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一下子轎輿隊伍就轟動不休,許多百姓和軍卒都驚唿起來,高嶽在馬背上厲聲唿到,“讓開!”
打首的和尚驚得把火盆給跌落在地,一團火星夾雜著黃色的火紙在地上翻滾著,其餘的人都往後退著。
“不懼泰山三郎降罪嗎?”
“你家宅第會立見太歲,滿門斃命,混蛋!”
瞬間咒罵聲四起。
可這時打首位披著紅色繒衣,皮膚黝黑,個子矮小,鷹鉤鼻子的僧人忽然站出,橫在洶洶眾人麵前,看來他就是這群人的頭目。
“你便是廣弘?”馬上的高嶽詢問說。
“見過兵郎。”那廣弘頓時露出滿溢著猥瑣氣息的笑,合掌向高嶽施禮。
“你等僧衣上為何貼紙?”
“此非是紙,乃是符籙。”
“信佛之人,居然貼符籙,崇信泰山三郎?”
“隻要能普渡眾生,什麽有神通就信什麽。”那廣弘笑著迴答。
“小心頭頂這天,降下雷火大雨,毀了你的符籙和道行。”高嶽勒住韁繩,用手指指廣弘,又指指上麵的天,而後一群步奏官、隨行官和要籍官,以渾身漆黑的昆侖奴韋馱天為首,簇擁著他揚揚,自廣弘的隊伍前轉向宣平坊而去。
立在原地躬身的廣弘,大氣都沒喘,露出來的隻有髒兮兮的禿頂,而後抬起雙陰鷙的眼睛,嘴角上掛著猙獰的笑,盯著遠去的高嶽。
而遊行隊伍裏,幾名穿著黑皂衣的北衙士兵,跪在塵土裏,也盯住高嶽不鬆,而後頭湊在一起竊竊私語。
迴到宣平坊甲第裏的高嶽,取下襆頭,掛在屏風後的木架上,接著就對身後的韋馱天說,“這廣弘邪得很,聽進奏院說他本是邠州佛寺的僧人,早就因犯戒被革出山門,卻能鬧出如此大動靜。”
“據說還不止百姓和軍卒信呢,很多達官貴人也發願追隨他。”韋馱天坐在堂前,給主人整頓行裝。
“這種低級的,混雜著佛道色彩的迷信,總是信徒眾多,人一直都是愚昧的,無關地位高低。”高嶽想起自己編造的什麽昭德皇後托夢的鬼話,不也或真或假,糊弄到皇帝、公主和一幹大臣嘛。
說完後,高嶽長籲口氣,濯洗完手後,想到再過三日就能自都亭驛出發,離開這光怪陸離烏煙瘴氣的長安城,返迴欣欣向上的興元府,去做些在河池築城這樣的武德豐沛之事,心中不由得輕鬆不少。
接著高嶽脫去官服,換上雪白的細麻便服,雙手捏著太陽穴,打起精神來,走到書齋處。
靈虛公主的自寫真,還懸掛在書架上。
高嶽想了會兒,就將畫軸擱於書案,提起筆來,給靈虛公主的寫真寫了篇讚文,然後喚來留宅的防閣(仆人),對他說這幅畫等到輔興坊的靈虛觀完工後,自會有人來取,屆時你交給對方就行。
做完這一切後,高嶽推開窗牖,清風蕩來,看著夏末自家的林苑,屋簷飛翹的設亭,隱隱在濃蔭裏露出個角來,聽著清幽的蟬鳴,“後日去升平坊嶽父家道別,便可出發啦!”
同時,紫宸殿的陰涼處,皇帝瞪著前來議事的韓滉,“韓中郎說什麽?”
韓滉手捧笏板,緩緩但清晰地又說遍:“臣請奉還朝廷鎮海軍的旌節。”
此言再出,殿內其他的大臣還是不太敢相信。
本來以為韓滉會與朝廷,圍繞著鎮海軍旌節的問題展開曠日持久的扯皮。
可誰想到?
“......”皇帝嘴唇快速扇動幾下,他想說什麽,但又無從談起,情緒激動下不吭聲,繞著繩床來迴走了兩圈,接著坐下,直覺告訴他事情不會如此簡單,“這旌節......”
