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將過,秋日漸近。
譚鎮東麾下三萬兵馬再加一萬五千輜重部隊,終於挺進到襄平以西百裏之內。
剛剛得知歸德大將軍陳林接手長生關,活捉程護周的趙計元還沒來得及高興,便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敲暈頭。
體胖如豬的趙計元千算萬算都沒想到東齊薑氏竟然沒有借此機會搶占地盤,反而出力不討好的送人送糧相助大勢已去的姬家。
在趙計元的原定計劃當中,不可讓北燕南下,卻可以讓東齊北進。
慕容氏叩關,隻要有陳林和吳永守住長生關,北燕那幫蠻夷就隻能望著長生關喝西北風。
而東齊北進,毗鄰上馬關的襄平道北平州大可讓出去,隻要守住襄平門戶易京關,東齊就便難有作為。
易京守將吳禮與長生關副將吳永本就是同族兄弟,趙計元給他的命令是,待東齊拿下北平城後,再公開身份死守易京,到時候趙計元自會派人相助。
隻可惜吳禮沒有等來北平淪陷的消息便看到新羅王帶著東齊兵馬進入易京,馬不停蹄的奔向襄平。
不敢妄動的吳禮隻得命人快馬加鞭告知趙計元。
百裏之地不過一日之遙,迴過神來的趙計元並未慌亂,急召麾下將領商議對策。
陳林還在長生關,如今還在身邊的心腹也就隻有董建山與鄧敏。
忠武將軍董建山人如其名,建山,見山,見人如見山。董建山這一身肉的斤兩比起趙計元隻多不少,但趙計元那叫胖,董建山卻隻能說是壯。
早年董建山被趙計元安插進軍伍,因為身強體壯一直被程再幸帶在身邊扛纛。
當年程再幸一時興起,想要知道這扛纛愛將到底有多大力氣,問董建山能倒曳幾牛。
不擅言辭的董建山二話不說,讓人找來十匹大馬,十匹馬套上繩索,董建山左右手各拉五馬。
馬上騎士催馬向著兩邊奔跑,卻被董建山死死拽住。
最後人仰馬翻,董建山卻是沒有移動半步。
得勝而歸的董建山問程再幸:“十馬算幾牛?”
北周定海神針也答不上來,卻是喜笑顏開。
憑著這拉十馬的本事和程再幸的賞識,董建山爬上忠武將軍的位置,獨領一軍。
董建山的叛變,程再幸最是傷心。
相較於董建山,宣威將軍鄧敏卻是要平常許多,北地男子多是高壯,身材矮小的鄧敏在這北地一帶也算是別具一格。
董建山與鄧敏走在一起,就好像一座山和一棵樹。
山何其大,樹…………不提也罷。
麵色難看的趙計元將吳禮送來的密報遞給二人道:“東齊三萬兵馬已到百裏之外,不是打過來的,是被姬存源請過來的。若是讓東齊的兵馬與糧草進了襄平,那我們往日的努力便都白費了。”
手捧密信的鄧敏不解道:“姬存源有什麽東西能讓薑家賣三萬人給他?”
趙計元搖動著手中折扇道:“怎麽來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經來了,我想知道的是我們該怎麽應對。”
董建山直言不諱道:“要麽打,要麽走,亦或是聯絡東齊一同攻打襄平。”
身材矮小的鄧敏眼色一寒,冷道:“別說廢話。”
體壯如牛的董建山頓時如耗子見貓果真閉口不言。官職,身高都比鄧敏高的董建山怕鄧敏,這在趙家軍中本就不是什麽秘密。
喝斥董建山之後,鄧敏望向趙計元道:“主公,走肯定不能走,我們一退,原本舉棋不定的那些人肯定以為我們鬥不過姬家。到時候新羅百濟兩道的兵馬絕不會再按兵不動,說不好會在我們身後捅一刀。到時候高平腹背受敵,我們的處境就艱難了。
至於聯絡東齊,想來也是不太可能。先不說趙家與薑家往日的恩怨,就是薑家答應與我們聯手,隻怕得勝之後不好分贓。”
肥頭大耳的趙計元輕輕點頭,示意鄧敏繼續說下去。
宣威將軍鄧敏指著地圖上的易京道:“主公,為今之計,隻有讓易京吳禮提前動手,直接包了東齊兵馬的後路。從後麵騷擾譚山嶽,讓他無法救援襄平。而我們則直接攻打襄平。隻要拿下襄平,新羅百濟那些牆頭草便不會再搖擺不定。”
