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皇帝,刀已經架到脖子上了,劉賀仍被蒙在鼓裏!消息竟然閉塞到一個可怕的地步:可見他是個徹底的失敗皇帝!
不過劉賀此時對老部下還是很講義氣的,見霍光把自己的老部下都抓起來了,仍舊問左右侍:“我那些昌邑官員有什麽罪?難道老家夥要把他們全部抓起來?”
一會工夫,上官太後下詔召見,劉賀這才覺得不對勁,驚恐說:“我犯了什麽錯?怎麽太後要我去?”
上官太後身披珠寶編織的外衣,盛裝打扮,坐在金鑾殿特設的武帳之中,左右數百名衛士,手執武器,宮廷禁衛官司令(光祿勳)所屬的期門禁衛武士(“期門”,劉徹私行出遊時,跟一些心腹武士,約期在殿門會合。以後遂稱皇帝的貼身侍衛為“期門武士”),沿著台階布崗,手執鐵戟,直到殿下。文武百官依照尊卑次序,上殿就坐(坐在榻榻米上)。然後召喚劉賀到麵前,俯伏聽候宣讀詔書。
霍光是個聰明人,這彈劾的事情,他牽個頭,後麵再增加些同事簽名支持一下,然後自己躲起來,讓手下來提交這份彈劾書。
這個重任最終交給了宮廷秘書長(尚書令)來宣讀這份彈劾書,不過從彈劾書裏,牽頭人卻是楊敞。“宰相楊敞等,不知道死活,上奏皇太後陛下:孝昭皇帝(劉弗陵)早早的拋棄天下,我們派出使節,迎接昌邑王劉賀,前來主持喪禮,守三年之喪。可是劉賀心中沒有一點悲哀,以致禮儀全廢。
途中,拒絕素食,卻命他的隨從官員,搶奪民間美女,藏在放置服裝的車子裏,送到驛站陪宿。初到長安時,晉謁皇太後,立他當太子,他仍私自購買雞肉、豬肉進餐(古禮,守喪期間,不吃葷,不接近女色)。
劉弗陵)棺柩前接受皇帝玉璽,拆封之後,不再封存(玉璽是國家最高符信,用畢之後,一定包封典藏。劉賀毫不在意,顯示他不敬業、不謹慎)。隨從官員更‘持節’引導昌邑國的從官、馬夫、廚師、奴仆,二百餘人,進入皇宮之內,態度蠻橫,遊戲無度。
寫信說:‘皇帝(劉賀)問候王宮隨從君卿(昌邑國侍中,姓不詳),我已下令給宮廷會計財務官(中藏府令)高昌,送給你黃金一千斤,你可以娶十個老婆。’
先帝靈柩還停在前殿,劉賀卻命搬出樂器,教昌邑國的樂隊,鑼鼓喧天,引吭高歌,演戲取樂。又征調太乙廟樂隊,遍奏各種樂曲。出動‘法駕’儀仗,奔馳北宮、桂宮(兩宮都在未央宮之北。桂宮是七任帝劉徹興建,周圍十餘裏,有雙層大道直通未央宮)。調弄野豬,搏鬥猛虎。又擅自使用皇太後禦用的小馬車(皇太後在皇宮中專用的一種輦車,由‘果下馬’駕駛。‘果下馬’高僅三尺,現代羅馬競技場廢墟前就有這種小馬,高度隻到腰際,看起來好像一隻大狗,供遊客騎乘攝影留念),讓因罪而被判決到宮廷從事苦工的奴仆乘坐,在宮中奔馳遊戲。又跟先帝(劉弗陵)的宮女蒙(姓不詳)等胡鬧;下令宮廷事務總管(掖庭令),敢泄露消息的,腰斬。”
聽到這裏,上官太後才明白過來了,看來他除了戲弄我,還有這麽多混球事啊!就氣得發抖,說:“停一下,作一個臣子,怎麽能這般狂悖荒亂?”劉賀也看自己勢單力薄,還是認罪吧,就趕緊離開他的席墊,趴在地麵。
宮廷秘書長(尚書令)瞧了一眼劉賀,又看了一眼上官皇太後,上官皇太後強壓著心中的怒火,輕微地點了點頭,示意繼續。