“前兩日,興元節度使高嶽和臣促膝長談,臣深感宣潤方鎮過於龐大,故而不但願奉還旌節,還準備恢複舊製,將其重新分為宣歙、浙西、浙東三道。”
“好,好。”皇帝滿心的感動,然後他拍板,說晉公的弟弟韓洄,可為浙西防禦觀察使,鎮海軍軍號不變,依舊鎮潤州京口,由韓洄節之。
韓滉卻言:“宣歙乃銅鐵甲作豐饒之地,既出精兵,又產銅錢,而江淮間的山棚、江賊,聚居於彼處的**峰巒間,私設銅爐鑄錢,臣昔日為鎮海軍節度使時,日殺數十人來禁私鑄,雖有小的改觀,然則根本未除——我弟韓洄,於鑄錢處小有所長,如陛下信任的過,可為宣歙觀察使。”
皇帝自無不允。
而後韓滉又舉薦門下省給事中班宏,為浙東觀察使,於越州設府。至於韓洄原本的金商防禦使及寧國軍,由神策將尚可孤接替。
皇帝說完全可以。
韓滉接著建議說,張建封在淄青、淮西叛亂平息後,擔當的是濠壽廬防禦觀察使,由如今局勢觀之,我唐漕運江淮間的命門位於埇橋,此地須得一大員坐鎮徐州(見前文,平盧軍節度使李正己死後,其子李納反叛朝廷,但其從兄李洧卻獻徐、海、密、沂四州反正朝廷,但後三州卻被李納奪迴,李洧死後,徐州作為朝廷方保護漕運,遏製淄青的重鎮,地位陡然重要起來,日行五百裏的王智興就是這裏的)方可保護周全,不如遷張建封建牙節鎮徐州,並帶將濠州(理所今安徽鳳陽)、泗州(今江蘇泗洪、宿遷)劃給他,建個新的“徐濠泗”方鎮,而壽州和廬州,則重新歸給“老東家”淮南節度使杜亞——這樣,漕運線就處於宣武、淮南、浙西、徐濠泗四座方鎮衛護下,可保萬無一失。
皇帝讚歎說,這個新的方鎮區域建製劃分,真的是太合理,可。
最後,輪到最關鍵的浙西防禦觀察使、鎮海軍節度使、兼江淮鹽鐵轉運使這個位子時,韓滉說了句,“其實臣原本心儀的,是定武軍節度使高嶽。”
“興元府還離不開他。”皇帝作答,這句是實話,皇帝現在很看重興元的地位,是要將其作為西北、京畿、蜀地的紐帶,一支戰略預備隊看待的。所以皇帝對西川韋皋,隻是不斷宣索錢帛,對興元高嶽卻是表麵上使喚,暗地裏心疼,時不時想辦法,或從度支司或從內庫裏掏錢來貼補他。
韋皋對皇帝來說,是“掙嫁妝的幹女兒”,高嶽則是親女兒。
“既然興元仍需高嶽節鎮,那臣隻能退而求其次了。”
“請大臣直言。”
“請陛下遷果州刺史白誌貞,為浙西防禦觀察使,兼鎮海軍節度使。”韓滉此言一出,殿內空氣幾乎瞬間爆裂。
打首的和尚驚得把火盆給跌落在地,一團火星夾雜著黃色的火紙在地上翻滾著,其餘的人都往後退著。
“不懼泰山三郎降罪嗎?”
“你家宅第會立見太歲,滿門斃命,混蛋!”
瞬間咒罵聲四起。
可這時打首位披著紅色繒衣,皮膚黝黑,個子矮小,鷹鉤鼻子的僧人忽然站出,橫在洶洶眾人麵前,看來他就是這群人的頭目。
“你便是廣弘?”馬上的高嶽詢問說。
“見過兵郎。”那廣弘頓時露出滿溢著猥瑣氣息的笑,合掌向高嶽施禮。
“你等僧衣上為何貼紙?”
“此非是紙,乃是符籙。”
“信佛之人,居然貼符籙,崇信泰山三郎?”
“隻要能普渡眾生,什麽有神通就信什麽。”那廣弘笑著迴答。
“小心頭頂這天,降下雷火大雨,毀了你的符籙和道行。”高嶽勒住韁繩,用手指指廣弘,又指指上麵的天,而後一群步奏官、隨行官和要籍官,以渾身漆黑的昆侖奴韋馱天為首,簇擁著他揚揚,自廣弘的隊伍前轉向宣平坊而去。
立在原地躬身的廣弘,大氣都沒喘,露出來的隻有髒兮兮的禿頂,而後抬起雙陰鷙的眼睛,嘴角上掛著猙獰的笑,盯著遠去的高嶽。
而遊行隊伍裏,幾名穿著黑皂衣的北衙士兵,跪在塵土裏,也盯住高嶽不鬆,而後頭湊在一起竊竊私語。
迴到宣平坊甲第裏的高嶽,取下襆頭,掛在屏風後的木架上,接著就對身後的韋馱天說,“這廣弘邪得很,聽進奏院說他本是邠州佛寺的僧人,早就因犯戒被革出山門,卻能鬧出如此大動靜。”
“據說還不止百姓和軍卒信呢,很多達官貴人也發願追隨他。”韋馱天坐在堂前,給主人整頓行裝。
“這種低級的,混雜著佛道色彩的迷信,總是信徒眾多,人一直都是愚昧的,無關地位高低。”高嶽想起自己編造的什麽昭德皇後托夢的鬼話,不也或真或假,糊弄到皇帝、公主和一幹大臣嘛。
說完後,高嶽長籲口氣,濯洗完手後,想到再過三日就能自都亭驛出發,離開這光怪陸離烏煙瘴氣的長安城,返迴欣欣向上的興元府,去做些在河池築城這樣的武德豐沛之事,心中不由得輕鬆不少。
接著高嶽脫去官服,換上雪白的細麻便服,雙手捏著太陽穴,打起精神來,走到書齋處。
靈虛公主的自寫真,還懸掛在書架上。
高嶽想了會兒,就將畫軸擱於書案,提起筆來,給靈虛公主的寫真寫了篇讚文,然後喚來留宅的防閣(仆人),對他說這幅畫等到輔興坊的靈虛觀完工後,自會有人來取,屆時你交給對方就行。
做完這一切後,高嶽推開窗牖,清風蕩來,看著夏末自家的林苑,屋簷飛翹的設亭,隱隱在濃蔭裏露出個角來,聽著清幽的蟬鳴,“後日去升平坊嶽父家道別,便可出發啦!”
