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們的動作很快,『暮西互助社』的資金一到位,農業升級的準備工作,就已進入了緊鑼密鼓的安排。


    農種、畜仔、鐵料的采購,工具圖紙的確認,放養場地的劃分、播種土地的測量。


    隨著工作的推進,修士的領頭人,喬.漢弗萊找到了托德,提出了他們碰到的兩個麻煩。


    一個是人手不足。修士們的農業籌劃,需要大量的勞務人員,即便托德從『福音花卉坊』抽調了不少農戶,但對於修士們來說,這麽點人還是杯水車薪。另一方麵,教堂的招募效果並不理想。暮西鎮的失業率極低,人人都有做不完的工作,鎮中許多行業都處於起步階段,需要雇傭的崗位更是多不勝數。有部分短缺雇工的坊主,甚至將主意打到了異種聚集區,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去接觸那些異種,並提出了優越的招聘條件,所幸最後被芮契爾及時製止。


    另一個是城鎮規劃。畜牧區、耕田區和木林區,需要一個合適的區位規劃。而目前的暮西鎮,連城內布置都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案,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公建區,混合在了一塊,雜亂無章。居民修建房屋和使用土地,還在采取一種隨意而為的方式。關於這一點,一是因為托德在城市區塊設計和土地用途規劃上,沒什麽經驗;二是因為暮西鎮沒有一套行而有效的行政體係,代為進行管理。修士們在了解了情況之後,商量了一番,建議托德向聖西德洛修道院借取一些城市規劃和平麵圖,打算在農業區塊規劃之前,優先開始進行鎮內規劃的調整。


    關於這兩個問題,托德將修士們的意見與芮契爾等人商量過後,不僅從修道院中借出了關於農業、城鎮地圖和古泰羅城池誌等書籍,還在此基礎上采取了外向型的城鎮擴張方式。


    在人口問題上,托德以低稅率和自耕地作為吸引手段,通過教會內部和行商推廣的渠道,向暮西鎮周邊村鎮再次大範圍的吸納人口。這一舉動在短短一個月間,吸引了大批量的農奴和無產者,後者采取了種種方法,或明或暗的進入了暮西鎮。但同時,托德與周邊屬地貴族們的關係變得更加惡劣。


    關於城市規劃的問題,在修士們向托德正式提出暮西鎮功能區塊和土地用途分類之前,恰巧鎮裏發生了一場火災。起因是工坊的火星掉入了鄰居家中的幹草堆,進而引發了大火。由於暮西鎮房屋大多是木質,再加上屋頂連成一片,火勢越來越大,燒掉了大半條街道,最終造成了三人死亡、多人受傷、數十戶居民無家可歸。托德從教堂的聖庫中,拿出了一筆錢幫助受難的人群,這件事也堅定了他進行城鎮規劃調整的決心。


    在大火一周後的一場布道會上,托德主持完彌撒,同時宣布了修士們的城鎮規劃。


    新的城鎮規劃,在原有暮西鎮的基礎上,向外延拓展了近兩公裏。


    修士們參考了泰羅首都全盛時期的城市規劃,將原本散亂的城市布局,嚴格按照幾何圖形重新調整,並帶上了濃重的天父教派的宗教色彩。主要街道準確地按照東西南北方向和十字架交叉設計,暮西鎮教堂位於城中的核心。通過修士們自製的原始『水平測距儀』(在前世古羅馬時期,又被稱為groma),這一工具使得修士能夠準確地測定十字交叉中點的南北方向,並以此為基礎確定街道和城市柵格狀的輪廓。


    在哈金斯和阿方索的極力請求下,暮西鎮交叉軸線的主要建築設定為軍事目的,如廣場、騎士團部以及近衛軍營就設在十字交叉的中點。同時在修士的要求下,托德發布了暮西鎮的第一部法規——規劃法。這部以教會和聖子名義發布的法規中,明確規定了暮西鎮統一的建築高度、街道的寬度、鋪石路麵、清潔、維護、邊界調整等等內容。甚至細致到為了防止交通阻塞,規定載重車輛隻能在夜間上路,同樣繁華的商鋪得設在較窄的街道上。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在火災後的第十天,暮西鎮發生了一件自小鎮成立以來、最嚴重的衝突事件。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有一位工匠學徒在鐵料冶煉中,無意間發現作為原料采購而來的鐵礦砂,表麵雖然幹燥,裏麵的原料卻要比以往潮濕的多。抱著懷疑的精神,他對鐵礦砂使用了瀝幹法,居然發現裏麵的水分達到了總重的五分之一。這也就意味著,鐵礦砂的原料商販多收取了20%的錢幣。


    學徒將這件事匯報給了工匠師傅,後者起初無法確定這會否是一個巧合,就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朋友,後者迴到自己的工坊後,查看了自己剛購買的鐵料砂,才發現原來自己的鐵礦砂也摻了水。


