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來得及想到煉師,因霍忠唐這年輕宦官接著又對自己傾訴另外個苦惱:楊門郎在道州當司馬時,我讓家人多方照顧他,他也答應迴京後幫我父母和兄弟謀幾個有俸料和賜衣的流外官當當,可到現在楊門郎好像是徹底把這事給忘記。


    高嶽其實現在心中和明鏡般,他苦笑兩聲,看看正在驛廄裏忙裏忙外的崔清崔十八,這位老實人也對楊炎有恩啊,可也被忘在這灞橋驛邊。


    於是高嶽寬慰霍忠唐幾句,臨行前又給了崔十八共十貫錢,說知十八兄家中亟需用錢,先前那枚馬蹄金是嶽父所贈,這錢是高三一身所贈,我不過區區試殿中侍禦史,俸祿微薄,還望十八兄不要見怪。


    這下把崔清感動得熱淚盈眶,連說將來不知該如何報答高侍禦才是......


    傍晚時分,高嶽剛入升平坊崔府,把坐騎交給仆人拴好,就聽到中堂上嶽父在大發雷霆。


    先前朝會上,楊炎的黨羽正式提出奏請,一是要讓剛剛被罷免戶部侍郎官職的韓滉出刺蘇州,二是要將西北二池的鹽利直接歸戶部度支司管。


    劉晏對此持激烈反對態度,他認為既然已收迴西北的鹽利,那邊該設立鹽鐵轉運使,由自己執掌,用於專門用途。


    殿廷上李便適問劉晏,要把西北鹽利用於何處?劉晏不疾不徐地迴複說:原州而今已沒於西蕃之手,現可在涇州南的良原、百裏、靈台築城屯田,設為“原州行在”(類似東晉的僑州、郡、縣),治所可在百裏城,與涇州安西行營互為犄角,朝廷派專人為“原州行在營田巡官知院事、攝百裏縣令”,由安西行營撥給三千營田兵,中書門下再增二千兵額,一起共五千人,外加千五百民戶,由司農寺發符推行軍屯,如此二三年後可儲備大批食物糧草,供贍西北諸軍,再行對原州平涼的反攻,可獲成功。


    可楊炎和黨羽們卻群起而攻之,他們都說在百裏城設“原州行在”純屬多餘,可直接派安西行營出五千兵,推進至平涼、彈箏峽一線築城,循元載故策,在平涼一縣軍屯便可足食完城,不用畫蛇添足,搞什麽“原州行在”,空費錢財和時間。


    兩派在朝堂上毫不相讓,崔寧因先前的憤恨而支持劉晏,而尚書省許多官員支持楊炎,最後雙方毫無共識,不歡而散。


    嶽父在堂上怒氣衝天,高嶽則靜靜脫去靴子,然後垂著手,坐在廊板上聽著。


    他心中清楚,劉晏的“原州行在營田巡官知院事、攝百裏縣令”這個官職,及對西北屯田計劃的支持,實則就是專門為自己設置的。


    那日在出征劍南前,在潘炎家宅中,劉晏曾對自己說過,“逸崧,你有理想誌向,並且沒有將其丟棄在行囊裏,我就不忍將它束之高閣,我會支持你的。”


    不一會兒,吹胡瞪眼的崔寧,看到坐在那裏的女婿,大聲喊到“高郎你迴來的正好,這內裏的是非曲直,你幫著與我好好參詳下。”


    那邊嶽母柳氏不高興地走過來,打了下崔寧胳膊,“阿霓早在中堂西廳備好菜肴,專等高郎自蜀地迴來的,你迴你的東廳去!”


    “哦。”崔寧就跟在柳氏後,往東廳走。


    “阿父阿母。”高嶽拱手,輕聲喊住了崔寧和柳氏,接著對他們說,“去阿霓那裏食飯完畢,小婿會來東廳造訪,有些重要事想對阿父說。”


    “嗯!”崔寧點點頭。


    西廳走廊處,芝蕙首先走出來,“三兄你平安迴來啦,主母可在裏麵好等。”


    入了門廊,“崧卿!”雲韶笑得兩眼都成了亮晶晶的月牙,急忙重新跪在茵席上,指著食案上各色菜肴說,“幾乎三個月都沒見崧卿,今日就讓崧卿看看阿霓的廚藝都有什麽長進。”


    “沒讓芝蕙幫手嗎?”高嶽開玩笑說到。


    “崧卿真是貧相。”雲韶嗔怪說。


    那邊芝蕙也很靈活地將暖爐點著,並抱起嗚嗚叫的棨寶給扔到西廳外去,而剛剛蓄起了垂發的阿措,曳著噠噠響的木屐,捧著主母剛剛煮好的羹湯,擱在食案上。


    “阿霓你我不用分案。”高嶽的意思是夫妻一起食飯。


    結果第一口羹湯就差點沒把高嶽給齁死,他著急地抓來酒盅飲了數口,因為這是滿桌當中唯一沒有經阿霓小酥手動過的。


    可高嶽見到阿霓巴巴的眼神,便又不動聲色執勺匕,連舀了數口湯喝下去,“唉,雖然鹹得要命,可一遇到這味道,就知道迴家了,因為我清楚阿霓一般會在羹湯裏不知不覺重複放三次鹽。”


    雲韶見夫君麵不改色,心想這次果然成功了,便也舀了口,這下倒好,差點沒把舌頭給咬到。


    而後小兩口子就愣了會兒,互相傻笑起來。


    隆冬暮色裏,東市放生池上水麵,早已冰結凝固,退樂齋前堂的門板縫裏,經生冉三娘眨巴著眼睛,細細看著外麵的情況。


    留言的那道牆垣上,包括退樂齋門板上,不但有密密麻麻貼著的紙箋,居然還有幾枚射來的箭羽插在上麵,更外麵數丈地,一群人挎著橫刀,有的搓手於落霜的地上走來走去,有的正在那裏烤火蹲守著,眼神都盯著退樂齋的門口,並且各個表情和善。


    橫刀這東西,在唐朝不算是違禁武器,各府各州的市集上都有出售的。


    “完了完了,這算是紮營守候!”冉三娘叫苦不迭,急忙走到院子裏,對坐在胡床上的吳彩鸞說到。


    “現在出去的話,怕是會被砍死。”吳彩鸞麵容板滯,雙手交叉撐在頷下,如此判斷到。


    接著就嗚哇聲,煉師幾乎哭出來,“高逸崧啊高逸崧,我吳彩鸞就算是得了你些傭金腳力錢,可也不至於被你這樣坑陷,你寫的這阿陽侯恩仇記次編,就因把芸娘給了賊徒齊煉,雖然刊印的三千冊搶購一空,可你知道後來被多少人堵門嗎?”


    其他經生都咬著牙,圍在吳彩鸞的旁邊,“煉師煉師,聽說逸崧已經迴升平坊,現在唯一可行之道,便是找到逸崧,求他把這次編給改掉,再行刊售。”


    “也隻能如此了。”吳彩鸞點頭,而後拍下大腿,站起來仰起麵來:退樂齋高聳的西牆,瓦當上蓋著白白的霜,隻要翻越此牆,再走過四坊七巡鋪二橫街,就能到升平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運的蘇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運的蘇拉並收藏大唐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