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外麵好像有人,你看窗戶外麵......”


    “有人?”


    李淵揉了揉眼睛,頭稍稍向右偏了一些,手肘恰好按在了畫屏的一縷青絲,惹得她痛唿一聲,倒也看清楚了外麵。


    紙糊的窗戶,朦朧可清楚有三兩火把。


    他微微皺眉,憑他太上皇的尊貴,在弄竹閣左右也有五百禁軍護衛,門房也有宦官宮女看守。


    弄竹閣雖簡陋,但那也是相對的。對於李淵來說,這裏無疑比空闊冷冰冰的大安宮多了份溫馨。


    可這並不意味弄竹閣就如同鄉間茅舍,任誰想進就進。


    “門外確實有人,而且來的不是一般的人,你看守夜的宦官宮女一點聲音也沒有出,若這是個如虯髯客的關中巨俠,肯定是一點聲音也不肯發出,咱們聽見那是不可能的......”


    “刺客?”畫屏潮紅的臉色恢複些許冰涼,腦海也清晰了許多,她咬著紅唇,搖著螓首道:“刺客不會打著明晃晃的火把,可......那人明顯不可能......”


    李淵在床榻前點亮鎏金燈台,將腰帶緊緊係上,俯腰穿上足履,半笑道:“五百名禁軍連口大氣也沒喘上,來的人還能有誰?”


    外麵停駐的人是他的可能性雖然很小很小,但相比於刺客而言,還是他更容易說通。太上皇不是沒有想過別的,可貞觀四年,似乎沒有政變.......


    在大唐,能無聲無息停駐在太上皇門前三丈的人,除了李世民外,太上皇實在想不出還有誰?


    弄竹閣的門吱呀吱呀,露出外麵的夜色。


    “兒臣拜見父皇。”在門外停駐的李世民看到太上皇出來後,眉梢帶上一絲喜意,恭恭敬敬的對著他施了一個禮。


    然後才開口道:“此刻已經是戌時三刻,萬物休憩之時,兒臣冒昧打擾父皇聖安,心裏實在難安,然而這心窩裏的石頭一刻不落地,兒臣的心.......”


    他指著天穹上的繁星,略微一笑道:“就如這星辰,忽明忽暗。”


    說罷,他掏出那一封撕開封口的信封,沉聲道:“父皇何意也?那老混球魏征以夷狄非我族類而辱於外族,兒臣亦能明也。自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晉帝受難逃於建康,北地遂為胡人所害,民含血憤,士有怒擊!


    武德九年頡利可汗擄掠關中北部,百姓流離失所......去歲十月出兵,故此聞戰而喜。


    然胡人雖曾為我等敵寇,可藥師追亡逐北,一舉覆滅突厥人。原頡利所部,皆為我大唐子民。某雖為中原之皇帝,但亦為四方中國天子!


    現今絕突厥之戶,與絕我大唐有何異也?”


    聽到這番說詞,太上皇緊緊皺起了眉頭。那個曆史上的天可汗終究還是天可汗,他的三條毒計想讓李世民改變主意太難了。


    若他是突厥人,聽到這些肺腑之言,恐怕就會立刻宣誓效忠,個人魅力實在有些厲害。


    在李世民看來,他既然將東突厥滅了,那麽突厥的土地財富子民都歸了大唐所有,曾經那個愚蠢的頡利可汗都能讓突厥人效忠,他這個皇帝肯定也能行。


    不管是中原的漢人,還是草原的突厥人,他們都是唐人!


    對,唐人!


    雖然經曆南北朝後,存在有了一定的民族觀念,但還是非常微弱的,一點也不像後世的涇渭分明。


    民國國父孫文先生的舊三民主義,其中有一條,便是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那個韃虜,顯而易見就是蒙滿。可到了新三民主義的確立,卻刪了這一條,究竟是為何?


    那是中華民族這個國族取代了狹隘的漢民族思想,由此實現五族共和。


    而現在的大唐,並沒有民族觀念,而是唐人的國族意識。在他們的腦海中,突厥人確實是異族,那是因為沒有歸於統治,而此刻皇帝陛下滅了東突厥,那麽其治下之民也由突厥變為了唐人。


    但太上皇對於唐朝這些淺顯的“國族”觀念,卻是不屑一顧的。民國能實行五族共和,提出中華民族觀念,那是以滿族已經幾乎被漢人同化為前提的。


    而突厥人呢?


    他們的語言文化等等都與中原殊異,唯一的共同點就是臣服在了巨唐的淫威之下,一旦大唐國力衰弱,就會再度重演曆史的一幕幕,外族入侵。


    用一句概括,那就是魏征老噴子的話:夷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強必寇盜,若而卑服,不顧恩義,其天性也!


    “世民,你陪某走走,坐在那小亭上再說。”李淵輕聲說道。


    太上皇清楚,想要改變現在李世民的思想,可不是一間簡簡單單說突厥今後必為害就能行的,這句話,魏征說過。


    李世民有點詫異,他這麽慷慨激昂說了這麽一大段話,然後太上皇就沒有一點表示,反而還有閑情雅致去小亭坐坐?


    他從看到太上皇寫的三條毒計到現在,胸腹憋了無數的話。


    就......這麽輕飄飄?


    但是他做兒子的,在這等小事哪能拗過自己老子,乖乖的跟著太上皇在弄竹閣旁的小亭坐了下來。


    小亭小巧精致,地基比走廊還要高上幾分,從這裏就可以俯攬皇家園林美景。


    “這是何物?看起來倒像是......茶湯?”李世民剛坐在石凳上,茗煙便提著茶壺倒了杯清茶。


    淺褐色的茶水清澈透亮,在白釉茶杯下細碎的茶沫隨著水璿漸漸入底,如絲如霧的白色蒸汽帶著唯屬茶味的清香......


    “不錯。”李淵頷首點頭,捧起茶杯清飲了些許甘霖,緩緩說道:“這是炒茶,與原先的茶餅熬成的茶湯不同,講究本味。”


    聽到太上皇如此讚揚,李世民的心境也忽的隨著這一杯茶水平靜了下來,他輕啄了一口,略帶苦澀,但是迴味無窮。


    按理說若是平日裏有這般奇妙的發現,他定是欣喜的。可是現在卻有些吃味了,自他上位之始,無日無夜不勤勉的處理朝政,兩儀殿幹脆改為勤政殿算了。


    可太上皇呢?


    閑暇時竟然還能搞鼓處這麽多東西,他的心裏難免有些喪氣。


    “若是世民你喜歡,明日某便差人送你一些。”李淵道。


    正當李世民點頭之時,李淵的話題又一轉道:“這茶湯通透否?可若用竹筷攪拌,那麽沉在杯底的茶沫便會湧上,頓時渾濁若汙水。


    現在李藥師滅突厥,天下為之一靜。我大唐俯視突厥,正如看杯中茶湯,清澈無比,可若是有這‘竹筷’攪拌,那麽突厥是何等樣子?”


    說罷,他在石桌筷筒中捏出一根竹筷,攪拌眼前的茶湯,瞬間就晦暗不明,不似之前清澈。


    李世民臉色一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太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苦澀的柿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苦澀的柿子並收藏貞觀太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