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母女目送著常氏離開,轉過身,進了垂花門。趙晴宜陪母親迴了集福堂,她知道母親定有事要叮囑她,隻是今日心情好,所以也不像平日裏那樣不耐煩。
“母親,為什麽你要說我們沒有合適的簪子啊,明明已經挑好了?”趙晴宜率先開口問道。
裴氏一邊卸下釵環,一邊道:“太夫人拿了盒子過來,我便猜到是這樣的東西,總不能讓她下了麵子。”
趙晴宜兩眼發光,“母親您可真厲害,一眼便瞧出了門道。”
裴氏很受用女兒的誇讚,卻隻微微的笑,不表露心緒。
她幫著母親卸下了紅寶石耳環,嬉笑道:“說起來,我很佩服太夫人那樣的人呢,老侯爺當年風流,聽說拿了不少妾,卻沒有一個爬到她頭上的,除了太夫人,沒一個生下孩子來的。”
裴氏一聽便皺起了眉頭,生不出孩子必定是太夫人使了什麽門道地,這種事情畢竟是歪門邪道,女兒卻一臉推崇,這軸勁兒,真讓她無奈!
她忍不住又開口訓斥了幾句,趙晴宜依舊是同樣地聽不進去。她不願再與女兒起爭執,更了衣之後便叮囑她迴房休息去。
待她走了,裴氏忍不住揉了揉眉心。今日一見,她其實在心裏對常氏的品性是很有些懷疑的,主賓的事她那樣說出來算是怎麽迴事,一細想,便覺得她是在給她們沒臉。
原先還聊得投機,今日再細聊卻覺得她話語中透著對趙家的試探和不屑,已結成了親家,卻還要擺出高人一等的姿態,處處想出風頭,實在讓人不喜。老侯爺後院的事,更表明了她的心機手段。女兒嫁到這樣的人家,也不知道是福是禍。隻是親事已定下來許久了,也容不得反悔,這種事情,耽擱的隻會是女方的名聲。
接下來的兩日,大老爺的弟弟一家,裴氏的娘家人也都陸陸續續地從遠方趕來,也都住在趙家,一時間整個府裏都熱鬧了起來。
眨眼間便到了七月初十,趙晴宜十五歲的生辰,也是及笄禮這一天。
這一日一早,趙家便大門大開迎四方客。
及笄禮舉行的地點定在集福堂的寬闊的抱廈裏,待客的地點則是內院的桐花樓和外院的慎德樓,分別用來招待女賓和男賓。
裴氏很重視這件事,所以今日的一係列禮儀都親自照看,給趙晴宜梳頭更衣的事被指派給了經驗更為豐富的斐雯和繪春,知書和意映則和集福堂裏的二等丫鬟一起被指派到桐花樓招待客人。
雖然男女分開招待,由於趙晴宜的親事已經定了下來,按規矩男賓也是可以進內院觀禮的,所以在慎德樓也指派了些人做指引丫鬟。
意映一早起來又小心整理了一遍趙晴宜今日要穿戴的幾件衣服和首飾,事情做完,才趕往桐花樓候客。
裴氏忙著照看女兒,待客的事便交給了娘家二嫂子張氏。裴氏的二哥也是進士出身,如今在金陵做著知府,裴家在金陵一帶倒是小有名氣,張氏也是個很精明能幹的人。是以張氏雖不認得什麽京中的人,昨日聽裴氏講了些家族關係,也對待客很有些把握。
最先到的是大理寺卿的夫人柳氏。柳氏三十來歲,一身石榴紅遍地金的褙子,梳了牡丹髻,麵容白淨,看上去十分和善溫婉。她和張氏一個是正賓,一個是讚者,先前也是見過的,當下便嫻熟地寒暄起來。
柳氏還帶了她的獨生女兒,七八歲的樣子,看上去有些羞怯,意映上前給她們兩位奉茶的時候,柳大姑娘卻朝她禮貌地笑了笑,露出兩個梨渦,十分可愛,看得出性子很像她母親。
張氏和柳氏熟絡起來之後,倒是漲了不少信心。
接下來禮部郎中的夫人崔氏,工部主事的夫人王氏,都察院經曆的夫人紀氏等與趙家有來往的人家也帶著兒子或女兒一個接一個地到了。這些人雖大都不認得張氏,但因為有柳氏的引薦,也很快接納了張氏,你一言我一語地攀扯起三姑六舅來。
夫人和姑娘們在內院入座,老爺和公子們則在垂花門處便被引到了慎德樓由趙大老爺親自招待。
過了一個時辰左右,人都陸陸續續地來齊了,派去集福堂詢問情況的丫鬟迴來迴話說:“……太太說半個時辰後便開始行禮……”
這話很快也傳到了外院。
趙大老爺正和幾位同僚聊著政事,幾位公子們也坐在一邊喝茶聊天。話一傳到,一個穿青色直綴的公子眼睛便亮了起來,他用手臂戳了戳旁邊的人,一臉促狹:“子安,要不要進去瞧瞧你的未婚妻?”
