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嶽這才想起來,這高崇文好像是不識字的。


    於是他接過信件,便說是陛下送來的。


    四周眾人無不肅然聆聽。


    “糟糕了,河朔官軍在連篋山遭到慘敗......”


    原來三個月前,李懷光奉命領軍趕赴河朔作戰,可他的部眾要先發資裝費才願進軍,李懷光感到為難,就去找觀軍容使翟文秀和判官高郢商議。


    高郢也覺得這樣就出發根本不行,邠寧長武城的朔方兵平日裏就挺艱難的,很多人覺得此次出征,起碼得打一年的仗才能迴來,總得發幾貫錢的資裝費留給妻兒過活吧!如果連資裝費都不發,怎麽能安心出征,又如何能打勝仗?


    可監軍宦官翟文秀卻聲色俱厲,催促李懷光進軍,翟因先前被陛下杖責時李懷光不出手相救而心生怨恨,如今拿著詔令,百般嗬斥,稱入夏後東南的兩稅錢就至,到時再補給士兵不遲。


    最終李懷光也隻能出兵,一萬五千長武軍士兵在怨憤沸騰裏向東進發。


    結果到了三原,陽惠元、張巨濟的四千神策軍兵前來與其會師,兩支隊伍一會合,差距就非常明顯:長武軍各個衣甲陳舊,人馬食不果腹,如同灰色牲口;而神策軍則外披精甲,內襯錦繡,腰上懸著鹽袋、藥袋,馱馬上負著累累的行李,裏麵都是錢、布帛、鹽等好東西,是神氣活現。


    長武軍的怨恨便更大!


    “聽說這群神策兵平日裏的衣糧賜予就是咱們的三倍,過長安城時天子還親自禦樓檢閱,加倍賞賜,呸!戰場上還指望咱們冒白刃箭矢,搏戰流血嗎?”


    “誰有錢,誰賣命去吧!”


    結果走到蒲津,準備過黃河入河中時,長武軍就嘩變了,不肯往前走。


    鬧大後,朝廷急忙派汴西轉運使崔縱為糧料使,緊急周旋,補充了批糧食給李懷光的長武軍,對方才繼續開撥進發。


    而後李懷光領軍到了魏州地界,糧食又吃光了,士兵們餓著肚子,這時馬燧、李抱真率部來迎,而對麵雙篋山上的朱滔、王武俊和田悅聯軍見狀,則急忙出軍來戰。


    原本諸官軍列陣已打退了叛軍,可李懷光的長武軍見河朔叛軍營壘裏輜重、牲口頗多,各個都發了瘋般衝上去搶奪,李懷光嗬斥不住,導致陣型大亂。


    李懷光害怕,就讓馬燧、李抱真領軍策應,馬燧私下卻對心腹大將說:“我自去年出太原,與魏博叛軍大小數十戰,才將田悅困在魏府。李懷光剛到,如就讓他成就收尾的大功,我心不甘!”


    於是馬燧按兵不動。


    李抱真也逡巡不前。


    而這時叛黨方的王武俊捕捉戰機,領二千突騎橫衝李懷光的軍陣,田悅也領七百魏博牙兵持棹刀返身突戰,朱滔繼而其後,三麵夾攻——李懷光大敗,長武軍死者千餘,倒斃在永濟渠禦河的人馬屍體堆積如山。


    歸營後,李懷光怒斥馬燧、李抱真見死不救。


    馬燧又心虛害怕起來,因他兒子馬暢的事,這段時間分分鍾都在擔心皇帝會問責,故而麵對李懷光的發飆,沉默不語。


    可李抱真卻暗地送信給已前往易州增援張孝忠的李晟,李晟也不是省油的燈,便送給朝廷封密奏,裏麵稱“李懷光的長武軍毫無軍紀,臨陣忙著劫奪叛軍輜重,才導致陣亂慘敗。”


