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張姥姥進大觀園(六)熱氣球


    張星彩和關銀屏一路上好奇地打量著周圍景色,這裏一切都令人感到新奇。


    這裏的道路寬大、平坦、整潔,路上行人熙熙攘攘,熱鬧程度不比成都城裏差。路兩邊各種商鋪、工坊林立,商鋪裏商人和顧客討價還價吵聲震天,工坊裏打鐵的打鐵,刨木的刨木,一副熱火朝天的大生產場麵。


    劉厚帶著兩個小蘿莉左拐右拐地走到基地的深處。張星彩和關銀屏看著一路上守衛逐漸森嚴起來,不由得感到有點緊張起來。


    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一個大院,這個大院門口掛著“飛行研究院”的牌匾。門口還有兩個全副武裝的衛兵在站崗。進入大院裏更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守衛之森嚴幾乎可以媲美皇宮。


    進入大院後,映入兩個小蘿莉眼簾的是一個碩大無朋的圓形物體懸在空中,下麵還吊著一個足有8尺見方的大竹籃。


    兩個小蘿莉眼裏都露出好奇的神色。“這是什麽?怎麽那麽大?”還是張星彩負責發問。


    “這就是可以搭載你飛天的東西,我們叫它熱氣球。”劉厚道。


    這個時候張星彩看到一個容貌普通,臉色有點蠟黃的少婦和兩個工匠模樣的男人一起圍著這個熱氣球轉來轉去,顯然正在忙碌著調試這東西。


    “咦!黃夫人!你怎麽在這裏?”張星彩一聲驚唿,抬腿就跑了過去,輕盈得像隻小鹿。


    張星彩和關銀屏都認識這個婦人,她正是諸葛亮的賢內助——黃月英。為什麽黃月英會在這裏呢?原來這個黃月英精通奇淫巧技機關之術,劉厚很懷疑孔明燈到底是孔明發明的,還是她發明後假托諸葛亮之名。


    反正自從劉厚提出的熱氣球計劃給她得知後,就自告奮勇跑來主持這項研究工作了。劉厚也知道她的名頭和本事,於是毫不吝惜地封了她為飛行研究院院長。這個熱氣球其實正是在她主持下研發出來的。


    有了研製孔明燈的經驗,其實黃月英對熱氣球的原理是很了解的。熱氣球說白了就是一個特大號的孔明燈,加上劉厚通過左慈不斷將一些科學知識和“創意”轉告給她,使得她研發熱氣球沒多少難度。


    雖然在獲得皮革和處理接縫處漏氣問題上,遇到一點麻煩,不過在劉厚鼎力支持下,這些麻煩最後都成功被解決了。熱氣球已經研製成功,並通過多次試飛,積累了很多經驗。這不,黃月英帶著幾個工匠在對熱氣球進行改進呢。


    張星彩和關銀屏拉著黃月英的手嘰嘰喳喳地聊個不停,所以說,三個女人一台戲一點都沒錯,劉厚被晾到一邊很無聊,於是向旁邊同樣被晾著的工匠詢問熱氣球改進情況。


    熱氣球最近有很大的改動,其中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動力結構。原來的熱氣球是沒有動力的,隻能隨風飄揚,使得熱氣球隻能根據風向來使用,風往那邊吹就隻能往那邊飛,而且還經常被突然改變的風向帶得偏離了預定的方向。這大大限製了熱氣球使用範圍。


    最近的一次改動就是加裝了一副突出於吊籃的螺旋槳。螺旋槳以齒輪、鏈條結構連接到一副腳踏板上。如果後世人在這裏一看就知道,這不過是一部拆了輪子換成螺旋槳的自行車。


    隻要有人坐上三角形座椅,兩腳交替踩動腳踏板,通過鏈條傳動,就可以帶動螺旋槳高速轉動,從而攪動空氣推動熱氣球前進。另外,前麵的把手可以左右轉動帶動螺旋槳偏左或偏右,從而控製熱氣球前進的方向。


    這套動力係統結構當然也是由劉厚畫出簡單的結構圖,再由左慈轉交給馬均的。馬均對這個機械非常感興趣,得知這是飛天神物的動力部件更是興奮異常,馬上投入十二分熱情開始試造。經過多次失敗後,終於成功造出這套腳踏螺旋槳動力係統。


    劉厚看著這套腳踏係統,想著的是什麽時候讓馬均將螺旋槳換上兩個輪子,使之變成自行車,到時候還不得完敗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啊。


    熱氣球上的這套動力結構使用起來很簡單,甚至比學會踩自行車還簡單,起碼你不需要擔心會摔下來。隻要是個正常人,看過別人示範,馬上就可以學會怎麽踩了。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腳力問題,一定要找個腳的蹬力夠大的人作為蹬車手。這個當然不用劉厚操心,自有趙雲負責從軍中選拔,並針對這個動作做專門的訓練,以增強蹬踏動作的爆發力和持久力。


    不過說到底,這還是人力,沒有機械動力這個熱氣球的機動性還是很有限。如果遇到強風,不是一般人力可以抵擋的。所以這一裝置隻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點機動力而已。


