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宣武十八年春。
南楚開科以來第一次春闈在天下城舉行。
誌得意滿的陳友諒並不知道遠在遼東的被他摸過頭的徐小子正苦苦等待著他起兵。時刻關注著天下局勢的他對於天下的混亂甚是滿意,雖然與他最初的打算略有偏差,但這是天下自己亂的,他陳友諒沒有動手挑撥,省去不少力氣。
唯一讓他覺得美中不足的是東齊並未趁機進攻西梁,這讓陳友諒很是意外。
不過,在陳友諒看來,這也無傷大雅,隻要西蜀和西梁打起來,到時候東齊不動,陳友諒就親自請他動。
自周延年,黃澤海,薛江玨三個徐黨頂梁柱離軍,李莫升,何大象,鄒正恆接過三人的位置,再加一些徐黨青壯被打散到各地,南楚軍方已經被陳友諒牢牢握在手中。
剩下的寇北望翻不起大浪,卻也能留下製衡李莫升等人,免得徐黨一去,又弄出個李黨一家獨大,那清楚徐黨的事就變得沒有意義。
軍中已定,照理說以陳友諒的個性,應該會立即起兵才是,可惜滅裴宋兩家的後遺症讓南楚陣痛不已,一大批謀臣文官辭官而去,南楚八道二十一州,有十三州刺史掛印,造成眼下南楚兵多將廣,謀臣不足的局麵。
本來陳友諒謀反登位就被南楚讀書人所不恥,好不容易用三十年時間緩過氣,卻又因為屠殺裴宋兩家而再次臭名遠揚。
雄白昱在江南的名望就算比不上齊家齊玄策,卻也差不到哪裏去,這樣一個文壇大家撞死在金殿之上,再加上人間影響深遠的裴宋兩家前車之覆,令的許多世家子弟望而卻步,不敢出仕。
可惜這人間不隻有世家,滿天下的寒門子弟不過缺個晉身的機遇,這次春闈過後,有的是讀書人為南楚賣命。
作為人間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南楚第一次春闈,文帝陳友諒親自到場監考,陪同的還有齊家家主,當朝首輔齊玄策,以及與本次春闈沒有半點關係的徐飛將。
自從李莫升進京之後,徐飛將便再也沒進過兵部的大門,大楚名義上的軍方第一人正在逐步放權。
偏殿內,陳友諒拿著一份試卷隨意翻看,看到滿意的地方頻頻點頭。
“兵費其養,國不得其用,何也?上費其十,下不得其一,以國之費,富一家之庫,三軍豈敢用命耶?”陳友諒低聲品讀著收上來的試卷,頗有感觸。
年過古稀卻依然身姿挺拔的徐飛將和剛知天命便老態龍鍾的齊玄策坐在一旁,靜靜等著陳友諒發話。
陳友諒收起試卷,望向端坐的徐飛將和齊玄策,笑道:“雄白昱一死,各道各州的文官跑了不少,這些讀書人確有幾分骨氣。裴鼎文說的沒錯,人有所信,心有所仰,讀書人的確要有信仰,可惜這些人不能為我所用。
好在今次開科出了不少人才,這寒門子弟果然沒讓朕失望,論起國事比起世家出身的人半點不差。”
麵無表情的齊玄策壓下心中苦悶,強笑道:“陛下聖明。”
沒有管齊玄策的陳友諒偏頭望著徐飛將道:“大哥,春闈一過,大楚的兒郎也該去操演操演,到時候是大哥親自去,還是讓李莫升去?”
本就如履薄冰的齊玄策更加膽顫心驚,低下頭不敢讓陳友諒看到自己駭然的目光,野心勃勃的陳友諒居然連徐飛將的軍權都要削。
蒼老的徐飛將起身,漠然道:“微臣老了,沙場本就該年輕人去。”
陳友諒聞言一笑,道:“大哥留在天下城休息也好,東爵那小子去逍遙營想來以後也能有大出息。”
徐飛將身體微微一抖,繼而平靜道:“多謝陛下。”
“散了吧,朕也累了。”
徐飛將不發片語當先離去。齊玄策埋首道:“微臣告退。”這才跟在徐飛將身後離去。
等到二人離開偏殿,殿中隻有陳友諒一人之時,他才對著無人的大殿問道:“蔡京,你說大哥會不會恨我?”
