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姚崇死,中庸遂變移。如何遊萬裏,隻為一胡兒。


    泣溻乾坤色,飄零日月旗。火從龍闕起,淚向馬嵬垂。


    始憶張丞相,全師郭子儀。百官皆剽劫,九廟盡崩隳。


    塵撲銀輪暗,雷奔棧閣危。幸臣方賜死,野老不勝悲。


    及溜飄淪日,行宮寂寞時。人心雖未厭,天意亦難知。


    聖兩歸丹禁,承乾動四夷。因知納諫諍,始是太平基。


    ——唐貫休《玄宗幸蜀記》


    +++++++++++++++++++++++++++++++++++++++++++++


    因為在以前,顏真卿等宰臣級別的都提醒過皇帝,“朱滔、王武俊很可能對身官迴授感到不滿,而會串通魏博田悅報複。”


    可皇帝還沉醉在自己的權謀當中,根本沒聽進去。


    故而得到馬燧的火急密報後,李適頓時無所適從,既害怕朱滔、王武俊會反水,導致削藩大計功虧一簣,也害怕再麵對給自己提意見的大臣,那是自尊在作祟。


    當然朱滔是個問題,在鳳翔的朱泚也是個問題——後者到底有無參與到前者的謀劃裏來?這事處理得當與否,是關鍵裏的關鍵。


    他選擇單獨商議的人選,就是盧杞。


    因盧杞每次說話他都願意聽,或者說盧杞說的話,每次都是自己想要聽到的。


    便殿裏的盧杞聲色悲憤,信誓旦旦,稱朱泚忠心於朝廷,這是絕對不容抹煞的事實,“先前太尉還曾上奏陛下,願將幽州分為四軍,然後再將支郡刺史、縣令任免交還朝廷,難道陛下忘卻了嗎?”


    這事李適有印象,當然這是朱泚的行軍司馬蔡廷玉具體呈交的,蔡廷玉說將盧龍鎮一分為四,涿州為永泰軍,莫州為唐興軍,薊州為靜塞軍,瀛洲為清夷軍,各軍州下屬的縣,縣令都繼續由朝廷委派,分“留使錢”養軍而已。


    於是李適點點頭。


    見皇帝的表情鬆動,盧杞又進言:“況且太尉始終鎮鳳翔,司徒則在幽州,兩者相距千裏之遙,如何同謀?”


    “太尉朕是了解的,確實是忠臣,可朕想不通,朱司徒為什麽要謀逆?如他真的那麽想要深州,朕可以讓給他。”


    這時聽到皇帝的話語,讓盧杞的三角眼一動,他從對方口氣中聽到了不甘,知道李適內心裏是絕對不希望將深州讓給朱滔的,也不會把旌節給王武俊的,這對李適來說,是個削藩成功與否的根本問題——如讓地方軍將繼續隨意索取旌節或州縣,那這藩削和不削又有什麽區別呢?況且,迫於壓力推翻了原來的決定,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這對於李適是絕不能忍受的。


    盧杞便立刻投其所好,稱“司徒不滿,倒未必是深州,怕是......聽到了蔡廷玉支解幽州的計劃,把蔡廷玉的方策當作朝廷的想法,當然有怨恨。”


    皇帝的眉梢一擰,不說話。


    可盧杞卻替他說了:“先等幽州敕使院的奏疏,如確實是因蔡廷玉的緣故,陛下萬不可因小德而沮大計——可貶殺蔡廷玉,安撫司徒——隻要司徒不反,區區王武俊不足為懼,光是張孝忠、康日知便足以對付。”


    聽到這個建議,皇帝背著的雙手不斷搓動,很明顯處於強烈的痛苦猶豫中。


    盧杞這時霍地跪拜下來,淚流滿麵,嘶吼道:“臣知陛下仁愛不忍,臣願飛堂牒,替陛下促成此事!”


