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小榆出去,舒舒打了個哈欠,就在東次間躺了,照例午後小憩。


    等到她一覺醒來,九阿哥已經迴來了,坐在炕幾旁邊,翻看著冊子。


    “阿瑪跟額涅呢?”


    舒舒坐起來問道。


    九阿哥道:“未正的時候迴家了,嶽母沒叫喊你,爺送出去的。”


    舒舒點點頭。


    換了旁人,她不出麵送是失禮,可親阿瑪、親額涅也不會挑她的理。


    以後住在皇子府見麵的機會就多了。


    看著九阿哥手邊幾個厚厚的冊子,她好奇道:“這是什麽?”


    九阿哥遞給她一本道:“中午的時候老師來了,傳了汗阿瑪的口諭,擇好了咱們的包衣人口,就是怎麽挑人使喚,爺還拿不準……”


    他沒有封爵,可是眼下這皇子府的規製是貝勒規製,福鬆也早補了司儀長,那皇子府的人事也可以按照貝勒品級配給。


    兵部那邊總共有一百份錢糧,其中二十個是護軍,八十倜是馬甲例。


    這些名額是吃皇糧的。


    按照慣例是從九阿哥的旗屬人口與包衣人口中擇選。


    如今旗屬人口不分,那在包衣中擇選的比例給是幾成,九阿哥就拿不定主意。


    這是舒舒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她並沒有胡亂插嘴,隻道:“問問四哥跟五哥呢?這兩處也是貝勒府,應該有差不多的比例。”


    九阿哥搖頭道:“問了的話,他們又操心,還是算了,爺想著先看看府裏需要多少人,可著要用的人補,至於以後旗屬人口下來,到時候再說吧……”


    他這倒是夠任性的。


    不過舒舒也能理解。


    五阿哥是胞兄,四阿哥是在跟前的兄長,兩人都是好哥哥,愛操心的,要是成了例,以後不說直接插手這邊的事,也會多教導九阿哥。


    九阿哥卻是想要自己做主的。


    至於補缺的比例,那沒有法子,總不能為了給遙遙無期的旗屬人口留著缺,他們手邊的人就不夠使喚。


    兩人就去了書房,說起府裏所需的人手。


    舒舒道:“爺身邊的侍衛跟護軍是必須要,往後每日往內務府去,也要人隨侍。”


    貝勒級別的侍衛是十名,其中二等侍衛四人,三等侍衛六人。


    前者是從四品,後者是從五品,比宮裏侍衛矮半級。


    九阿哥點點頭,執筆記下,道:“那侍衛就補六人,分作兩班,每班三人……”


    “這六人不從包衣裏挑,黑護衛直接補個二等侍衛,再給老師家一個三等,其他的再說……”


    寫完這個,他道:“護軍補一半,先補十人,馬甲補四十,可以分兩班。”


    舒舒自然沒有異議。


    這是內城,護軍、馬甲都是看門戶的,更多的是形式。


    誰還敢來皇子府鬧事不成?


    這些是拿兵部錢糧的。


    剩下府中各處,九阿哥就直接按照阿哥所當時的差事,大致寫了個單子。


    掃灑上的人口十六人,分外院內院。


    外院用男子,內院用仆婦。


    針線房暫定十六人。


    這倒不是舒舒跟九阿哥奢靡,日日穿新衣,而是現下的規矩,府裏這些人要賞四季衣裳的。


    就是這十六人,也不夠用的,到時候再看著增加,或者是去外頭鋪子定些成衣。


    漿洗房八人。


    水上八人。


    膳房也是分了內外的,內膳房八人,外膳房十六人。


    車馬房八人。


    門房四人。


    采買四人。


    賬房四人。


    庫房四人。


    暫時想到的就是這些。


    舒舒與九阿哥都一個意思,不養閑人。


    像宮裏那種三班倒也沒有必要。


    除了侍衛、護軍、馬甲這些是兩班之外,膳房、門房是兩班,其他都是一班,就是車馬房這樣的地方也要留個當值的,防備著主子使喚。


    現下就是執役男女九十六人。


    九阿哥分下的包衣人口,滿洲佐領一,六十五戶;旗鼓佐領一,五十七戶;內管領一,三十五戶。


    總共是一百五十七戶。


    護軍、馬甲,加上執役人口,現在是一百四十六人。


    九阿哥道:“先一戶擇一人上差……”


    舒舒道:“還少十來個缺·”


    總要一家補一個差事,領一份錢糧,要不然不端這邊的飯碗,怎麽服管?


    九阿哥翻了旗鼓佐領那個冊子,道:“這有五家是銀匠,兩家是鐵匠,這七家可以先撥到銀樓那邊使喚……”


    舒舒聽了囹。


    銀匠還好,手藝人,跟銀樓對口。


    這鐵匠,實在不對口。


    九阿哥道:“沒事兒,到時候看看能不能改做銅器,不能就算了……”


    “還有幾戶,是牧戶,現在咱們沒有自己的馬場,就先養豬、養羊去,馬也在莊子那邊零星養幾匹備用賞人……”


    說到這裏,他又想起自己的計劃,明年開春要在莊子裏試種花生、玉米、土豆幾樣,到時候莊子上也需要人盯著。


    “剩下的,就挑些半大不小的小子,跟邢全打下手,年後去莊子裏去當值……”


    他又想起了自家府裏已經有了兩個典儀,還有福鬆跟高斌身邊,也都是光杆將軍。


    “再挑出幾個讀書識字的小廝,一人分兩個跑腿。”


    如此一來,差不多一家就能輪到一個缺,丁口多的一個半。


    舒舒點頭道:“如此也好,迴頭爺也看看十弟府裏安排的人手如何,看看有什麽是咱們落下的。”


    九阿哥點頭,道:“嗯,等到遞到內務府前,肯定要對一對。”


    夫妻倆說完閑話,舒舒才想起王格格之事,道:“兆佳格格不是膽子大的,這迴該老實了。”


    九阿哥皺眉道:“白養了三人,真是的。”


    兆佳格格帶了兩個丫頭,住在西路的小院中。


    自成天地,倒是比之前在阿哥所時貓在後院舒坦。


    隻是她那邊,肯定不能就兩個丫頭。


    舒舒想了想,就道:“爺,要不要給那邊添個小廚房。”


    這樣每日撥分例過去,再安排兩個灶上人,就能自給自足了。


    九阿哥看了她一眼,道:“你還真心大,灶房哪裏能隨便設?要是有人使壞怎麽辦?’”