除開陳友諒再無一人的大殿中,突然有尖細的聲音響起:“奴婢不知。”
陳友諒又拿起一份試卷,輕笑道:“是不知,還是不敢說?”
隱在暗中的聲音又道:“奴婢惶恐。”
陳友諒沒了翻看試卷的心思,歎道:“蔡京,做了二十多年皇帝,今日我才明白為何皇帝要稱孤道寡。以前徐飛將與我也算無話不談,沒想到今時今日我與他也會有說話不說明白的一天。還有你,你跟著我四十多年,竟然也敷衍我,你讓我怎能不寂寞?怎能不稱孤道寡?”
“奴婢不懂。”
陳友諒黯然苦笑,道:“蔡京,我也不想這般與大哥決裂。可他徐飛將已經不是往日的徐飛將,我又該如何同往日一般待他?
周延年,薛江玨,黃澤海,我哪裏不知這些人是人才?可這些人,有幾人是忠於我的?在他們眼裏有我大楚?有我陳友諒?
前次去軍營,這些人看徐飛將的目光都是崇敬,看我卻是平淡。這樣的人,我怎麽放心?
昨天下午又去軍營,居然有年輕將領質問我,為什麽要讓周延年告老還鄉,不是私下質問,而是大庭廣眾下質問。他們眼裏還有沒有我這皇帝?”
嘩啦啦!
桌上答卷掉落一地。
陳友諒似是覺得不該如此,又蹲下身去撿試卷,一邊撿一邊悵然道:“蔡京,以前我還想著,隻要這些人肯放掉兵權,我就留他們一命。可現在我才明白,隻要他們活著,我就不能安心。
書上總是說開國皇帝屠殺功狗,讓那些帶來太平的將軍見不到太平。往日我還頗為不屑,總想著自己坐上皇帝要與他們不一樣。可今時今日我才發現,我也無法和那些皇帝不一樣。隻有周延年幾人死了,我才放心。
蔡京,我要他們死,徐飛將知道,我親口和他說過,可他不答應。他寧願丟掉鎮南王的位置,也不答應去殺周延年三人。
他徐飛將居然拒絕我,他怎麽敢?”
剛剛撿起的試卷再次掉在地上,這一次陳友諒沒有去撿。
老態盡顯的陳友諒有些累,頹然的坐迴椅子上,希翼道:“蔡京,你不會拒絕我吧?”
空蕩蕩的大殿沒有迴應。
就在陳友諒失望的想要發怒的時候,一個白發紅袍的老太監不知從什麽地方出現,輕輕的撿起掉在地上的東西,放迴桌上,誠懇道:“奴婢不會。”
陳友諒展顏一笑,笑的像個得到禮物的孩子。
跟了陳友諒幾十年的紅袍蔡京試探道:“殺徐飛將?”
