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城的宮堡前,索瑪的臉上全是仇恨和絕望,他跪在這裏已三日三夜,目的就是祈求南道大論論莽熱能按照讚普的命令出動一萬,或者五千,不,哪怕是三千,去救援台登城。
這裏鬆州草原上豢養著大批的駿馬,隻要論莽熱點頭,蕃兵騎馬也不過五日即能抵達西貢川。
可論莽熱始終在說:“本論的轄地內,西貢、曩貢、臘城的城防使都去救台登城,結果論東柴和悉多楊朱都戰死了,軍隊也覆沒掉,青海那邊的援兵也遭到伏擊而慘敗——無憂城正被唐家韋皋的軍隊圍攻,哪裏還有餘裕去救乞藏遮遮?”
“來維州的不過是韋皋的虛兵。”
“虛虛實實,誰能知道?”論莽熱大為不滿。
於是任由索瑪如何叩首哀求,以至額頭流血被麵,論莽熱完全不為所動。
最後論莽熱直接對索瑪說:“台登城是救不了的,去收迴乞藏遮遮的屍體吧!”
索瑪起身上馬,接著迴頭指著論莽熱的宮堡大罵:“我早說論莽熱會害死少主,可惜主人沒有聽取我的忠言,他失卻了理智,選擇和論莽熱這樣的畜生名王交往,最終葬送了少主,還會葬送那曩氏的榮耀——論莽熱我詛咒你,願夜叉闖入你的家宅,取走你所有親人、仆人的性命,讓你也遭受到如同主人的苦痛!”言畢索瑪咬牙切齒,取出弓來,對著宮堡的門楣處連射三箭,箭箭皆命中,接著縱馬絕塵而去。
西貢川以西五十裏的高穀裏,牟汝王子統率的一萬禁兵,駐屯在此處,遙遙地對著戰火和圍困裏的台登城裹足不前。
尚結讚次子伍仁,動員了自家封地裏的三千私奴,浩浩蕩蕩來到這裏,然後披著鎧甲,騎乘戰馬,繞著牟汝王子的營地三圈,大唿道:“我是父親的兒子,你也是,請你體諒體諒父親失去兒子的痛苦吧!”
可牟汝王子卻沉默不動。
他在出征前,他母親蔡邦王後就對他說:“讓那囊氏的年輕人都死掉吧!脫離韁繩的桀驁馬匹,就會踣仆在道路上。”
看到牟汝如此鐵石心腸,伍仁便隻能把仇恨埋在心底,冒死領著武裝私奴們,往西貢川的方向而去。
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他也想救出自己的長兄。
河穀台地和荒野間,到處橫臥著死屍,在夏季的日光下早已腐爛,蒼蠅漫天飛舞,這些都是西貢、臘城援兵被殺留下的,鎧甲、盾和馬匹全都被唐人或東蠻人剝下、牽走,隻剩赤條條的屍體,無人掩埋,淒慘極了。
結果半路上,伍仁的私奴便驚嚇逃走數百,誰都知道台登城肯定化為地獄了。
沒有人想在活著的時候入地獄的血口。
至西貢川前,伍仁便又看到成摞成摞的屍體,大部分的腦袋已被切下,壅塞在對麵河灘上,許許多多蕃人的婦女都坐在那裏號哭。
至於台登城,到處冒著濃煙,它顯然已陷落了。
河邊的屍體,應該是往西逃的,結果被唐和南詔追上,悉數斬殺。
台登城外,高嶽營帳裏,唐兵捆住一名受傷墜馬的西蕃將軍,送到高嶽麵前。
“你是達奚小俊......”高嶽認得這位,李懷光麾下的頭號猛將,後來因對唐家不滿,裹挾王朝幹投蕃,成了尚結讚的屬下,後來轉入其長子乞藏遮遮營中——先前台登城之戰裏,他背靠城牆奮戰,氣數已盡後便準備騎馬逃跑,結果跌入壕溝裏被捕獲。
“昔日在涇州城會麵時,淇侯隻是一青衫孔目,不想今日已然為公卿方嶽了。”達奚小俊迴話說。
高嶽頷首不語,然後沉聲對達奚小俊說,你既然犯了背國叛敵的大罪,必須得接受極刑,頭顱還要送往京師。
“死便死耳。”達奚小俊倒不在意,而後他覺得反正是個死,索性就對高嶽說個痛快,“我長武軍本是朔方軍一員,那唐家肅宗皇帝靠的是朔方軍擁戴才中興的,所以先是讓朔方軍排擠安西北庭行營,奪馬璘所領的西北各州,隻剩涇原一地,馬璘薨後又毀其宅地;接著,又對朔方軍下手,拆為靈武、振武、長武、河東、河中數部,又逼李懷光反;現在你定武軍和韋皋的奉義軍,又是獨任天下無限功,隻是淇侯你別忘記,安西北庭行營和朔方軍曾經的遭遇為好,免得步入後塵,自古薄涼是聖恩啊!”