    現在的皇子府,磚木結構,最是怕火。


    舒舒默然,她還沒想過這些。


    九阿哥道:“迴頭從敬事房要些太監,給那邊分個小太監使喚就是了,讓她別出來,省得礙你的眼。”


    舒舒沒有應答,道:“迴頭再說吧。”


    雖說立場不同,可是這樣圈著,她也怕將人圈出毛病來。


    她打算明天見見。


    上迴跟兆佳格格說話,還是過年守歲的時候。


    木。


    西路,小院。


    跟正院隔著一條甬道,自成一體。


    院子雖小,房舍卻不少。


    北房三正兩耳五間,東西各三間廂房。


    總共十一間屋子,隻有兆佳格格主仆三人。


    兆佳格格卻沒有覺得欣喜,反而如同驚弓之鳥。


    等到日暮時分,一個丫頭去膳房提膳迴來,兆佳格格已經迫不及待,道:“可打聽到了,那三個呢?”


    她惴惴不安,說話都帶了顫音。


    那丫頭撂下膳盒,心有餘悸,道:“奴才問了棠姑娘,說是九爺下令,送王格格去慎刑司了,那兩個宮人直接退迴內務府。”


    屋子裏一下都安靜下來。


    兩個宮人不知道王格格有短處,隻當九阿哥冷冽無情。


    那慎刑司豈是隨便送的?


    不說要命,也是要半條命!


    就是退迴內務府的宮人,也沒有好下場,按照規矩多半是打發到景山掃灑的。


    兆佳格格卻是身子發軟,忍不住對正院方向拜了拜。


    她樂意做個擺設,也不往前折騰,隻盼著福晉一如既往的大度。


    木。


    皇子府,正院。


    九阿哥定好了大致的人口數,就打發何玉柱遞到前頭去了。


    一百多戶人口,多是住在皇城裏或皇城邊。


    那邊是內務府包衣所在。


    那也是沒有法子之事,皇子府後頭的配房有數,也不能將包衣人口都安排過來。


    迴頭挑好了來執役的人,他們就過來當差。


    皇子府現在人手不全,福鬆、張廷瓚、高衍中都在前院,也說著貝勒府的執役人口。


    張廷瓚是康熙十八年進士,而後是庶吉士,散館授編修,而後這小二十年,基本在翰林院打轉轉。


    他平日裏在翰林院也是看書、編書,實沒有想到會被抓來任皇子的典儀。


    而且上任伊始,做的第一件事也跟典儀毫無關係,是要跟福鬆與高衍中一起掌眼挑選府中人口。,


    對於一個翰林來說,這麽接地氣的差事還是頭一迴。


    九阿哥隻給了個總數,還有一戶一人這個限定,其他的完全沒有交代。


    張廷瓚雖說在三人中年歲最大,可行事有分寸,曉得福鬆雖是年歲小,卻掛著司儀長,就道:“大人看如何選人?”


    高衍中也看著福鬆。


    福鬆想了想,道:“護軍跟馬甲既是吃皇糧的,就按照八旗挑甲的規矩來,直接考核,擇優選拔……”


    張廷瓚是科舉出身,習慣考試的,也覺得考試最公平,點頭附和。


    高衍中則補充道:“九爺讓挑五十人,那就再多選十人備用,到時候有出缺的,直接補充,省得再考。”


    剩下府中執役人口,則是先分出男女數,而後先挑有手藝的、針線、灶上、馬房賬房這些,剩下的再挑粗使。


    張廷瓚在旁看著,覺得不對勁起來。


    怎麽覺得這人手都緊吧呢?


    他父親雖是漢官,不在旗,卻是內城賜了宅邸的,而且是在皇城裏,就在西安門內。


    五進的宅子,使喚的下人也有百十來口。


    堂堂的皇子府,使喚男女人口不到百人?


    他帶了不解道:“這是從的貝勒府的例?”


    一句話,倒是將高衍中給問住了。


    高衍中望向福鬆。


    福鬆搖頭,從袖子裏掏出一個折子來,道:“這是我跟四貝勒府司儀長要的貝勒府的各處人口數目……”


    隻是今天忙忙碌碌的,還沒來得及給九阿哥。


    沒想到九阿哥那邊心急,拿到了包衣人口冊子,就將要使喚的人口數給出來了。


    張廷瓚與高衍中看了折頁,張廷瓚卻是誤會了。


    他道:“看來外頭傳言有誤,九爺行事謙遜。”


    原來陰錯陽差的,九阿哥跟舒舒敲定的執役人數,隻有貝勒府人口數的五成。


    加上之前的護軍與馬甲也是按照五成選人,張廷瓚就以為九阿哥是因為沒有封爵,主動減等。,


    高衍中跟九阿哥更相熟些,總覺得有其他緣故,“謙遜”兩個字與九阿哥不搭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公公叫康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九並收藏我的公公叫康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