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被月光披上一層輕紗,李青竹仿佛紫衣的神女,端身盤坐在草地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她似乎已經徹底恢複。
於無謂和九迎風遁光落下,李青竹睜開眼,用清冷的聲音道:“於師弟,有事麽?”
於無謂便把自己來意說了一遍。
“果真如此?”李青竹露出一絲喜色,“帶我去看看!”
說著,已經禦使劍光,飛上天空。
於無謂和九迎風對視一眼,沒想到事情竟然如此順利。
本來他們以為要花費很多口舌才能說服李青竹,為此還準備了不少說辭,結果根本沒用上。
兩人各駕遁光,飛上天空,落到李青竹旁邊。
其實這時候根本用不著於無謂再去解釋,李青竹飛上天空,朝底下一看,自然就能驗證於無謂的說法。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此言雖然過於片麵,但有時候卻非常恰當。
隻要平時認真梳理神魂的玄門修士,飛上天空,認真觀察,將前後記憶對照,都能發現九曲山河陣的細微變化。
但最難的就是想到要去把前後記憶對照,畢竟那法陣的變化是如此細微,僅憑直覺的感觀,是不可能發現前後差別的。
李青竹喜道:“於師弟這次可是幫了大忙,如果你推衍出的路線真能穿過這九曲山河陣,那貧道承諾,可在不違背我驪山派道義的前提下,出手助你完成一件事。”
於無謂心中大喜,表麵上卻道:“這都是運氣使然,我為山河圖鑒而來,破陣亦是在幫我自己。”
李青竹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麽。
三人迴到地麵,於無謂將自己推算出的破陣之法盡數告之李青竹。
李青竹召喚出本命金匱,在其中對變化後的九曲山河陣進行推衍,同時驗證於無謂破陣之法的可能性。
在術數當中,驗證一個方法能否破陣的難度,遠低於從已知陣法中找出一個破陣方法。
這一點與算學類似。
已知兔十二隻、雞二十三隻,問雞兔同籠,頭、腳幾何,隻要是能識文斷字的人,都能算出共三十五頭、九十四足。
可若把這個問題反過來: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那恐怕就要考倒一片凡夫俗子。
就算是書生秀才,若不曾修習算學,恐怕也很難迴答上。
雞兔同籠這等簡單問題尚且如此,更別說比之複雜成百上千倍的術數陣法了。
因此,李青竹很快便驗算完於無謂給出的破陣方法。
“此法可行。”她收起本命金匱,笑道:“於師弟的術數功夫,在宗門裏想必也是數一數二的吧?”
於無謂道:“僥幸而已,僥幸而已,無謂這點術數功夫,相比同門諸位師兄師姐,可差得太遠。”
“對了,李師姐,通知諸位同道破陣的事,恐怕還是要你親自出麵才行。”
李青竹不知道於無謂是真謙遜還是假低調,但既然對方不願多談論這個話題,她當然不會自討沒趣,便點了點頭,笑道:“這是自然。”
李青竹派人向諸修傳話,隻道自己已經找到破陣之法。
諸修聚集過來,見到李青竹身旁的於無謂和九迎風,皆眼露異色,交頭皆耳,議論紛紛。
“莫非青竹道友真相信了那個於無謂的話?”有人疑惑。
“青竹道友不是感情用事的人,難道於無謂真的算出了破陣之法?”有人猜測。
“不可能!”有人忿忿。
一名年輕的祁水觀修士站出來:“讓我去揭穿那個於無謂!”
“迴來!”何靜冷聲道:“你幹什麽?給我乖乖坐著,不要亂說話!”
“如果那個於無謂真的算出來破陣之法,你是打算當著眾多同道的麵,把我們祁水觀的臉丟光麽?”何靜問道。
“可是,可是,這怎麽可能?就憑他?一個毛都沒長齊的西北土包子?”年輕的祁水觀修士反駁道。
他心裏還有一句話沒說:“今天我們祁水觀最丟臉的是誰?還不就是您老人家!我這麽做,還是在替你填窟窿!”
