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每一個得到消息的人,無論身處何地,都愣住了,仿佛萬籟俱寂。
雜家竟然真的動手了。
雖然這次隻針對輔修雜家之人,隻是一個警告,但這也證明,雜家有力量毀掉景國大量的讀書人。
人族讀書人中,主修儒家的人最多,輔修儒家的人也是最多的。
主修雜家之人並不多,略少於兵家、法家、工家和醫家等,但比史家和農家讀書人多。
但是,輔修雜家的讀書人數量,僅次於輔修儒家之人。
甚至可以說,論泛影響力,雜家實際上僅次於儒家和兵家,遠超其他各家。
尤其是人族各地的低品官員,他們意識到自己天賦有限,難以踏上聖道之路,所以無論之前主修哪一家,最後大都會輔修雜家,希望借由雜家聖道獲得更高的官職。
事實也證明,輔修雜家的官員比其他官員更容易升遷。
雖然輔修雜家之人若受到雜家懲罰後,影響較小,最多也不過是文膽開裂、終生晉升文位無望,才氣還在,也不會導致死亡,但是,僅僅這樣,也足以動搖國本。
國家基層的重要性,一直與高層等同,任何輕視基層的國度,最後必然會出大亂甚至分崩離析。
基層的官吏本來俸祿就少,又處處受到上司的影響,被雜家這麽一嚇,立刻陷入恐慌。
前些天隻是品級較高、文位較高的官員請辭,象州官員被雜家懲罰的消息傳遍景國後,許多九品八品或沒有品級的童生秀才已經開始請辭。
在江州或象州等受雜家影響較深的地方,一些府縣竟然有過半的官吏或稱病、或告老,更有甚者直接掛冠而去。
少數人辭官,景國或許會重罰,但如此大規模的官員請辭,法不責眾,誰也沒辦法處置。
景國內閣不得不召開緊急會議,因為隻涉及低品官員,所以沒有請太後出麵。
內閣眾人很快研究一些應對之策。
首先提高基層官吏的俸祿,並重新製定退休製度,讓底層官吏可以獲得更好的保障,但是,這種保障隻針對正常致仕退休的官員,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突然離開,不會享受任何福利。
其次,凡是在特別時期辭官的人,不得再入朝為官,無論從事什麽行業,無論做什麽事,都不得享受各地的優惠政策。
最後,其子女及女婿兒媳亦不得入朝為官,不得擔任任何公職,不可獲得任何朝廷冊封。
在第二天,內閣就宣布這道政令。
在看到政令第一條的時候,景國各地官吏都覺得實屬正常,在看到第二條的時候,雖然不滿,但也都知道這麽做正常,但是,在看到第三條後,許多官吏或怒火中燒,或心生驚懼。
斷了後代入朝為官的路,這是極大的懲罰。
實際上,在許多地方,一些有勢力的家族會把持一些公職,甚至有明文規定可以世襲,這政令一下,他們一旦辭官,必然會會出現權力繼承的空檔期,職位一旦被別人奪走,很可能會徹底失去,從而導致家族勢力大減。
那些過早辭官的人中有人開始後悔,立刻迴到衙門,希望重新任職,但是,無論他們和當地主官的關係何等深厚,都遭到拒絕。
在這種特殊時期,任何陽奉陰違的官員,必然會遭到嚴懲。
但是,這種懲罰也激怒了一些正猶豫要不要辭官的,一些官吏公然抨擊這條政令,並宣稱本來不想辭官,但因為這條政令會馬上辭官,並且會離開景國。
不管怎麽說,這條政令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辭官的人大大減少。
即便如此,各地主官也忙得焦頭爛額,重新尋找適合的官員,甚至不得不請迴一些早就告老還鄉的老人。
隨後,景國內閣發布內閣令,以極為嚴厲的語氣,指責雜家在人族危難之際殘害人族,幹涉景國內務,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妖界的帶路先鋒。
接著,景國要求聖院做主,裁決此事,右相曹德安與禮部尚書盛博源為此一起前往聖院。
因為要接受聖院的裁決,雜家不得不停止繼續懲罰景國官員,但是,雜家還在不斷調查景國。
景國和談司現在肩負起在聖院控告宗家和慶國的責任,他們從一開始就秉承一個“拖”字,無論遇到什麽事,都故意拖到最後完成。