秘書長繼續宣讀:“劉賀又取出親王、侯爵、部長級官員(二千石)印信上的紅色繡帶以及黑色繡帶、黃色繡帶(西漢王朝親王印信係紅色繡帶【赤綬】、侯爵印信係紫色繡帶【紫綬】、部長級高官印信係青色繡帶【青綬】、中級官員【千石、六百石】印信係黑色繡帶【墨綬】、低階層官員【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印信係黃色繡帶【黃綬】。)交給昌邑國的王宮禁衛官(郎官)跟剛從勞工營被釋放出來的仆役們佩帶。又打開宮庫(禦府),把金錢、刀劍、玉器、綢緞,賞賜給陪他遊戲的同伴。又跟隨從官員以及沒入官府做苦工的囚犯,連夜狂飲,沉醉昏迷。
又在溫室殿,設立隆重的‘九賓’之禮,晚上單獨接見他的姐夫昌邑關內侯(姓名不詳。“九賓”之禮,沒有一定的說法。其中之一的說法是:大典時設立九位儐相陪伴)。
正在守喪期間,還不能祭祀祖先祭廟,卻用正式詔書,派人‘持節’,用三份太牢(牛羊豬各一,稱“太牢”,沒有牛稱“少牢”),去祭祀他老爹昌邑王(哀王)劉髆的墳墓廟園,而且自稱:‘嗣子皇帝’。(儒家學派的繼承法則,至為嚴密,“大宗”“小宗”,分別很大。主要的是:“為人後者為人子。”侄兒繼承叔父的財產香火,便是叔父的兒子。自己的親爹,反而成了伯父。劉賀既然繼承了劉弗陵的寶座,就不能再承認親爹劉髆是父親,不能再承認自己是劉髆的兒子。僅這一點,劉賀就違背禮教。好在儒家的拘束力,前一世紀時不過剛剛開始。
劉賀此時明白了:這幫王八蛋,論經據典地往我頭上戴帽子,這是要把我往死裏整啊!可是現在已無迴天之力了!
最後,所有的人掰著指頭給劉賀算了一筆清楚帳:登基二十七天,就幹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壞事。
當然,總結是最重要的:鑒於劉賀迷亂到如此程度,不再適合擔任皇帝一職!
楊敞總是想做個好人,誰也不惹,既然牽頭替霍光出這口惡氣,可是又不願意把劉賀給得罪了,就自我辯論一番:我好幾次上言規勸,可是他一點也沒有改正錯誤的意思,而且日甚一日。深恐危害到國家安全,天下騷動!
這就是楊敞的過人之處!話雖然說的好聽,可是當時劉賀胡鬧的時候,楊敞什麽時候勸過?這分明在說給兩派聽的,自己盡力了!
楊敞果然是一條老狐狸,既然劉賀都下台了,估計也活不了了,這是曆史印證下來的史實!幹脆把劉賀徹底玩死算了!
就引經據典地說,根據和研究官(博士)商議的結果,一致認為:今上陛下(劉賀),繼承孝昭皇帝的帝位,行為淫邪,操守不軌,應該施行酷刑,甚至處死!
為了證實他的話是對的,當堂搬出《孝經》來:‘五種刑罰(古代五刑:墨刑【臉上刺字】、劓刑【割掉鼻子】、刖刑【砍去雙腳】、宮刑【閹割】、大辟【處死】),應使用最厲害的一種,對付不孝。’
引用完《孝經》,楊敞覺得還不夠,又舉了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周王朝襄王(二十任王)姬鄭,不能討他母親的歡心,《春秋》遂說:‘天王出居鄭國。’由於他不孝,才用‘出’字(《公羊傳》說:“君王不出外,這裏為什麽說他‘出’?顯示他不能孝順母親。”《公羊傳》是一部奇異的書,它分析《春秋》,把每一個字都加上奇異的解釋。一個普通平凡的“出”字,竟成了顯示“不孝”,異想天開,使人咋舌。姬鄭的逃亡,是一項宮廷政變,他弟弟姬帶跟姬鄭美麗年輕的妻子翟叔隗通奸,陰謀篡奪,他恐怕喪生在奸夫淫婦之手,才連夜溜掉,跟“孝”“不孝”無關,這是自絕於天下。國家比君王重要,今上陛下已不能承受天命、不能侍奉祖宗祭廟、不能把人民當做子女,應該罷黜。臣等請主管官員用一份太牢,具體祭告高廟(第一任帝劉邦祭廟)。”
這套理論可見不是一時就能拚湊起來的,肯定是下功夫了,少說也是動員了國家圖書館資料員才能搜集到得材料!
