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辰和房玄齡又是相視一笑,都沒有開口,這就讓張寒不知所錯,撓了撓後腦勺,也跟著嘿嘿的傻笑了起來,然後一臉呆萌的問道“我是不是說錯話了?將軍軍師,你們再笑什麽?”
李昊辰停止笑聲,並沒有迴答張寒的問題,反而問張寒道“我們笑什麽不重要,你在笑什麽啊?”語氣之中充滿了調笑之意。
張寒再次摸了摸自己的後腦,然後傻笑了一下道“屬下也不知道屬下在笑什麽,不過屬下看將軍和軍師都在笑,便跟著一起笑了。”
李昊辰和房玄齡再次同時哈哈大笑了起來,然後房玄齡對著李昊辰說道“將軍,屬下看這張將軍和呂局長到是像一家人!”
李昊辰聽了房玄齡的話,含笑的點了點頭對著張寒道“張寒啊,我看你可以去和呂銅增進一下感情,本侯認為你二人可以結拜成兄弟!以後相處必然能夠很默契!”
李昊辰這句話本就是戲言,但是張寒曆來對李昊辰的話當做是軍令行事,別說是讓他和呂銅結拜,就是李昊辰說讓他給呂銅當兒子他都不會有任何遲疑,便直接開口道了聲,末將領命,便去找呂銅結拜去了。
張寒找到呂銅的時候,呂銅正因為剛才在書房之中窩了一肚子氣,沒地方發泄呢,就碰到張寒這個二愣子帶著香案蠟燭,要拉著他結拜,還說是奉了將軍的命令。讓本就強壓怒火的呂銅,頓時噌的一下火氣,一腳踢翻了香案,嘴中還大罵張寒。張寒雖然性子比較直,但並不傻,頓時就和呂銅動起了手,別說兩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識,兩人還真的在互毆後,感覺到了惺惺相惜,便真的結拜成了異姓兄弟。李昊辰後來知道這件事,也對自己本來的一句玩笑之語,成就了一對異性兄弟,而大感欣慰。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李昊辰在張寒風風火火的出了書房,又與房玄齡對視了一眼,微微的搖了搖頭,表示對於張寒這個直腸子,也很是無奈。
在張寒走後,李昊辰便和房玄齡討論起來河南道的救災,不過房玄齡顯然有些心不在焉,李昊辰也知道房玄齡嘴上說認同自己的觀點,心中還是對秦瓊的離去很不放心,李昊辰索性也就不和房玄齡再說河南道的局勢,而是很突兀的問房玄齡道“房先生,你可會釣魚?”
房玄齡向來自視甚高,吟詩作畫他略通一二,但說垂釣之事,他確是一竅不通,雖然疑惑為什麽李昊辰突然之間問他這個問題,但還是老老實實的搖頭道“屬下不會!”
李昊辰聞言哈哈一笑道“本侯看先生也是不會,昔日周文王遇薑太公,太公便直鉤釣魚,文王不解便問太公這是何故,太公言直鉤釣魚,願者上鉤!文王聞言驚為天人,遂拜其為相,在西岐發兵,諸侯響應,成就大周!”
房玄齡聽李昊辰給他講願者上鉤的典故,還是心中有些不解,便開口道“這個典故,屬下知道,司馬遷的《史記》中有記載,但不知將軍和屬下說這個典故是為何意?”
李昊辰見房玄齡還是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便再次開口道“房先生,可知為什麽周文王聽薑太公一句願者上鉤,便驚為天人,拜其為相?”
房玄齡聽著李昊辰的問題,本想迴答說,薑太公仙風道骨折服周文王,但一想,李昊辰肯定不是這個意思,便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清楚。
李昊辰看房玄齡一臉求知欲,便繼續說道“所謂願者上鉤,本就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便講的凡是不可去強求,你也可以理解為強扭的瓜不甜。周文王和薑太公都是精通道家學說之人,所以因為這一句話,才折服了周文王。本侯今天想告訴先生的是,秦瓊不論迴不迴來,本侯都能夠接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凡是也都有定數緣法,先生過於擔心,是著了下道了!”