趙計元看向地圖,憤恨道:“本來就隻有七萬的本錢,若是強攻襄平,怕是要折損一半,這筆帳一定要和東齊好好算算。
傳令下去,讓吳禮去捅譚山嶽的腚眼,老子要帶著程護周去見見他老爹。”
襄平城外,趙家軍正在集結。
幾乎在趙計元得知譚鎮東到達百裏之外的同時,襄平城中,程再幸也收到新羅王送來的密信。
當程再幸在朝堂之上將那密信公開之時,北周朝堂歡聲雷動,唯有以宣讚為代表的投降派笑容牽強,恨不能挖個地縫鑽進去。
雷厲風行的程再幸立馬著手安排,準備迎接東齊大軍進城。
襄平城中,快馬來來往往,傳遞著程再幸的命令。聽到風聲的北周百姓一掃愁容,如同望見勝利一般。
太中大夫一臉難堪的迴到家中,一路行來被那些北周百姓痛罵貪生怕死,還被臭雞蛋與爛菜葉砸的滿身汙穢。
衣服也不換的宣讚坐在書房中,滿臉悲涼。
宣讚本以為趙計元的趙家勢不可擋,兵鋒來時,襄平一日都守不住。沒想到的是趙計元隻圍不打,幾個月來,連陣前叫罵都不曾有過一次,生生給了北周等來援兵的機會。
本打算等趙計元入城之後,靠著帶頭投降的小功保留一官半職,如今卻是失算,連帶著在這襄平城中都無臉見人。
宣讚的夫人捧著一身幹淨衣裳,又叫丫鬟打來一盆水放在桌子上,一臉愛憐的走到宣讚身邊,疼惜道:“老爺,先洗把臉換身衣服,我讓廚房做了些飯菜,你先吃些東西。”
宣讚拉著夫人的手,哀傷道:“夫人,我做錯了麽?”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太中夫人也是個沒讀過書的女子,她哪裏知道什麽對錯。
許是知道愛妻迴答不出自己的問題,宣讚自顧自的道:“今日迴來的路上,那些百姓說我把讀書人的臉都丟盡了,賊寇犯境不思以死報國,反而想著投降保命。這些人哪裏知道就算今次保下襄平,來日北周一樣會滅國。以姬文的才智,哪裏做得穩帝王位置。早日開城投降或許還能受封為侯,苟活於世。若是等到趙計元破城,姬氏滿門哪還有命在。程再幸是在把姬家往絕路上逼啊!”
宣讚歎了口氣,又道:“引東齊兵馬保襄平,何異於引虎驅狼,趙計元一走,東齊若是不走,北周又能如何?罷了,如今這一切都與我無關,夫人,我想告訴這北周,我宣讚投降不是因為怕死,而是因為不想見滿城腥風血雨。他們我說怕死,我就死給他們看。”
太中夫人麵露不安,急切道:“老爺,你不要做傻事,你走了我可怎麽辦啊?”
“為夫心意已決,夫人不必再勸,你…………”宣讚向著門外一揮手,悲傷道:“出去吧!”
太中夫人哪裏肯,猶自哭道:“老爺…………”
心有死誌的宣讚怒吼道:“滾。”
女子仍舊不願離去。
宣讚站起身,一邊罵著滾出去,一邊用力將愛妻推出書房。
太中夫人幾番掙紮,終究沒有男子力大,最終被推出房門。
房門砰然合上,繼而傳來插閂上鎖的聲音。
痛哭流涕的夫人死命拍打著房門,哭喊著宣讚的名字,卻是得不到迴應。
將自己鎖在房內的宣讚,脫下髒衣服,洗了一把臉,換上愛妻送來的幹淨衣服,靜靜的坐在書桌前,不知在想什麽。
也許在想該怎麽死,也許在想該不該死,也許在想死的值不值…………
終於,宣讚將脫下的髒衣服撕開,接成一段,丟向那房梁之上。
書房外的太中夫人見宣讚不應,急忙跑去找人來撞門。
沒想到卻聽到一個驚天動起的消息。
十萬火急的叫上家丁,顧不得形象,提著裙擺就往書房跑。
書房之內,宣讚站在椅上,手拉著衣服接成的布帶。
等到布帶套上脖子,等到蹬開腳下椅子,宣讚便能走向死亡。
突然,門外再次響起急促的敲門聲,和哭喊聲:“老爺,你開門啊,你開門啊。”
宣讚搖頭一笑,將那布帶套上脖子,正要去蹬腳下的椅子。
“老爺,趙計元攻城了,趙計元攻城了……”哭喊聲合著拍門聲急速傳來。
“什麽?”宣讚一聲驚叫傳出,繼而一激動,踢翻腳下的椅子,懸在空中。
而現在,宣讚又不想死了。
作者山蚯說:有些人和宣讚一樣,嘴上說著是為這個為那個,心裏其實都是為自己。這樣的人最後會做些莫名其妙的事,讓人很難理解,耐心想想,你身邊應該有這樣的人。