上官太後很自然地就批準了,說:“可以。”
霍光很讚賞地看了楊敞一眼:沒有看出來啊,關鍵時刻,薑還是老的辣!楊敞不失時機地朝霍光笑了笑。
“劉賀,還不謝太後!”霍光瞧著眼前的劉賀,沒好氣地說。
這就是規定。即使皇帝下詔殺你,你也得謝謝,反正中國這套理論我到現在也沒有弄懂。
劉賀抬頭看了一眼四周,說了一句驚天動地的話:“我聽說:天子有耿直諫諍的大臣七個人,即令不守法度,國家也不會危亡。”
霍光和楊敞一聽,都傻眼了:這不是《孝經》上孔丘,孔老夫子的話嗎?剛才楊敞給劉賀定罪,就是依照聖人編纂的《孝經》來定了,可是現在卻被劉賀反將一軍,看來這個浪子肚子裏還是有些墨水的。
霍光一時愣住了,是啊,作為臣子,平時也沒有怎麽勸說他啊!不得不說,劉賀這一句話,說到了霍光的痛處!
楊敞想得周到,醜話早就說在了前頭,可是劉賀這句話分明是衝著霍光來的。
霍光有些惱火,趕緊說:“皇太後已經把你廢掉,怎麽還敢自稱天子?”說完,不由分手,就拉著他的手,解下他係帶玉璽的四色佩帶,呈繳給上官太後。
“走吧!”霍光冷冷地說。
劉賀還是不想走,霍光就扶著劉賀下殿,直出金馬門,文武百官在後相送。
劉賀這個時候才幡然醒悟,麵朝西拜辭說:“我太愚蠢了,不能擔當國家大事。”起身坐上儀仗衛隊的備用馬車。
霍光直送他迴到昌邑駐京辦招待處,見周圍沒有其他人,才敢私下裏向劉賀道歉說:“大王違背天命,我寧願辜負大王,也不敢辜負國家。願大王自愛,我不能長在你的左右了。”十分感傷,也不知道是真傷感,還是假傷感,反正最後居然流淚了。
或許劉賀那句引用《孝經》的話大大刺激了霍光吧!
我的收藏一萬樓!
<ul ss="forgift">
<li>
</li>
<li>
</li>
<li>
</li>
<li>
</li>
<li ss="noline">
</li>
</ul>
不過劉賀此時對老部下還是很講義氣的,見霍光把自己的老部下都抓起來了,仍舊問左右侍:“我那些昌邑官員有什麽罪?難道老家夥要把他們全部抓起來?”
一會工夫,上官太後下詔召見,劉賀這才覺得不對勁,驚恐說:“我犯了什麽錯?怎麽太後要我去?”
上官太後身披珠寶編織的外衣,盛裝打扮,坐在金鑾殿特設的武帳之中,左右數百名衛士,手執武器,宮廷禁衛官司令(光祿勳)所屬的期門禁衛武士(“期門”,劉徹私行出遊時,跟一些心腹武士,約期在殿門會合。以後遂稱皇帝的貼身侍衛為“期門武士”),沿著台階布崗,手執鐵戟,直到殿下。文武百官依照尊卑次序,上殿就坐(坐在榻榻米上)。然後召喚劉賀到麵前,俯伏聽候宣讀詔書。
霍光是個聰明人,這彈劾的事情,他牽個頭,後麵再增加些同事簽名支持一下,然後自己躲起來,讓手下來提交這份彈劾書。
這個重任最終交給了宮廷秘書長(尚書令)來宣讀這份彈劾書,不過從彈劾書裏,牽頭人卻是楊敞。“宰相楊敞等,不知道死活,上奏皇太後陛下:孝昭皇帝(劉弗陵)早早的拋棄天下,我們派出使節,迎接昌邑王劉賀,前來主持喪禮,守三年之喪。可是劉賀心中沒有一點悲哀,以致禮儀全廢。
途中,拒絕素食,卻命他的隨從官員,搶奪民間美女,藏在放置服裝的車子裏,送到驛站陪宿。初到長安時,晉謁皇太後,立他當太子,他仍私自購買雞肉、豬肉進餐(古禮,守喪期間,不吃葷,不接近女色)。
劉弗陵)棺柩前接受皇帝玉璽,拆封之後,不再封存(玉璽是國家最高符信,用畢之後,一定包封典藏。劉賀毫不在意,顯示他不敬業、不謹慎)。隨從官員更‘持節’引導昌邑國的從官、馬夫、廚師、奴仆,二百餘人,進入皇宮之內,態度蠻橫,遊戲無度。