陳友諒笑著搖搖頭:“不用,即使殺盡天下人,我陳友諒也不會殺徐飛將。找人看著他就行,如今東爵在軍中,隻要他徐飛將不出天下城,一切照舊。迴頭再去打聽一下那徐子東在哪裏,若是能找到,就帶迴來,朕要封他做侯爺。
朕不想和徐飛將反目,就看他徐飛將怎麽做。若是他敢出天下城,那就…………”
陳友諒看著蔡京,沒有繼續說。
紅袍蔡京點頭道:“奴婢明白。”
一吐心中不快的陳友諒心情好了許多,轉身望向身後懸掛的地圖,傲然道:“李莫升初來咋到,朕就給他一年時間,明年春暖花開之際,天下的局勢若是沒有太大變化,那朕就越過長江,去看看那泰山為什麽是五嶽之首。”
南楚開科以來第一次春闈在天下城舉行。
誌得意滿的陳友諒並不知道遠在遼東的被他摸過頭的徐小子正苦苦等待著他起兵。時刻關注著天下局勢的他對於天下的混亂甚是滿意,雖然與他最初的打算略有偏差,但這是天下自己亂的,他陳友諒沒有動手挑撥,省去不少力氣。
唯一讓他覺得美中不足的是東齊並未趁機進攻西梁,這讓陳友諒很是意外。
不過,在陳友諒看來,這也無傷大雅,隻要西蜀和西梁打起來,到時候東齊不動,陳友諒就親自請他動。
自周延年,黃澤海,薛江玨三個徐黨頂梁柱離軍,李莫升,何大象,鄒正恆接過三人的位置,再加一些徐黨青壯被打散到各地,南楚軍方已經被陳友諒牢牢握在手中。
剩下的寇北望翻不起大浪,卻也能留下製衡李莫升等人,免得徐黨一去,又弄出個李黨一家獨大,那清楚徐黨的事就變得沒有意義。
軍中已定,照理說以陳友諒的個性,應該會立即起兵才是,可惜滅裴宋兩家的後遺症讓南楚陣痛不已,一大批謀臣文官辭官而去,南楚八道二十一州,有十三州刺史掛印,造成眼下南楚兵多將廣,謀臣不足的局麵。
本來陳友諒謀反登位就被南楚讀書人所不恥,好不容易用三十年時間緩過氣,卻又因為屠殺裴宋兩家而再次臭名遠揚。
雄白昱在江南的名望就算比不上齊家齊玄策,卻也差不到哪裏去,這樣一個文壇大家撞死在金殿之上,再加上人間影響深遠的裴宋兩家前車之覆,令的許多世家子弟望而卻步,不敢出仕。
可惜這人間不隻有世家,滿天下的寒門子弟不過缺個晉身的機遇,這次春闈過後,有的是讀書人為南楚賣命。
作為人間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南楚第一次春闈,文帝陳友諒親自到場監考,陪同的還有齊家家主,當朝首輔齊玄策,以及與本次春闈沒有半點關係的徐飛將。
自從李莫升進京之後,徐飛將便再也沒進過兵部的大門,大楚名義上的軍方第一人正在逐步放權。
偏殿內,陳友諒拿著一份試卷隨意翻看,看到滿意的地方頻頻點頭。
“兵費其養,國不得其用,何也?上費其十,下不得其一,以國之費,富一家之庫,三軍豈敢用命耶?”陳友諒低聲品讀著收上來的試卷,頗有感觸。
年過古稀卻依然身姿挺拔的徐飛將和剛知天命便老態龍鍾的齊玄策坐在一旁,靜靜等著陳友諒發話。
陳友諒收起試卷,望向端坐的徐飛將和齊玄策,笑道:“雄白昱一死,各道各州的文官跑了不少,這些讀書人確有幾分骨氣。裴鼎文說的沒錯,人有所信,心有所仰,讀書人的確要有信仰,可惜這些人不能為我所用。
好在今次開科出了不少人才,這寒門子弟果然沒讓朕失望,論起國事比起世家出身的人半點不差。”
麵無表情的齊玄策壓下心中苦悶,強笑道:“陛下聖明。”
沒有管齊玄策的陳友諒偏頭望著徐飛將道:“大哥,春闈一過,大楚的兒郎也該去操演操演,到時候是大哥親自去,還是讓李莫升去?”
本就如履薄冰的齊玄策更加膽顫心驚,低下頭不敢讓陳友諒看到自己駭然的目光,野心勃勃的陳友諒居然連徐飛將的軍權都要削。
蒼老的徐飛將起身,漠然道:“微臣老了,沙場本就該年輕人去。”
陳友諒聞言一笑,道:“大哥留在天下城休息也好,東爵那小子去逍遙營想來以後也能有大出息。”
徐飛將身體微微一抖,繼而平靜道:“多謝陛下。”
“散了吧,朕也累了。”
徐飛將不發片語當先離去。齊玄策埋首道:“微臣告退。”這才跟在徐飛將身後離去。
等到二人離開偏殿,殿中隻有陳友諒一人之時,他才對著無人的大殿問道:“蔡京,你說大哥會不會恨我?”