何靜用一副看白癡的眼光看著這個年輕修士:“他破不了陣那更好,到時候,丟臉的就是李青竹。若真如此,嘿嘿,我們就不用看那小娘皮的臉色了!”
“你何師叔說得不錯,於無謂,於無謂算個什麽東西?就算他能破掉山河九曲陣,那也隻是個通神中期罷了。能不能破除李青竹的領導權,才是我們此行能有多大收獲的關鍵!”
這時候,一直不曾說話的,祁水觀此行的真正領頭人,還丹上階修士陳旭陽終於發話。
“你在乎宗門名譽,這很好!但性子還需要多磨礪,凡是多想兩步,不要一腔熱血上來,就悶著頭不管不顧地往前衝,那是巫族蠻子才幹的事!”
年輕的祁水觀弟子低下頭:“師伯說的是,弟子受教了。”
李青竹見人到齊,於是道:“這次的破陣之法,乃是於無謂道友發現,經過我的驗證,此法確實能夠安全穿過九曲山河陣。
但是此法涉及關節頗廣,若想取得成功,必須要諸位道友放下嫌隙,攜手共進。我們的最終目的是進入仙府,因此,希望大家能以大局為重!”
眾修心思各異,然而當此局麵,自然無人傻到逆勢而行,跳出來唱反調。
於是,在李青竹的安排下,在驪山派弟子和天真歸海的武力保證下,破陣事宜井然有序地展開了。
李青竹居中調度,歸海、天真、陳旭陽等還丹修士鎮壓陣眼,於無謂則負責帶領大家按照預定的路線前進。
盡管前進的路線早在心中演練了無數遍,但當於無謂踏入陣法之時,內心還是有些難以抑製的緊張。
九迎風就跟在他後麵,見狀,他笑道:“隻要不強行破陣,此陣都不存在生命危險,你緊張什麽,就算走錯,也無非是重走一遍罷了。”
於無謂道:“人生最難,就是知行合一,否則大家都成了儒門聖人,何必勞心費力,練氣修道?再說,我也不是因為陣法而緊張。主要是我頭迴當領頭人,怕走錯了,大家埋怨我。”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她似乎已經徹底恢複。
於無謂和九迎風遁光落下,李青竹睜開眼,用清冷的聲音道:“於師弟,有事麽?”
於無謂便把自己來意說了一遍。
“果真如此?”李青竹露出一絲喜色,“帶我去看看!”
說著,已經禦使劍光,飛上天空。
於無謂和九迎風對視一眼,沒想到事情竟然如此順利。
本來他們以為要花費很多口舌才能說服李青竹,為此還準備了不少說辭,結果根本沒用上。
兩人各駕遁光,飛上天空,落到李青竹旁邊。
其實這時候根本用不著於無謂再去解釋,李青竹飛上天空,朝底下一看,自然就能驗證於無謂的說法。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此言雖然過於片麵,但有時候卻非常恰當。
隻要平時認真梳理神魂的玄門修士,飛上天空,認真觀察,將前後記憶對照,都能發現九曲山河陣的細微變化。
但最難的就是想到要去把前後記憶對照,畢竟那法陣的變化是如此細微,僅憑直覺的感觀,是不可能發現前後差別的。
李青竹喜道:“於師弟這次可是幫了大忙,如果你推衍出的路線真能穿過這九曲山河陣,那貧道承諾,可在不違背我驪山派道義的前提下,出手助你完成一件事。”
於無謂心中大喜,表麵上卻道:“這都是運氣使然,我為山河圖鑒而來,破陣亦是在幫我自己。”
李青竹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麽。
三人迴到地麵,於無謂將自己推算出的破陣之法盡數告之李青竹。
李青竹召喚出本命金匱,在其中對變化後的九曲山河陣進行推衍,同時驗證於無謂破陣之法的可能性。
在術數當中,驗證一個方法能否破陣的難度,遠低於從已知陣法中找出一個破陣方法。
這一點與算學類似。
已知兔十二隻、雞二十三隻,問雞兔同籠,頭、腳幾何,隻要是能識文斷字的人,都能算出共三十五頭、九十四足。
可若把這個問題反過來: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那恐怕就要考倒一片凡夫俗子。
就算是書生秀才,若不曾修習算學,恐怕也很難迴答上。
雞兔同籠這等簡單問題尚且如此,更別說比之複雜成百上千倍的術數陣法了。
因此,李青竹很快便驗算完於無謂給出的破陣方法。
“此法可行。”她收起本命金匱,笑道:“於師弟的術數功夫,在宗門裏想必也是數一數二的吧?”