譚鎮東麾下三萬兵馬再加一萬五千輜重部隊,終於挺進到襄平以西百裏之內。
剛剛得知歸德大將軍陳林接手長生關,活捉程護周的趙計元還沒來得及高興,便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敲暈頭。
體胖如豬的趙計元千算萬算都沒想到東齊薑氏竟然沒有借此機會搶占地盤,反而出力不討好的送人送糧相助大勢已去的姬家。
在趙計元的原定計劃當中,不可讓北燕南下,卻可以讓東齊北進。
慕容氏叩關,隻要有陳林和吳永守住長生關,北燕那幫蠻夷就隻能望著長生關喝西北風。
而東齊北進,毗鄰上馬關的襄平道北平州大可讓出去,隻要守住襄平門戶易京關,東齊就便難有作為。
易京守將吳禮與長生關副將吳永本就是同族兄弟,趙計元給他的命令是,待東齊拿下北平城後,再公開身份死守易京,到時候趙計元自會派人相助。
隻可惜吳禮沒有等來北平淪陷的消息便看到新羅王帶著東齊兵馬進入易京,馬不停蹄的奔向襄平。
不敢妄動的吳禮隻得命人快馬加鞭告知趙計元。
百裏之地不過一日之遙,迴過神來的趙計元並未慌亂,急召麾下將領商議對策。
陳林還在長生關,如今還在身邊的心腹也就隻有董建山與鄧敏。
忠武將軍董建山人如其名,建山,見山,見人如見山。董建山這一身肉的斤兩比起趙計元隻多不少,但趙計元那叫胖,董建山卻隻能說是壯。
早年董建山被趙計元安插進軍伍,因為身強體壯一直被程再幸帶在身邊扛纛。
當年程再幸一時興起,想要知道這扛纛愛將到底有多大力氣,問董建山能倒曳幾牛。
不擅言辭的董建山二話不說,讓人找來十匹大馬,十匹馬套上繩索,董建山左右手各拉五馬。
馬上騎士催馬向著兩邊奔跑,卻被董建山死死拽住。
最後人仰馬翻,董建山卻是沒有移動半步。
得勝而歸的董建山問程再幸:“十馬算幾牛?”
北周定海神針也答不上來,卻是喜笑顏開。
憑著這拉十馬的本事和程再幸的賞識,董建山爬上忠武將軍的位置,獨領一軍。
董建山的叛變,程再幸最是傷心。
相較於董建山,宣威將軍鄧敏卻是要平常許多,北地男子多是高壯,身材矮小的鄧敏在這北地一帶也算是別具一格。
董建山與鄧敏走在一起,就好像一座山和一棵樹。
山何其大,樹…………不提也罷。
麵色難看的趙計元將吳禮送來的密報遞給二人道:“東齊三萬兵馬已到百裏之外,不是打過來的,是被姬存源請過來的。若是讓東齊的兵馬與糧草進了襄平,那我們往日的努力便都白費了。”
手捧密信的鄧敏不解道:“姬存源有什麽東西能讓薑家賣三萬人給他?”
趙計元搖動著手中折扇道:“怎麽來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經來了,我想知道的是我們該怎麽應對。”
董建山直言不諱道:“要麽打,要麽走,亦或是聯絡東齊一同攻打襄平。”
身材矮小的鄧敏眼色一寒,冷道:“別說廢話。”
體壯如牛的董建山頓時如耗子見貓果真閉口不言。官職,身高都比鄧敏高的董建山怕鄧敏,這在趙家軍中本就不是什麽秘密。
喝斥董建山之後,鄧敏望向趙計元道:“主公,走肯定不能走,我們一退,原本舉棋不定的那些人肯定以為我們鬥不過姬家。到時候新羅百濟兩道的兵馬絕不會再按兵不動,說不好會在我們身後捅一刀。到時候高平腹背受敵,我們的處境就艱難了。
至於聯絡東齊,想來也是不太可能。先不說趙家與薑家往日的恩怨,就是薑家答應與我們聯手,隻怕得勝之後不好分贓。”
肥頭大耳的趙計元輕輕點頭,示意鄧敏繼續說下去。
宣威將軍鄧敏指著地圖上的易京道:“主公,為今之計,隻有讓易京吳禮提前動手,直接包了東齊兵馬的後路。從後麵騷擾譚山嶽,讓他無法救援襄平。而我們則直接攻打襄平。隻要拿下襄平,新羅百濟那些牆頭草便不會再搖擺不定。”
趙計元看向地圖,憤恨道:“本來就隻有七萬的本錢,若是強攻襄平,怕是要折損一半,這筆帳一定要和東齊好好算算。
傳令下去,讓吳禮去捅譚山嶽的腚眼,老子要帶著程護周去見見他老爹。”