    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這一欺騙行為,憤怒的工匠和學徒們,在行業宿老——艾登.柯姆的帶領下,與小鎮的礦物商販進行了一次長達三個小時的談判。


    最終,商人們醜陋的嘴臉和無恥的說辭,徹底激怒了工匠和學徒。雙方由口角,升級為推搡,最終演變為了械鬥。


    打鬥一直持續到哈金斯帶領護衛隊趕到,才被強行終止。據不完全統計,約120人參與了這一次的衝突,四人死亡(一名工匠、一名學徒、兩名商人護衛),重傷並致殘疾者7人,輕傷者無數。


    事後,托德親自在教堂前的廣場主持了公審大會,通過對照商戶賬本和工坊進料單,並找到了數個摸著『聖經』、在十字架前吐露真言的證人。讓這件被人們稱作為『血礦衝突』的事件,得到了一個妥當的處置。


    以次充好的商戶們被判賠償工坊全部損失,並支付死者的撫恤金和安葬費,同時取消其在暮西鎮內的經營資格。


    事件處置之後,托德找來了修士喬、芮契爾、哈金斯、阿方索等人,就其原因進行了分析。最終得到的結論讓他擔憂不已。


    鎮內人口越來越多、貧富等級差距越來越大,居民矛盾依靠社區老者和行會領袖,已逐漸無法調和;另一方麵,由於暮西鎮獨特的管理方式——土地歸教會騎士團所有,沒有世俗王國管轄,行政機構和管理方式都漸漸失去效力,所以才會發生如此之大的衝突事件。


    『血礦衝突』對暮西鎮的影響是巨大的,從短期來看,它直接導致了兩樣新事物的誕生。


    第一個是行業協會。不同於行業內成員過去依靠行業領袖的影響力,成員的組成和聯絡都較為鬆散的行業聯盟;新的行業協會是一個具有完整組織架構、章程條例、會員守則、目標訴求的緊密型組織。


    它主要有著四大職能。


    一、經濟職能。在行業成員內,分享市場信息和最新資訊,並在接取大型訂單時,根據規模和信譽分包給成員。


    二、宗教職能。充當暮西鎮教堂的溝通和管理工具,並宣傳和加強會員的信仰。


    三、救濟職能。每個成員定期繳納少量資金,用以設立行業儲備金,當有成員因不可抗力遭遇損失時,可以幫助其持續經營。(有點類似於行業保險)


    四、司法職能。協調成員之間、以及和其它行會的關係,並設立了類似行業法庭的部門,以處理相關事務。


    第二個新事物是『聖序仲裁庭』。這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機構,它的設立隻針對暮西鎮的特殊情況。在修士喬和芮契爾的建議下,托德為了保證城鎮治安和法規推行,決定將管轄權重新收歸騎士團所有,並特地新設了一個新機構——『聖序仲裁庭』,庭長名義上歸屬他自己,實際上由兩名副庭長負責具體事務,分別是喬.漢弗萊和芮契爾,前者主要負責鎮內民眾行政事務的管理和調和,後者主要負責異種事務的處理和管製。


    『聖序仲裁庭』下設『聖序執法團』,由哈金斯負責管理,成員主要為慕道徒和農兵,配備製式武器,並有權在必要時刻調動城鎮護衛隊。


    處理完農業升級、城鎮規劃、『血礦衝突』、聖序仲裁庭的事情後,托德終於有了一段自己的時間,算起來,距離教皇國發布『暮西騎士團』聖部公文的時間隻剩下一個月了。他有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急需處理,那就是盡快擴充暮西騎士團的主體軍團,增強軍事實力。


    他做了一次統計。暮西鎮所有可調動的軍事力量,實在是少的可憐。


    阿方索拒絕『龍骨』寄生蟲,撇開他不談,他的扈從們能提供的戰力極為有限;芮契爾和那些異種們,雖然有著不容小覷的戰鬥力,但由於異種能力的敏感性,他們根本無法走上戰場,隻能作為暮西鎮的最後一張王牌;剩下來,能夠真正形成騎士團戰力的,就隻有哈金斯和他麾下的12名軍士了。


    一番計算下來,騎士團真正能夠動用的兵力居然隻有13個人……


    13個人別說開戰了,恐怕連基礎的陣型,都沒辦法組成,是時候在暮西鎮內招募並擴充騎士團的軍隊了。


    托德皺著眉頭,在紙上首先寫下了一行字——『擴軍』。


    接著,他又寫下了第二行字——『精兵』。


    異能庫已經建立了,為什麽不嚐試將哈金斯的下屬們,全部轉化為『繼承者』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種騎士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盡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盡長並收藏異種騎士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