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休見蜀國皇帝說完話後,又要讓士兵將他推出去斬首,心中不由得大急,連忙高聲道:“陛下,請稍等,聽我把話說完。√∟,”


    劉厚揮揮手,製止了士兵繼續將曹休架出去的行為,道:“喔?曹將軍臨死前還有什麽遺言請盡管說,朕一定會使人將你的遺言傳迴魏國,告訴你的家人。”


    曹休道:“陛下,罪臣並非要說遺言,罪臣不想死,求陛下開恩,饒恕罪臣一命。”現在到了性命攸關的時候,曹休不再矜持自稱“某”、“本將”了,直接改口自稱“罪臣”。


    劉厚眼中一亮,這家夥竟然肯求饒,看他一開始的表現,還以為他是一名“硬漢”呢,現在轉變得那麽快,還真是意想不到啊。


    按他原來的設想,這個人勸降的難度太大,所以他幹脆就不勸降了,直接以死相逼,他肯降就最好,如果不肯降也沒必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在他身上了。


    曹休和當初的步騭不一樣,步騭不過是東吳的臣子,將來自己就算殺盡孫氏一脈,他也不可能和自己有什麽仇恨。但是曹休不同,他姓曹,將來自己必然要大殺曹氏一門,那麽他就很可能和自己有血海深仇。


    收一個和自己有家仇國恨的人做手下,這對自己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所以,現在曹休說肯歸降,劉厚卻猶疑了起來。


    “饒恕你?那請你給我一個饒恕你的理由。你三番四次領兵和我軍作戰,你和你的手下士兵不知道殺了多少大漢的士兵,可謂雙手沾滿了大漢將士的鮮血。我軍上下對你都很仇視,請問曹將軍,這樣的情況下,朕有什麽理由可以饒過你的性命?”


    “陛下,你剛才也說,‘人在江湖生不由己’,罪臣以前身為偽魏的將領,隻是聽命而行而已,並非罪臣想和天軍作對。在罪臣的心目中,大漢才是天下的正統,陛下則是天命所歸的天下共主,罪臣願意從今天起反正,以後隻為陛下所驅馳。”


    劉厚聽到曹休這番有點拍馬屁的話,登時心裏感到很失望。原本還以為這個曹休是一個視死如歸、忠貞無比的硬漢,現在看起來也不過是個貪生怕死的人。在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候,他不但輕易投降了敵人,竟然還厚著臉皮拍起敵人的馬屁來。


    這樣的人能用嗎?誰不想自己的手下都是忠心耿耿、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男子漢大丈夫。這種貪生怕死之徒今天可以因為死亡的威脅背叛他的舊主,明天就可能因為其他的原因背叛自己。


    這樣的人能用得放心嗎?劉厚一時決斷不下,見曹休又在哀求饒命,於是,他揮揮手,叫士兵將他暫時帶下去,先找處帳篷安置下來。曹休見蜀國皇帝暫時沒殺他的打算,於是鬆了口氣,乖乖地跟著士兵走了。


    待曹休走後,劉厚開始諮詢身邊的幾名謀士,讓他們說說對這個曹休有什麽看法,對他怎麽處理比較合適。


    這一次,司馬懿並不敢開口,因為涉及到魏國降將的處理意見,他無論說什麽都可能討不了好。如果他建議殺曹休吧,很可能會被人說成狠毒、不顧念舊情,自己以前的朋友、同僚現在落難了,他不但不出手幫忙,還落井下石。以後誰還敢和他做朋友,誰放心這個同僚?


    如果他主張放過他、接納他的歸降吧,又可能被人懷疑因私廢公,是因為顧念舊情,而罔顧大漢和皇帝的利益,甚至是安全。更有甚者,會給人懷疑他故意對曹休施以恩惠,借機拉攏他,使其在以後會和他組成一個政治同盟,然後......


    為了避免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猜測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司馬懿幹脆一言不發,冷眼看著其他謀士的爭論。


    郭攸之認為應該接納曹休的投降,他道:“陛下,作為一位皇者,應該有大海般廣闊的胸懷,能接納各種各樣的人才為陛下所用。曹休的確算得上是名人才,這麽多年來,他在曹營領兵作戰,可謂戰功彪炳,他還曾經得到曹孟德稱讚為‘吾家之千裏駒’,可見其人確有真材實料。


    這次他守衛汝南城,起初時也是打得有聲有色,還讓我們的藤甲軍吃了一個大虧。如果不是我們有火器、有熱氣球這些神器,想要攻陷汝南城真的不容易。這樣的人才如果一殺了之有點可惜了。”


    鄧芝卻提出相反的意見:“陛下,萬萬不可,曹休此人乃曹氏宗室,孟德在時,對他恩遇有加,曹丕和他更是青梅竹馬1,兩人的感情深厚,陛下想收複他歸心並不容易。


    另外,此人人品卑劣,是個貪生怕死之徒,一聽陛下要殺他就腳軟變節,如此不忠不義之人豈能擔當重任。微臣認為,這種人死不足惜,還是盡早斬草除根好。”


    郭攸之道:“鄧大人此言差矣,君主用人首當重才而不是重德。無才之人就算道德再高尚,那也是辦不成事的。辦不成事的人要來幹什麽?再說,鄧大人剛才的話本身就自相矛盾。


    開始時,鄧大人說曹休和曹操、曹丕父子關係親近,感情甚篤,怕他不能真正歸心。後來又說他貪生怕死,一旦受到死亡的威脅就會變節。假如第二條成立的話,那麽,第一條豈不是不用擔心了?”


    眾人一聽,對啊,如果他真是個貪生怕死之人,反而不用怕他心懷故主,假裝投降暗地裏卻是伺機再反叛。隻要他不是一心想著光複曹魏的榮光,那其他事情就好辦了。


    隻要小皇帝能一直保持現在這種威望,隻要大漢朝能一直興盛,那麽他貪生怕死的缺點就不算缺點。因為那樣的天下大勢之下,沒有給他再反叛的機會,像他那種人,隻要不是陷入險境,是不會顯露出貪生怕死的本性的。


    漢朝長盛不衰,皇帝威服四海,這種情況下,別說是他,就算是一些有宏圖大誌的梟雄也未必敢出來搗亂。所謂時勢造英雄,沒有那個時勢,很多“英雄”人物都會被太平盛世所埋沒。


    而以現在的天下形勢看來,漢朝的重新崛起幾乎是必然的事情,小皇帝年紀還小,身體又素來強壯,再當政幾十年是沒什麽問題的。現在的小皇帝的威望已經不小了,等將來一統中原,威望簡直可以直追孝武皇帝(漢武帝劉徹)、光武皇帝(劉秀)。


    到那個時候,什麽鬼魅魍魎都會被他的威勢壓服得抬不起頭來。那個時候,還怕他區區一個曹氏降將能翻出浪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是阿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劏個老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劏個老鼠並收藏重生之我是阿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