    最後皇帝閉上雙眼,舉起手來,意思是盧杞你看著辦,另外他還問了句盧杞:“馬燧密奏之事你又如何看,他在內裏稱,昭義軍李抱真素來與朱泚交好(李抱真的從兄李抱玉任鳳翔節度使十餘年,死前曾推舉朱泚為繼任者),稱李抱真在對田悅戰事裏首鼠兩端,是早已和朱泚、朱滔兄弟同謀。”


    “馬燧你個蠢貨,這種朝堂陰謀你這樣的武夫就不要參與進來,亂說話是要負責任的......”盧杞在心中暗罵道,你馬燧那點小九九,能瞞得過誰?


    何況馬燧你自己也不幹淨。


    “馬燧不是朱司徒的舅父嗎?”這時,盧杞裝作愕然的表情說到。


    皇帝歎口氣,說朕素知馬燧、李抱真不協,他的話朕也不可能全部聽信,就交給盧卿去調查好了。


    夜晚時分,盧杞家宅當中,屏風間燭火幽微,朱泚暗藏在京城的家奴親信蘇玉,伏在盧杞腳下,口稱宰相大恩大德不止。


    接著盧杞就對蘇玉說:“構陷你家主者,是河東馬燧。”


    “知道了,這事就交給老奴去辦。”蘇玉聽到馬燧的名字,目露兇光道。


    盧杞點點頭,接著他有意提醒蘇玉說:“聽說你家主正在指令涇原行營的軍將,要將原州行在的屯田、城邑、倉廩重新收迴,這事你家主做得過啦,有個小友先前對我抱怨了。”


    蘇玉立即心領神會,“老奴辦好京城事後,即刻去奉天城去見高外郎,向高外郎致歉!”


    這下盧杞滿意,對蘇玉說:“請轉告太尉,大家不分年齡大小、資曆深淺,都是為陛下盡忠分憂的,有些東西不必分得太清楚。馬燧的事你不用耽擱時間,本相已有人抓好了他的命門。”


    隨後盧杞欠身,昏暗的光線讓他的醜臉更加陰森,對著蘇玉的麵說:“你隻要去奉天城就好......”


    果然數日後,朱滔及朝廷安置在幽州的敕使院(對方鎮起監察作用的)分別送來奏疏,內容是一致的:蔡廷玉支解幽州的方案,激怒了朱滔。


    這正是袁同直之謀。


    另外恆州也傳來消息,之前因馬燧、李抱真、李晟三軍乏糧,朝廷便派使者通知真定府的王武俊,叫他送五千石糧食給馬燧。


    可當使者到了真定府後,王武俊卻公然“不奉詔”,還將使者捆縛起來,送給了朱滔。


    “這......”皇帝大窘。


    可此刻,盧杞迅速做出反應,讓中書舍人出製,稱蔡廷玉、朱體微離間朱滔和朝廷間關係,即刻貶蔡為柳州司戶參軍,朱為南浦縣尉,不可有任何拖延,去都亭驛取傳符與馬匹,再經由藍田驛向貶所出發。


    大理寺衙署裏,得到製書的蔡廷玉如五雷轟頂,當即拜倒下來,口唿“臣,敢不奉詔......”


    手持製書的中書舍人高參,就勸說蔡道:“陛下說,少卿姑且前行,待到事態平複後,不出一兩年,即召少卿返京。”


    可同時,皇城禦史台殿院當中,一名禦史找到了剛剛升任來的宇文翃,對他悄聲說:“盧門郎和嚴大夫托我給你帶個話,明年還想不想考功為上等,直接入台院為侍禦史了?”


    “當,當然想了!”宇文翃喜不自勝。


    “那你現在去做個事就行。”那禦史很隱秘地說。


    日中,禦史台南堂會食時,知雜侍禦史朱敖感到很奇怪,“殿院的宇文翃哪兒去了?”


    主簿答曰,好像是得到項巡驛的命令,往城東去了。


    朱敖隻想這是禦史大夫嚴郢對宇文翃的差遣,便哦了聲,不再追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運的蘇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運的蘇拉並收藏大唐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