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勝之後的喜悅持續一天一夜,瘋狂的東齊甲卒在喝光最後一壇酒之後,擠在隻能容下三萬人的虎牢關憨憨大睡。
作為軍事要塞,虎牢沒有平民百姓定居,唯有少部分要錢不要命的生意人長住關中。
人老珠黃的青樓女子在這一天一夜飽受摧殘,最終因體力不支倒在虎牢關中。
人死身還熱,許多未曾發泄的甲卒連屍體都不放過。
關中唯一一間酒樓被哄搶一空,所有不要命的生意人最終都命喪虎牢,到了連最看重的錢財也沒保住。
除開玄甲軍不足三千的降卒,關中再無西梁人。
迴到騎軍駐地的徐子東躲在帳中養傷,在這之前他不會見任何外人。
昨日追殺孟拱的屈狐仝沒有跑出太遠便迴頭,一同帶迴的還有孟拱和他小妾的屍體,隻有何劍雲不知去向。
孟拱不是屈狐仝殺的,而是自殺的。
這一點,徐子東萬萬沒有想到。
狗頭軍師周武陵說,或許孟拱一開始就知道徐子東不會放過他,卻還是盡心盡力幫徐子東說謊。也許在不愛擊鼓的孟拱看來,徐子東一定會是讓天下太平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徐子東身上。
這些都隻是推測,沒人知道孟拱臨死前都在想什麽。
孟拱和愛妾被火化成灰,灑在虎牢那遍地黃土之中。
帳中幾人,除開周武陵張盼屈狐仝朱壁川,剩下的人人帶傷。
暖陽當空,略微偏西。
傷情最重的徐子東趴在那裏一動不動,幾個心腹或坐或站,皆是神色凝重。
自昨夜開始,前後有三次刺殺行動發生,行刺的都是脫去甲胄的鉤鐮軍士卒。
這些人的目標很明確,統統指向功臣徐子東。
一夜之間,三十餘甲卒死在徐子東帳外,臨死之前揚言做鬼都不會放過他。
徐子東倒是不怕,也懶得去和那些腦子一根筋的甲卒解釋什麽,因為說不通。
那些人隻看到他徐子東帶人出城砍殺袍澤時的兇狠,卻沒有看到徐子東為救他們的命在那虎牢城門拚死搏殺的決絕。
他們要報仇沒錯,徐子東的確殺過鉤鐮軍的袍澤。
徐子東也不覺得自己有錯,因為他殺的每一個人都讓更多的兄弟活著走上虎牢。
既然都沒有錯,那就隻能怪那些人命不好,撞上他徐子東手中的刀。
暗中的刺殺還能說是私人所為,可今日鉤鐮軍與騎軍在虎牢關中上百人的械鬥,已經超出徐子東的預料。
仇恨和崇拜鼓動著同軍之人拔刀相向,造成不下二十人傷亡。
若不是楊林去的及時,指不定會有更大的混亂發生。
徐子東想不到,楊林想不到,就連楊象升也始料不及。
楊林在大庭廣眾之下問過那帶頭的鉤鐮軍甲卒為何要這般做。
那人答道:“我不管他徐子東有多大功勞,我也不管他是真降還是假降,我也不知道你們這些個將軍的陰謀詭計。我隻知道我兄弟是被徐子東殺的,我就要砍下他的腦袋為我兄弟報仇。”
這件事之後,不管是徐子東還是楊林,他們都明白,至少在這一批鉤鐮軍死絕或是退伍之前,徐子東和鉤鐮軍的仇怨怎麽都化解不開。
眼下徐子東在等,在等楊象升找他,等著老將的最後一次召見。
可惜他沒等到,因為楊象升親自來到騎軍之中,沒帶一兵一卒。
楊象升的到來令的帳中氣氛更加沉重。
尤其是被楊象升親自帶進軍伍,又一手提拔為校尉的陸道聖更覺尷尬。
周武陵最為識趣,伸手一拉張盼,帶著一幹人等往外走,唯有杜從文死活不願起身。
知道徐子東與杜從文的關係,楊象升也不介意讓這個憨厚的大個子留在帳內。
開場白照例是些傷勢如何,多謝大將軍關心,可曾用飯之類的屁話。
在這之後,楊象升才奔向主題:“今日金角送來消息,打今日起你就是騎軍名副其實的主將,這是陛下親自下的命令。杜從文這小子一直想著替你扛纛,如今算是得償所願,哈哈。”
故作灑脫的笑聲並未得到兩個年輕人的符合,這讓楊象升有些尷尬。
這種尷尬並未持續太久,趴著的徐子東微微抬起頭道:“老薑還說什麽沒?”
