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郡王持身躬正,自朕登基以來,輔佐朕整肅朝綱,偵辦大案,一直兢兢業業不敢倦怠。如今就因為他上了一封許會損害你們利益的摺子,你們竟然就對朕進這些誅心之言,該當何罪!」
泰昌帝站在禦座一旁,看著階下幾個跪著的朝臣,也不管他們額泛冷汗,冷哼一聲說道:「即便是政見有所不同,就事論事便可,為何要扯上所謂血脈不同?你們瞧瞧,你們的彈劾奏章上都說了些什麽?榮郡王有外族血統,所以他就對大魏、對朕,有不臣之心,言外之意還暗示朕,榮郡王希望大魏內亂,西域趁此機會自治,然後呢?榮郡王好去西域整合西域各國,並立國為皇嗎?啊?!」
泰昌帝將他們的奏摺摔了出去,怒道:「榮郡王母妃出自西域,乃是事實,從無遮掩。但西域早已歸順我大魏,你們口口聲聲說榮郡王妄圖使西域自治,朕倒是疑惑了,這對榮郡王有何好處?大魏內亂,對榮郡王又有何好處?難道他還能趁此機會,興兵造反嗎?!漫說他手上毫無兵權,便是他有兵權,你們就能這樣隨心揣測,毫無證據時,就敢紅口白牙地在朕麵前,挑撥朕與榮郡王兄弟情義,你們該當何罪?!」
「陛下恕罪!」
「陛下饒命!臣等隻是隻是一時心急」
「一時心急?」泰昌帝又笑了:「身為臣子,君前奏對沒有絲毫謹慎嚴肅之心,就區區一時心急四字,就能隨意攀咬當朝郡王?你們膽子可不小啊,是瞧著朕登基以來,一直虛懷納諫,認定朕好說話,不會責罰你們不成?」
「陛下」
「來人!」
「在!」
「禦史秦召、蒙泉,中書舍人曹毅,光祿大夫李平山,歸德將軍趙昕,正議大夫周歸正,通議大夫陳庸,為官不嚴,言行不規,令,降官一等,罰俸一年,閉門一月,小懲大誡。」
「臣等遵旨。」
泰昌帝火速地料理完了這些事兒,讓他們下去之後,方才又繼續提到榮郡王的上書諫言。
「榮郡王之言,你們反對得厲害,今日榮郡王也在,就讓他針對你們所反對的論點,說說他的想法。」
眾臣此事都不敢吭聲。
明擺著皇上這是要力保榮郡王啊!說不得,榮郡王這個諫言,皇上心裏已經是定了的。
無非是因為現在朝臣們施壓,所以皇上才暫時留中不發。
而等到榮郡王一一反駁了他們的反對點之後,他們再無反對的理由,那這道上疏,怕是就要成為可能了。
然而現在他們敢攔著榮郡王說話嗎?
自然是不敢的。
先前皇上就說了,「政見有所不同,就事論事即可」。他們若是攔著榮郡王不讓他說話,這豈非是在打皇上的臉?
種種思慮下,沒人出來攔著榮郡王。
榮郡王出列拱手,語句清晰地道:「皇上,臣已知悉眾位大人對臣的懷疑。針對大人們懷疑的點,臣請一一迴復。」
「可。」泰昌帝頷首道。
「謝陛下。」
劉桐再次躬身道謝,道:「其一,稱臣禁閉數年,對朝政已疏忽荒廢。此言,不妥。先帝時,臣雖被禁於中官胡同不得出,亦不曾參與朝政,更不知道朝堂中事,但自臣解除禁閉,迴歸朝堂,便一直沒有停下手中差事。從先帝在時,到先帝薨逝,陛下登基至今,臣手中經辦差事大小共有一百三十七件,其中大差事三十五件,大差事中因辦差得力,受過先帝和陛下誇讚獎賞的,有十八件。先帝朝時不說,陛下登基至今已有三年,臣自認為,差事辦得不錯,並無任何疏漏錯處。這是臣歸納整理出的,臣經辦的大概差事和結果,請陛下覽閱。」
內侍接過劉桐遞上來的厚重奏疏,放到了泰昌禦案上。
劉桐接著道:「其二,稱臣欲籠絡天下寒門學子,居心不良的。此言,也不妥。陛下宏圖廣誌,欲使天下太平安順,臣雖不才,亦希望輔佐陛下,共創盛世。然盛世,非皇族、貴族一方之事,皇族貴族之人數,比於天下百姓,乃是小數,如何能以小數之淺薄之見,理大數之宏大之事?臣以為,寒門學子,見多,識廣,比自小嬌養長大的貴族子弟更心繫百姓,更寄情江山,出外任官時,寒門子弟更能因地製宜,創一鄉、一鎮、一城、一州之富貴。」