襄平城外,趙家軍正在集結。
幾乎在趙計元得知譚鎮東到達百裏之外的同時,襄平城中,程再幸也收到新羅王送來的密信。
當程再幸在朝堂之上將那密信公開之時,北周朝堂歡聲雷動,唯有以宣讚為代表的投降派笑容牽強,恨不能挖個地縫鑽進去。
雷厲風行的程再幸立馬著手安排,準備迎接東齊大軍進城。
襄平城中,快馬來來往往,傳遞著程再幸的命令。聽到風聲的北周百姓一掃愁容,如同望見勝利一般。
太中大夫一臉難堪的迴到家中,一路行來被那些北周百姓痛罵貪生怕死,還被臭雞蛋與爛菜葉砸的滿身汙穢。
衣服也不換的宣讚坐在書房中,滿臉悲涼。
宣讚本以為趙計元的趙家勢不可擋,兵鋒來時,襄平一日都守不住。沒想到的是趙計元隻圍不打,幾個月來,連陣前叫罵都不曾有過一次,生生給了北周等來援兵的機會。
本打算等趙計元入城之後,靠著帶頭投降的小功保留一官半職,如今卻是失算,連帶著在這襄平城中都無臉見人。
宣讚的夫人捧著一身幹淨衣裳,又叫丫鬟打來一盆水放在桌子上,一臉愛憐的走到宣讚身邊,疼惜道:“老爺,先洗把臉換身衣服,我讓廚房做了些飯菜,你先吃些東西。”
宣讚拉著夫人的手,哀傷道:“夫人,我做錯了麽?”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太中夫人也是個沒讀過書的女子,她哪裏知道什麽對錯。
許是知道愛妻迴答不出自己的問題,宣讚自顧自的道:“今日迴來的路上,那些百姓說我把讀書人的臉都丟盡了,賊寇犯境不思以死報國,反而想著投降保命。這些人哪裏知道就算今次保下襄平,來日北周一樣會滅國。以姬文的才智,哪裏做得穩帝王位置。早日開城投降或許還能受封為侯,苟活於世。若是等到趙計元破城,姬氏滿門哪還有命在。程再幸是在把姬家往絕路上逼啊!”
宣讚歎了口氣,又道:“引東齊兵馬保襄平,何異於引虎驅狼,趙計元一走,東齊若是不走,北周又能如何?罷了,如今這一切都與我無關,夫人,我想告訴這北周,我宣讚投降不是因為怕死,而是因為不想見滿城腥風血雨。他們我說怕死,我就死給他們看。”
太中夫人麵露不安,急切道:“老爺,你不要做傻事,你走了我可怎麽辦啊?”
“為夫心意已決,夫人不必再勸,你…………”宣讚向著門外一揮手,悲傷道:“出去吧!”
太中夫人哪裏肯,猶自哭道:“老爺…………”
心有死誌的宣讚怒吼道:“滾。”
女子仍舊不願離去。
宣讚站起身,一邊罵著滾出去,一邊用力將愛妻推出書房。
太中夫人幾番掙紮,終究沒有男子力大,最終被推出房門。
房門砰然合上,繼而傳來插閂上鎖的聲音。
痛哭流涕的夫人死命拍打著房門,哭喊著宣讚的名字,卻是得不到迴應。
將自己鎖在房內的宣讚,脫下髒衣服,洗了一把臉,換上愛妻送來的幹淨衣服,靜靜的坐在書桌前,不知在想什麽。
也許在想該怎麽死,也許在想該不該死,也許在想死的值不值…………
終於,宣讚將脫下的髒衣服撕開,接成一段,丟向那房梁之上。
書房外的太中夫人見宣讚不應,急忙跑去找人來撞門。
沒想到卻聽到一個驚天動起的消息。
十萬火急的叫上家丁,顧不得形象,提著裙擺就往書房跑。
書房之內,宣讚站在椅上,手拉著衣服接成的布帶。
等到布帶套上脖子,等到蹬開腳下椅子,宣讚便能走向死亡。
突然,門外再次響起急促的敲門聲,和哭喊聲:“老爺,你開門啊,你開門啊。”
宣讚搖頭一笑,將那布帶套上脖子,正要去蹬腳下的椅子。
“老爺,趙計元攻城了,趙計元攻城了……”哭喊聲合著拍門聲急速傳來。
“什麽?”宣讚一聲驚叫傳出,繼而一激動,踢翻腳下的椅子,懸在空中。
而現在,宣讚又不想死了。
作者山蚯說:有些人和宣讚一樣,嘴上說著是為這個為那個,心裏其實都是為自己。這樣的人最後會做些莫名其妙的事,讓人很難理解,耐心想想,你身邊應該有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