老薑?
楊象升瞬間了然,看來這徐子東沒把他當外人,要不然也不會在他麵前這般稱唿皇帝,欣慰笑道:“說不說我也知道該怎麽做,這一點你不用擔心。我倒是好奇你與陛下到底是什麽關係,能得陛下看重,還敢這般稱唿他。”
抬頭的動作很累,未曾受傷的手曲迴身前,下巴壓在胳膊上,調整到一個最舒服的姿勢,徐子東閉眼道:“早年走過一趟江湖,一道去過洛陽西蜀南楚。那時候沒什麽銀子,吃飯睡覺都是老薑付的錢。”
“哦。”大將軍感概道:“那陛下這銀子沒白花。”
“可不是!”一句褒獎讓徐子東心情一美,咧嘴道:“咱可不是白花銀子不辦事的主。”
一句之後,帳中再度沉靜。
有些話楊象升不說,徐子東也知道,就是因為知道,所以才更加不願意聽到。
他徐子東這輩子敬重的人還真不多,除開唐老爺子,便是唐永武,再加一個楊象升。至於謝不言,張繡這些人,那就隻有敬沒有重。
敬他們絕頂天下的風流,卻不會重他們,因為他們到底是外人。
外人絕頂天下又如何?與他徐子東有半個銅板的關係?
可唐顯,唐永武不一樣。
若說唐顯是養他愛他的至親,那唐永武就是徐子東軍伍之中最親近的領路人。而唐永武之後,便是替他牽馬,教他軍中門道的楊象升。
這二人,如師如父。
如今一個身死,一個將要把他掃出門牆。
這樣的感覺,徐子東不喜歡。
長久的沉默也不是辦法,該來的總是要來。
看上去還算年輕的楊象升解下腰間佩刀,放在徐子東身側,輕聲道:“虎牢之後,我要西進洛陽,至於你,大概是要北上禦金。這一點陛下雖然沒有直言,但讓你迴通州便可窺見一二。
胡三歸身死之後,數萬冀州人馬需要消化,若是我一個人吃,想必陛下不會喜歡。可讓你來吃,我怕你也吃不下。陛下說讓你帶兩萬人去通州,卻是沒有言明帶哪些人。
我琢磨著將冀州幾萬人打散,鉤鐮軍吃一部分,各方軍馬吃一部分,你再吃一部分該是最好的辦法。再把小唐留下的家底和幽州李釗給你,怎麽也能湊夠兩萬人,這樣一來你去通州的時候腰板子也硬。往後不管是和蕭遠山叫板,還是和譚山嶽喝酒都不會沒底氣。”
就像老爹對著即將出門遊學的兒子那樣,沒有兒子,隻有三個女兒的楊象升繼續道:“有本錢是好事,但本錢這個東西若是滾不出利潤,那早晚有一天也會變成光腳的。禦金那邊不比洛陽,拿不拿得下都無關大局,沒必要豁出本錢去拚,就算吃下來也是賠本買賣,不值當。
你啥都好,就是不喜歡算本錢,通州一戰拿著騎軍去換命便是不智,就算拿下通州,到底把家底輸去一半。這些本可以讓那些雜牌軍去幹,你就沒去算。一個騎軍比我的鉤鐮軍還值錢,你說虧是不虧?”
