忽然漲了一點信仰之力,有灰色光點憑空出現。


    “啊?我有粉絲了?”張天誌心中大喜。


    曹操行轅。


    年僅五歲的曹植看著牆上掛的一副對聯,口中發出稚嫩的聲音: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湖邊,一排十五間茅屋已經建成。


    說是茅屋,其實隻是蓋上茅草,牆體還是木板。而離水麵更遠些的地方,便是一座圓形倉庫。


    倉庫旁邊又有一座比茅屋更大的茅屋,這就是牛棚了。


    這牛棚裏麵分兩邊,兩邊都可以關牲畜,不止養牛,養馬都行。


    驗收完房屋建築,結算完佃戶們的工錢,但是看著這大塊的農田和旁邊的大湖,張天誌陷入了沉思。


    “張兄,明日的文會,你我便一同去如何?”張天誌在田間沉思,陳軒來了。


    “文會?什麽文會?”張天誌疑惑。


    “啊?你竟然沒收到請帖?”陳軒也疑惑了。


    “是啊,我都沒聽過此事。”張天誌一頭霧水。


    陳軒一拍額頭道:“真是豈有此理!是這樣,這文會之事,以楊修楊德祖等人為首。


    按理說,以雲兄此時名望,早該收到文會請帖才對啊。”


    張天誌歎道:“此事的確未曾聽說,興許是我這才情,還未達文會要求。”


    其實他知道,是他的身世不足以進入那個圈子。


    比如楊修、字德祖,出身弘農楊氏,為人恭敬、好學,有俊才,知識淵博,極聰慧。弘農楊氏乃是此時最大的家族之一,始自西漢丞相楊敞。楊敞之後,楊氏先後四人官至太尉,是為東漢四世三公。


    二十二歲的楊修已經學有所成,來到許縣時便參加各種年輕一輩宴請。沒辦法,人的名,樹的影,加上顯赫的家世,楊修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不可能!單張雲兄這一筆好字,我敢斷言,當今年輕一輩,能有此等姿容者絕無僅有。隻此一點,張兄便應是文會座上賓。可能是那楊德祖有所疏漏,亦或是沒有麵麵俱到,放心,我找找堂兄,立刻給你搞到一張請帖,晚些便遣人送來。”


    看著陳軒急急離去的背影,張天誌暗歎,有關係就是好。


    張天誌萬萬沒有想到,楊修等人開文會的地方,竟然就在自己的田產對麵,也就是湖的另一邊。


    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開始,這裏多了一些亭台樓閣,張天誌在許都待了七八個月了,硬是沒見過。


    清早便來了許多人,分為兩撥,一撥全是女子,個個鶯鶯燕燕,大有爭奇鬥豔之感。張天誌自是不敢明目張膽的看,但也斜眼瞟了幾眼。


    女子有二三十人,除了幾個下人,足足有十五六人像是富家或是官家小姐。


    另一邊一個亭台上,清一色青衫頭巾,二三十個人,都是些能上台麵的。


    旁邊還有一個三層閣樓,裏麵隱約也有人影,卻不知道是誰。


    這時閣樓內出來一個人,此人大唱道:“司空請各位才俊登樓!”


    張天誌聽到這個便是一懵。


    司空是誰,那是曹操!


    陳軒道:“司空家學淵源,尤喜文學才俊之士,他來旁觀,實屬正常。”


    張天誌趕緊跟上陳軒和李素,三人出示了請帖之後,便登上三樓。


    結果沒等他左顧右盼,便見著樓下忽然衝出兩列軍兵,簇擁著一輛馬車緩緩離開。


    “就,就這麽走了?”張天誌莫名其妙。


    陳軒指指遠處欄杆處的一個中年文士道:“看見沒有,軍師祭酒,這就代司空在此了。”


    “軍,軍師祭酒?”張天誌又一驚,郭嘉啊!


    “對,據說軍師祭酒乃前任軍師戲誌才臨死推薦,司空出十裏相迎,傳為佳話。”李素在旁插話道。


    張天誌緊盯著郭嘉,便見這郭嘉隻是朝他微微一笑。兩人見過沒錯,但也基本沒說過話。郭嘉但氣質這一塊把握的死死的,麵無表情的樣子,看上去挺嚴肅。


    這時陳軒又介紹楊修。


    楊修此時坐在一個茶幾旁,下首的正是一個叫陸忠的才俊。


    便是這時,一個小孩出現在場內,竟然聚集了所有人的目光,張天誌一看,頓時無語,這不是曹植嗎。


    而曹植身邊之人,並不是曹昂,而是曹安民。


    這一大一小竟然直接朝張天誌走了過來,張天誌反倒微微有些緊張。


    “見過張先生!”五歲的小孩,行著拱手禮,這要是別人,會把張天誌直接笑死。


    “子建,好久不見,長高了不少啊!”


