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愧慚愧。”高嶽躲過一劫,收斂了衣容,走到角門處。
“這二位公主?”郭再貞上前詢問。
“沒什麽,沒什麽,她倆在長安的邸舍,被我的甲第占了,所以有些小抵牾,現在已然解決了。”高嶽胡亂搪塞番。
接著高嶽迴到至德女冠竹苑時,提著個瓶缶,裏麵已不知是西洛水,還是長安本地水了。
武元衡和崔遐還詢問,為什麽高嶽去一趟如此遲緩。
高嶽就說遇到故人了,攀談會兒。
接著狠狠瞪了眼薛瑤英。
薛煉師心虛,想起以前她在奉天城高嶽的宅第裏所說的那段雞湯,更是個笑話,便縮著脖子不敢作聲。
煎茶飲用完畢後,崔遐還對煉師的西洛水讚不絕口,接著煉師又招待了糕點,大夥兒對著翠竹吟詩了番,也就興盡而散了。
迴到甲第後的高嶽,急忙對伴隨身旁的蔡和郭說,即刻啟程,不能留在長安城,趕迴興元府去。
“可武郎君馬上還要在高兵郎引薦下,去見高禮侍(高郢)呢!”郭再貞好奇地追問。
“公楚兄與我是何等的交誼?不會怪罪的。”高嶽急忙說到,並且決定,“明日去升平坊拜謁嶽父嶽母後,就去灞橋,然後走駱穀道去洋州。”
次日,升平坊崔寧的華宅處,高嶽拱手立在中堂階下,崔寧和柳氏坐在堂上,而宅第主人崔寧又是抓耳,又是撓腮的,不敢讓這位新任的興元節度使檢校兵部侍郎上來,隻能等夫人的口風。
“高郎,登階吧。”良久,柳氏悠悠地說了句。
“是,婿不荷欣喜!”高嶽急忙三步兩步登上台階。
可在相距嶽父嶽母五步開外時,柳氏就說,高郎可就坐。
原本想和嶽父嶽母進一步親切的高嶽,也隻能訕訕地坐下來。
接著高嶽就對二位表功,說崔樞隨西川節度使李令公長子李願一同入京注擬,馬上要去河南府為參軍,而叔嶽父家的小子崔遐,已確定注擬為長安京兆府周至縣令了。
“高郎最近又榮遷了,不過迴去後要好好對待阿霓才是。”柳氏最終歎口氣。
“是,是,小婿絕不敢敷衍。”
下午時分,等到高嶽離去,前往京城都亭驛時,升平坊崔宅的射堂廊下,崔寧射了數箭,就坐在陰涼地的胡床上喘著氣休息,柳氏在側為夫君搖扇,“年事高了,就不要學兒郎般逞強。”
崔寧若有所思,他有點失落地看著遠方的樓宇和天空,想說什麽又不好意思說。
“夫君如今為尚書仆射的閑職,家資是有的,甲第產業也是有的,可這權勢啊,卻遠遠不如前了。這次樞兒和遐兒來吏部南曹銓選,靠的不是你的顏麵,而是高郎的。”柳氏慢慢將崔寧的心裏話說了出來。
“夫人,為了你,我也不想落得和馬璘一樣的結局啊!”崔寧顯然想得更遠些。
皇恩在你有價值時要多隆就有多隆,可你閑居後,要多涼薄就會變得多涼薄——馬鎮西的宅第中堂早已被拆,改造為公共園林,由皇帝出麵,借花獻佛,施予長安城百姓了。
崔寧也害怕,他覺得自己明顯衰老了,這個升平坊崔氏的榮華他還想維係著。
“人在屋簷下啊,這次銓選很明顯了,靠的全是高郎。”柳氏將紈扇擱在膝蓋上,“夫君出身博陵崔,我出身河東柳,不管走的是不是文士的道路,可向來注意內閨家風,可現在竟然也要......”說完,柳氏也和夫君一道望著遠方天際,不由得失了神。
半月後,高嶽返歸至興元府。
樓院官舍堂上,崔雲韶眼淚都快流下來了。
高嶽坐在席位上,長大嘴巴,雲韶望見內裏兩顆牙的顏色細看起來,明顯和其他的不同,雲韶的手指碰去,明顯比其他牙更加密實,敲起來沉沉的,若是看得再到位點,還能瞧見固定用的金線,“好好的牙,卿卿說砸就砸了,又不是像竟兒馬上要換乳牙,還能再生出來。”
而雲和則用紈扇捂著嘴巴,坐的稍微遠些,也是特別心疼,想想姊夫在安樂州用磚石活生生墜下兩顆牙來,都無法忍受。
“當時就怕迴不到興元府來了。”高嶽一手抱著繈褓裏的蔚如,一手抱著達兒,感慨著說到,“所以敲下兩顆牙下來,準備叫韋馱天送迴的。”
雲韶便把那顆牙給包在錦帕裏準備收藏起來,另外側雲和就羞紅了臉低下頭來,她認為兩顆牙應該是分別給阿姊和她的。
誰料到那個徐州的王智興,攜了顆送給京師裏的聖主。
一旁侍坐的芝蕙,眼睛眨啊眨的,心中想我就不必勞煩三兄墜牙了,不然滿口牙還不夠呢!