徐子東微微撇嘴,本想爭辯一二,可一想到以後可能再沒機會聽大將軍念叨,便收起爭執之心,不情不願的一點頭。
知他性格的楊象升哪裏看不出他的不屑,仍是勸道:“不劃算的生意,一次兩次倒是沒什麽,可要是一直這樣,早晚要輸得一幹二淨。天下的軍功遍地都是,陛下忍辱負重做一個兒皇帝,肯定不會隻盯著西梁這一塊肉,以後南楚西蜀都是菜,你要是把本錢賠出去,以後這些好菜可就沒你下嘴的份。
聽我一句,北上禦金的時候,別那麽玩命,等著澤州洛陽的信,隻要這邊拿下,禦金關唾手可得。”
本不想爭的徐子東越聽越不是滋味,怎麽聽都感覺楊象升是怕他功勞太大,蓋過他大將軍的風頭。埋頭掩飾自己的不滿,徐子東低聲道:“大將軍,舒小心已經到天南城,何大象圍剿裴苳滸的兵馬也已經上路。若是陳友諒緩過勁來,我們還沒拿下禦金道和洛陽道,那老薑翻身的機會可就更加渺茫。到那時候,你有天大的本錢也得送去孝敬陳友諒,這一點將軍可曾想過?”
一聲質問,讓楊象升心中一悲。
老話說言多必罪,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本是要這個年輕人多明白些東西,到頭來反讓自己變成一個小人。
話已說明,楊象升也不再糾纏,摸著解下的佩刀,轉移話題道:“這把刀是唐永武的戰利品,當年為博老子賞識送給我的物件。如今唐家騎軍改姓徐,我也沒什麽貴重東西,隻當拿物歸原主做個順水人情。就算看在唐永武的份上,也別讓小唐的心血埋在禦金關。這一點,你可能答應老夫?”
艱難的爬起身,徐子東拿過那把造型精美的彎刀,一看就知道不是中原物件,該是那大漠草原的遊騎佩刀。
刀柄鑲有名貴寶石,應該是草原貴族之物。
這樣的刀,且不論他比抵百金的價值,單是它對楊象升的意義,便是給多少錢也換不到的物件。
徐子東曾在唐永武的隻言片語中聽說過楊象升的發家史,也聽說過當年鉤鐮軍和草原遊騎的大戰。
這樣珍貴的禮物,徐子東隻覺太過沉重,有些受之不起。
剛要推脫,楊象升卻將刀按在他手中,微笑道:“天下傳言,你爺爺曾經對陳友諒說過,沙場是年輕人的。他那昨日黃花,經不起再戰沙場的折騰。這話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但說的卻很有道理。如今我楊象升雖然沒到昨日黃花的地步,也沒你爺爺那般本事。可人總會老,到那時候提不起刀,殺不死人,也就不能再占著茅坑不拉屎,總要把位置讓出來。”
約莫是說的動情,楊象升突然站起身,豪邁道:“老子這輩子就算沒有通州虎牢這兩次軍功,同樣也是大齊第一人。你覺得我會恬不知恥的打壓後輩?”
徐子東神色一震,隻覺眼前這一幕好像在哪裏見過,卻又想不起來。繼而心中愧疚萬分,不該拿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小子,收好老子的刀,以後好去砍蕭遠山,李莫升,潘浪等人的頭。以後若能如你爺爺一般帶刀上殿,可別忘記給後人說一聲,是誰給你的刀。”
這是徐子東第一次覺得身材不高的楊象升竟然如此高大。
送刀說事,再往後估摸著是些小兒女才有的哭哭啼啼,這一點楊象升不喜歡,也不管徐子東聽沒聽到,轉身便要離去。
這一走,也不知還有沒有相逢的日子。
徐子東慌忙起身,不去管背上的傷,不去管腿上和肩膀的疼痛,緊握著彎刀,單膝跪地吼道:“恭送大將軍。”
已經快要走出帳外的楊象升停步,沒有轉頭,背對著徐子東輕聲道:“大齊能入我楊象升狗眼的就那麽幾人,唐永武已死,蒙離暴斃。楊林到底差些東西,就看你徐子東有沒有命接老夫的位置。”
言落人走,帳中隻剩兄弟二人。
跪地的徐子東一直沒有起身,就那麽一直跪著。
也不知過去多久,杜從文來到他身邊,小聲道:“我覺得大將軍像一個人。”
珍而重之的握著手中彎刀,徐子東問道:“像誰?”
