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和李吉甫,或者說也是與整個朝堂的三年約定,高嶽是沒有忘記的。


    大量印刷售賣《興元邸報》,也是為了將民間的文化力量給激發出來,現在隻要識字的年輕苗子,高嶽全不願放過:


    臨漢水的南街酒亭家的兒子,出身商賈,因嫻熟文章,給高嶽拉入韜奮學宮;


    出去迴易的小軍校,識文斷字,聰明伶俐,也被轉入學宮裏來,高嶽答應他,三年後你去考春闈,考中固然好,不中的話繼續迴興元府來,軍俸一點也不少;


    府中和各州縣僚佐或胥吏家的兒子,也有富農家的子嗣,但凡有出色的,也紛紛入了學宮。


    近代是“窮文富武”,但當時卻不是這樣,此時唐人因雕版印刷尚未風行,重視的依舊是抄版的藏書,就如同那位渤海國太學生楊曦般,所以對讀書應考的人而言,光是將經書給集齊就是筆龐大的費用。


    當然對這時的興元府來說,這個困難不複存在,洋州紙坊大量生產的竹紙,興元的書肆雕版的發達,再加上高嶽強製對佛寺征收和糴米和印刷品,將書卷的成本大大降低,而同時高嶽在全興元推行稻麥混種、草棉,並開通驛路商貿,販售茶鹽山貨等,大大振興當地的經濟,現在非但興元本地,就是利州、洋州甚至是鳳、興州,沿著各處驛區都形成不少小規模的而很繁盛的商鎮,百姓和軍卒手中多了積蓄,也開始將孩子送到護國寺的各鄉村道場學習變文和算學,爭取能寫能算,其他的感業寺、普陀寺等和護國寺理念不同的佛寺,也爭相在鄉村或集鎮內開設道場,和護國寺競爭起來。


    一時間,各寺廟的道場負責初等教育,而府城裏的韜奮學宮負責高等教育。高嶽又傳令楊曦精校各經書的版本,統一印製“學本”,讓蘇延博士“知興元學政”,並讓全府的官僚軍將按照品階俸祿不同,捐助祿米助學,高嶽還準備購置田地,作為專門的“學田”,用來支撐府學的運轉。


    高嶽自己做了個表率,送長子高竟入學宮開蒙。


    他妻子雲韶,也在軍府院中辦設“女塾”,聚攏府中或城中“形勢戶”的女子,一並講學。


    節度使夫妻垂範後,其他官員紛紛仿效,刺史王佖、趙光先、韓清沔,無不在所知州劃出學田,興建學宮,並讓自家子弟入韜奮學宮來就學。


    最後,連京中閑居的李晟,也讓家仆把兩個小點的兒子李憲和李愬,順著駱穀道送來,入韜奮學宮學習。


    按李晟的級別,他所有兒子都根本不用應考,靠門蔭就有大官做,之所以如此,也是為表達對高嶽的支持(李晟的外甥王佖,部屬趙光先等,都在高嶽下麵為支郡刺史,這都是李晟力量的殘留,自然要細心嗬護)。


    軍府設亭內,與高嶽散步談心的蘇延博士,很有信心地對高嶽說,以興元府韜奮學宮的生徒數量、學本質量和教學水準,三年後的春闈製舉,必能大有所獲。


    不過蘇博士還有點擔心,他對高嶽說佛寺道場,幫幼童開蒙文字、算學等,學成後如不能仕進,那該如何?


    “種田能讀懂曆法能看明白農書,送稅米去倉廩時能懂點算學不被胥吏坑害,不是很好嗎?為軍卒時,能寫會算,頭腦清楚,不也很好嗎?更不要說那些廓坊戶和商戶了。”高嶽對蘇博士隻知讀書仕進的理念不以為然——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對社會文明昌隆永遠都有正麵作用的。


    這時韋平從迴廊那邊走來,交給高嶽份書卷。


    高嶽展開來,立在原地細細端詳番,然後說:“這經界法非同小可,急切推行不得,須要耐心實施,等我協同韋城武出兵巂州凱旋後,先在興元府數縣內推行,然後拓展至整個興元、鳳翔封境,再提議陛下,於京兆、同華、山南東道施行,進而覆蓋全天下。”


    原來,高嶽希望的是,在巂州再次得勝,增長威信後再行這個所謂的“經界法”,便水到渠成,故而先讓韋平擬好了草案。


    清秋時分,興元長空疏雲,無垠萬裏。


    城外赤崖關處搭起高聳的祭壇,四麵設鼓,擂聲如暴雨般響徹天際。


    定武軍環繞祭壇,列成雄渾大陣,中央的是黨項蕃騎,其戰士各個披發,青麵獠牙,蕃騎後所居的是騾子兵,隨後範陽騎手持尖利的馬槊,宛若兩翼般長長陣列,再往後便是將兵、射士各營,持旁牌的,持弓弩的,持長矟的,各個精神抖擻。


    祭壇前,蕃騎戰馬的最左側,豎起一麵巨大無匹的牙旗,迎風鼓蕩,所謂牙旗,是為大梓木為杆,旄端飾以象牙,在牙旗後分別豎蚩尤旗、黑白貔貅戰旗,而牙旗下掘出埋坎,其中列著祭器,其後設帳座,內裏供奉著黃帝軒轅、張騫(興元府崇敬張騫,相傳張騫迴漢地後便住在漢中,和他在西域娶的胡妻一起,所以城固城又名胡城)、蚩尤、李靖四座神像,高嶽親自披甲,手殺了少牢祭品,即一隻羊和一隻豬,而後興元府掌書記蘇延展開黃麻紙祭文,當著萬千將士的麵,轉身麵向祭壇下一幹軍將僚佐,大聲宣讀起興元定武軍的《祃牙文》:


    “維興元四年十月初七,興元兼鳳翔尹定武義寧軍節度使高某,恭修太牢,潔薦遐靈。蓋先王作兵,以討有罪;奸慝竊命,戎夷不龔,則必肆諸市朝,大戮原野。皇家子育萬國,寵綏百蠻,青雲幹呂,白環入貢,久有年矣。西蕃兇羯,敢亂天常,乃蜂聚河西,豕食隴塞,宴安鴆毒,作為攙搶。天厭其兇,國用致討;皇帝命我,肅將王誅。今大軍已集,吉辰葉應,旄頭首建,羽旆前列,夷貊感威,將士聽誓。方侯天命,為人殄災,惟爾有神,尚殲乃醜。召太一,會雷公,翼白虎,乘青龍;星流彗端,冰消朔裔。使兵不血刃,戎夏大同,以昭我天子之德。允乃神之功,豈非正直克明,無縱大讎,以作神羞。急急如律令!”


    隨即,將士們震聲如雷,高嶽遂下令,多路出兵,殲擊西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運的蘇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運的蘇拉並收藏大唐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