“阿霓,彩鸞煉師在何處啊?”高嶽合上嘴巴後,就問妻子說。
“煉師來官舍後,就教竟兒蹴鞠,和竟兒可熟絡了。這段時間,她說氣候風土恰好,便雲遊興元各處山峰,說是她習三洞法,要煉丹了,估摸再過半個月才能返歸。”
我都忘了,吳彩鸞好歹也是個道士,煉丹她也是會做的。
“那等彩鸞煉師迴來,再說好了。”
用膳完畢後,高嶽就急著坐衙,把韋平、高固、劉德室、蘇延等召齊,“興元府的冬麥如何了?”
“長勢很好,先前雖然白草軍大部去防秋,府中取出錢來,雇土著農人幫忙,完全沒有問題。”
高嶽便安下心來,接著他對在座的諸位說,“趁著興元府冬麥收割前,我們當務之急是要在利州立起新的鐵官作坊來。等晚稻種下後,朝廷度支司的錢帛到位,全白草軍立刻前去鳳州河池處築城。”
高固表示,我身為都兵馬使,築城的事交給我就可以。
“好,具體規製,我去請教明玄法師。”
然後高嶽便信心滿滿,又問宣州那邊的茶商來到沒有?
劉德室說,大茶商王子弗已然來過,留下數位牙行人,他說興元府本地還有洋州、利州都適宜種茶,隻要行銷得當,興元府一年可在此項得利數萬貫。
“芳齋兄,我讓你送去終南山的信件,可送去了?”
“送去了,預計那人也就在此數日便到。”
“好,就等靜之兄到來了。”高嶽當即說到,他滿心要把全興元府的茶園,交給友人,昔日長安豪商蕭乂來打理。
“這二位公主?”郭再貞上前詢問。
“沒什麽,沒什麽,她倆在長安的邸舍,被我的甲第占了,所以有些小抵牾,現在已然解決了。”高嶽胡亂搪塞番。
接著高嶽迴到至德女冠竹苑時,提著個瓶缶,裏麵已不知是西洛水,還是長安本地水了。
武元衡和崔遐還詢問,為什麽高嶽去一趟如此遲緩。
高嶽就說遇到故人了,攀談會兒。
接著狠狠瞪了眼薛瑤英。
薛煉師心虛,想起以前她在奉天城高嶽的宅第裏所說的那段雞湯,更是個笑話,便縮著脖子不敢作聲。
煎茶飲用完畢後,崔遐還對煉師的西洛水讚不絕口,接著煉師又招待了糕點,大夥兒對著翠竹吟詩了番,也就興盡而散了。
迴到甲第後的高嶽,急忙對伴隨身旁的蔡和郭說,即刻啟程,不能留在長安城,趕迴興元府去。
“可武郎君馬上還要在高兵郎引薦下,去見高禮侍(高郢)呢!”郭再貞好奇地追問。
“公楚兄與我是何等的交誼?不會怪罪的。”高嶽急忙說到,並且決定,“明日去升平坊拜謁嶽父嶽母後,就去灞橋,然後走駱穀道去洋州。”
次日,升平坊崔寧的華宅處,高嶽拱手立在中堂階下,崔寧和柳氏坐在堂上,而宅第主人崔寧又是抓耳,又是撓腮的,不敢讓這位新任的興元節度使檢校兵部侍郎上來,隻能等夫人的口風。
“高郎,登階吧。”良久,柳氏悠悠地說了句。
“是,婿不荷欣喜!”高嶽急忙三步兩步登上台階。
可在相距嶽父嶽母五步開外時,柳氏就說,高郎可就坐。
原本想和嶽父嶽母進一步親切的高嶽,也隻能訕訕地坐下來。
接著高嶽就對二位表功,說崔樞隨西川節度使李令公長子李願一同入京注擬,馬上要去河南府為參軍,而叔嶽父家的小子崔遐,已確定注擬為長安京兆府周至縣令了。
“高郎最近又榮遷了,不過迴去後要好好對待阿霓才是。”柳氏最終歎口氣。
“是,是,小婿絕不敢敷衍。”
下午時分,等到高嶽離去,前往京城都亭驛時,升平坊崔宅的射堂廊下,崔寧射了數箭,就坐在陰涼地的胡床上喘著氣休息,柳氏在側為夫君搖扇,“年事高了,就不要學兒郎般逞強。”