“謝不言。”
跪著的少年心念一通,剛才那似曾相識卻有想不起來的感覺豁然通透。
難怪,原來我真的見過。
艱難起身,徐子東望向帳外,明明看不到楊象升的人影,卻覺得這人就在眼前,和另外一個人重疊在一起。
誰說隻有江湖才有心胸廣闊的風流人物,看看,看看他楊象升。
沙場大風流。
送刀,送馬,送人,到最後可能連大將軍的位置都要送出去。徐子東迴想起謝不言送出天下第一的時候,也不知王千陽是不是和自己一樣的心情。
“走,送送大將軍。”
一瘸一拐走出帳外,杜從文緊隨其後。
帳外風起,黃沙亂竄。
不遠的地方,楊象升單人離去,稍顯孤寂。
騎軍大營之中,突然湧出無盡甲卒,紛紛立在原地。
朱壁川,陸道聖,閆振山立在營門口。
就在楊象升將要踏出營門的那一刻。
朱壁川當先跪地,喝道:“恭送大將軍。”
儒雅校尉知道,從今天起,他們這一支騎軍便和楊象升再無關係。
“恭送大將軍。”
陸道聖,閆振山,還有那唐永武一手帶出來的騎軍,以及從鉤鐮軍加入騎軍的甲卒跪地唿喊。
腳步微停,楊象升沒有迴頭。
“小唐啊!你要是活著該多好。”
背影遠去,分道揚鑣。
這一日,鉤鐮軍連同雜軍西進洛陽。
這一日,徐子東獨立門戶東進通州。
作為軍事要塞,虎牢沒有平民百姓定居,唯有少部分要錢不要命的生意人長住關中。
人老珠黃的青樓女子在這一天一夜飽受摧殘,最終因體力不支倒在虎牢關中。
人死身還熱,許多未曾發泄的甲卒連屍體都不放過。
關中唯一一間酒樓被哄搶一空,所有不要命的生意人最終都命喪虎牢,到了連最看重的錢財也沒保住。
除開玄甲軍不足三千的降卒,關中再無西梁人。
迴到騎軍駐地的徐子東躲在帳中養傷,在這之前他不會見任何外人。
昨日追殺孟拱的屈狐仝沒有跑出太遠便迴頭,一同帶迴的還有孟拱和他小妾的屍體,隻有何劍雲不知去向。
孟拱不是屈狐仝殺的,而是自殺的。
這一點,徐子東萬萬沒有想到。
狗頭軍師周武陵說,或許孟拱一開始就知道徐子東不會放過他,卻還是盡心盡力幫徐子東說謊。也許在不愛擊鼓的孟拱看來,徐子東一定會是讓天下太平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徐子東身上。
這些都隻是推測,沒人知道孟拱臨死前都在想什麽。
孟拱和愛妾被火化成灰,灑在虎牢那遍地黃土之中。
帳中幾人,除開周武陵張盼屈狐仝朱壁川,剩下的人人帶傷。
暖陽當空,略微偏西。
傷情最重的徐子東趴在那裏一動不動,幾個心腹或坐或站,皆是神色凝重。
自昨夜開始,前後有三次刺殺行動發生,行刺的都是脫去甲胄的鉤鐮軍士卒。
這些人的目標很明確,統統指向功臣徐子東。
一夜之間,三十餘甲卒死在徐子東帳外,臨死之前揚言做鬼都不會放過他。
徐子東倒是不怕,也懶得去和那些腦子一根筋的甲卒解釋什麽,因為說不通。
那些人隻看到他徐子東帶人出城砍殺袍澤時的兇狠,卻沒有看到徐子東為救他們的命在那虎牢城門拚死搏殺的決絕。