除開陳友諒再無一人的大殿中,突然有尖細的聲音響起:“奴婢不知。”
陳友諒又拿起一份試卷,輕笑道:“是不知,還是不敢說?”
隱在暗中的聲音又道:“奴婢惶恐。”
陳友諒沒了翻看試卷的心思,歎道:“蔡京,做了二十多年皇帝,今日我才明白為何皇帝要稱孤道寡。以前徐飛將與我也算無話不談,沒想到今時今日我與他也會有說話不說明白的一天。還有你,你跟著我四十多年,竟然也敷衍我,你讓我怎能不寂寞?怎能不稱孤道寡?”
“奴婢不懂。”
陳友諒黯然苦笑,道:“蔡京,我也不想這般與大哥決裂。可他徐飛將已經不是往日的徐飛將,我又該如何同往日一般待他?
周延年,薛江玨,黃澤海,我哪裏不知這些人是人才?可這些人,有幾人是忠於我的?在他們眼裏有我大楚?有我陳友諒?
前次去軍營,這些人看徐飛將的目光都是崇敬,看我卻是平淡。這樣的人,我怎麽放心?
昨天下午又去軍營,居然有年輕將領質問我,為什麽要讓周延年告老還鄉,不是私下質問,而是大庭廣眾下質問。他們眼裏還有沒有我這皇帝?”
嘩啦啦!
桌上答卷掉落一地。
陳友諒似是覺得不該如此,又蹲下身去撿試卷,一邊撿一邊悵然道:“蔡京,以前我還想著,隻要這些人肯放掉兵權,我就留他們一命。可現在我才明白,隻要他們活著,我就不能安心。
書上總是說開國皇帝屠殺功狗,讓那些帶來太平的將軍見不到太平。往日我還頗為不屑,總想著自己坐上皇帝要與他們不一樣。可今時今日我才發現,我也無法和那些皇帝不一樣。隻有周延年幾人死了,我才放心。
蔡京,我要他們死,徐飛將知道,我親口和他說過,可他不答應。他寧願丟掉鎮南王的位置,也不答應去殺周延年三人。
他徐飛將居然拒絕我,他怎麽敢?”
剛剛撿起的試卷再次掉在地上,這一次陳友諒沒有去撿。
老態盡顯的陳友諒有些累,頹然的坐迴椅子上,希翼道:“蔡京,你不會拒絕我吧?”
空蕩蕩的大殿沒有迴應。
就在陳友諒失望的想要發怒的時候,一個白發紅袍的老太監不知從什麽地方出現,輕輕的撿起掉在地上的東西,放迴桌上,誠懇道:“奴婢不會。”
陳友諒展顏一笑,笑的像個得到禮物的孩子。
跟了陳友諒幾十年的紅袍蔡京試探道:“殺徐飛將?”
陳友諒笑著搖搖頭:“不用,即使殺盡天下人,我陳友諒也不會殺徐飛將。找人看著他就行,如今東爵在軍中,隻要他徐飛將不出天下城,一切照舊。迴頭再去打聽一下那徐子東在哪裏,若是能找到,就帶迴來,朕要封他做侯爺。
朕不想和徐飛將反目,就看他徐飛將怎麽做。若是他敢出天下城,那就…………”
陳友諒看著蔡京,沒有繼續說。
紅袍蔡京點頭道:“奴婢明白。”
一吐心中不快的陳友諒心情好了許多,轉身望向身後懸掛的地圖,傲然道:“李莫升初來咋到,朕就給他一年時間,明年春暖花開之際,天下的局勢若是沒有太大變化,那朕就越過長江,去看看那泰山為什麽是五嶽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