李昊辰這番話說的自己都不禁有些汗顏,他是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今天卻講了一大通的唯心思想,對自己睜著眼睛說瞎話,不禁心虛。不過李昊辰也沒有辦法,這個年代就這種理論最能說服人,他不想讓房玄齡無謂的擔心,影響心緒,便隻能如此。
而李昊辰真正篤定的認為秦瓊一定會迴來的原因是,因為他前世仔細研究過秦瓊這個人物,深知其重情重義,一生未負他人一次,李昊辰相信這次秦瓊也不會負他,不過這些他沒法和房玄齡解釋,便隻能用剛才那番理論說服房玄齡。
果然李昊辰的話剛剛說完,房玄齡一臉的恍然大悟,連忙對著李昊辰施禮道“將軍高論,玄齡受教了!屬下實沒有想到將軍居然有如此胸襟,玄齡佩服,玄齡心境與將軍一比卻實落了下乘!”
李昊辰看著房玄齡因為自己的話,果然神色恢複了正常,便再次和他說起了河南道的日後事宜。李昊辰自知,在地方施政治理上不如房玄齡,便想多采取房玄齡的意見,房玄齡一邊說,李昊辰一邊記,以免自己日後忘記。
不過正當兩人聊得興起,從河南道的事情剛聊到朝廷局勢的時候,薛仁貴衝進了書房,打斷了兩人的談話。
薛仁貴一見李昊辰,便連忙拜倒在地上道“孩兒拜見義父!秦瓊那廝帶著武器已經衝進府邸,打傷了孩兒手底下好幾個兄弟了,孩兒請義父暫離書房,孩兒必替義父擒拿此賊!”
房玄齡聞言大驚,李昊辰確實一臉神色如常,溫和的道“怎麽迴事?詳細的給為父說來!”
經過薛仁貴的講述,李昊辰明白了,原來秦瓊在府邸門口說要見李昊辰,結果薛仁貴說他叛逃還救走了欽犯,讓他放下武器自縛再說,秦瓊不肯,雙方便打了起來。
李昊辰聽完了薛仁貴的講述後,便直接道“不要阻攔秦將軍,讓他來書房見我!”
。
李昊辰停止笑聲,並沒有迴答張寒的問題,反而問張寒道“我們笑什麽不重要,你在笑什麽啊?”語氣之中充滿了調笑之意。
張寒再次摸了摸自己的後腦,然後傻笑了一下道“屬下也不知道屬下在笑什麽,不過屬下看將軍和軍師都在笑,便跟著一起笑了。”
李昊辰和房玄齡再次同時哈哈大笑了起來,然後房玄齡對著李昊辰說道“將軍,屬下看這張將軍和呂局長到是像一家人!”
李昊辰聽了房玄齡的話,含笑的點了點頭對著張寒道“張寒啊,我看你可以去和呂銅增進一下感情,本侯認為你二人可以結拜成兄弟!以後相處必然能夠很默契!”
李昊辰這句話本就是戲言,但是張寒曆來對李昊辰的話當做是軍令行事,別說是讓他和呂銅結拜,就是李昊辰說讓他給呂銅當兒子他都不會有任何遲疑,便直接開口道了聲,末將領命,便去找呂銅結拜去了。
張寒找到呂銅的時候,呂銅正因為剛才在書房之中窩了一肚子氣,沒地方發泄呢,就碰到張寒這個二愣子帶著香案蠟燭,要拉著他結拜,還說是奉了將軍的命令。讓本就強壓怒火的呂銅,頓時噌的一下火氣,一腳踢翻了香案,嘴中還大罵張寒。張寒雖然性子比較直,但並不傻,頓時就和呂銅動起了手,別說兩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識,兩人還真的在互毆後,感覺到了惺惺相惜,便真的結拜成了異姓兄弟。李昊辰後來知道這件事,也對自己本來的一句玩笑之語,成就了一對異性兄弟,而大感欣慰。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李昊辰在張寒風風火火的出了書房,又與房玄齡對視了一眼,微微的搖了搖頭,表示對於張寒這個直腸子,也很是無奈。
在張寒走後,李昊辰便和房玄齡討論起來河南道的救災,不過房玄齡顯然有些心不在焉,李昊辰也知道房玄齡嘴上說認同自己的觀點,心中還是對秦瓊的離去很不放心,李昊辰索性也就不和房玄齡再說河南道的局勢,而是很突兀的問房玄齡道“房先生,你可會釣魚?”