他們要報仇沒錯,徐子東的確殺過鉤鐮軍的袍澤。
徐子東也不覺得自己有錯,因為他殺的每一個人都讓更多的兄弟活著走上虎牢。
既然都沒有錯,那就隻能怪那些人命不好,撞上他徐子東手中的刀。
暗中的刺殺還能說是私人所為,可今日鉤鐮軍與騎軍在虎牢關中上百人的械鬥,已經超出徐子東的預料。
仇恨和崇拜鼓動著同軍之人拔刀相向,造成不下二十人傷亡。
若不是楊林去的及時,指不定會有更大的混亂發生。
徐子東想不到,楊林想不到,就連楊象升也始料不及。
楊林在大庭廣眾之下問過那帶頭的鉤鐮軍甲卒為何要這般做。
那人答道:“我不管他徐子東有多大功勞,我也不管他是真降還是假降,我也不知道你們這些個將軍的陰謀詭計。我隻知道我兄弟是被徐子東殺的,我就要砍下他的腦袋為我兄弟報仇。”
這件事之後,不管是徐子東還是楊林,他們都明白,至少在這一批鉤鐮軍死絕或是退伍之前,徐子東和鉤鐮軍的仇怨怎麽都化解不開。
眼下徐子東在等,在等楊象升找他,等著老將的最後一次召見。
可惜他沒等到,因為楊象升親自來到騎軍之中,沒帶一兵一卒。
楊象升的到來令的帳中氣氛更加沉重。
尤其是被楊象升親自帶進軍伍,又一手提拔為校尉的陸道聖更覺尷尬。
周武陵最為識趣,伸手一拉張盼,帶著一幹人等往外走,唯有杜從文死活不願起身。
知道徐子東與杜從文的關係,楊象升也不介意讓這個憨厚的大個子留在帳內。
開場白照例是些傷勢如何,多謝大將軍關心,可曾用飯之類的屁話。
在這之後,楊象升才奔向主題:“今日金角送來消息,打今日起你就是騎軍名副其實的主將,這是陛下親自下的命令。杜從文這小子一直想著替你扛纛,如今算是得償所願,哈哈。”
故作灑脫的笑聲並未得到兩個年輕人的符合,這讓楊象升有些尷尬。
這種尷尬並未持續太久,趴著的徐子東微微抬起頭道:“老薑還說什麽沒?”
老薑?
楊象升瞬間了然,看來這徐子東沒把他當外人,要不然也不會在他麵前這般稱唿皇帝,欣慰笑道:“說不說我也知道該怎麽做,這一點你不用擔心。我倒是好奇你與陛下到底是什麽關係,能得陛下看重,還敢這般稱唿他。”
抬頭的動作很累,未曾受傷的手曲迴身前,下巴壓在胳膊上,調整到一個最舒服的姿勢,徐子東閉眼道:“早年走過一趟江湖,一道去過洛陽西蜀南楚。那時候沒什麽銀子,吃飯睡覺都是老薑付的錢。”
“哦。”大將軍感概道:“那陛下這銀子沒白花。”
“可不是!”一句褒獎讓徐子東心情一美,咧嘴道:“咱可不是白花銀子不辦事的主。”
一句之後,帳中再度沉靜。
有些話楊象升不說,徐子東也知道,就是因為知道,所以才更加不願意聽到。
他徐子東這輩子敬重的人還真不多,除開唐老爺子,便是唐永武,再加一個楊象升。至於謝不言,張繡這些人,那就隻有敬沒有重。
敬他們絕頂天下的風流,卻不會重他們,因為他們到底是外人。
外人絕頂天下又如何?與他徐子東有半個銅板的關係?