聽到這話,高嶽歎口氣,而後在案幾上滿斟了一盅酒,叫韋馱天遞到達奚小俊的手中,“達奚將軍,嶽也相信你曾想為大唐忠臣卻不得的苦楚,但錯了就是錯了,敗了就是敗了,如此次是嶽兵敗,相信落在達奚將軍的手中,也是個必死結局。隻能說,感謝你的提醒,嶽會好自為之的。”
“淇侯果然是大坦白人,領受了!”達奚小俊便把酒滿飲,然後望了高嶽一眼,頭也不迴地走出營帳就戮。
不久,“文明!”高嶽和韋皋來到唐和南詔兩軍間搭起的座帳幕,當高嶽見到鄭絪時,頓有心中大石落地的感覺,急忙上前。
“逸崧......城武......”鄭絪極力壓抑心中的喜悅,可握住兩位的手時,感情還是按捺不住,淚珠都在打著轉。
“這次出使南詔,文明可謂立下雲南歸唐、擊滅西蕃的第一大功!”
接著由鄭絪引薦,高嶽和韋皋出帳幕,迎麵異牟尋帶著一幹南詔的將領,和群負排兵來迎,高嶽、韋皋對其執見王侯之禮,而後異牟尋立刻讓鄭絪立天子方位,對其下拜,而後將自己的信物交到高和韋的手中。
打開盒子後,裏麵裝著一段綿,這寓意南詔柔服,不敢生梗;
又有當歸,表示南詔誠心內屬;
又有朱砂,寓意南詔赤心向唐;
又有一塊金,意思是南詔的歸義之言,其堅比金。
“請二位節帥代元將這些信物獻給朝廷天子,南人永不反!”異牟尋熱淚盈眶,哽咽請求說。
“南詔如此,豈有不信之理,隨即我倆願領大軍協助,繼續橫掃此處的西蕃和三詔浪人據點,此後會川、神川、劍川地歸南詔,昆明、諾濟、台登、三阜、蘇祁歸唐,雙方劃西滬水為界,各築大城、驛館、榷場,互通有無,守望相助,共攘西蕃,豈不美哉?”
“此正是絕好的事!”異牟尋大喜過望。
這裏鬆州草原上豢養著大批的駿馬,隻要論莽熱點頭,蕃兵騎馬也不過五日即能抵達西貢川。
可論莽熱始終在說:“本論的轄地內,西貢、曩貢、臘城的城防使都去救台登城,結果論東柴和悉多楊朱都戰死了,軍隊也覆沒掉,青海那邊的援兵也遭到伏擊而慘敗——無憂城正被唐家韋皋的軍隊圍攻,哪裏還有餘裕去救乞藏遮遮?”
“來維州的不過是韋皋的虛兵。”
“虛虛實實,誰能知道?”論莽熱大為不滿。
於是任由索瑪如何叩首哀求,以至額頭流血被麵,論莽熱完全不為所動。
最後論莽熱直接對索瑪說:“台登城是救不了的,去收迴乞藏遮遮的屍體吧!”
索瑪起身上馬,接著迴頭指著論莽熱的宮堡大罵:“我早說論莽熱會害死少主,可惜主人沒有聽取我的忠言,他失卻了理智,選擇和論莽熱這樣的畜生名王交往,最終葬送了少主,還會葬送那曩氏的榮耀——論莽熱我詛咒你,願夜叉闖入你的家宅,取走你所有親人、仆人的性命,讓你也遭受到如同主人的苦痛!”言畢索瑪咬牙切齒,取出弓來,對著宮堡的門楣處連射三箭,箭箭皆命中,接著縱馬絕塵而去。
西貢川以西五十裏的高穀裏,牟汝王子統率的一萬禁兵,駐屯在此處,遙遙地對著戰火和圍困裏的台登城裹足不前。
尚結讚次子伍仁,動員了自家封地裏的三千私奴,浩浩蕩蕩來到這裏,然後披著鎧甲,騎乘戰馬,繞著牟汝王子的營地三圈,大唿道:“我是父親的兒子,你也是,請你體諒體諒父親失去兒子的痛苦吧!”