房玄齡向來自視甚高,吟詩作畫他略通一二,但說垂釣之事,他確是一竅不通,雖然疑惑為什麽李昊辰突然之間問他這個問題,但還是老老實實的搖頭道“屬下不會!”
李昊辰聞言哈哈一笑道“本侯看先生也是不會,昔日周文王遇薑太公,太公便直鉤釣魚,文王不解便問太公這是何故,太公言直鉤釣魚,願者上鉤!文王聞言驚為天人,遂拜其為相,在西岐發兵,諸侯響應,成就大周!”
房玄齡聽李昊辰給他講願者上鉤的典故,還是心中有些不解,便開口道“這個典故,屬下知道,司馬遷的《史記》中有記載,但不知將軍和屬下說這個典故是為何意?”
李昊辰見房玄齡還是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便再次開口道“房先生,可知為什麽周文王聽薑太公一句願者上鉤,便驚為天人,拜其為相?”
房玄齡聽著李昊辰的問題,本想迴答說,薑太公仙風道骨折服周文王,但一想,李昊辰肯定不是這個意思,便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清楚。
李昊辰看房玄齡一臉求知欲,便繼續說道“所謂願者上鉤,本就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便講的凡是不可去強求,你也可以理解為強扭的瓜不甜。周文王和薑太公都是精通道家學說之人,所以因為這一句話,才折服了周文王。本侯今天想告訴先生的是,秦瓊不論迴不迴來,本侯都能夠接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凡是也都有定數緣法,先生過於擔心,是著了下道了!”
李昊辰這番話說的自己都不禁有些汗顏,他是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今天卻講了一大通的唯心思想,對自己睜著眼睛說瞎話,不禁心虛。不過李昊辰也沒有辦法,這個年代就這種理論最能說服人,他不想讓房玄齡無謂的擔心,影響心緒,便隻能如此。
而李昊辰真正篤定的認為秦瓊一定會迴來的原因是,因為他前世仔細研究過秦瓊這個人物,深知其重情重義,一生未負他人一次,李昊辰相信這次秦瓊也不會負他,不過這些他沒法和房玄齡解釋,便隻能用剛才那番理論說服房玄齡。
果然李昊辰的話剛剛說完,房玄齡一臉的恍然大悟,連忙對著李昊辰施禮道“將軍高論,玄齡受教了!屬下實沒有想到將軍居然有如此胸襟,玄齡佩服,玄齡心境與將軍一比卻實落了下乘!”
李昊辰看著房玄齡因為自己的話,果然神色恢複了正常,便再次和他說起了河南道的日後事宜。李昊辰自知,在地方施政治理上不如房玄齡,便想多采取房玄齡的意見,房玄齡一邊說,李昊辰一邊記,以免自己日後忘記。
不過正當兩人聊得興起,從河南道的事情剛聊到朝廷局勢的時候,薛仁貴衝進了書房,打斷了兩人的談話。
薛仁貴一見李昊辰,便連忙拜倒在地上道“孩兒拜見義父!秦瓊那廝帶著武器已經衝進府邸,打傷了孩兒手底下好幾個兄弟了,孩兒請義父暫離書房,孩兒必替義父擒拿此賊!”
房玄齡聞言大驚,李昊辰確實一臉神色如常,溫和的道“怎麽迴事?詳細的給為父說來!”
經過薛仁貴的講述,李昊辰明白了,原來秦瓊在府邸門口說要見李昊辰,結果薛仁貴說他叛逃還救走了欽犯,讓他放下武器自縛再說,秦瓊不肯,雙方便打了起來。
李昊辰聽完了薛仁貴的講述後,便直接道“不要阻攔秦將軍,讓他來書房見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