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
高嶽身著緋色官服,腰勒白玉黑犀蹀躞帶,其下懸著四條紅條,懸著金銀所製的紙筒、算帶、火石、小刀等“蹀躞七事”,騎在匹蒼黑色駿馬上,單獨信步,出現在涇州城東的坊街中間。
在他身後,是馬凹原李懷光邠寧軍的營壘,在他側麵直到涇川邊,滿是隴右、鳳翔節度使朱泚的營地,而他的正麵,是涇州城高聳的城垣、望樓,安西行營將士們用血寫的大旗正在門樓上掛著,於風中搖來晃去。
“咻咻”,兩枚警告性質的箭矢,先後射入高嶽馬蹄前的土地,駿馬長嘶數聲,往後倒退幾步,高嶽扯動韁繩,對城頭大喊:
“我是昔日涇原孔目院裏的高嶽,現攜聖主赦免所有人的詔書,請放我入城!”
“是高孔目,是高孔目!”城樓、女牆後的涇原軍士兵紛紛起身,拄著各色武器,都望著其下的高嶽。
勾欄後,馬頔、劉海賓貫甲走出,也看清楚了高嶽。
這時候高嶽於馬背上舉高雙臂,指著身後,示意他的四周根本沒有伏兵,可放心讓他進涇州城。
不久,軍府中堂上端坐的劉文喜,說到“請故人高孔目入城。”
“高侍禦,高侍禦救我。”等到高嶽手捧皇帝詔書走到軍府中堂後,安西軍將們也都坐定,先前進來後反被扣押的李舟,被反綁雙手,一見到高嶽,就奮力嚷嚷起來。
“劉別駕(劉文喜先前被任命為原州別駕)不合扣押天使。”高嶽當麵指責了劉文喜的行為。
劉文喜擺擺頭,“送李天使出城去。”
幾名涇原士兵用劍割掉綁在李舟身上的繩索,李舟接著望望高嶽,便頭也不迴地奔出涇原府衙,求了匹馬,忙不迭地逃出城外。
接著高嶽將皇帝詔書交到劉文喜手中,端坐下來,和劉麵對麵。
“陛下能讓高孔目來曉諭,大概確實是想赦免安西行營的將士。”劉文喜笑起來,慢慢將皇帝詔書擺下。
“可段使君無法迴軍府來,所以涇原節度使暫且由朱泚來擔任。”
劉文喜點點頭,又問“扶風郡王之子可還好?”
聽到這話,安西、北庭行營諸位在場將士無不啜泣。
之前李適在拆毀馬璘宅第後,把宅第收歸官有,準備改為對民眾開放的園林,馬璘三個兒子一下子由原本養尊處優的公子哥,淪為喪家之犬,所以他們仨的處境,是安西將士們最為關心的。
“某啟程前曾進見聖主,聖主也說,先前對扶風郡王的處置過分草率,馬上要迴授扶風郡王三子官職,請諸位勿憂。”
“那便好,那便好。”劉文喜好像放下心頭上的負擔。
眾人沉默一小會,劉文喜詢問高嶽最重要的個問題:“涇州開城後,行營各位將士還要不要去平涼、固原營城屯田?”
高嶽搖搖頭,環視下左右坐著的軍將,“各位,聖主已答應某,廢棄去原州築城的計劃,在涇州南析出‘原州行在’,轄百裏、靈台、良原,由某全權在此營田......某向在場諸位保證,此後安西行營無憂,此後必讓諸位衣食充裕。”
“聖主待我等如此,高孔目又來到城內曉諭招降,我們還有什麽可抗拒的?諸位可安心釋甲仗,唯高孔目馬首是瞻。”說完,劉文喜口稱奉詔,接著對高嶽長拜下來。
高嶽也急忙迴拜。
“唯高孔目馬首是瞻!”其他安西軍將也紛紛在席位上拜倒。
而後高嶽卻依舊拜著,沒有起身。
劉文喜頓時明白,便正色告訴全場:“諸位請聽我一言,我劉文喜實乃此次兵變的元兇,挑唆行營為亂的是我,閉涇州城抗命的是我,向聖主無理索求旌節的是我,導致西陲兵荒綿延數月是我,空費國庫無數錢帛的也是我。聖主雖赦行營上下,然我劉文喜豈能厚顏自處。如不嚴懲文喜,此後聖主何以能君天下?”
“劉別駕......”就在各位軍將愕然時,劉文喜繼續快速說完了他的話:“諸位此後務必要謹事朱遂寧、高孔目,盡忠我唐家,文喜的家眷老小也麻煩諸位了,煩高孔目畢命!”