所以,聖院足足裁決了一個月,雙方也沒達成任何共識。
在這個一月內,失去了雜家的威脅,景國很少有人辭官,而景國各地沒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繼續蓬勃發展。
在這個月,方運主要做一件不光彩但卻不得不做的事。
隨著景國爆發式的發展,農田不缺人了,但其他方方麵缺人,無論是挖礦伐木,還是工坊做工,方方麵麵都需要人。
因為缺人,招收工人的成本隨之上漲。
而且隨著外來的金銀大量流入,景國物價開始猛漲,不了多久,景國各地百姓的收入漲幅會遠遠落後物價漲幅。
在以前,各地的工坊可以壓榨工人,但在方運廢除蓄奴並製定了一係列政策後,那些坊主根本不敢過於壓榨工人。但是,若是利潤少了,會導致再投資減慢,必然會影響發展,也會影響技術的進步。
方運早就有所準備,所以除了針對海族的工坊有相當大比例的奢侈品,其他工坊主要製作大宗貨物,因為大宗貨物的交易市場大,體量大,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工和機關,避免產業空心化。
無論方運如何準備,也無法阻止人力成本提高,這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過高的人力成本成為許多坊主的大難題,照這個趨勢,最多一年之後,工坊的利潤會大大降低。一些坊主甚至在暗中商討,要不要在半年後搬遷到別的國家。
方運早就做好預案,為了將工坊留在景國,他暗中指揮和操控,開始從人族各個落後貧窮的地區招工,為了取得各地人的信任,甚至不惜預付工資。
一開始還比較順利,但一些家族發現了商機,開始把招工當成生意來做。於是,許多家族和商行如同嗅到鮮血的鯊魚一樣,開始進行從各地招工,然後販賣給景國各地的工坊。
大多數家族或商行還是遵守基本的法律,但是,任何低成本高利潤同時低技術含量的商業模式,必然會吸引涉黑團體。
每一個得到消息的人,無論身處何地,都愣住了,仿佛萬籟俱寂。
雜家竟然真的動手了。
雖然這次隻針對輔修雜家之人,隻是一個警告,但這也證明,雜家有力量毀掉景國大量的讀書人。
人族讀書人中,主修儒家的人最多,輔修儒家的人也是最多的。
主修雜家之人並不多,略少於兵家、法家、工家和醫家等,但比史家和農家讀書人多。
但是,輔修雜家的讀書人數量,僅次於輔修儒家之人。
甚至可以說,論泛影響力,雜家實際上僅次於儒家和兵家,遠超其他各家。
尤其是人族各地的低品官員,他們意識到自己天賦有限,難以踏上聖道之路,所以無論之前主修哪一家,最後大都會輔修雜家,希望借由雜家聖道獲得更高的官職。
事實也證明,輔修雜家的官員比其他官員更容易升遷。
雖然輔修雜家之人若受到雜家懲罰後,影響較小,最多也不過是文膽開裂、終生晉升文位無望,才氣還在,也不會導致死亡,但是,僅僅這樣,也足以動搖國本。
國家基層的重要性,一直與高層等同,任何輕視基層的國度,最後必然會出大亂甚至分崩離析。
基層的官吏本來俸祿就少,又處處受到上司的影響,被雜家這麽一嚇,立刻陷入恐慌。
前些天隻是品級較高、文位較高的官員請辭,象州官員被雜家懲罰的消息傳遍景國後,許多九品八品或沒有品級的童生秀才已經開始請辭。
在江州或象州等受雜家影響較深的地方,一些府縣竟然有過半的官吏或稱病、或告老,更有甚者直接掛冠而去。
少數人辭官,景國或許會重罰,但如此大規模的官員請辭,法不責眾,誰也沒辦法處置。
景國內閣不得不召開緊急會議,因為隻涉及低品官員,所以沒有請太後出麵。
內閣眾人很快研究一些應對之策。
首先提高基層官吏的俸祿,並重新製定退休製度,讓底層官吏可以獲得更好的保障,但是,這種保障隻針對正常致仕退休的官員,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突然離開,不會享受任何福利。
其次,凡是在特別時期辭官的人,不得再入朝為官,無論從事什麽行業,無論做什麽事,都不得享受各地的優惠政策。
