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一塊餡餅,正好砸在劉賀的頭上,劉賀是幸運的,成了皇帝人選,可是他爹就沒有這麽幸運了。他的父親昌邑王劉髆雖然沒有被漢武帝看成自己的接班人,可是卻被兩個臣子看上了。這兩個臣子無非是為了日後自己進一步飛黃騰達,卻沒有想到,這次兩個人卻坐到了火山口上。

    事實告訴我們,沒準兒的事情千萬別做,做了你會後悔;有準兒的事情想想再做,。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麵前,從古到今,不乏有機會主義投機者,大到竊國,小到撈個零花錢,劉屈犛和李廣利喜歡玩大的,就劃撥到第一類人裏。

    劉屈犛(?—前90年),身份和地位顯赫,是中山靖王劉勝------也就是現在保定市滿城漢墓的主人------的兒子。漢武帝時期有幸成為了大漢朝丞相。

    李廣利(前2世紀?-前88年),中山(今河北定縣)人,身份地位也差不到哪裏去,因為姐姐是李夫人,姐夫是漢武帝,老哥李延年又是姐夫漢武帝的寵臣,用句老話說,想不發達都不行。

    李廣利雖然也姓李,可是沒有姐姐和哥哥有出息,平時遊手好閑、不務正業。姐姐和哥哥想靠漢武帝的關係給他個官做,可是好幾次漢武帝沒有答應。

    就在此時,事情突然有了轉折,漢武帝聽說西域大宛產良馬,名為汗血馬,其馬屬山地馬種,抗疲勞,蹄堅硬,其中有良駒據說可以一日跑五、六百公裏,流出來的汗像血一樣,故命名為汗血馬,安置在大宛的貳師城中。

    當時漢朝與匈奴正在作戰,急需良馬來改良品種,便於匈奴戰爭。漢武帝為了得到汗血馬於是命使者帶黃金二十萬兩及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去大宛國都,求換汗血馬。

    大宛國王毋寡是個刺頭,說道:“汗血馬為大宛國寶,奈何以黃金換也?”

    漢朝使節跑了幾千裏來到這裏,押送了這麽多的黃金換一匹馬都不換,立功心切不說,單是心裏這口惡氣就沒有地方出,於是就在毋寡麵前破口大罵,估計是“我x你八輩兒祖宗”之類的不幹淨話,並把金馬擊碎,掉頭而去。

    中國有句古話,強龍壓不住地頭蛇,毋寡因而大怒並殺死使團,奪走金銀財寶。

    漢武帝得知後大怒,不知道怎麽迴事兒,竟然找到了浪蕩公子李廣利,封為“貳師將軍”,率領遠征軍攻打大宛。貳師城本來是大宛的地盤,漢武帝這招毒辣,李廣利,你不是想當諸侯嗎,好,給你個機會,你的封地在大宛的貳師城,打下了就是你的,打不下,你還是跟以前一樣,上街上浪蕩去吧。

    公元前103年,遠征軍抵達大宛東方的鬱成城,由於路途險遠,且途經的城市都拒接納李廣利的軍隊入城補給,卻被鬱成王擊敗。軍隊也傷亡了六七成,李廣利沒有辦法,向玉門關內退去。武帝聽說後臉上有些掛不住(掛住是不可能的)第一反應是震怒,下令:凡是退入玉門關者立斬!