同時,紫宸殿的陰涼處,皇帝瞪著前來議事的韓滉,“韓中郎說什麽?”
韓滉手捧笏板,緩緩但清晰地又說遍:“臣請奉還朝廷鎮海軍的旌節。”
此言再出,殿內其他的大臣還是不太敢相信。
本來以為韓滉會與朝廷,圍繞著鎮海軍旌節的問題展開曠日持久的扯皮。
可誰想到?
“......”皇帝嘴唇快速扇動幾下,他想說什麽,但又無從談起,情緒激動下不吭聲,繞著繩床來迴走了兩圈,接著坐下,直覺告訴他事情不會如此簡單,“這旌節......”
“前兩日,興元節度使高嶽和臣促膝長談,臣深感宣潤方鎮過於龐大,故而不但願奉還旌節,還準備恢複舊製,將其重新分為宣歙、浙西、浙東三道。”
“好,好。”皇帝滿心的感動,然後他拍板,說晉公的弟弟韓洄,可為浙西防禦觀察使,鎮海軍軍號不變,依舊鎮潤州京口,由韓洄節之。
韓滉卻言:“宣歙乃銅鐵甲作豐饒之地,既出精兵,又產銅錢,而江淮間的山棚、江賊,聚居於彼處的**峰巒間,私設銅爐鑄錢,臣昔日為鎮海軍節度使時,日殺數十人來禁私鑄,雖有小的改觀,然則根本未除——我弟韓洄,於鑄錢處小有所長,如陛下信任的過,可為宣歙觀察使。”
皇帝自無不允。
而後韓滉又舉薦門下省給事中班宏,為浙東觀察使,於越州設府。至於韓洄原本的金商防禦使及寧國軍,由神策將尚可孤接替。
皇帝說完全可以。
韓滉接著建議說,張建封在淄青、淮西叛亂平息後,擔當的是濠壽廬防禦觀察使,由如今局勢觀之,我唐漕運江淮間的命門位於埇橋,此地須得一大員坐鎮徐州(見前文,平盧軍節度使李正己死後,其子李納反叛朝廷,但其從兄李洧卻獻徐、海、密、沂四州反正朝廷,但後三州卻被李納奪迴,李洧死後,徐州作為朝廷方保護漕運,遏製淄青的重鎮,地位陡然重要起來,日行五百裏的王智興就是這裏的)方可保護周全,不如遷張建封建牙節鎮徐州,並帶將濠州(理所今安徽鳳陽)、泗州(今江蘇泗洪、宿遷)劃給他,建個新的“徐濠泗”方鎮,而壽州和廬州,則重新歸給“老東家”淮南節度使杜亞——這樣,漕運線就處於宣武、淮南、浙西、徐濠泗四座方鎮衛護下,可保萬無一失。
皇帝讚歎說,這個新的方鎮區域建製劃分,真的是太合理,可。
最後,輪到最關鍵的浙西防禦觀察使、鎮海軍節度使、兼江淮鹽鐵轉運使這個位子時,韓滉說了句,“其實臣原本心儀的,是定武軍節度使高嶽。”
“興元府還離不開他。”皇帝作答,這句是實話,皇帝現在很看重興元的地位,是要將其作為西北、京畿、蜀地的紐帶,一支戰略預備隊看待的。所以皇帝對西川韋皋,隻是不斷宣索錢帛,對興元高嶽卻是表麵上使喚,暗地裏心疼,時不時想辦法,或從度支司或從內庫裏掏錢來貼補他。
韋皋對皇帝來說,是“掙嫁妝的幹女兒”,高嶽則是親女兒。
“既然興元仍需高嶽節鎮,那臣隻能退而求其次了。”
“請大臣直言。”
“請陛下遷果州刺史白誌貞,為浙西防禦觀察使,兼鎮海軍節度使。”韓滉此言一出,殿內空氣幾乎瞬間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