劉桐說第一點時,還沒人出聲反駁,說第二點時,便有人忍不住道:「榮郡王切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老臣不才,雖政績平平,卻也不願意承認老臣犬子比不過寒門那些書生。若要論治下之道,犬子曾隨老臣之妻入鄉間,與農伯農夫談論農事。」
插話的並非是反對劉桐上書的臣子,而是一位出身勛貴的老大人。
劉桐恭敬地對他行了一禮,道:「孫大人勿怪,本王也並非針對貴族子弟。誠然,貴族子弟裏,不乏鬥雞走狗的紈絝,寒門學子中,也有那沽名釣譽之徒。所以,本王建議皇上廣開恩科,並沒有要隻錄用寒門子弟,而棄用貴族子弟的意思。本王隻是希望,寒門子弟能與貴族子弟擁有同樣的機會報效朝廷。」
孫老大人皺眉道:「那這與從前,又有何區別?」
「自然是有區別。」劉桐道:「從前,貴族子弟不論品性能力如何,隻需要在家中受父母寵愛,便能靠著父蔭入朝為官,而寒門子弟參與科考,不過是為貴族子弟助手,並不能單任一官,單獨治下。但今後,若是實行科舉並製,不再單獨錄用貴族子弟,而讓貴族子弟與寒門子弟一起參與科舉選拔,則有無才學,一目了然。」
劉桐誠懇道:「本王這也是為諸位貴族大家著想。子孫若無奮鬥目標,長大憑父母寵愛便前途可望,那一代代傳下來,豈不都成了不學無術,不知柴米油鹽的草包?巍巍大家,莫要因溺愛子嗣,而使家族一代代敗落。」
劉桐說完停頓了片刻,沒有聽到人出聲,便繼續道:「其三,稱臣報復貴族高門的,聽了臣前一段話,自然也知道,這種猜測不妥了。」
劉桐拱手向泰昌帝,道:「綜上三點,臣之上書,絕無私心,請皇上明鑑。」未完待續。
16300/8040619.
</br>
泰昌帝站在禦座一旁,看著階下幾個跪著的朝臣,也不管他們額泛冷汗,冷哼一聲說道:「即便是政見有所不同,就事論事便可,為何要扯上所謂血脈不同?你們瞧瞧,你們的彈劾奏章上都說了些什麽?榮郡王有外族血統,所以他就對大魏、對朕,有不臣之心,言外之意還暗示朕,榮郡王希望大魏內亂,西域趁此機會自治,然後呢?榮郡王好去西域整合西域各國,並立國為皇嗎?啊?!」
泰昌帝將他們的奏摺摔了出去,怒道:「榮郡王母妃出自西域,乃是事實,從無遮掩。但西域早已歸順我大魏,你們口口聲聲說榮郡王妄圖使西域自治,朕倒是疑惑了,這對榮郡王有何好處?大魏內亂,對榮郡王又有何好處?難道他還能趁此機會,興兵造反嗎?!漫說他手上毫無兵權,便是他有兵權,你們就能這樣隨心揣測,毫無證據時,就敢紅口白牙地在朕麵前,挑撥朕與榮郡王兄弟情義,你們該當何罪?!」
「陛下恕罪!」
「陛下饒命!臣等隻是隻是一時心急」
「一時心急?」泰昌帝又笑了:「身為臣子,君前奏對沒有絲毫謹慎嚴肅之心,就區區一時心急四字,就能隨意攀咬當朝郡王?你們膽子可不小啊,是瞧著朕登基以來,一直虛懷納諫,認定朕好說話,不會責罰你們不成?」
「陛下」
「來人!」
「在!」
「禦史秦召、蒙泉,中書舍人曹毅,光祿大夫李平山,歸德將軍趙昕,正議大夫周歸正,通議大夫陳庸,為官不嚴,言行不規,令,降官一等,罰俸一年,閉門一月,小懲大誡。」
「臣等遵旨。」
泰昌帝火速地料理完了這些事兒,讓他們下去之後,方才又繼續提到榮郡王的上書諫言。
「榮郡王之言,你們反對得厲害,今日榮郡王也在,就讓他針對你們所反對的論點,說說他的想法。」
眾臣此事都不敢吭聲。
明擺著皇上這是要力保榮郡王啊!說不得,榮郡王這個諫言,皇上心裏已經是定了的。
無非是因為現在朝臣們施壓,所以皇上才暫時留中不發。
而等到榮郡王一一反駁了他們的反對點之後,他們再無反對的理由,那這道上疏,怕是就要成為可能了。
然而現在他們敢攔著榮郡王說話嗎?
