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李適的心情開始急劇動搖。


    但他畢竟是非常有自信的,高嶽清楚想要讓這位皇帝往西走一步,就必須先讓他往東走三步。


    另外這個機遇很巧妙,整好桑道茂也算出來這樣的結果。


    於是高嶽趁機輕咳兩聲,再度提到天命與人事的關係,小心翼翼地向皇帝建言:“其實在奉天增築城池也有好處。其一,現在奉天為神策行營軍鎮,卻年久失修,名不符實;其二,奉天處京師、涇原、鳳翔和邠寧間緊要關節處,又護諸皇陵,若削諸鎮功成後,再擊西蕃、迴紇,亦可將行營駐屯於此,節製諸軍,指揮便利;其三,若......”


    “高三你想說的是,若吳彩鸞、桑道茂預言成真,朕也好有個避難的地方,是不是?”


    “臣不敢。”高嶽捧袖道,心念我可沒說出來。


    哪想到這番話反倒激起李適爭強的心思,隻見他臉色開始漲紅,居然與高嶽辯駁起來。


    將廡廊外立在風雨裏的霍忠唐、桑道茂看得目瞪口呆。


    “朕不聽吳彩鸞,也不聽桑道茂,就想聽聽你高三的——你說,朕削藩的計劃到底會有什麽錯漏?”


    唉,現在是不得不應答了,但也不能應答得十全十分,高嶽就說:“臣擔心夷滅李惟嶽後,朱滔等人要身官迴授,陛下該如何處之?”


    李適很有自信:“李惟嶽那裏忠於朝廷的人傑有許多,朕可將成德分割開,效仿漢武的推恩令,賜予反正的諸將。至於朱滔,如今盧龍鎮中已有朝廷設置的敕使院,可讓中官厚賞盧龍諸軍,這樣軍卒心戴朝廷,想那朱滔也不可能逆眾而行。”


    “那如淄青鎮、魏博鎮聯手切斷漕運?”


    “朕在汴宋的諸軍不但數量最多,且最為精銳,再加上濠州張萬福、壽州張建封等皆擁重兵,漕運安全不足為憂,先前李正己敗走便是明證。”


    “如山南東道梁崇義平後,李希烈又要求身官迴授,兼並梁割據的數州,又該如何?”


    “此事不合高三問,但你既然提到這點,朕便可告訴你,對付淮西朕內外皆有方策,智珠在握,勿憂!”說完,李適嘴角浮出迷之微笑。


    “如......”


    結果高嶽還沒把話說出,皇帝就舉起雙臂高聲說:“此外朕還有神策在內的禁軍,畿內畿外不下十萬,以李晟部監馬燧、李抱真定魏博、成德,以邢君牙、駱元光部防禦同華,又以劉德信進駐虢州監李希烈。崔寧的朔方,李懷光的邠寧,還有你供職的涇原,尚有不下八萬的健兒可調往關內。你等文士,有所顧慮是正常的,可此時不同肅代之世,不用再對方鎮一味姑息優容了。”


    接著皇帝迴首,想看看高嶽的反應。


    卻直接見到對方深深拜伏在席上,根本看不到臉上表情,隻聽這位高唿“聖主再造太平,我等隻有承順之理,尚有何疑?”


    可去你的吧,見你插得一身滿都是旗子,我再多嘴半個字就是個棒槌。


    “這還差不多......以後好好當你的治世臣子吧!”皇帝暗忖道,接著他的聲音由原本的豪邁變為溫和,“禦史台的考功也差不多結束,朕馬上轉你為從六品上某司員外郎,入銀台門翰林學士院,如何?”


    唉,真的如盧杞剛才所說,要把我弄個員外郎的朝銜,然後實際叫我去學士院,當皇帝的秘書。


    唐朝的翰林學士院,與我們通常理解的“翰林”是不同的,或者說學士本屬“翰林”裏的一類,和書、畫、棋、醫、陰陽五行、僧諸“翰林待詔”地位是一樣的,可隨著科舉製的興起,進士地位越來越高,所以進士出身占據大部分的“翰林學士”(有唐一代,進士出身的翰林學士比例為71%),慢慢和其他待詔的區分開來,形成獨立的文士院,自此“雜流不入,職清地禁”,專選少數優秀的文章之士,當“天子私人(秘書)”,專職於銀台門院內“參受密命”,權力日漸膨脹,以至於其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代的翰林,參與的則是國史修撰的工作,而中唐的翰林學士院,打個比方,相當於清雍正的軍機處——翰林學士和中書舍人,一個負責出皇帝的令,一個負責出宰相的令。


    不過翰林學士隻是個差遣,並非正規官職,上到尚書下到校書郎,都可以充當。所以皇帝也答應,給高嶽個從六品上員外郎官銜,因南省諸司員外郎雖是六品,卻也與禦史台一樣不歸吏部管,而由皇帝親自除授,故而以員外郎官職入翰林院,是個很合理的遷轉路徑。


    可高嶽卻壓根不想入學士院,進去後整日就是處理文件:替皇帝擬製、詔,時不時還要承旨作詩,事務繁劇不說,還沒有任何自由性可言,保密工作最為要命,哪像我在涇原行營裏可大展拳腳?


    “臣,詩賦文采拙劣,聞入學士院須得在此麟德殿由聖主親試詩五首,請敬謝不敏。”


    我個好好的涇原行營下攝靈台令,兼度支營田判官,怎麽就要進翰林學士院裏去呢?再加上我還不會吟詩,這真的不是謙虛啊。


    “高三,真田舍郎也。”皇帝一揮袖子,調侃的語氣裏透著些許不屑與遺憾,“這樣好了,朕許可在奉天增築城池,也能給吳彩鸞翰林陰陽五行待詔的身份。即日起撥二千神策軍士兵入駐奉天,高三你在涇原營田已成規模,無需再事必躬親,冬至後你就遷為工部虞部員外郎,加‘奉天營城使’職,替朕把這件事辦好。”


    “臣受詔令,不敢辭。”高嶽巴不得的。


    工部的虞部司,本職工作是執掌京城道路植樹及畋獵、薪炭、草木諸事,但現在這些事務都有專門的使職去管轄,該司早已淪為閑司,不過給高嶽提供個入南省(尚書省)的台階罷了,工部在尚書省六部裏的地位是最靠後的,但高嶽卻繼續於此擁有“清資美職”——即員外郎。


    正如皇帝說的:“高三你年不過而立,卻已登為南省郎,將來隻要繼續為朕盡心,說不定能‘黑頭三公’也未可知。”


    黑頭三公,即頭發尚還是黑色時,就能榮登為三公九卿。


    高嶽口中謝恩,心卻想我迴去得多抹點芸薹發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運的蘇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運的蘇拉並收藏大唐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