寫信說:‘皇帝(劉賀)問候王宮隨從君卿(昌邑國侍中,姓不詳),我已下令給宮廷會計財務官(中藏府令)高昌,送給你黃金一千斤,你可以娶十個老婆。’
先帝靈柩還停在前殿,劉賀卻命搬出樂器,教昌邑國的樂隊,鑼鼓喧天,引吭高歌,演戲取樂。又征調太乙廟樂隊,遍奏各種樂曲。出動‘法駕’儀仗,奔馳北宮、桂宮(兩宮都在未央宮之北。桂宮是七任帝劉徹興建,周圍十餘裏,有雙層大道直通未央宮)。調弄野豬,搏鬥猛虎。又擅自使用皇太後禦用的小馬車(皇太後在皇宮中專用的一種輦車,由‘果下馬’駕駛。‘果下馬’高僅三尺,現代羅馬競技場廢墟前就有這種小馬,高度隻到腰際,看起來好像一隻大狗,供遊客騎乘攝影留念),讓因罪而被判決到宮廷從事苦工的奴仆乘坐,在宮中奔馳遊戲。又跟先帝(劉弗陵)的宮女蒙(姓不詳)等胡鬧;下令宮廷事務總管(掖庭令),敢泄露消息的,腰斬。”
聽到這裏,上官太後才明白過來了,看來他除了戲弄我,還有這麽多混球事啊!就氣得發抖,說:“停一下,作一個臣子,怎麽能這般狂悖荒亂?”劉賀也看自己勢單力薄,還是認罪吧,就趕緊離開他的席墊,趴在地麵。
宮廷秘書長(尚書令)瞧了一眼劉賀,又看了一眼上官皇太後,上官皇太後強壓著心中的怒火,輕微地點了點頭,示意繼續。
秘書長繼續宣讀:“劉賀又取出親王、侯爵、部長級官員(二千石)印信上的紅色繡帶以及黑色繡帶、黃色繡帶(西漢王朝親王印信係紅色繡帶【赤綬】、侯爵印信係紫色繡帶【紫綬】、部長級高官印信係青色繡帶【青綬】、中級官員【千石、六百石】印信係黑色繡帶【墨綬】、低階層官員【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印信係黃色繡帶【黃綬】。)交給昌邑國的王宮禁衛官(郎官)跟剛從勞工營被釋放出來的仆役們佩帶。又打開宮庫(禦府),把金錢、刀劍、玉器、綢緞,賞賜給陪他遊戲的同伴。又跟隨從官員以及沒入官府做苦工的囚犯,連夜狂飲,沉醉昏迷。
又在溫室殿,設立隆重的‘九賓’之禮,晚上單獨接見他的姐夫昌邑關內侯(姓名不詳。“九賓”之禮,沒有一定的說法。其中之一的說法是:大典時設立九位儐相陪伴)。
正在守喪期間,還不能祭祀祖先祭廟,卻用正式詔書,派人‘持節’,用三份太牢(牛羊豬各一,稱“太牢”,沒有牛稱“少牢”),去祭祀他老爹昌邑王(哀王)劉髆的墳墓廟園,而且自稱:‘嗣子皇帝’。(儒家學派的繼承法則,至為嚴密,“大宗”“小宗”,分別很大。主要的是:“為人後者為人子。”侄兒繼承叔父的財產香火,便是叔父的兒子。自己的親爹,反而成了伯父。劉賀既然繼承了劉弗陵的寶座,就不能再承認親爹劉髆是父親,不能再承認自己是劉髆的兒子。僅這一點,劉賀就違背禮教。好在儒家的拘束力,前一世紀時不過剛剛開始。
劉賀此時明白了:這幫王八蛋,論經據典地往我頭上戴帽子,這是要把我往死裏整啊!可是現在已無迴天之力了!
最後,所有的人掰著指頭給劉賀算了一筆清楚帳:登基二十七天,就幹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壞事。
當然,總結是最重要的:鑒於劉賀迷亂到如此程度,不再適合擔任皇帝一職!
楊敞總是想做個好人,誰也不惹,既然牽頭替霍光出這口惡氣,可是又不願意把劉賀給得罪了,就自我辯論一番:我好幾次上言規勸,可是他一點也沒有改正錯誤的意思,而且日甚一日。深恐危害到國家安全,天下騷動!