崔寧若有所思,他有點失落地看著遠方的樓宇和天空,想說什麽又不好意思說。
“夫君如今為尚書仆射的閑職,家資是有的,甲第產業也是有的,可這權勢啊,卻遠遠不如前了。這次樞兒和遐兒來吏部南曹銓選,靠的不是你的顏麵,而是高郎的。”柳氏慢慢將崔寧的心裏話說了出來。
“夫人,為了你,我也不想落得和馬璘一樣的結局啊!”崔寧顯然想得更遠些。
皇恩在你有價值時要多隆就有多隆,可你閑居後,要多涼薄就會變得多涼薄——馬鎮西的宅第中堂早已被拆,改造為公共園林,由皇帝出麵,借花獻佛,施予長安城百姓了。
崔寧也害怕,他覺得自己明顯衰老了,這個升平坊崔氏的榮華他還想維係著。
“人在屋簷下啊,這次銓選很明顯了,靠的全是高郎。”柳氏將紈扇擱在膝蓋上,“夫君出身博陵崔,我出身河東柳,不管走的是不是文士的道路,可向來注意內閨家風,可現在竟然也要......”說完,柳氏也和夫君一道望著遠方天際,不由得失了神。
半月後,高嶽返歸至興元府。
樓院官舍堂上,崔雲韶眼淚都快流下來了。
高嶽坐在席位上,長大嘴巴,雲韶望見內裏兩顆牙的顏色細看起來,明顯和其他的不同,雲韶的手指碰去,明顯比其他牙更加密實,敲起來沉沉的,若是看得再到位點,還能瞧見固定用的金線,“好好的牙,卿卿說砸就砸了,又不是像竟兒馬上要換乳牙,還能再生出來。”
而雲和則用紈扇捂著嘴巴,坐的稍微遠些,也是特別心疼,想想姊夫在安樂州用磚石活生生墜下兩顆牙來,都無法忍受。
“當時就怕迴不到興元府來了。”高嶽一手抱著繈褓裏的蔚如,一手抱著達兒,感慨著說到,“所以敲下兩顆牙下來,準備叫韋馱天送迴的。”
雲韶便把那顆牙給包在錦帕裏準備收藏起來,另外側雲和就羞紅了臉低下頭來,她認為兩顆牙應該是分別給阿姊和她的。
誰料到那個徐州的王智興,攜了顆送給京師裏的聖主。
一旁侍坐的芝蕙,眼睛眨啊眨的,心中想我就不必勞煩三兄墜牙了,不然滿口牙還不夠呢!
“阿霓,彩鸞煉師在何處啊?”高嶽合上嘴巴後,就問妻子說。
“煉師來官舍後,就教竟兒蹴鞠,和竟兒可熟絡了。這段時間,她說氣候風土恰好,便雲遊興元各處山峰,說是她習三洞法,要煉丹了,估摸再過半個月才能返歸。”
我都忘了,吳彩鸞好歹也是個道士,煉丹她也是會做的。
“那等彩鸞煉師迴來,再說好了。”
用膳完畢後,高嶽就急著坐衙,把韋平、高固、劉德室、蘇延等召齊,“興元府的冬麥如何了?”
“長勢很好,先前雖然白草軍大部去防秋,府中取出錢來,雇土著農人幫忙,完全沒有問題。”
高嶽便安下心來,接著他對在座的諸位說,“趁著興元府冬麥收割前,我們當務之急是要在利州立起新的鐵官作坊來。等晚稻種下後,朝廷度支司的錢帛到位,全白草軍立刻前去鳳州河池處築城。”
高固表示,我身為都兵馬使,築城的事交給我就可以。
“好,具體規製,我去請教明玄法師。”
然後高嶽便信心滿滿,又問宣州那邊的茶商來到沒有?
劉德室說,大茶商王子弗已然來過,留下數位牙行人,他說興元府本地還有洋州、利州都適宜種茶,隻要行銷得當,興元府一年可在此項得利數萬貫。
“芳齋兄,我讓你送去終南山的信件,可送去了?”
“送去了,預計那人也就在此數日便到。”
“好,就等靜之兄到來了。”高嶽當即說到,他滿心要把全興元府的茶園,交給友人,昔日長安豪商蕭乂來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