言畢,劉文喜拔刀,迅捷地自脖子上一橫。
一抹熱血,直直飛濺到對麵低頭的高嶽的眉毛上。
“噗”的聲,血淹沒了高嶽眼眶的半邊,滾燙的。
“劉別駕!”其他安西行營的將士,知道這是劉文喜獨自扛下所有罪愆,軍府上下無不痛哭失聲。
高嶽這才起身,緩步走到劉文喜的屍體邊,拾取起被染紅的大赦詔書,隨後慢慢抬起血流半麵的臉龐,對著軍府的藻井,長聲大喊:
“首惡伏誅,兵變已寧!”
這聲音很快就傳到了軍府衙署外,城中內外的士兵紛紛在城堞、望樓、羊馬城上一層層放下武器,俯身拜倒,痛哭聲震天動地。
馬凹原上,李懷光臉色鐵青,騎在馬背上,手持鞭梢,看著哭聲裏的涇州城。
他明白,自己和涇原的梁子,已徹底結下來。
並且此次出征,根本徒勞無功。
因為在號角聲裏,涇州城的南城門和西城門隆隆轉開,浩浩蕩蕩入城“身官迴授”的,是節度使朱泚。
軍府中,高嶽捧著枚木函,裏麵盛著的是劉文喜首級,一步步走出來。
馬掛鑾鈴響動——朱泚、韋皋、李楚琳等鳳翔大小將官,來到軍府外,見到這副景象紛紛下馬。
“請高侍禦攜文喜首級迴京複命,涇原善後的事、原州行在的事,統統交給我,隻管安心。”朱泚拍著胸脯保證道,然後看看身旁的韋皋,韋皋也急忙拱手承命。
不久,在紫宸殿上,淮西、淄青、淮南、山南等諸方鎮進奏院的守邸官都被召來,立在皇帝李適階下。
香案上,裹著紫布的木函被取出,接著四麵打開,劉文喜的首級完完整整地展示在諸位的眼睛當中。
“此等微孽,已遭翦除。”李適環顧四下,說出這句話來。
各方鎮守邸官都心驚膽戰,口唿萬歲下拜。
“傳詔令,爾等方鎮不可再抗拒夏秋兩稅,此外朕也保證,不再追究新舊文簿抗謬之事,先前劉晏左遷,全是因其擔轉運使時,擅自多門盤剝百姓而致,汝等勿擾。”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
高嶽身著緋色官服,腰勒白玉黑犀蹀躞帶,其下懸著四條紅條,懸著金銀所製的紙筒、算帶、火石、小刀等“蹀躞七事”,騎在匹蒼黑色駿馬上,單獨信步,出現在涇州城東的坊街中間。
在他身後,是馬凹原李懷光邠寧軍的營壘,在他側麵直到涇川邊,滿是隴右、鳳翔節度使朱泚的營地,而他的正麵,是涇州城高聳的城垣、望樓,安西行營將士們用血寫的大旗正在門樓上掛著,於風中搖來晃去。
“咻咻”,兩枚警告性質的箭矢,先後射入高嶽馬蹄前的土地,駿馬長嘶數聲,往後倒退幾步,高嶽扯動韁繩,對城頭大喊:
“我是昔日涇原孔目院裏的高嶽,現攜聖主赦免所有人的詔書,請放我入城!”
“是高孔目,是高孔目!”城樓、女牆後的涇原軍士兵紛紛起身,拄著各色武器,都望著其下的高嶽。
勾欄後,馬頔、劉海賓貫甲走出,也看清楚了高嶽。
這時候高嶽於馬背上舉高雙臂,指著身後,示意他的四周根本沒有伏兵,可放心讓他進涇州城。
不久,軍府中堂上端坐的劉文喜,說到“請故人高孔目入城。”
“高侍禦,高侍禦救我。”等到高嶽手捧皇帝詔書走到軍府中堂後,安西軍將們也都坐定,先前進來後反被扣押的李舟,被反綁雙手,一見到高嶽,就奮力嚷嚷起來。
“劉別駕(劉文喜先前被任命為原州別駕)不合扣押天使。”高嶽當麵指責了劉文喜的行為。
劉文喜擺擺頭,“送李天使出城去。”
幾名涇原士兵用劍割掉綁在李舟身上的繩索,李舟接著望望高嶽,便頭也不迴地奔出涇原府衙,求了匹馬,忙不迭地逃出城外。
接著高嶽將皇帝詔書交到劉文喜手中,端坐下來,和劉麵對麵。
“陛下能讓高孔目來曉諭,大概確實是想赦免安西行營的將士。”劉文喜笑起來,慢慢將皇帝詔書擺下。
“可段使君無法迴軍府來,所以涇原節度使暫且由朱泚來擔任。”
劉文喜點點頭,又問“扶風郡王之子可還好?”
