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些,女兒女婿來了。”柳氏提醒說。


    崔寧這才謔謔兩聲,支起偌大的腦袋來,結果看到走到廊下的女婿仿佛變了個人似的:


    年輕的黑發豐潤,細長的髭須自唇上中分(沒錯,高嶽為了融入唐朝圈子,也開始蓄胡了),頂上蒙著官樣圓頭巾,黑色長腳襆頭垂下,身上為圓領灰白暗紋長衫,束銀帶,內襯雪紗汗衫,身材也顯得修長不少,氣質更是遠勝剛才滿是補丁的監察禦史服,和自己女兒雲韶在一起,確實十分般配。


    這時柳氏看到女婿這般模樣,根本是喜上眉梢,便又急忙用手搗搗丈夫的腰部,崔寧被她頂得來迴晃動兩下,才想起禮儀來,便輕咳數聲,伸手說到:“請吾子升階。”


    “不敢。”高嶽和雲韶都低著頭。


    “固請吾子升階。”


    “不敢。”


    “終請吾子升階。”崔寧說到第三次時,高嶽才拱手行禮,朗聲迴答說:“唯,不敢辭!”


    接著抬步登階,走入中堂,雲韶很乖巧地跟在夫君身後半尺,而後一起對崔寧作揖長拜。


    雲韶的兄長們也都互相點頭,挺認可這位妹夫,兩側迴廊邊掖處各有些美姬侍妾也躲在那邊暗中觀察竊竊私語。


    柳氏便又對崔寧說:“你瞧我們女婿多懂禮儀!”


    “哼......”崔寧還是有些傲慢。


    結果這時他女兒抬起白胖胖的小手,端著紅檀木食案,奉在父母的眼前。


    “這?”見食案上的竹笲裏盛著棗、栗、牛羊肉脯,旁邊又有羹湯,崔寧大為疑惑。


    “阿父,阿母,崧卿父母早已仙遊,不在人世,所以阿霓不可能具拜舅姑(公公婆婆)之禮。可崧卿對阿霓說,此後阿父阿母便就是他的父母,阿父阿母也同於阿霓的舅姑,以後要以雙倍的孝心順養二位。”


    說完,雲韶和高嶽將棗、栗送到父親的麵前,“早自謹敬。”


    “快收下,這是女兒親手做的。”柳氏很是感動。


    崔寧嗯了兩聲,點點頭,便收下了。


    雲韶、高嶽又將肉脯送到柳氏麵前,“斷斷自修。”


    “好,好......”看到女兒如此幸福乖巧,柳氏的眼睛都濕潤起來。


    “請用羹湯。”


    崔寧便舉起勺,舀了口女兒親自烹製的羹湯送入口中。


    瞬間,他的臉有些青紫,“阿霓......你的鹽放得太多啦......我差點就信了你被高三這小子調教好了.......”


    接著中堂大擺宴席,高嶽沒想到嶽父雖然在戰場上威名遐邇,可酒量卻是如此之淺——自己在旁給嶽父斟了幾杯酒,崔寧就麵紅耳赤,手舞足蹈,居然抱住自己肩膀,恨不得稱兄道弟起來:“高郎啊高郎,你先前給我送出的信,裏麵的方策真是太有用了,阿霓不錯,端的是有眼光,哈哈哈哈。”


    說著,嶽父的大胡子直往自己臉頰上戳,生疼生疼的。


    然後崔寧用缺了一指的手,指著庭院裏的數匹駿馬,打著酒嗝對高嶽介紹:“明日宣政正衙朝會,我為西川節度使要送這些馬獻給聖主,當作覲見之禮——然後我就奏請聖主,授你七品殿中侍禦史。”


    哎?楊炎也已許自己殿中侍禦史了。


    可還沒等高嶽說什麽,崔寧繼續滔滔不絕,“隨即秋月一至,西蕃來侵,那樣高郎你的布置就能起成效,屆時我迴鎮蜀都,你追隨著我,將來別說幕府的掌書記,最後連行軍司馬都是你的。”接著他指著三個兒子說,“你們啊,以後要和高郎齊心協力,保我升平坊崔氏家業不墜,知道嗎?”


    行軍司馬......每鎮的行軍司馬,其實有個別稱叫“儲帥”,也即是說當上行軍司馬,就默認為下任節度使的繼承人。


    我嶽丈這是要在未來把整個西川都送給我呀!


    可高嶽心中忽然浮起異樣的感覺,他明白,未來的道路可能充滿機遇,也會全是兇險,這會兒他望了下崔寧的幾個兒子,看到他們的眼神一下子由原本的認可變得了疑惑,乃至是猜忌。


    “嶽父,朝廷分朔方節度使,並收鹽川財權,可能馬上要於西北屯田,婿還是希望去西北軍鎮營田,完成未竟的事業。”高嶽急忙推脫。


    誰想崔寧卻又吼起來,酒氣直噴,連拍高嶽的肩膀胳膊:“好,好,高郎腳踏實地,不過高郎啊你也別老想著營田的事,你在涇原呆了一年,對邊戎的事就沒點自己見解嗎?將它們獻於闕下,博得聖主欣賞不是更好?大丈夫擇機而動啊。”


    嶽父這句話,倒是對高嶽產生了不少的觸動......是啊,有了經驗,也要學會總結,並將其推廣出去才行。


    數日後,於宣政殿正衙處,高嶽身為監察禦史,立在西廡廊下,俯瞰著自龍尾道上逐步登上來的文武百官們,他清清楚楚見到,文官班次的打首處,楊炎於最左,劉晏在最後,崔佑甫和喬琳夾在中間,楊炎仰麵不發一語,崔佑甫則臉色暗黃,似乎身體不適,而喬琳依舊嘴欠,正在和劉晏兜售他的冷笑話,劉晏可能是出於禮貌,微微笑著,卻不答言。


    “諸位執事,宣政牙前請肅穆!”待到他們走近,高嶽攔住這四位,揮動木簡如此說道,其實是在警告還在那喋喋不休說笑話的禦史大夫喬琳。


    這會兒,班次旁邊的殿中侍禦史也喊出相同的意見,看來對喬琳也忍很久了。


    就算是宰相,楊炎、劉晏和崔佑甫都不敢對這小小的八品監察禦史反駁什麽,統一奉起笏板,退後站齊,喬琳則還是滿臉“值得如此大驚小怪嗎?”的表情。


    此次朝會,西川那邊果然傳來嚴重的軍情,“西蕃勾連雲南,共起十萬蠻軍,分三道逼近蜀都城,並狂言‘要得蜀都城為西蕃東府’。”


    禦座上的皇帝李適顯然有些緊張,因為這是他剛即位就遭遇到的外敵入侵,要是抵禦失敗,是會影響自己威信的。


    武官班次,郭子儀步出,建議道:“西蕃膽敢入寇,是因陛下征召崔仆射迴朝所致。先前崔仆射在鎮時,累破西蕃,西蕃、雲南皆言崔仆射為‘神兵’,畏之如虎,若陛下讓崔仆射迴鎮蜀都,西蕃、雲南不足為患。”


    剛從淮西那邊來的李忠臣,也持相同的看法,附和郭子儀。


    坐在角落裏的高嶽暗自頷首,看來這群方鎮節帥某些方麵也是進退一致的——但也不清楚他嶽父暗地裏送給這幾位多少好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運的蘇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運的蘇拉並收藏大唐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