被喚作子安的男子有幾分意動,卻迴絕了:“常平,按規矩雖可以進,但長輩們都在這裏,還是不大妥當。”
常平撇撇嘴:“我聽說你還沒見過呢,我就不信你不好奇。”
他其實還是很好奇的,雖然母親給他抬了兩個美貌通房,但妻子,又是不同的概念了,身為和他度過餘生的特別的人,他自然希望她貌美如花,溫婉賢淑。想著便有幾分猶豫。
常平看出了他的猶豫,壞笑著扯了他的衣袖:”那我們就悄悄地去,如何?”
悄悄去?徐憲疑惑地看著同伴。常平看了看慎德樓的後門,那裏是淨房所在。徐憲意會,和常平一前一後地從後門出去。
裏麵的人都以為他們是去上淨房了,隻有趙大老爺目光一閃,帶了幾分笑意。
兩人從後門出去,自然沒有碰到指引丫鬟,又不想驚動別人,索性自己摸路。他們料想趙家應該不怎麽大,沒想到進了垂花門拐了幾個彎竟不知道是在哪裏了。
四周都是青磚路,不遠處似是有一個樓閣,卻不像是他們要去的集福堂。
徐憲便有幾分埋怨:“真不該聽你的話,好歹要找個人指路啊。”
“不是你說要不驚動別人的嗎?”常平向被踩住了尾巴似的跳了起來。
徐憲懶得和他吵,看到前麵有個女子從樓閣裏走了出來。他便拉著常平上前去,準備問路。
“母親,為什麽你要說我們沒有合適的簪子啊,明明已經挑好了?”趙晴宜率先開口問道。
裴氏一邊卸下釵環,一邊道:“太夫人拿了盒子過來,我便猜到是這樣的東西,總不能讓她下了麵子。”
趙晴宜兩眼發光,“母親您可真厲害,一眼便瞧出了門道。”
裴氏很受用女兒的誇讚,卻隻微微的笑,不表露心緒。
她幫著母親卸下了紅寶石耳環,嬉笑道:“說起來,我很佩服太夫人那樣的人呢,老侯爺當年風流,聽說拿了不少妾,卻沒有一個爬到她頭上的,除了太夫人,沒一個生下孩子來的。”
裴氏一聽便皺起了眉頭,生不出孩子必定是太夫人使了什麽門道地,這種事情畢竟是歪門邪道,女兒卻一臉推崇,這軸勁兒,真讓她無奈!