可牟汝王子卻沉默不動。
他在出征前,他母親蔡邦王後就對他說:“讓那囊氏的年輕人都死掉吧!脫離韁繩的桀驁馬匹,就會踣仆在道路上。”
看到牟汝如此鐵石心腸,伍仁便隻能把仇恨埋在心底,冒死領著武裝私奴們,往西貢川的方向而去。
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他也想救出自己的長兄。
河穀台地和荒野間,到處橫臥著死屍,在夏季的日光下早已腐爛,蒼蠅漫天飛舞,這些都是西貢、臘城援兵被殺留下的,鎧甲、盾和馬匹全都被唐人或東蠻人剝下、牽走,隻剩赤條條的屍體,無人掩埋,淒慘極了。
結果半路上,伍仁的私奴便驚嚇逃走數百,誰都知道台登城肯定化為地獄了。
沒有人想在活著的時候入地獄的血口。
至西貢川前,伍仁便又看到成摞成摞的屍體,大部分的腦袋已被切下,壅塞在對麵河灘上,許許多多蕃人的婦女都坐在那裏號哭。
至於台登城,到處冒著濃煙,它顯然已陷落了。
河邊的屍體,應該是往西逃的,結果被唐和南詔追上,悉數斬殺。
台登城外,高嶽營帳裏,唐兵捆住一名受傷墜馬的西蕃將軍,送到高嶽麵前。
“你是達奚小俊......”高嶽認得這位,李懷光麾下的頭號猛將,後來因對唐家不滿,裹挾王朝幹投蕃,成了尚結讚的屬下,後來轉入其長子乞藏遮遮營中——先前台登城之戰裏,他背靠城牆奮戰,氣數已盡後便準備騎馬逃跑,結果跌入壕溝裏被捕獲。
“昔日在涇州城會麵時,淇侯隻是一青衫孔目,不想今日已然為公卿方嶽了。”達奚小俊迴話說。
高嶽頷首不語,然後沉聲對達奚小俊說,你既然犯了背國叛敵的大罪,必須得接受極刑,頭顱還要送往京師。
“死便死耳。”達奚小俊倒不在意,而後他覺得反正是個死,索性就對高嶽說個痛快,“我長武軍本是朔方軍一員,那唐家肅宗皇帝靠的是朔方軍擁戴才中興的,所以先是讓朔方軍排擠安西北庭行營,奪馬璘所領的西北各州,隻剩涇原一地,馬璘薨後又毀其宅地;接著,又對朔方軍下手,拆為靈武、振武、長武、河東、河中數部,又逼李懷光反;現在你定武軍和韋皋的奉義軍,又是獨任天下無限功,隻是淇侯你別忘記,安西北庭行營和朔方軍曾經的遭遇為好,免得步入後塵,自古薄涼是聖恩啊!”
聽到這話,高嶽歎口氣,而後在案幾上滿斟了一盅酒,叫韋馱天遞到達奚小俊的手中,“達奚將軍,嶽也相信你曾想為大唐忠臣卻不得的苦楚,但錯了就是錯了,敗了就是敗了,如此次是嶽兵敗,相信落在達奚將軍的手中,也是個必死結局。隻能說,感謝你的提醒,嶽會好自為之的。”
“淇侯果然是大坦白人,領受了!”達奚小俊便把酒滿飲,然後望了高嶽一眼,頭也不迴地走出營帳就戮。
不久,“文明!”高嶽和韋皋來到唐和南詔兩軍間搭起的座帳幕,當高嶽見到鄭絪時,頓有心中大石落地的感覺,急忙上前。
“逸崧......城武......”鄭絪極力壓抑心中的喜悅,可握住兩位的手時,感情還是按捺不住,淚珠都在打著轉。
“這次出使南詔,文明可謂立下雲南歸唐、擊滅西蕃的第一大功!”
接著由鄭絪引薦,高嶽和韋皋出帳幕,迎麵異牟尋帶著一幹南詔的將領,和群負排兵來迎,高嶽、韋皋對其執見王侯之禮,而後異牟尋立刻讓鄭絪立天子方位,對其下拜,而後將自己的信物交到高和韋的手中。
打開盒子後,裏麵裝著一段綿,這寓意南詔柔服,不敢生梗;
又有當歸,表示南詔誠心內屬;
又有朱砂,寓意南詔赤心向唐;
又有一塊金,意思是南詔的歸義之言,其堅比金。
“請二位節帥代元將這些信物獻給朝廷天子,南人永不反!”異牟尋熱淚盈眶,哽咽請求說。
“南詔如此,豈有不信之理,隨即我倆願領大軍協助,繼續橫掃此處的西蕃和三詔浪人據點,此後會川、神川、劍川地歸南詔,昆明、諾濟、台登、三阜、蘇祁歸唐,雙方劃西滬水為界,各築大城、驛館、榷場,互通有無,守望相助,共攘西蕃,豈不美哉?”
“此正是絕好的事!”異牟尋大喜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