自然是不敢的。
先前皇上就說了,「政見有所不同,就事論事即可」。他們若是攔著榮郡王不讓他說話,這豈非是在打皇上的臉?
種種思慮下,沒人出來攔著榮郡王。
榮郡王出列拱手,語句清晰地道:「皇上,臣已知悉眾位大人對臣的懷疑。針對大人們懷疑的點,臣請一一迴復。」
「可。」泰昌帝頷首道。
「謝陛下。」
劉桐再次躬身道謝,道:「其一,稱臣禁閉數年,對朝政已疏忽荒廢。此言,不妥。先帝時,臣雖被禁於中官胡同不得出,亦不曾參與朝政,更不知道朝堂中事,但自臣解除禁閉,迴歸朝堂,便一直沒有停下手中差事。從先帝在時,到先帝薨逝,陛下登基至今,臣手中經辦差事大小共有一百三十七件,其中大差事三十五件,大差事中因辦差得力,受過先帝和陛下誇讚獎賞的,有十八件。先帝朝時不說,陛下登基至今已有三年,臣自認為,差事辦得不錯,並無任何疏漏錯處。這是臣歸納整理出的,臣經辦的大概差事和結果,請陛下覽閱。」
內侍接過劉桐遞上來的厚重奏疏,放到了泰昌禦案上。
劉桐接著道:「其二,稱臣欲籠絡天下寒門學子,居心不良的。此言,也不妥。陛下宏圖廣誌,欲使天下太平安順,臣雖不才,亦希望輔佐陛下,共創盛世。然盛世,非皇族、貴族一方之事,皇族貴族之人數,比於天下百姓,乃是小數,如何能以小數之淺薄之見,理大數之宏大之事?臣以為,寒門學子,見多,識廣,比自小嬌養長大的貴族子弟更心繫百姓,更寄情江山,出外任官時,寒門子弟更能因地製宜,創一鄉、一鎮、一城、一州之富貴。」
劉桐說第一點時,還沒人出聲反駁,說第二點時,便有人忍不住道:「榮郡王切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老臣不才,雖政績平平,卻也不願意承認老臣犬子比不過寒門那些書生。若要論治下之道,犬子曾隨老臣之妻入鄉間,與農伯農夫談論農事。」
插話的並非是反對劉桐上書的臣子,而是一位出身勛貴的老大人。
劉桐恭敬地對他行了一禮,道:「孫大人勿怪,本王也並非針對貴族子弟。誠然,貴族子弟裏,不乏鬥雞走狗的紈絝,寒門學子中,也有那沽名釣譽之徒。所以,本王建議皇上廣開恩科,並沒有要隻錄用寒門子弟,而棄用貴族子弟的意思。本王隻是希望,寒門子弟能與貴族子弟擁有同樣的機會報效朝廷。」
孫老大人皺眉道:「那這與從前,又有何區別?」
「自然是有區別。」劉桐道:「從前,貴族子弟不論品性能力如何,隻需要在家中受父母寵愛,便能靠著父蔭入朝為官,而寒門子弟參與科考,不過是為貴族子弟助手,並不能單任一官,單獨治下。但今後,若是實行科舉並製,不再單獨錄用貴族子弟,而讓貴族子弟與寒門子弟一起參與科舉選拔,則有無才學,一目了然。」
劉桐誠懇道:「本王這也是為諸位貴族大家著想。子孫若無奮鬥目標,長大憑父母寵愛便前途可望,那一代代傳下來,豈不都成了不學無術,不知柴米油鹽的草包?巍巍大家,莫要因溺愛子嗣,而使家族一代代敗落。」
劉桐說完停頓了片刻,沒有聽到人出聲,便繼續道:「其三,稱臣報復貴族高門的,聽了臣前一段話,自然也知道,這種猜測不妥了。」
劉桐拱手向泰昌帝,道:「綜上三點,臣之上書,絕無私心,請皇上明鑑。」未完待續。
16300/8040619.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