可唐顯,唐永武不一樣。
若說唐顯是養他愛他的至親,那唐永武就是徐子東軍伍之中最親近的領路人。而唐永武之後,便是替他牽馬,教他軍中門道的楊象升。
這二人,如師如父。
如今一個身死,一個將要把他掃出門牆。
這樣的感覺,徐子東不喜歡。
長久的沉默也不是辦法,該來的總是要來。
看上去還算年輕的楊象升解下腰間佩刀,放在徐子東身側,輕聲道:“虎牢之後,我要西進洛陽,至於你,大概是要北上禦金。這一點陛下雖然沒有直言,但讓你迴通州便可窺見一二。
胡三歸身死之後,數萬冀州人馬需要消化,若是我一個人吃,想必陛下不會喜歡。可讓你來吃,我怕你也吃不下。陛下說讓你帶兩萬人去通州,卻是沒有言明帶哪些人。
我琢磨著將冀州幾萬人打散,鉤鐮軍吃一部分,各方軍馬吃一部分,你再吃一部分該是最好的辦法。再把小唐留下的家底和幽州李釗給你,怎麽也能湊夠兩萬人,這樣一來你去通州的時候腰板子也硬。往後不管是和蕭遠山叫板,還是和譚山嶽喝酒都不會沒底氣。”
就像老爹對著即將出門遊學的兒子那樣,沒有兒子,隻有三個女兒的楊象升繼續道:“有本錢是好事,但本錢這個東西若是滾不出利潤,那早晚有一天也會變成光腳的。禦金那邊不比洛陽,拿不拿得下都無關大局,沒必要豁出本錢去拚,就算吃下來也是賠本買賣,不值當。
你啥都好,就是不喜歡算本錢,通州一戰拿著騎軍去換命便是不智,就算拿下通州,到底把家底輸去一半。這些本可以讓那些雜牌軍去幹,你就沒去算。一個騎軍比我的鉤鐮軍還值錢,你說虧是不虧?”
徐子東微微撇嘴,本想爭辯一二,可一想到以後可能再沒機會聽大將軍念叨,便收起爭執之心,不情不願的一點頭。
知他性格的楊象升哪裏看不出他的不屑,仍是勸道:“不劃算的生意,一次兩次倒是沒什麽,可要是一直這樣,早晚要輸得一幹二淨。天下的軍功遍地都是,陛下忍辱負重做一個兒皇帝,肯定不會隻盯著西梁這一塊肉,以後南楚西蜀都是菜,你要是把本錢賠出去,以後這些好菜可就沒你下嘴的份。
聽我一句,北上禦金的時候,別那麽玩命,等著澤州洛陽的信,隻要這邊拿下,禦金關唾手可得。”
本不想爭的徐子東越聽越不是滋味,怎麽聽都感覺楊象升是怕他功勞太大,蓋過他大將軍的風頭。埋頭掩飾自己的不滿,徐子東低聲道:“大將軍,舒小心已經到天南城,何大象圍剿裴苳滸的兵馬也已經上路。若是陳友諒緩過勁來,我們還沒拿下禦金道和洛陽道,那老薑翻身的機會可就更加渺茫。到那時候,你有天大的本錢也得送去孝敬陳友諒,這一點將軍可曾想過?”
一聲質問,讓楊象升心中一悲。
老話說言多必罪,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本是要這個年輕人多明白些東西,到頭來反讓自己變成一個小人。
話已說明,楊象升也不再糾纏,摸著解下的佩刀,轉移話題道:“這把刀是唐永武的戰利品,當年為博老子賞識送給我的物件。如今唐家騎軍改姓徐,我也沒什麽貴重東西,隻當拿物歸原主做個順水人情。就算看在唐永武的份上,也別讓小唐的心血埋在禦金關。這一點,你可能答應老夫?”