於無謂道:“僥幸而已,僥幸而已,無謂這點術數功夫,相比同門諸位師兄師姐,可差得太遠。”
“對了,李師姐,通知諸位同道破陣的事,恐怕還是要你親自出麵才行。”
李青竹不知道於無謂是真謙遜還是假低調,但既然對方不願多談論這個話題,她當然不會自討沒趣,便點了點頭,笑道:“這是自然。”
李青竹派人向諸修傳話,隻道自己已經找到破陣之法。
諸修聚集過來,見到李青竹身旁的於無謂和九迎風,皆眼露異色,交頭皆耳,議論紛紛。
“莫非青竹道友真相信了那個於無謂的話?”有人疑惑。
“青竹道友不是感情用事的人,難道於無謂真的算出了破陣之法?”有人猜測。
“不可能!”有人忿忿。
一名年輕的祁水觀修士站出來:“讓我去揭穿那個於無謂!”
“迴來!”何靜冷聲道:“你幹什麽?給我乖乖坐著,不要亂說話!”
“如果那個於無謂真的算出來破陣之法,你是打算當著眾多同道的麵,把我們祁水觀的臉丟光麽?”何靜問道。
“可是,可是,這怎麽可能?就憑他?一個毛都沒長齊的西北土包子?”年輕的祁水觀修士反駁道。
他心裏還有一句話沒說:“今天我們祁水觀最丟臉的是誰?還不就是您老人家!我這麽做,還是在替你填窟窿!”
何靜用一副看白癡的眼光看著這個年輕修士:“他破不了陣那更好,到時候,丟臉的就是李青竹。若真如此,嘿嘿,我們就不用看那小娘皮的臉色了!”
“你何師叔說得不錯,於無謂,於無謂算個什麽東西?就算他能破掉山河九曲陣,那也隻是個通神中期罷了。能不能破除李青竹的領導權,才是我們此行能有多大收獲的關鍵!”
這時候,一直不曾說話的,祁水觀此行的真正領頭人,還丹上階修士陳旭陽終於發話。
“你在乎宗門名譽,這很好!但性子還需要多磨礪,凡是多想兩步,不要一腔熱血上來,就悶著頭不管不顧地往前衝,那是巫族蠻子才幹的事!”
年輕的祁水觀弟子低下頭:“師伯說的是,弟子受教了。”
李青竹見人到齊,於是道:“這次的破陣之法,乃是於無謂道友發現,經過我的驗證,此法確實能夠安全穿過九曲山河陣。
但是此法涉及關節頗廣,若想取得成功,必須要諸位道友放下嫌隙,攜手共進。我們的最終目的是進入仙府,因此,希望大家能以大局為重!”
眾修心思各異,然而當此局麵,自然無人傻到逆勢而行,跳出來唱反調。
於是,在李青竹的安排下,在驪山派弟子和天真歸海的武力保證下,破陣事宜井然有序地展開了。
李青竹居中調度,歸海、天真、陳旭陽等還丹修士鎮壓陣眼,於無謂則負責帶領大家按照預定的路線前進。
盡管前進的路線早在心中演練了無數遍,但當於無謂踏入陣法之時,內心還是有些難以抑製的緊張。
九迎風就跟在他後麵,見狀,他笑道:“隻要不強行破陣,此陣都不存在生命危險,你緊張什麽,就算走錯,也無非是重走一遍罷了。”
於無謂道:“人生最難,就是知行合一,否則大家都成了儒門聖人,何必勞心費力,練氣修道?再說,我也不是因為陣法而緊張。主要是我頭迴當領頭人,怕走錯了,大家埋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