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境東部,滄瀾江畔,白衣僧人方明鏡手持一個缽盂,緩步走向前方那河畔小村,從菩提寺一路走來,他方明鏡經過的人家不多,但每一人每一事都讓他記憶深刻,許久難忘,餓殍遍地,最能見人心慘敗,他方明鏡也是出手了幾次,權當作誅了幾座邪魔外道,清淨了幾番人世,僧人不殺生,那是他們那些個僧人,與他方明鏡無關,我一心無垢,本就無物,又哪裏會有什麽邪念惡念生?
當方明鏡踏入這個雜草橫生,屋舍破敗的小村,小村上本就沒有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方明鏡,見其一身白衣,一臉佛相,有幾個信佛的人雙手合十對著方明鏡微微頷以致謝意,方明鏡一一迴禮,一路走來,方明鏡見到不少這般村莊,民生凋敝,人人形容枯槁,這一河畔小村的情況已經算是比較好的,畢竟靠著滄瀾江,水源不缺,還有江中魚蝦可以填腹,但即使如此,也隻是堪堪能活,想要吃飽穿暖,並無可能,在此情形之下,尚且有信佛行禮之人,便是極為難得了。
“這位大師,不知道是否需要一碗涼水解解渴?”方明鏡正穿過小村小道,一名年約不過二十餘歲的女子行了個佛禮對方明鏡問道,方明鏡看了眼自己手上那空空如也的缽盂,點了點頭道,“那便勞煩女施主了。”
方明鏡將缽盂遞給這風華正茂的女子,雙手合十在門口候著,等這女子進入屋中,便有一個大概五歲的小男童從牆角鑽出,惡狠狠的朝著方明鏡衝來,口中喊著不知從何聽來的俚語,一拳打在了方明鏡的腰間,“和尚,莫要欺負我娘!”
堂堂天下金丹第一的方明鏡又豈會被一頑童傷到,收起那護體罡氣,隨意的挨了這少年一拳,方明鏡蹲下身子問道,“小孩,你娘經常被人欺負嗎?”
少年見方明鏡絲毫沒有怒氣,冷哼一聲收迴自己的小拳頭應道,“爹爹走後,經常就有人上門想要欺負我娘,還好我武藝高,把他們都趕跑了,你這和尚倒是奇怪,竟然不怕我張九華!”
方明鏡聞言,微微眯眼笑道,“貧僧沒有惡意,自然不怕你張九華會害及溫良,也就那些想要欺負你娘親的那些個壞人,才會怕你張九華大俠的功夫不是?”
張九華聞言,鼻孔翹得比天高,抱拳很是滿意的點點頭道,“你這和尚倒是有點見識,爹爹說過,有見識能耐的和尚不叫和尚,應該稱唿一聲大師!”說罷,張九華像模像樣的雙手合十頷致意。
“大善也!”方明鏡見張九華施禮,心中更是覺得這一家頗為不凡,他方明鏡看人而知心,自然知道這佛禮之下的心中念頭,無論是這婦人還是張九華,二人內心,都是真心實意,或許不懂佛理,但是這份心境,這份念頭,都是頂好的。
“小九,你要在這裏搗亂了!”這取水女子出門見到張九華,將缽盂放在一邊,便對方明鏡歉然道,“孩子不懂規矩,冒犯了大師,還請大師見諒。小九,你也給大師道個歉!”女子拍了拍張九華的腦袋,張九華嘟著嘴,也沒有與自家娘親辯解什麽,就要賠禮,卻是被方明鏡一把止住笑道,“女施主不必如此,這孩子好得很,沒有什麽唐突之舉,贈水之恩,貧僧銘記於心。”
女子見方明鏡將缽盂中的水一飲而盡搖頭道,“無非是些江水,又哪裏值個什麽錢,大師若是還要,小女子便再去取些過來,那當家的身前就喜歡念念佛經,與僧人論論道理,小女子早年雖不信佛,但是耳濡目染,也就開始讀這幾本佛經了。”
“喲!張家媳婦,怎地個看不慣我們這些醃臢大漢,見到這貌比潘安的俊和尚就忍不住自己找上門了,也罷,今日就讓你知道哥幾個的厲害,想必比這和尚更能讓你滿足幾分!”村子小道一邊,結伴來了三個莊稼大漢,三人蓬頭垢麵,一臉惡相,讓人難以升起半分好感。
見到幾人,張九華緊握拳頭就要衝上前去,被其娘親一把攔住,一步上前,倒是露出了幾分不似尋常農婦的氣勢,“錢大哥,老村長應該都提醒過你們,我家男人雖然走了,但是不能有人來打擾我們家,這都是村裏的規矩,隨意破壞了不好吧!”