    熱氣球大多數時候還是要順風而行的,這套動力裝置多數是在需要的時候用來暫時停定在一個地方上空,利於觀察、投彈等操作而已。如果長期強行逆風而行,估計踏車的人很快就會累死了。沒有人能長時間和大自然相抗的。


    對此,劉厚很無奈,這讓他越發懷念機械時代和電氣時代了。不過沒辦法,現在讓他弄個什麽蒸汽機、內燃機出來根本不現實。不要說他本身不是學機械出身的,就算他有這些知識,這個時代的材料也達不到製造這些機器的要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兩個小蘿莉和黃月英的談話終於結束了。張星彩拉著黃月英的手蹦蹦跳跳地發出歡笑聲,她表示要跟黃月英學習機關學,參與研製飛行道具。


    劉厚和兩個小蘿莉上了熱氣球,兩名千挑萬選選出來的“飛行員”一同上了吊籃,本次飛行由他們負責操控和觀察。


    這些飛行員是趙雲從軍中專門挑選出來的,身體素質都是非常棒的家夥。當然,他們在擁有最佳的腳部蹬踏力量的同時,身材都不算太高大,目的是減輕熱氣球的負重量。


    從開始挑選出來的一百名候選者中,經過訓練和層層篩選,最後隻保留了11名正式的飛行小隊成員。最主要的篩選環節在於實際上天試飛上。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這種刺激的,這種前所未有的視覺和心理衝擊令到很多人都難以承受。另外一個原因是有些人會產生暈動病。


    暈動病很好理解,就是暈車、暈船之類的病,熱氣球的運動情況比馬車和船複雜得多也激烈得多,在氣流的作用下,經常會產生突然性的顛簸、搖擺或旋轉等各種形式的加速運動。這些運動會刺激人體的前庭神經而使人體不適。


    一開始士兵們並不知道什麽原因,飛上天後會產生上腹不適、繼有惡心、麵色蒼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暈、精神抑鬱、唾液分泌增多和嘔吐等反應,甚至有迷信的人認為人飛上天是冒犯了上天,這些不適正是被天神懲罰的結果。


    畢竟這是時代迷信思想還是大有市場的,加上這些士兵基本上都是出身貧寒,不要說馬車,牛車也沒怎麽坐過,平時沒有怎麽接觸過快速的加速度情況,自然對暈動病沒什麽認識。這就是由於無知帶來的恐懼。


    這種情況當然會被第一時間反饋到宗教界資深人士左慈哪裏啦,而左慈對於涉及上天的問題,當然也會第一時間諮詢來自星星的師傅了。


    劉厚針對這個事情專門給左慈和葛玄上了一堂生理衛生課程。對他們說,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並批判了鬼神之說或者上天懲罰之類的無稽之談。並指出了多次的訓練和充足的睡眠可以減輕這些症狀。


    左慈對於劉厚說的是因為耳朵的感受器導致這種病感到很困惑,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不是用來感受運動狀況的。不過對於這個天仙師傅他們從來都不敢質疑,隻會忠實地將劉厚的話記錄下來。至於對不對,隻能留待後人科技水平發達後再去證明了。


    劉厚令他們去讓趙雲重新選拔人才,將第一個選拔指標改為先針對暈動病的選擇,先選出迷走神經沒那麽敏感的士兵,其次才是腳部蹬踏力量問題。


    所以,這次保留下來的11個人,可以說是真正的千裏挑一的人物,他們每個人都經過多次飛行的考驗,保證他們都是在狂風中顛簸旋轉也不會產生暈動病的家夥。


    另外他們的腳部力量也很大,經過一段時間的針對性訓練,現在他們蹬踏的能力估計去參加後世環法自行車比賽都能拿到不錯的成績。


    這次陪同劉厚他們上熱氣球的兩人是飛行小隊裏各項訓練成績最好的兩人,也是飛行小隊的隊正和隊副。


    隊正叫張立,是四川人,身高隻有7尺2寸(約合現代1.65米),體重220斤(約現代110斤)。這個身高體重放在後世和女孩子差不多,但是在營養不良的三國時代這基本上就是平均數了。像關羽、呂布那種動輒8、9尺的武將當世也沒幾個。


    隊副叫李林,荊州公安人氏,身高隻有7尺(約1.61米),體重更是隻有200斤(約後世100斤)。在劉厚眼中這已經屬於侏儒行列了,不過在這個時代,這樣的身高也不算矮得很離譜,勉強夠得上正常範圍。


    吊籃雖大,但是劉厚三個小孩加上2個大人上去後,還是略顯擁擠的。主要原因是中間的火爐和將一邊攔斷的腳踏裝置占了太多地方了。再加上兩籮筐的煤,使得可以站人的地方就很少了。幸好劉厚三人是小孩,如果是大人的話這個吊籃是很難容納得下那麽多人的。


    中間的火爐很大、很高。很高是因為有一條鐵皮卷成的煙囪一直向上通到頭頂碩大的球囊裏。這樣可以將燃燒的熱空氣一點不漏地全部輸入到球囊,提高熱量使用的效率。同時,隔絕燃燒時發出的光線,在夜裏時使敵人更難發現熱氣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是阿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劏個老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劏個老鼠並收藏重生之我是阿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