聽到這話,安西、北庭行營諸位在場將士無不啜泣。
之前李適在拆毀馬璘宅第後,把宅第收歸官有,準備改為對民眾開放的園林,馬璘三個兒子一下子由原本養尊處優的公子哥,淪為喪家之犬,所以他們仨的處境,是安西將士們最為關心的。
“某啟程前曾進見聖主,聖主也說,先前對扶風郡王的處置過分草率,馬上要迴授扶風郡王三子官職,請諸位勿憂。”
“那便好,那便好。”劉文喜好像放下心頭上的負擔。
眾人沉默一小會,劉文喜詢問高嶽最重要的個問題:“涇州開城後,行營各位將士還要不要去平涼、固原營城屯田?”
高嶽搖搖頭,環視下左右坐著的軍將,“各位,聖主已答應某,廢棄去原州築城的計劃,在涇州南析出‘原州行在’,轄百裏、靈台、良原,由某全權在此營田......某向在場諸位保證,此後安西行營無憂,此後必讓諸位衣食充裕。”
“聖主待我等如此,高孔目又來到城內曉諭招降,我們還有什麽可抗拒的?諸位可安心釋甲仗,唯高孔目馬首是瞻。”說完,劉文喜口稱奉詔,接著對高嶽長拜下來。
高嶽也急忙迴拜。
“唯高孔目馬首是瞻!”其他安西軍將也紛紛在席位上拜倒。
而後高嶽卻依舊拜著,沒有起身。
劉文喜頓時明白,便正色告訴全場:“諸位請聽我一言,我劉文喜實乃此次兵變的元兇,挑唆行營為亂的是我,閉涇州城抗命的是我,向聖主無理索求旌節的是我,導致西陲兵荒綿延數月是我,空費國庫無數錢帛的也是我。聖主雖赦行營上下,然我劉文喜豈能厚顏自處。如不嚴懲文喜,此後聖主何以能君天下?”
“劉別駕......”就在各位軍將愕然時,劉文喜繼續快速說完了他的話:“諸位此後務必要謹事朱遂寧、高孔目,盡忠我唐家,文喜的家眷老小也麻煩諸位了,煩高孔目畢命!”
言畢,劉文喜拔刀,迅捷地自脖子上一橫。
一抹熱血,直直飛濺到對麵低頭的高嶽的眉毛上。
“噗”的聲,血淹沒了高嶽眼眶的半邊,滾燙的。
“劉別駕!”其他安西行營的將士,知道這是劉文喜獨自扛下所有罪愆,軍府上下無不痛哭失聲。
高嶽這才起身,緩步走到劉文喜的屍體邊,拾取起被染紅的大赦詔書,隨後慢慢抬起血流半麵的臉龐,對著軍府的藻井,長聲大喊:
“首惡伏誅,兵變已寧!”
這聲音很快就傳到了軍府衙署外,城中內外的士兵紛紛在城堞、望樓、羊馬城上一層層放下武器,俯身拜倒,痛哭聲震天動地。
馬凹原上,李懷光臉色鐵青,騎在馬背上,手持鞭梢,看著哭聲裏的涇州城。
他明白,自己和涇原的梁子,已徹底結下來。
並且此次出征,根本徒勞無功。
因為在號角聲裏,涇州城的南城門和西城門隆隆轉開,浩浩蕩蕩入城“身官迴授”的,是節度使朱泚。
軍府中,高嶽捧著枚木函,裏麵盛著的是劉文喜首級,一步步走出來。
馬掛鑾鈴響動——朱泚、韋皋、李楚琳等鳳翔大小將官,來到軍府外,見到這副景象紛紛下馬。
“請高侍禦攜文喜首級迴京複命,涇原善後的事、原州行在的事,統統交給我,隻管安心。”朱泚拍著胸脯保證道,然後看看身旁的韋皋,韋皋也急忙拱手承命。
不久,在紫宸殿上,淮西、淄青、淮南、山南等諸方鎮進奏院的守邸官都被召來,立在皇帝李適階下。
香案上,裹著紫布的木函被取出,接著四麵打開,劉文喜的首級完完整整地展示在諸位的眼睛當中。
“此等微孽,已遭翦除。”李適環顧四下,說出這句話來。
各方鎮守邸官都心驚膽戰,口唿萬歲下拜。
“傳詔令,爾等方鎮不可再抗拒夏秋兩稅,此外朕也保證,不再追究新舊文簿抗謬之事,先前劉晏左遷,全是因其擔轉運使時,擅自多門盤剝百姓而致,汝等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