“村子?老村長?”這錢大哥抱拳冷哼笑道,“老村長早些時候就兩腿一翹走了,至於村子,現在哪裏還有村子的模樣?我們幾個拿捏你一個沒男人的婦人,有何麻煩?又有誰會出頭?!”
婦人聞言,略有幾分意外慌亂,喏喏退後半步,仍是將張九華護在身後,錢姓大漢三人獰笑上前幾步,方明鏡見周圍村人或是不忍偏頭,或是冷眼旁觀,低聲一歎,雙手合十道,“幾位施主,還請就此止步,相由心生,諸位一心已是惡念縈繞,方才會連及麵容,當洗心革麵,假以時日,心安麵寧。”
“大哥,這禿驢在罵我們長得醜!”錢姓大漢身後那長得七八分像的男子驚唿道,被身前大哥一掌扇到腦門上道,“你大哥知道這禿驢在罵人,不用你小子多說!”
“世人常說高僧身上肉吃下之後,即便不能長生不死,但也能延年益壽,你這禿驢,一副佛相,想必也是半個高僧,不如給我們幾個幾個月沒見過肉的兄弟們嚐嚐味道?你們不是有句話叫舍己救人?不如救救我們哥幾個?”
“無藥可救……”方明鏡低歎一聲,見這大漢朝著自己揮拳而來,右手袖袍一甩,一道勁氣打在大漢身上,連帶著其身後二人一道飛出去數丈開外,這可是加在一起有四百斤分量的東西,隻是袖袍輕輕一揮,便打飛出去了?
倒在地上的錢姓大漢三人一臉茫然,想著先前究竟生了什麽,村人和那張九華母子倆也是一臉怔怔之色,根本沒有看清楚方明鏡一袖的巧妙能耐,不及這三個大漢有所動作,村子以北,滄瀾江處便出了隆隆轟聲,轟聲之大,似乎天地顫動蜂鳴,大地晃動如同地裂前兆,透過小村朝北一看,一條汪洋水龍立足天地朝著這小村滾滾而來,度之快,隻是眨眼功夫,便越過了百丈距離,轟到這小村,也不過隻是幾息過後的事。
村眾人傻傻的愣在原地,也不逃也不哭,隻是一臉絕望之色,這般來勢洶洶的水災,他們自知逃不掉,也沒有半點生機,九死一生都是奢望,方明鏡看著這村中眾生相,看著那婦人將張九華死死的抱在懷中,想用自己那薄弱身軀為張九華多搏一份生機,看著那三名大漢跪伏在地,一動不動,看著那桌上缽盂,碗中水顫動不止,合上了雙眼。
“阿彌陀佛,天地之大,且容貧僧道一句‘靜心靜意’”!
隻見白衣僧人方明鏡一步登天,立於這滄瀾江水龍頭前,一掌壓在了這水龍頭上,這一刻,天地似乎靜止,水龍不動,唯有白衣僧人白衣飄動,再見方明鏡右手一抬,這足有近五百丈的水龍被方明鏡一把抓在了天上,往那一個缽盂中一砸,天地之間,再無滄瀾江水龍,唯有方明鏡手中缽盂一碗水!
等方明鏡迴到小村,村中僅存百人,上至七十白老叟,下至四歲頑劣孩童,無一不跪地以示謝意敬意,“聖僧高義,還請告訴我等俗人如何稱唿,好讓我等給聖僧鑄一尊佛像,日日供奉不止!”
