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煦有個專用的大玩具箱,香樟木打造,何春生從家具廠搬迴來又自己用砂紙打磨一遍,保證不會留下毛刺邊才交給她。


    裏麵用木板為分隔,左邊放著傳統玩具,彩色積木、華容道、鐵皮老鼠和鐵皮青蛙、玻璃彈珠、拐骨、沙包、雞毛毽子以及花繩等等。


    大部分都是何夏生寄迴來的,不管她這個年齡用不用得上,反正提前備好總不會出錯。


    右邊放著何瑞雪托人在滬市買的進口玩具,芭比娃娃、繪畫立體書、磁力畫板……這些雖然直到九零年才開始廣泛流行起來。


    但有錢的話,其實並不難買到。


    王桃枝得知這些中看不中用的塑料製品的價格後,一直罵她變著花樣敗家。


    何瑞雪卻聽之任之,從來不會悔改。


    一方麵是為了彌補自己的童年。


    另一方麵……


    何瑞雪想到前世看到有博主在盤點芭比係列的玩具,在視頻裏搭起一座特別大而漂亮的城堡。


    評論有人在說她小時候都沒見過這些,隻能用泥巴和葉片捏成的碗過家家。


    然而在她底下又有人迴複,說怎麽沒有,她是七零末出生的,童年不僅有芭比城堡,還有會動會放光的遙控汽車。


    世界的參差頓時顯現。


    原來不是童年太過貧瘠,而是富足的世界離自己太遠而已。


    何瑞雪不是見不得孩子過得好的家長,成天灌輸些沒苦硬吃的觀念。


    照她的想法,把何曉煦生在七幾年已經很委屈了。


    到2030年她都是將近60歲的老太,吃不好玩不好,哪有生在千禧年之後痛快。


    所以她想盡力給她最好的一切,別讓她直到長大後才能彌補童年。


    玩具準備得再多,何曉煦還太小玩不了,何延諾、何延詩兄妹倆算是沾了光,經常往這邊一待就是一下午。


    把手裏的玩偶丟進箱子右邊,何曉煦像隻小鴨子搖搖擺擺地走出來。


    她用力跨過門檻,拉著趙梅丫的食指糯糯地說,“奶奶,去看花花。”


    “好,奶奶抱你去看花。”


    “不用抱,我自己肘。”


    “要自己走啊,哎喲,咱們煦寶真不錯,比你哥哥強多了。”


    趙梅丫誇人的最常用手法就是拉踩,從第二代到第三代,從來沒變過。


    今天卻在何曉煦這裏折戟。


    她睜著黑白分明的眼珠盯著她,奶聲奶氣中透著嚴肅,“奶奶,媽媽說過,不要和別人比,要和自己比。”


    趙梅丫在心裏翻白眼,心說我教育你媽的時候你還沒出生。


    一家子都是這麽過來的,如今誰不說她的孩子有出息,多少人找她討教教育子女的竅門。


    但她向來注意在孩子麵前維護女兒的形象,點頭隨口敷衍,“你媽說得對。”


    牽著孩子走到後院,這裏聳立著一塊奇異的石頭,是先前挖防空洞的時候弄出來的,放在原來雞窩的右側。


    江衍序測算過院子裏的風水,說這裏最合適,能鎮宅,守氣運。


    家裏人都不懂這些,自然是他說啥就是啥,石頭四周種了一圈花,是路邊常見的野花。


    雛菊、鳳仙、雞冠花,黃的白的粉紅的,開得正熱鬧,一股子蓬勃的生機。


    趙梅丫摘下一朵玫紅色的鳳仙花,給孫女染指甲,透過窗戶看見臥室裏看書的夫妻倆。


    忍不住揚起聲音,“煦寶,你說你爸媽兩個傻愣子,把錢都花在刀把上,生怕讓人看出來。


    要種花也不弄點名貴點的品種,什麽秋菊夏蘭,讓我跟戲文裏的老太君似的抽空還能帶著人賞花,眼前這些萬一不說路邊到處都是,農村裏一薅就是一大把,我真是看得夠夠的。”


    何瑞雪斜眼看著江衍序,兩人會心一笑。


    這些花其實大有來頭。


    當年江衍序向她求婚時把成片的野花移植到山穀,帶給她滿目的春色。


    如今他們的孩子都幾歲了,山裏的花更是開了又落,種子隨著季節的輪迴埋進泥土。


    那裏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花穀,百卉含英,滿山遍地。


    他們把山中開得好看的花期長的野花都標記出來,等枯萎後再收集種子。


    目前家裏長的這些,就是他們去年灑下的成果,透過窗戶就能迴憶起那天的光景。


    何嚐不是一種夫妻間的情調呢?


    何瑞雪放下筆,江衍序幫她揉著手腕上的穴位。


    “媽,貴的花嬌氣,買不來你也不會養,到最後還不是浪費錢。”


    “我種了一輩子地,幾朵花還能養死了。”


    “那養活了開的花沒人家賣的好看,再說,周圍來來往往那麽多人,你信不信,剛開幾天就有人過來挖走了。”


    “嗯,這事我信,有些缺德冒煙的,挖花都是輕的,沒準還要反手把咱家給舉報了。”


    趙梅丫不再言語,帶著何曉煦繼續看花,偶爾提醒她不要把摸花的手放進嘴裏。


    半個小時左右,前院傳來幾聲招唿,她立刻揚起笑臉,牽著何曉煦出去。


    當年種在院裏的桑樹、枇杷以及下端纏繞的葡萄藤已經長得很繁盛了。


    巴掌寬的葉片擠在一起如同綠色的傘,形成純天然的涼亭,樹下鋪著平整的青磚,圓形的石桌周圍是四個石凳,大夏天裏用來給家裏人乘涼。


    當然,地方越舒坦附近的老頭老太太就越愛往這邊來,他們院子成了新的“街道情報中心”,從前巷子口的幾棵大樹倒是備受冷落。


    晚飯後他們紛紛搬著自家的小板凳,拿著蒲扇,一直坐到天黑才迴家。


    何瑞雪也樂意有人來陪爸媽說話,涼白開是管夠的。


    去年他們院裏種的葵花豐收,偶爾還能端出去一盤瓜子給他們嗑。


    見有便宜可占,他們更樂意待在這邊,東家長西家短,興頭上什麽話都能往外說,趙梅丫如願以償地掌握了街道上的第一手消息。


    等她走到前院,幾個老太太已經坐下來。


    她們不樂意坐石凳,相當自來熟地跑去堂屋搬來木椅,路過菜地時順便摘了根黃瓜。


    也不洗,直接拿在手裏啃,吃得汁水滋滋的往外冒。


    趙梅丫摟著何曉煦坐下,正好聽他們說起趙家的事。


    趙老大爺年紀終歸是太大,前年在睡夢中去世,趙老太緊隨其後,沒幾個月也沒了。


    大家都說她太孤單,幹什麽都提不起勁頭。


    老人家一旦失去那口氣,那真是肉眼可見的一天比一天老得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成六零極品炮灰,我絕不洗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老古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老古董並收藏穿成六零極品炮灰,我絕不洗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