    張天誌一開口,全場皆驚。


    這人是誰,曹子建連軍師祭酒都沒有去拜見,直接來給他見禮。關鍵這人還與他認識,似乎十分熟絡的樣子。


    “曹安民,見過雲先生!”旁邊的曹安民也行禮,還稱先生,這什麽情況。


    曹安民乃是曹操侄子,這次是他帶曹植過來。


    “不敢當先生!”張天誌微微側身,讓過了曹安民的躬身,然後迴禮。


    這一番見禮,閣樓上許多人開始竊竊私語起來。一些女眷甚至投來驚豔的目光,讓張天誌臉色發紅。


    “原來此人便是那張天誌!”


    “難怪難怪,家父上次拿迴來一副天誌對,卻原來正主如此年輕。”


    “如此年輕,其書法便已然能與蔡中郎相提並論,簡直不可思議!”蔡中郎便是蔡文姬之父蔡邕。


    張天誌正暗自得意,便見一個麵部消瘦,但氣質不凡的男子走過來道:“原來是張兄當麵,請這邊就坐。”


    張天誌有些尷尬,三樓很空曠,但座位可沒多少,坐下的,都是有頭臉的人物。倒是女士們全部有座位,就連陳軒李素,都是憑欄站著。


    “哦,在下劉楨,字公幹,卻是久聞張兄大名,甚至你我還是街坊鄰居。此前倒是去過兩次書肆借書,不過未曾與張兄結識。”


    張天誌大悟,原來是老顧客,這麽多顧客,自己哪裏個個記得麵貌,再說也沒有互報姓名。


    他剛一坐下,便忽然想起,這人叫劉楨?


    “額滴神呐!劉楨劉公幹,建安七子之一,五歲能詩,八歲賦文數萬字。就這比自己看上去比自己小八九歲的少年?”


    此時的劉楨,名氣比之楊修也不遜色。以後的文學成就,更是遠遠超過楊修。


    建安七子是什麽人物組成,是建安年間幾十年內文章排名前七的人物。


    在絕對實力麵前,楊修那算小聰明。


    當然,張天誌覺得楊修還是不錯的。


    再說現場,所謂文會,其實就是聚餐。


    張天誌發現了,三三兩兩的人聚在一起,有站有立,現場陸陸續續來了一百多位男女,把這個閣樓三層擠得滿滿當當,有座位的便開始在桌上吃些瓜果,沒座位的便站在身後。


    每個小團體都有個主心骨,聊了不多時,張天誌發現自己倒是成了陳軒和李素的帶頭大哥了。


    沒辦法,這兩人文采武功都隻是泛泛之輩,又沒有什麽名氣。


    別人不跟你聊,不跟你論交,你總不能舔著臉去吧,這是文人的清高。


    讓張天誌驚歎的是,曹植竟然也能跟他們一座便聊幾個小時。


    當然,他們一桌三個人,曹植問,劉楨答,張天誌聽。


    沒辦法,雖然經史子集都精通了,但他沒有自己的見解,總不能拿後世的網文來搪塞這些文言文使用者。


    劉楨就不一樣,曹植提出問題,他往往侃侃而談,無有遺漏。


    偶爾他還看看張天誌是什麽反應。


    張天誌一個勁兒的裝,裝了兩三個小時還在裝。裝神秘,往往劉楨說到緊要處,他就微微一笑。


    劉楨說著說著自己都心裏打鼓了,我的觀點你到底是認可還是不認可?


    認可!


    好有道理!


    劉楨的才學不是蓋的,比起張天誌學過的總共十幾本書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曹植就像個海綿,此時他對劉楨已然佩服的五體投地,但張天誌也是他的偶像,於是又想問張天誌問題。


    他問的是關於治國之道,論題是,今天下大亂,諸子百家,何家可以救我大漢。


    劉楨沒有迴答,而是眯起眼睛看著張天誌。


    張天誌迅速整理了一下,這玩意兒不能答錯啊,又要迎合情況,還得不能得罪曹操。整理一會兒,張天誌道:“我見識淺薄,隻能想到以下幾點。第一,加強集權,抑製豪強。第二,用人唯才,不論出身。第三,興修水利,屯田興農。第四,招懷流民,檢括戶籍。第五,依法而治,普及漢律!”


    這幾條都是曹操將幹的事,張天誌覺得不會出什麽紕漏,也能對付過去。


    他卻不知道,這依法而治,會給他惹來多大的麻煩。


    卻說到了下午,大家也都熟悉了,文化的正題也出來了。


    隻見楊修站起來,環顧四周道:“今日此樓落成,司空親至,並放下題目,請軍師祭酒為我等放題!”


    這話說完,隻見郭嘉大步走到中間,手中抖出一塊布帛,卻是曹操的手書。


    “今日之題,不言政史,不言國事,每人隻出一文或一詩,選最佳者文名為此樓定名!”


    郭嘉說完,全場熱鬧起來,體裁就規定了你不要說經史子集,不要寫時事政治,就寫一篇文章,最好的那篇,名字就是此樓的樓名。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穹頂之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分音符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分音符2並收藏重生穹頂之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