“沒有必要,貧僧也擔當不起立佛一事。”方明鏡微微一笑,轉身看向張九華母子笑道,“施主贈一碗水,貧僧喝了總歸是要還的,若不是這水如今不安穩,不然也應該落地為安,等貧僧過段時間,將這碗水安穩下來,再還與施主。”
見婦人想要多說,方明鏡舉手止住道,“一飲一啄,施主一家念佛,誠心誠意,自然便有此報,貧僧隻不過做了該做之事而已,沒多大了不起的。”說罷,方明鏡轉頭看向一副怯生生模樣的張九華笑道,“小施主,你若是有機會,可以去九華山那邊看看,張九華不去九華山,有點不美不好。”
說罷,方明鏡沒有多點撥張九華,看向那比其他村人低頭更低的錢姓大漢三人,緩步來到三人麵前,三人看到方明鏡那雙素白布鞋,腦門子叩的更低了,齊聲道,“大師,我等三人必洗心革麵,日日誦讀佛經佛法!”
方明鏡以手按在那錢姓大哥頭上輕語道,“莫用念那佛法佛經,與人為善便是頂好的善事,三個大男人,不去做事像什麽話,卿本佳人,奈何為賊,貧僧還是那句話,洗心革麵,你們三人亦可做那尋常人,與鄰裏相談甚歡,子女滿地撒歡,妻子持家有方,如此豈不更好?都是人,一雙手一雙腳,你與他們有何不一樣?”
錢姓三人緩緩抬頭看著那身白衣,不見僧人麵容,但已知僧人之意,登時淚流滿麵,口不能語。
“阿彌陀佛。”方明鏡雙手合十,漫步走出這無名小村,待其走後沒了身影,此地百人方才起身,一聲佛語似乎仍在環繞。
三十年後,這個已被稱為白衣村的村子家家戶戶皆是信佛敬佛之人,鄰裏和睦有道,無爭論之鬧,無私言之語,被稱為天下至善質樸之村,其中又以錢姓三兄弟至善至友,白衣僧人一手攔江之像屹立村中,已有二十四年。
小村不遠處,六名結伴蒙麵之人看著那白衣風采,默然的各自散去,六人皆是江湖上稱得上魔頭的厲害人物,最差的功夫也能甩那一葉刀無數條街,然而六人乘興而來,卻是敗興而歸,沒有半點出手的念頭。
白衣僧人若入世,江湖魔頭當隱世。
當方明鏡踏入這個雜草橫生,屋舍破敗的小村,小村上本就沒有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方明鏡,見其一身白衣,一臉佛相,有幾個信佛的人雙手合十對著方明鏡微微頷以致謝意,方明鏡一一迴禮,一路走來,方明鏡見到不少這般村莊,民生凋敝,人人形容枯槁,這一河畔小村的情況已經算是比較好的,畢竟靠著滄瀾江,水源不缺,還有江中魚蝦可以填腹,但即使如此,也隻是堪堪能活,想要吃飽穿暖,並無可能,在此情形之下,尚且有信佛行禮之人,便是極為難得了。
“這位大師,不知道是否需要一碗涼水解解渴?”方明鏡正穿過小村小道,一名年約不過二十餘歲的女子行了個佛禮對方明鏡問道,方明鏡看了眼自己手上那空空如也的缽盂,點了點頭道,“那便勞煩女施主了。”
方明鏡將缽盂遞給這風華正茂的女子,雙手合十在門口候著,等這女子進入屋中,便有一個大概五歲的小男童從牆角鑽出,惡狠狠的朝著方明鏡衝來,口中喊著不知從何聽來的俚語,一拳打在了方明鏡的腰間,“和尚,莫要欺負我娘!”
堂堂天下金丹第一的方明鏡又豈會被一頑童傷到,收起那護體罡氣,隨意的挨了這少年一拳,方明鏡蹲下身子問道,“小孩,你娘經常被人欺負嗎?”
少年見方明鏡絲毫沒有怒氣,冷哼一聲收迴自己的小拳頭應道,“爹爹走後,經常就有人上門想要欺負我娘,還好我武藝高,把他們都趕跑了,你這和尚倒是奇怪,竟然不怕我張九華!”