艱難的爬起身,徐子東拿過那把造型精美的彎刀,一看就知道不是中原物件,該是那大漠草原的遊騎佩刀。
刀柄鑲有名貴寶石,應該是草原貴族之物。
這樣的刀,且不論他比抵百金的價值,單是它對楊象升的意義,便是給多少錢也換不到的物件。
徐子東曾在唐永武的隻言片語中聽說過楊象升的發家史,也聽說過當年鉤鐮軍和草原遊騎的大戰。
這樣珍貴的禮物,徐子東隻覺太過沉重,有些受之不起。
剛要推脫,楊象升卻將刀按在他手中,微笑道:“天下傳言,你爺爺曾經對陳友諒說過,沙場是年輕人的。他那昨日黃花,經不起再戰沙場的折騰。這話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但說的卻很有道理。如今我楊象升雖然沒到昨日黃花的地步,也沒你爺爺那般本事。可人總會老,到那時候提不起刀,殺不死人,也就不能再占著茅坑不拉屎,總要把位置讓出來。”
約莫是說的動情,楊象升突然站起身,豪邁道:“老子這輩子就算沒有通州虎牢這兩次軍功,同樣也是大齊第一人。你覺得我會恬不知恥的打壓後輩?”
徐子東神色一震,隻覺眼前這一幕好像在哪裏見過,卻又想不起來。繼而心中愧疚萬分,不該拿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小子,收好老子的刀,以後好去砍蕭遠山,李莫升,潘浪等人的頭。以後若能如你爺爺一般帶刀上殿,可別忘記給後人說一聲,是誰給你的刀。”
這是徐子東第一次覺得身材不高的楊象升竟然如此高大。
送刀說事,再往後估摸著是些小兒女才有的哭哭啼啼,這一點楊象升不喜歡,也不管徐子東聽沒聽到,轉身便要離去。
這一走,也不知還有沒有相逢的日子。
徐子東慌忙起身,不去管背上的傷,不去管腿上和肩膀的疼痛,緊握著彎刀,單膝跪地吼道:“恭送大將軍。”
已經快要走出帳外的楊象升停步,沒有轉頭,背對著徐子東輕聲道:“大齊能入我楊象升狗眼的就那麽幾人,唐永武已死,蒙離暴斃。楊林到底差些東西,就看你徐子東有沒有命接老夫的位置。”
言落人走,帳中隻剩兄弟二人。
跪地的徐子東一直沒有起身,就那麽一直跪著。
也不知過去多久,杜從文來到他身邊,小聲道:“我覺得大將軍像一個人。”
珍而重之的握著手中彎刀,徐子東問道:“像誰?”
“謝不言。”
跪著的少年心念一通,剛才那似曾相識卻有想不起來的感覺豁然通透。
難怪,原來我真的見過。
艱難起身,徐子東望向帳外,明明看不到楊象升的人影,卻覺得這人就在眼前,和另外一個人重疊在一起。
誰說隻有江湖才有心胸廣闊的風流人物,看看,看看他楊象升。
沙場大風流。
送刀,送馬,送人,到最後可能連大將軍的位置都要送出去。徐子東迴想起謝不言送出天下第一的時候,也不知王千陽是不是和自己一樣的心情。
“走,送送大將軍。”
一瘸一拐走出帳外,杜從文緊隨其後。
帳外風起,黃沙亂竄。
不遠的地方,楊象升單人離去,稍顯孤寂。
騎軍大營之中,突然湧出無盡甲卒,紛紛立在原地。
朱壁川,陸道聖,閆振山立在營門口。
就在楊象升將要踏出營門的那一刻。
朱壁川當先跪地,喝道:“恭送大將軍。”
儒雅校尉知道,從今天起,他們這一支騎軍便和楊象升再無關係。
“恭送大將軍。”
陸道聖,閆振山,還有那唐永武一手帶出來的騎軍,以及從鉤鐮軍加入騎軍的甲卒跪地唿喊。
腳步微停,楊象升沒有迴頭。
“小唐啊!你要是活著該多好。”
背影遠去,分道揚鑣。
這一日,鉤鐮軍連同雜軍西進洛陽。
這一日,徐子東獨立門戶東進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