這就是楊敞的過人之處!話雖然說的好聽,可是當時劉賀胡鬧的時候,楊敞什麽時候勸過?這分明在說給兩派聽的,自己盡力了!
楊敞果然是一條老狐狸,既然劉賀都下台了,估計也活不了了,這是曆史印證下來的史實!幹脆把劉賀徹底玩死算了!
就引經據典地說,根據和研究官(博士)商議的結果,一致認為:今上陛下(劉賀),繼承孝昭皇帝的帝位,行為淫邪,操守不軌,應該施行酷刑,甚至處死!
為了證實他的話是對的,當堂搬出《孝經》來:‘五種刑罰(古代五刑:墨刑【臉上刺字】、劓刑【割掉鼻子】、刖刑【砍去雙腳】、宮刑【閹割】、大辟【處死】),應使用最厲害的一種,對付不孝。’
引用完《孝經》,楊敞覺得還不夠,又舉了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周王朝襄王(二十任王)姬鄭,不能討他母親的歡心,《春秋》遂說:‘天王出居鄭國。’由於他不孝,才用‘出’字(《公羊傳》說:“君王不出外,這裏為什麽說他‘出’?顯示他不能孝順母親。”《公羊傳》是一部奇異的書,它分析《春秋》,把每一個字都加上奇異的解釋。一個普通平凡的“出”字,竟成了顯示“不孝”,異想天開,使人咋舌。姬鄭的逃亡,是一項宮廷政變,他弟弟姬帶跟姬鄭美麗年輕的妻子翟叔隗通奸,陰謀篡奪,他恐怕喪生在奸夫淫婦之手,才連夜溜掉,跟“孝”“不孝”無關,這是自絕於天下。國家比君王重要,今上陛下已不能承受天命、不能侍奉祖宗祭廟、不能把人民當做子女,應該罷黜。臣等請主管官員用一份太牢,具體祭告高廟(第一任帝劉邦祭廟)。”
這套理論可見不是一時就能拚湊起來的,肯定是下功夫了,少說也是動員了國家圖書館資料員才能搜集到得材料!
上官太後很自然地就批準了,說:“可以。”
霍光很讚賞地看了楊敞一眼:沒有看出來啊,關鍵時刻,薑還是老的辣!楊敞不失時機地朝霍光笑了笑。
“劉賀,還不謝太後!”霍光瞧著眼前的劉賀,沒好氣地說。
這就是規定。即使皇帝下詔殺你,你也得謝謝,反正中國這套理論我到現在也沒有弄懂。
劉賀抬頭看了一眼四周,說了一句驚天動地的話:“我聽說:天子有耿直諫諍的大臣七個人,即令不守法度,國家也不會危亡。”
霍光和楊敞一聽,都傻眼了:這不是《孝經》上孔丘,孔老夫子的話嗎?剛才楊敞給劉賀定罪,就是依照聖人編纂的《孝經》來定了,可是現在卻被劉賀反將一軍,看來這個浪子肚子裏還是有些墨水的。
霍光一時愣住了,是啊,作為臣子,平時也沒有怎麽勸說他啊!不得不說,劉賀這一句話,說到了霍光的痛處!
楊敞想得周到,醜話早就說在了前頭,可是劉賀這句話分明是衝著霍光來的。
霍光有些惱火,趕緊說:“皇太後已經把你廢掉,怎麽還敢自稱天子?”說完,不由分手,就拉著他的手,解下他係帶玉璽的四色佩帶,呈繳給上官太後。
“走吧!”霍光冷冷地說。
劉賀還是不想走,霍光就扶著劉賀下殿,直出金馬門,文武百官在後相送。
劉賀這個時候才幡然醒悟,麵朝西拜辭說:“我太愚蠢了,不能擔當國家大事。”起身坐上儀仗衛隊的備用馬車。
霍光直送他迴到昌邑駐京辦招待處,見周圍沒有其他人,才敢私下裏向劉賀道歉說:“大王違背天命,我寧願辜負大王,也不敢辜負國家。願大王自愛,我不能長在你的左右了。”十分感傷,也不知道是真傷感,還是假傷感,反正最後居然流淚了。
或許劉賀那句引用《孝經》的話大大刺激了霍光吧!
我的收藏一萬樓!
<ul ss="forgift">
<li>
</li>
<li>
</li>
<li>
</li>
<li>
</li>
<li ss="noline">
</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