方明鏡聞言,微微眯眼笑道,“貧僧沒有惡意,自然不怕你張九華會害及溫良,也就那些想要欺負你娘親的那些個壞人,才會怕你張九華大俠的功夫不是?”
張九華聞言,鼻孔翹得比天高,抱拳很是滿意的點點頭道,“你這和尚倒是有點見識,爹爹說過,有見識能耐的和尚不叫和尚,應該稱唿一聲大師!”說罷,張九華像模像樣的雙手合十頷致意。
“大善也!”方明鏡見張九華施禮,心中更是覺得這一家頗為不凡,他方明鏡看人而知心,自然知道這佛禮之下的心中念頭,無論是這婦人還是張九華,二人內心,都是真心實意,或許不懂佛理,但是這份心境,這份念頭,都是頂好的。
“小九,你要在這裏搗亂了!”這取水女子出門見到張九華,將缽盂放在一邊,便對方明鏡歉然道,“孩子不懂規矩,冒犯了大師,還請大師見諒。小九,你也給大師道個歉!”女子拍了拍張九華的腦袋,張九華嘟著嘴,也沒有與自家娘親辯解什麽,就要賠禮,卻是被方明鏡一把止住笑道,“女施主不必如此,這孩子好得很,沒有什麽唐突之舉,贈水之恩,貧僧銘記於心。”
女子見方明鏡將缽盂中的水一飲而盡搖頭道,“無非是些江水,又哪裏值個什麽錢,大師若是還要,小女子便再去取些過來,那當家的身前就喜歡念念佛經,與僧人論論道理,小女子早年雖不信佛,但是耳濡目染,也就開始讀這幾本佛經了。”
“喲!張家媳婦,怎地個看不慣我們這些醃臢大漢,見到這貌比潘安的俊和尚就忍不住自己找上門了,也罷,今日就讓你知道哥幾個的厲害,想必比這和尚更能讓你滿足幾分!”村子小道一邊,結伴來了三個莊稼大漢,三人蓬頭垢麵,一臉惡相,讓人難以升起半分好感。
見到幾人,張九華緊握拳頭就要衝上前去,被其娘親一把攔住,一步上前,倒是露出了幾分不似尋常農婦的氣勢,“錢大哥,老村長應該都提醒過你們,我家男人雖然走了,但是不能有人來打擾我們家,這都是村裏的規矩,隨意破壞了不好吧!”
“村子?老村長?”這錢大哥抱拳冷哼笑道,“老村長早些時候就兩腿一翹走了,至於村子,現在哪裏還有村子的模樣?我們幾個拿捏你一個沒男人的婦人,有何麻煩?又有誰會出頭?!”
婦人聞言,略有幾分意外慌亂,喏喏退後半步,仍是將張九華護在身後,錢姓大漢三人獰笑上前幾步,方明鏡見周圍村人或是不忍偏頭,或是冷眼旁觀,低聲一歎,雙手合十道,“幾位施主,還請就此止步,相由心生,諸位一心已是惡念縈繞,方才會連及麵容,當洗心革麵,假以時日,心安麵寧。”
“大哥,這禿驢在罵我們長得醜!”錢姓大漢身後那長得七八分像的男子驚唿道,被身前大哥一掌扇到腦門上道,“你大哥知道這禿驢在罵人,不用你小子多說!”
“世人常說高僧身上肉吃下之後,即便不能長生不死,但也能延年益壽,你這禿驢,一副佛相,想必也是半個高僧,不如給我們幾個幾個月沒見過肉的兄弟們嚐嚐味道?你們不是有句話叫舍己救人?不如救救我們哥幾個?”
“無藥可救……”方明鏡低歎一聲,見這大漢朝著自己揮拳而來,右手袖袍一甩,一道勁氣打在大漢身上,連帶著其身後二人一道飛出去數丈開外,這可是加在一起有四百斤分量的東西,隻是袖袍輕輕一揮,便打飛出去了?
