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結婚,講究是門當戶對,親上加親,有時候也為了攀親戚,拉關係。

    公元前八○年。還記得上官桀的孫女,三軍總司令霍光的那個外孫女上官鳳兒嗎?她已經五歲了,還是玩過家家的孩子。

    霍光的前妻東閭女士給霍光留下了一個女兒,長大後嫁給上官安,跟上官安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就是上官鳳兒。

    這個時候的霍家和上官家族之間的關係是十分的好,霍光和上官桀又同時是中央領導人,親上加親。

    上官桀突然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這個年僅五歲的孩子身上,他想跟皇帝成為兒女親家!他想借著皇親國戚的身份鞏固自己在朝廷裏的地位,進一步高升!此時的新皇帝劉弗陵八歲。

    “嶽父大人會同意嗎?”上官安有些擔憂地說。他說的嶽父大人正是霍光。

    “他同意不同意並不重要,關鍵這是兒女親事,總不能兒女親事他也做主吧?”上官桀明顯地帶著抱怨的口吻說。

    上官安依舊有些不放心,說:“總得和嶽父大人說一聲吧!”

    “安兒,如果這件事情你都沒有主見,那日後你還怎麽去成就大業?”上官桀狠狠地看了兒子一眼,上官安立即不敢說話了。

    其實,上官桀心裏早已有了主意,他知道霍光是不會反對自己的親外孫女進宮的。不過,出於禮貌,上官桀還是派人通知了霍光。

    霍光聽到後並沒有立即點頭。他沉思良久。不過,他的老婆霍顯卻有點迫不及待地要求外孫女進宮了。她想成為皇後的外祖母!

    霍光的心裏很複雜,他覺得如果把自己的親外孫女送進宮裏去,會給人留下說話的把柄,認為自己在利用手裏的權力和少帝的無知而玩弄政治手腕。

    在內心深處,他還是希望自己的外孫女成為皇後,畢竟,霍家效忠朝廷幾十年,雖然貴為人臣,在朝廷裏可以唿風喚雨,但還從來沒有成為過皇帝的親家!

    最後,霍光終於點頭同意了。

    剩下的事情是必須找個媒人提親。上官桀想到了皇帝的姐姐鄂邑公主。於是通過鄂邑公主提親,霍光的外孫女上官鳳兒終於被送進了皇宮!霍光成了皇親國戚!

    “皇上,到這一邊來!”霍光手裏拉著上官鳳兒,招唿著皇帝。

    “她是誰?”皇帝問。

    “以後啊,就由她來陪伴皇帝玩耍,她是皇帝您的一個伴兒!”霍光微笑著說。

    “你會猜拳嗎?”上官鳳兒大方地問眼前的這個小男孩兒。“我會!”

    “那我們一起去猜拳吧!”上官鳳兒不知道眼前的這個小男兒就是自己的丈夫,對他微微一笑。於是,兩個人很快就玩到了一起!

    霍光看著兩個孩子遠去的背影,捋著胡須笑了。

    。。。。。。。。。。。。。。。。。。

    霍光大女兒那樁明顯帶著政治用意的婚事使霍家和上官家在中央強強聯手,這使霍光的權力大大得到了加強。中央所有的官員,包括一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國王老爺們,也開始畏懼霍光手裏那可怕的權勢!

    但是,霍光從來不是個喜歡傲慢的人,雖然自己的權勢如日中天,輔佐著年幼的新皇帝,但還是一如既往,小心謹慎,殫精竭慮。

    霍光的大名很快就在天下傳揚開了,他徹底地擺脫了漢武帝的影響!

    這個時候,天下人很想知道這個大人物究竟是什麽脾氣,有什麽秉性,更重要的是有什麽本事能夠駕馭整個大漢江山,從南方的大海一直到北方廣大的荒漠---那些跟匈奴地盤交界的地方!

    可惜,沒有報紙或者電視、網絡等傳媒工具,大漢朝的民眾也隻能道聽途說,努力想象著這位魅力非凡的大人物。

    不過,很快天下人就知道了霍光的秉性了。

    漢武帝死後,宮殿裏總是出現怪事,尤其是大殿裏經常可以聽到莫名其妙的響聲。有人就傳言說是漢武帝已經成仙了,有人說漢武帝是文曲星下凡,還有人說漢武帝陰魂不散,放心不下大漢朝。看來漢武帝對漢朝的影響太大了!

    當夜色降臨的時候,群臣就議論紛紛,害怕踏入皇宮一步!而宮廷裏的太監和宮女,還有那些可憐的妃子們,隻能膽戰心驚地生活在宮廷裏。

    霍光表麵上很鎮靜,內心卻很著急、恐懼。他急切地想弄清楚究竟是什麽聲音使宮廷裏的人得不到安寧。

    首先,必須保護好皇帝的玉璽!這是霍光最擔心的。如果玉璽丟失了,那麽皇帝就失去了威嚴,失去了做皇帝的憑證!