最後,其子女及女婿兒媳亦不得入朝為官,不得擔任任何公職,不可獲得任何朝廷冊封。
在第二天,內閣就宣布這道政令。
在看到政令第一條的時候,景國各地官吏都覺得實屬正常,在看到第二條的時候,雖然不滿,但也都知道這麽做正常,但是,在看到第三條後,許多官吏或怒火中燒,或心生驚懼。
斷了後代入朝為官的路,這是極大的懲罰。
實際上,在許多地方,一些有勢力的家族會把持一些公職,甚至有明文規定可以世襲,這政令一下,他們一旦辭官,必然會會出現權力繼承的空檔期,職位一旦被別人奪走,很可能會徹底失去,從而導致家族勢力大減。
那些過早辭官的人中有人開始後悔,立刻迴到衙門,希望重新任職,但是,無論他們和當地主官的關係何等深厚,都遭到拒絕。
在這種特殊時期,任何陽奉陰違的官員,必然會遭到嚴懲。
但是,這種懲罰也激怒了一些正猶豫要不要辭官的,一些官吏公然抨擊這條政令,並宣稱本來不想辭官,但因為這條政令會馬上辭官,並且會離開景國。
不管怎麽說,這條政令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辭官的人大大減少。
即便如此,各地主官也忙得焦頭爛額,重新尋找適合的官員,甚至不得不請迴一些早就告老還鄉的老人。
隨後,景國內閣發布內閣令,以極為嚴厲的語氣,指責雜家在人族危難之際殘害人族,幹涉景國內務,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妖界的帶路先鋒。
接著,景國要求聖院做主,裁決此事,右相曹德安與禮部尚書盛博源為此一起前往聖院。
因為要接受聖院的裁決,雜家不得不停止繼續懲罰景國官員,但是,雜家還在不斷調查景國。
景國和談司現在肩負起在聖院控告宗家和慶國的責任,他們從一開始就秉承一個“拖”字,無論遇到什麽事,都故意拖到最後完成。
所以,聖院足足裁決了一個月,雙方也沒達成任何共識。
在這個一月內,失去了雜家的威脅,景國很少有人辭官,而景國各地沒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繼續蓬勃發展。
在這個月,方運主要做一件不光彩但卻不得不做的事。
隨著景國爆發式的發展,農田不缺人了,但其他方方麵缺人,無論是挖礦伐木,還是工坊做工,方方麵麵都需要人。
因為缺人,招收工人的成本隨之上漲。
而且隨著外來的金銀大量流入,景國物價開始猛漲,不了多久,景國各地百姓的收入漲幅會遠遠落後物價漲幅。
在以前,各地的工坊可以壓榨工人,但在方運廢除蓄奴並製定了一係列政策後,那些坊主根本不敢過於壓榨工人。但是,若是利潤少了,會導致再投資減慢,必然會影響發展,也會影響技術的進步。
方運早就有所準備,所以除了針對海族的工坊有相當大比例的奢侈品,其他工坊主要製作大宗貨物,因為大宗貨物的交易市場大,體量大,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工和機關,避免產業空心化。
無論方運如何準備,也無法阻止人力成本提高,這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過高的人力成本成為許多坊主的大難題,照這個趨勢,最多一年之後,工坊的利潤會大大降低。一些坊主甚至在暗中商討,要不要在半年後搬遷到別的國家。
方運早就做好預案,為了將工坊留在景國,他暗中指揮和操控,開始從人族各個落後貧窮的地區招工,為了取得各地人的信任,甚至不惜預付工資。
一開始還比較順利,但一些家族發現了商機,開始把招工當成生意來做。於是,許多家族和商行如同嗅到鮮血的鯊魚一樣,開始進行從各地招工,然後販賣給景國各地的工坊。
大多數家族或商行還是遵守基本的法律,但是,任何低成本高利潤同時低技術含量的商業模式,必然會吸引涉黑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