    其實長武軍和李懷光是冤枉的,半餓著肚子,沒有賞賜,千裏而來,如此狀態下怎能保持紀律,不去爭搶敵人輜重?(不搶自己人算是好的)


    就在官軍吵作一團時,田悅又派人將決開永濟渠堤壩,使其灌入官軍營地後的王莽河中,官軍營地糧道被淹,平地積水三尺,戰馬死亡不計其數。


    最後還是馬燧寫信給朱滔,因他倆有親,心中馬燧稱朱滔為表侄,求雙方罷戰,放他、李抱真和李懷光迴去,迴去後他們必會麵奏天子,赦免你們,而我們走後,“河北道全地,任五郎(朱滔為五郎)盡取。”


    朱滔一時心軟,將馬燧等人放走,王武俊不從,遂與朱滔爆發激烈爭吵,一怒下領兵迴了真定府。


    諸路官軍逃出生天後,敗退到魏縣,才發覺當初會師十萬征討河朔,如今減員近半,輜重幾乎全毀,昔日的飛龍騎臉,卻打出個醒目的“gg”。


    馬燧無奈下,又請求李晟南下,以恢複陣線。


    可李晟卻一下子“重病在床”,他的部伍也都停在易州,不能南下。


    接著就是全麵崩盤:馬燧退迴太原,李抱真停在臨洺補給,而李懷光則一路退迴到河中的晉、絳、慈、隰四州,帶著怨恨去舔傷口了。


    皇帝震怒,說要徹查責任。


    此時李希烈叛亂,汝州失陷的消息傳來,皇帝又要從涇原和鳳翔抽兵,並拜左龍武大將軍哥舒曜(哥舒翰之子)為東都、汝州招討使,讓他趕赴都畿道去鎮壓李希烈(皇帝還不知道李希烈主力已往武關前進),這時長安城中尚有戰鬥力的禁軍已被抽調一空。


    所以皇帝想到奉天城,便讓高崇文築城的兩千神策軍,也趕赴東都一帶,加入哥舒曜的招討行營。


    “完了,完了......”從遞鋪那裏了解到前因後果的高嶽,手持信件的他,後背全是汗水,“這真的是以薪救火,卻讓火越燒越烈!”接著他望望奉天城高大的城堞,不由得心中慨歎,得虧我早有預見,在此築城,“陛下啊,你看看臣高嶽給你修的城池,到時候你肯定會非常滿意的!”


    結果還沒等他說出什麽來,隻見城外的道路上灰塵大作,又有幾名遞鋪策馬飛奔而至,帶著的還是皇帝十萬火急的詔令。


    皇帝的微操果然了得,前一封剛送到,後一封就接踵而至,和我曾經在現代點鼠標差不多。


    高嶽隻得又拆開,內裏皇帝稱,以朕對戰局的洞察,安排又有變化:


    光是哥舒曜一個行營,去和驍勇善戰的李希烈打仗是肯定不夠的,朕決定任命舒王為揚州大都督及荊、襄、沔、鄂、江南西道節度使、諸軍行營兵馬都元帥,組成個大大的幕府,以兵部侍郎蕭複(延光公主亡夫蕭升的從兄)為幕府長史,以湖南觀察使崔寬為左司馬,以金部郎中樊澤為右司馬,哥舒曜和李勉為左右廂都統,刑部員外郎劉從一為幕府判官,荊南節度使曹王皋為前軍兵馬使,山南西道節度使賈耽為中軍兵馬使,江南西道節度使張伯儀為後軍兵馬使,又讓金吾大將軍渾瑊為中軍都虞侯,你看這樣的陣勢雄壯否,人才濟濟否?


    當然,舒王在朕麵前極力推舉你。


    所以朕命高崇文為舒王幕府的都押衙,至於高三你則以工部員外郎任幕府掌書記,現在你倆就帶著所有部伍,自奉天城出發,朕在長安望春樓等著檢閱你們。


    “去!”高嶽摜起胳膊,不由自主地將詔書擲在地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運的蘇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運的蘇拉並收藏大唐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