    雖然有專門的警衛保護著,可是他還是不放心。於是霍光當即召見這個管理玉璽的警衛。沒想到警衛根本不吃這一套,死活不願意交出玉璽,他越這樣,霍光越著急,他一著急,就上前奪玉璽。

    突然,警衛抓住了一柄寒光閃閃的劍。

    “霍司令,請你不要在逼我了,否則……”他冷冷地盯著霍光看。

    霍光沒有想到這個警衛如此大膽,不禁也吃了一驚!難道他拿著劍要殺自己?可是警衛又突然把劍橫到了自己的脖子上,說:“臣的頭你可以拿去,但是玉璽絕對不能隨便就給了你,這樣就亂了朝廷的禮數!”

    這一聲,把霍光給震醒了!

    “那…就依你說的辦!”霍光漸漸冷靜了下來,他非但沒有怪罪這個警衛,反而很欣賞他的為人:嗯,有點我的影子!

    第二天,霍光就讓皇帝下詔書,好好表揚了他一下,並且把他原來的工資漲了兩個級別。

    天下人終於可以長長舒一口氣了:原來霍光不簡單呐!

    霍光接受了漢武帝臨死時候的遺命,竭盡全力輔佐新皇帝劉弗陵,很快,他嚴謹的作風就贏得了天下人的尊敬!

    新官上任三把火!霍光就把他的第一把火燒到了當時漢朝的鹽鐵政策上。

    漢武帝時候的鹽、鐵、酒等消費品的買賣都由國家專賣局統一管理,這一項經濟政策是在反擊匈奴、財政空虛的情況下實行的。它是除了賣官來湊集打仗需要的戰略物資之外最有效的一個辦法了。它的實行,使漢朝政府廣開了財源,增加了賦稅的收入,得以有了比較雄厚的物力基礎來支持長期的戰爭!

    結果呢,匈奴被趕跑了,躲避到荒漠中再也不敢出來騷擾大漢朝,而大漢的疆土得到了拓寬,邊疆得到了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大漢一派祥和的氣氛!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一經濟政策的實施無疑是正確的。

    但是,一件事情總是有兩麵性的。很快,鹽、鐵、酒的國家專賣政策就出現了弊端。這些政策的實施,逐步使一部分財富集中於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剝奪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出現了國家官吏“行奸賣平”,而“農民重苦,女紅再稅”的狀況,以及“豪吏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輕賈奸吏收賤以取貴”的局麵,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百姓日趨貧困。因此,昭帝即位之初,霍光就圍繞是否改變鹽、鐵、酒等國家專賣的經濟政策,與桑弘羊等人展開了鬥爭。

    霍光當時代表著中小地主的利益,而代表大地主利益的桑弘羊自然不同意霍光的改革計劃。於是,爭鬥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了。桑弘羊嫉恨霍光,直到後來聯合其他大臣和國王,妄圖殺了霍光,這我們以後再講!

    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閏十二月,霍光就派遣當時的皇宮警衛王平等五人出行郡國,察舉賢良,訪問民間疾苦、冤屈以及失業人數,為召開鹽鐵會議做充分的準備。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霍光將郡國所舉的賢良、文學等人接入首都,由國家總理田千秋、財政部長桑弘羊主持,正式開始了鹽鐵會議。霍光雖然沒有親臨會場,參與辯論,但他改變鹽、鐵、酒等國家專賣的經濟政策的意圖是很明確的。

    會議圍繞堅持還是罷廢鹽鐵官營、均輸問題展開的辯論,涉及到各個方麵,包括對待匈奴、國內的治理等重大問題,實際上是對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的總評價,也是昭帝實施新的政策前的一次大討論。

    因為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政策的實施,直接損害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因而賢良、文學大聲疾唿,要求改變這一政策;而代表當時大地主、大商人利益的禦史大夫桑弘羊,以這一政策給漢朝帶來強盛為理由,堅決反對改變這一政策。

    討論的結果,正如霍光所期望的那樣,廢除!

    始元六年(前81年)七月,漢昭帝下令:廢除了鹽鐵官營、均輸等政策!

    這就從根本上抑製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整了階級關係,從而,使漢朝的經濟走上了恢複發展的道路。

    霍光在中央和全國的影響得到進一步加強。

    我的收藏一萬樓!

    <ul ss="forgift">

    <li>

    </li>

    <li>

    </li>

    <li>

    </li>

    <li>

    </li>

    <li ss="noline">

    </li>

    </u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帝劉賀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甫一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甫一飛並收藏皇帝劉賀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