    李廣利一臉苦相,沒有想到當將軍威武,可是打仗卻這麽艱難,沒有辦法,玉門關還是別過了,隻得率軍退迴敦煌塞。

    公元前102年,也就是太初三年,漢武帝展開全國動員,並對李廣利的遠征軍進行大規模增援,具體數目如下:精兵6萬,牛10萬頭,馬3萬匹,驢、駱駝萬餘運糧草軍資,又增調甲卒18萬以為後援。

    這迴漢軍長了記性,不能硬對硬,就秘密繞道鬱成城,直接圍攻大宛貴山城四十餘日,並殺死大宛兵將無數,關鍵時刻,切斷了大宛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放開古代,就拿現在來說,為了水源還爭鬥的你死我活,中國剛動雅魯藏布江的水,印度就不滿意了。況且大宛本就是沙漠幹旱國家,切斷水源,等於要了他們全國人的命。

    大宛貴族忍不住先動手了,不是對付漢朝軍隊,而是戰爭的挑起者-----國王毋寡,結果毋寡被殺,求和成功。

    求和是有代價的,中國有句古話,文雅的叫敬酒不吃吃罰酒,通俗的叫給臉不要臉,上次拿黃金換都不換,這次白送。漢軍也不客氣,“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三千匹迴國,並指定親漢大宛貴族昧蔡為大宛國王。”

    李廣利凱旋歸國,封海西侯,軍官各有封賞。

    劉屈犛和李廣利,連個人都是中山國人,同事加老鄉,自然親上加親。

    征和三年(前90年),李廣利正在得意的勁頭上,好歹打了勝仗,還沒有怎麽休息,漢武帝就派他去五原攻擊匈奴。老鄉加同事的劉屈犛去送行,送至渭橋,與李廣利辭別。

    廣利也不知道當時是不是抽風,信口開河地說:“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尚(長)何憂乎?”意思很明白:咱們兩個人聯合起來推薦昌邑王為太子。

    昌邑王劉髆是漢武帝第五子,孝武李夫人之子,李廣利的外甥。

    太子也是國本,這件事情豈是臣下能決定的?況且旁若無人地說這些掉腦袋的話。

    說了掉腦袋的話,後果不用想,那肯定是掉腦袋,因為有人,具體來說,是一個宦官,叫郭穰,不知道兩個人是不是因為平時沒有討好姓郭的,姓郭的向漢武帝打了個小報告,很簡短,隻有一句話:“丞相夫人祝詛上及與貳師共禱祠,欲令昌邑王為帝。”

    一句簡短的話可以要一條甚至幾十條人命,因為它的直接受眾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漢武帝。

    武帝心中的自尊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當即大怒:老子立誰為接班人還用得著你們這些人來費唾沫?

    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可怕。

    當時估計想都沒有想,就下令:將屈犛縛置廚車,被腰斬東市,妻子梟首華陽街,李廣利老婆被下獄。

    此時李廣利正在乘勝追擊,聽到這個噩耗,恐遭禍,就想將功抵罪,擊敗匈奴班師迴朝,可是事情往往不隨人願:兵敗。

    兵敗隻有兩個結果:自殺或投降。

    李廣利身上沒有漢節,所以沒有自殺,選擇了投降。投降總得得到迴報:單於也不吝嗇,將女兒嫁給他,地位在衛律之上。

    消息傳到漢廷,武帝自然不會等著他迴來一起處決了,直接誅滅廣利全族。但是李廣利的投降行為,賣國求榮,竟然被一個還沒有完全開化的原始民族所輕蔑,公元前88被衛律、閼氏找理由殺死,他鄉埋骨,掐指一算,比劉屈耗多活了兩年,值了。

    那個一直在背後的人物昌邑王劉髆於公元前97年受封為昌邑王,建都昌邑(今山東金鄉縣北),此即昌邑哀王。曆史上沒有記載劉髆是否受到了牽連,虎毒不食子,估計也就是口頭警告之類的處罰,但是這位兄弟確實是在公元前87年死的,有一點值得斟酌:鬱悶死的。

    兒子劉賀接替了王位,成了新任昌邑王。

    我的收藏一萬樓!

    <ul ss="forgift">

    <li>

    </li>

    <li>

    </li>

    <li>

    </li>

    <li>

    </li>

    <li ss="noline">

    </li>

    </u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帝劉賀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甫一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甫一飛並收藏皇帝劉賀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