倒在地上的錢姓大漢三人一臉茫然,想著先前究竟生了什麽,村人和那張九華母子倆也是一臉怔怔之色,根本沒有看清楚方明鏡一袖的巧妙能耐,不及這三個大漢有所動作,村子以北,滄瀾江處便出了隆隆轟聲,轟聲之大,似乎天地顫動蜂鳴,大地晃動如同地裂前兆,透過小村朝北一看,一條汪洋水龍立足天地朝著這小村滾滾而來,度之快,隻是眨眼功夫,便越過了百丈距離,轟到這小村,也不過隻是幾息過後的事。
村眾人傻傻的愣在原地,也不逃也不哭,隻是一臉絕望之色,這般來勢洶洶的水災,他們自知逃不掉,也沒有半點生機,九死一生都是奢望,方明鏡看著這村中眾生相,看著那婦人將張九華死死的抱在懷中,想用自己那薄弱身軀為張九華多搏一份生機,看著那三名大漢跪伏在地,一動不動,看著那桌上缽盂,碗中水顫動不止,合上了雙眼。
“阿彌陀佛,天地之大,且容貧僧道一句‘靜心靜意’”!
隻見白衣僧人方明鏡一步登天,立於這滄瀾江水龍頭前,一掌壓在了這水龍頭上,這一刻,天地似乎靜止,水龍不動,唯有白衣僧人白衣飄動,再見方明鏡右手一抬,這足有近五百丈的水龍被方明鏡一把抓在了天上,往那一個缽盂中一砸,天地之間,再無滄瀾江水龍,唯有方明鏡手中缽盂一碗水!
等方明鏡迴到小村,村中僅存百人,上至七十白老叟,下至四歲頑劣孩童,無一不跪地以示謝意敬意,“聖僧高義,還請告訴我等俗人如何稱唿,好讓我等給聖僧鑄一尊佛像,日日供奉不止!”
“沒有必要,貧僧也擔當不起立佛一事。”方明鏡微微一笑,轉身看向張九華母子笑道,“施主贈一碗水,貧僧喝了總歸是要還的,若不是這水如今不安穩,不然也應該落地為安,等貧僧過段時間,將這碗水安穩下來,再還與施主。”
見婦人想要多說,方明鏡舉手止住道,“一飲一啄,施主一家念佛,誠心誠意,自然便有此報,貧僧隻不過做了該做之事而已,沒多大了不起的。”說罷,方明鏡轉頭看向一副怯生生模樣的張九華笑道,“小施主,你若是有機會,可以去九華山那邊看看,張九華不去九華山,有點不美不好。”
說罷,方明鏡沒有多點撥張九華,看向那比其他村人低頭更低的錢姓大漢三人,緩步來到三人麵前,三人看到方明鏡那雙素白布鞋,腦門子叩的更低了,齊聲道,“大師,我等三人必洗心革麵,日日誦讀佛經佛法!”
方明鏡以手按在那錢姓大哥頭上輕語道,“莫用念那佛法佛經,與人為善便是頂好的善事,三個大男人,不去做事像什麽話,卿本佳人,奈何為賊,貧僧還是那句話,洗心革麵,你們三人亦可做那尋常人,與鄰裏相談甚歡,子女滿地撒歡,妻子持家有方,如此豈不更好?都是人,一雙手一雙腳,你與他們有何不一樣?”
錢姓三人緩緩抬頭看著那身白衣,不見僧人麵容,但已知僧人之意,登時淚流滿麵,口不能語。
“阿彌陀佛。”方明鏡雙手合十,漫步走出這無名小村,待其走後沒了身影,此地百人方才起身,一聲佛語似乎仍在環繞。
三十年後,這個已被稱為白衣村的村子家家戶戶皆是信佛敬佛之人,鄰裏和睦有道,無爭論之鬧,無私言之語,被稱為天下至善質樸之村,其中又以錢姓三兄弟至善至友,白衣僧人一手攔江之像屹立村中,已有二十四年。
小村不遠處,六名結伴蒙麵之人看著那白衣風采,默然的各自散去,六人皆是江湖上稱得上魔頭的厲害人物,最差的功夫也能甩那一葉刀無數條街,然而六人乘興而來,卻是敗興而歸,沒有半點出手的念頭。
白衣僧人若入世,江湖魔頭當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