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韓滉借船?


    可韓滉的進奉船,應該隻負責自潤州至襄陽的航程,隨即就交由賈耽接力了。


    “無所謂,讓部分進奉船繼續順漢水前行,我們租賃下來還不成嗎?速速寫書信給韓滉。”高嶽火速敲定此事。


    他現在是整個興元府三州的話事人,皇帝煞費苦心讓他來判三州營田、轉運事,是要贍養軍國的,現在可不是拖宕猶豫的時候!


    “還可以寫書信於荊南節度使曹王皋、湖南觀察使崔公(高嶽的叔嶽父)、江南西道節度使張伯儀,還有鄂嶽都團練使李兼,隻要有半舊多餘的船隻,不分大小,都可順各路川流入漢水,至興元府城下。”這會兒劉德室提出了補充的方案。


    劉德室經過在原州行在的行政事務錘煉後,現在水平已大大提高,遠不是昔日在京師落魄的儒生了。


    “好,芳齋,信劄書儀就交給你了,租借各道船隻的事我會向聖主、晏相請示的,想必不會有所阻礙。”


    現在隻要能運米到奉天城,李適什麽樣的規劃都是可以應承的。


    這時蔡逢元進言說,有了船還不行,白草軍和三州的州兵大多不諳操船之術,特別是咱們白草軍,裏麵戰力以騎兵為主,讓他們上船太困難了。


    高嶽點點頭,正所謂北人不信江南有萬斛船,南人不信塞北有千子帳,一方擅長快馬利箭,一方擅長仗楫行舟,自古已然。


    可他也早想到了應對方法,因為我的白草軍,有一半來自於涇原行營舊兵,而行營裏不是還有“廣武之戍”和“下蔡之徭”的嘛。


    之前臨別時,賈耽對他說過,而今山棚、江賊以河南、淮南兩道最為猖獗,為什麽?就是因這二道恰好坐落於鄂嶽、汴宋兩條繁茂的漕運航路時,故而劫江掠閭的事屢見不鮮。所以來自廣武和下蔡的軍卒們,應該對船不會那麽陌生。


    高嶽便讓高固去簡選,“選二百到三百人懂行舟的,選出領頭的來,發給祿米錢帛,先應支著再說!”


    隨後高嶽非常果斷地做出部署,派遣牙將侯蘭出屯洋州的理所西鄉縣城,統領當地州兵,並伺機向東麵的金州進兵,以求控製漢水至上津一帶的航道。


    而後刀斧將程俊仁,則領梁州五百州兵,趕赴利州三泉縣,那裏設有高嶽昔日隨李晟入蜀時設立的供軍院,並囤積軍糧,並可監視通往蜀地的驛道。


    接著高嶽又於興元府東側的城固縣,設立了工匠院和甲作坊,此處山林密布,且有漢時的舊鐵官,可以很方便地鍛冶農具、軍器。


    又過一日,新任興元少尹高嶽便乘馬開始巡視整個興元府周邊,觀察當地水利屯田的事宜,走前他讓自己的長史韋平開始上疏去奉天,要求陛下盡快為洋州、利州派遣刺史來,而司錄參軍劉德室則給各方道火速發驛信,目的就是求船。


    而後剛剛走出興元府西門不過五裏,自百牢關方向急急馳來數名騎兵,在顛動的馬背上的騎手高唿著,舉著盛著軍機的竹筒。


    蔡逢元急忙領兵上前,將這些送信的騎兵攔下。


    其中一位跳下馬來,摘取了遮擋風沙的麵簾,正是韋馱天,他現在已是名中候官,並除去了隸名,隻見這位跪拜在高嶽馬頭前,將信筒呈上,口稱“鳳州韋使君,有十萬火急的事。”


    韋皋?


    高嶽臉色沉下,接過信筒取出帛書,一拉閱覽後,臉色不由得都變了,甩了幾下鞭子,居然轉迴興元府去。


    軍府正衙內,還在寫著奏疏的韋平得到少尹的緊急唿喚,走出來,看到他兄弟鳳興都團練使韋皋的手書,也不由得雙手顫抖,看著高嶽。


    “是蜀中西山軍順著嘉陵水,將信夾帶於糧袋裏,送給城武的。”高嶽用手指著帛書,說到。


    “張延賞要領軍北上勤王。”韋平急切說到。


    西川的張延賞終於動了,並且還拉上東川節度使吳冕,齊集了三萬兵馬,其中核心武裝就是五千蜀都西山軍。


    “張延賞憑什麽勤王!”高嶽狠狠地將布帛窩起。


    因為他清楚,張延賞早不勤王晚不勤王,偏偏要在他和韋皋入興元和鳳興後才來大張旗鼓地勤王,真的是衝著我來的。


    就是想要剝奪我和韋皋的忠勞。


    張延賞自女婿鄭絪那裏得知了奉天城的形勢,及劉晏開辟上津道的方案後,很快得知此事不妙:現在高嶽的興元府往北控扼褒斜道、駱穀道,往南則控製著入蜀的金牛、米倉、荔枝三道,而韋皋坐鎮的鳳興二州,則控製著陳倉道和嘉陵水(西漢水)的通道,橫在蜀地和京畿間,往東又能連通漢水、長江、高嶽對自己的態度尚不得而知,可韋皋可是他最討厭的(韋皋也一樣最討厭他)的大女婿,高嶽又與韋皋情同手足,要是讓他倆得誌,自己還得了?


    於是張延賞就準備和吳冕北上奉天,表麵是協助陛下迴駕京師,實則要以這三萬兵和蜀地東西二川的財賦為砝碼,請求陛下重新考慮山南西道的軍政長官人選。


    張延賞的人選都設想好了,讓杜亞為山南西道節度使,重新合並鳳興、興元和巴南。


    至於韋皋的奉義軍和高嶽的白草軍,張延賞似乎並不擺在眼中,他和吳冕有三萬勤王兵,並臨時招募了一萬僚蠻,相信這兩小子也不會對自己如何。


    可西山軍素來不服張延賞,其兵馬使韓潭和張昢立即送密信給韋皋、高嶽,約定裏應外合,半道上殺張延賞,準備請求朝廷重新讓崔寧迴鎮西川!


    “願為韋城武除積年心中怨氣。”高嶽的話,讓韋皋的兄弟韋平都戰栗不已。


    可隨即高嶽又拱手,直直對著韋平,清清楚楚複述了一番,“願為韋城武除積年心中怨氣。”


    最後韋平額頭上的汗珠都流下來,聲音顫抖,“朝廷知曉,又如何?”


    “西山軍不滿張延賞嘩變,可朝廷絕不能失卻蜀地的財賦,聖主會體諒一切的,最後擔責任的還是張延賞,絕非我等。”對於這事,高嶽根本不以為意。


    “軍力方麵?”


    “韋城武向來膽大,這點難不倒他。”接著高嶽負手,想著另外個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運的蘇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運的蘇拉並收藏大唐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