她忍不住又開口訓斥了幾句,趙晴宜依舊是同樣地聽不進去。她不願再與女兒起爭執,更了衣之後便叮囑她迴房休息去。
待她走了,裴氏忍不住揉了揉眉心。今日一見,她其實在心裏對常氏的品性是很有些懷疑的,主賓的事她那樣說出來算是怎麽迴事,一細想,便覺得她是在給她們沒臉。
原先還聊得投機,今日再細聊卻覺得她話語中透著對趙家的試探和不屑,已結成了親家,卻還要擺出高人一等的姿態,處處想出風頭,實在讓人不喜。老侯爺後院的事,更表明了她的心機手段。女兒嫁到這樣的人家,也不知道是福是禍。隻是親事已定下來許久了,也容不得反悔,這種事情,耽擱的隻會是女方的名聲。
接下來的兩日,大老爺的弟弟一家,裴氏的娘家人也都陸陸續續地從遠方趕來,也都住在趙家,一時間整個府裏都熱鬧了起來。
眨眼間便到了七月初十,趙晴宜十五歲的生辰,也是及笄禮這一天。
這一日一早,趙家便大門大開迎四方客。
及笄禮舉行的地點定在集福堂的寬闊的抱廈裏,待客的地點則是內院的桐花樓和外院的慎德樓,分別用來招待女賓和男賓。
裴氏很重視這件事,所以今日的一係列禮儀都親自照看,給趙晴宜梳頭更衣的事被指派給了經驗更為豐富的斐雯和繪春,知書和意映則和集福堂裏的二等丫鬟一起被指派到桐花樓招待客人。
雖然男女分開招待,由於趙晴宜的親事已經定了下來,按規矩男賓也是可以進內院觀禮的,所以在慎德樓也指派了些人做指引丫鬟。
意映一早起來又小心整理了一遍趙晴宜今日要穿戴的幾件衣服和首飾,事情做完,才趕往桐花樓候客。
裴氏忙著照看女兒,待客的事便交給了娘家二嫂子張氏。裴氏的二哥也是進士出身,如今在金陵做著知府,裴家在金陵一帶倒是小有名氣,張氏也是個很精明能幹的人。是以張氏雖不認得什麽京中的人,昨日聽裴氏講了些家族關係,也對待客很有些把握。
最先到的是大理寺卿的夫人柳氏。柳氏三十來歲,一身石榴紅遍地金的褙子,梳了牡丹髻,麵容白淨,看上去十分和善溫婉。她和張氏一個是正賓,一個是讚者,先前也是見過的,當下便嫻熟地寒暄起來。
柳氏還帶了她的獨生女兒,七八歲的樣子,看上去有些羞怯,意映上前給她們兩位奉茶的時候,柳大姑娘卻朝她禮貌地笑了笑,露出兩個梨渦,十分可愛,看得出性子很像她母親。
張氏和柳氏熟絡起來之後,倒是漲了不少信心。
接下來禮部郎中的夫人崔氏,工部主事的夫人王氏,都察院經曆的夫人紀氏等與趙家有來往的人家也帶著兒子或女兒一個接一個地到了。這些人雖大都不認得張氏,但因為有柳氏的引薦,也很快接納了張氏,你一言我一語地攀扯起三姑六舅來。
夫人和姑娘們在內院入座,老爺和公子們則在垂花門處便被引到了慎德樓由趙大老爺親自招待。
過了一個時辰左右,人都陸陸續續地來齊了,派去集福堂詢問情況的丫鬟迴來迴話說:“……太太說半個時辰後便開始行禮……”
這話很快也傳到了外院。
趙大老爺正和幾位同僚聊著政事,幾位公子們也坐在一邊喝茶聊天。話一傳到,一個穿青色直綴的公子眼睛便亮了起來,他用手臂戳了戳旁邊的人,一臉促狹:“子安,要不要進去瞧瞧你的未婚妻?”
被喚作子安的男子有幾分意動,卻迴絕了:“常平,按規矩雖可以進,但長輩們都在這裏,還是不大妥當。”
常平撇撇嘴:“我聽說你還沒見過呢,我就不信你不好奇。”
他其實還是很好奇的,雖然母親給他抬了兩個美貌通房,但妻子,又是不同的概念了,身為和他度過餘生的特別的人,他自然希望她貌美如花,溫婉賢淑。想著便有幾分猶豫。
常平看出了他的猶豫,壞笑著扯了他的衣袖:”那我們就悄悄地去,如何?”
悄悄去?徐憲疑惑地看著同伴。常平看了看慎德樓的後門,那裏是淨房所在。徐憲意會,和常平一前一後地從後門出去。
裏麵的人都以為他們是去上淨房了,隻有趙大老爺目光一閃,帶了幾分笑意。
兩人從後門出去,自然沒有碰到指引丫鬟,又不想驚動別人,索性自己摸路。他們料想趙家應該不怎麽大,沒想到進了垂花門拐了幾個彎竟不知道是在哪裏了。
四周都是青磚路,不遠處似是有一個樓閣,卻不像是他們要去的集福堂。
徐憲便有幾分埋怨:“真不該聽你的話,好歹要找個人指路啊。”
“不是你說要不驚動別人的嗎?”常平向被踩住了尾巴似的跳了起來。
徐憲懶得和他吵,看到前麵有個女子從樓閣裏走了出來。他便拉著常平上前去,準備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