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裏,何曉潔正在跟著何瑞雪學習。


    她也想參加高考,原因卻有些讓人啼笑皆非,是她的小姑子溫霈已經報名,她怕自己是家裏唯一一個沒讀過大學的,往後在家教訓孩子都沒底氣。


    為了不拉低家裏將來的平均學曆,她付出了不少心力,趁著一個月的時間加緊複習。


    考什麽大學倒是次要,她沒有太大的雄心,能分配一個穩定離家近的工作就行。


    當然,工資最好高一些,能夠支持她隨心所欲地發展自己的愛好。


    這些年因為工作需要,她沒有徹底脫離學習的環境,再捧起書本時也不覺得生疏。


    尤其是數學這一學科。


    當年她能被糧站選中就是因為她的算術又快又準,得以改變命運,讓她不由得對這一學科產生了許多好感。


    在無所事事的午休時,通常會捧著算數方麵的書看,何瑞雪把自學叢書給家裏人各準備了一套,她同樣沒有落下。


    其中《代數》四冊,《平麵幾何》兩冊、《立體幾何》一冊、《平麵解析幾何》以及《三角》,她都是看過並且反複做過習題演練,正確率能達到七成。


    所以在備考期間,她隻需要對物理和化學加起來八冊書下苦功,再著重培養下語文和政治方麵的基礎,考中的概率很大。


    書桌前,何曉潔崩潰地扶著額頭,不停抱怨,“小姑,這些弱酸強堿鹽,強酸弱堿鹽,我都分不清,更別說融到水裏是酸還是堿性了,難不成我還要用嘴去嚐啊?”


    ”還有電解和電離,為啥非得要電它呢,電流的正負極我記得陰極和陽極又是什麽,你讓我爸這個老電工過來,恐怕連她都搞不懂。”


    何瑞雪眼睛都沒離開書本,淡定迴應,“你去把化學第一冊複習一下,實在不行就死記硬背,這點時間也不求你能弄懂。”


    將高中兩三年的知識融合進幾本書裏,不是倉促之間就能學會的。


    雖然幾人都上過高中,但當時校內已經鬧起來,老師上課基本上都是糊弄過去的。


    就算認真學過,幾年下來也忘記得差不多了,隻隱約記得一些概念性的內容。


    其實何瑞雪覺得以她的情況更適合去藝術類型的學院深造。


    可惜藝術生的高考明年才召開,分屬在文科之下,考素材色彩和創作。


    何曉潔在畫畫方麵沒有任何基礎,加上藝術生不考數學,等於磨滅她的一大優勢,倒不如先考個正經大學,等在大學期間再借用圖書館係統性地學習攝影相關知識。


    何曉潔對這些統統不懂,甚至對文理分科都沒有清晰的認知,表示都聽小姑的。


    當了這麽多年的小跟班,指哪打哪已經刻在她本能中,如今是要她學啥就學啥。


    萬一考不上也隻能怪她腦子不行,來年再戰就是。


    反正家裏的壓力不大,夫家和娘家都很支持她。


    相比而言,何曉愛比她的目標要明確得多,打算攻讀文學係。


    雖然高中成績屬於中流,但她的語文學科是拔尖的。


    又經常和譚家的兩個女兒玩,沒少去向譚薇請教,算作她的半個弟子,被她帶著在當地小報上投了十幾次稿。


    中稿的概率有十之一二,雖然低,但到底是能上報紙,說明她在文學上有些天賦,更應該在這方麵深造。


    頭幾年高考的語文考卷題目少得驚人,有些地區就兩道題,一道類似於改錯和名詞解釋,考基礎文字的認知;


    另一道就是作文,往往和政治掛鉤,抒發各自的看法,文人們以筆為刀,探討反動、批判、知識分子等社會現狀。


    題目越少,想要寫得出彩就越難。


    何瑞雪沒有給她押題免得她走入誤區畢竟世界不同,題目肯定有變化。


    隻是提醒她多去請教譚薇。


    對方早在三年前就加入了省報的編輯社,去年當上了某個版塊的主編,算是打入了文化人的內部,對他們的喜好和傾向有所了解。


    不說刻意去投其所好,隻求不要踏入雷區。


    大院裏也有不少報名的年輕人,能決定今年去考,說明都對自身的水平有充分的信心。


    譚娟和譚妙被譚薇培養得很優秀,姐妹倆一個活潑一個文靜,學習成績從不讓人操心。


    劉慧心更是從小優秀到大,原本她都找了個在藥店當助手的工作,如今辭職迴家安心備考。


    老劉和馬天冬這些天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喘,生怕打擾閨女的學習。


    紅袖章幾乎消失後,集市上各種小攤販正在增加,肉菜不像從前要用肉票算計著買。


    如今老劉一下班就要往集市上溜達,想方設法給閨女買雞鴨補身子。


    何曉團顯然是沒打算湊這個熱鬧,呂蘭也是。


    他們的孩子都不小了,家裏不能沒人照顧。


    再說,當年他們在學習上都不咋地,知識全還給老師,懶得撿迴來重新學,繼續在廠裏上班也挺好。


    要說家裏最不讓人操心的孩子,還得是何曉華。


    或許是懶父母出勤快孩子,他在學習方麵一直沒讓人操心,老師們交口稱讚學習標兵,得到的獎狀客廳牆麵都貼不下。


    除了應對學校裏的課業,他還有餘力鑽研何瑞雪給他的各種科學雜誌和報紙。


    幾套自修叢書他全通讀掌握,所學的知識都隱隱涉及到大學範疇。


    才十幾歲,就能和過來拜訪的徐明宇聊得有來有迴。


    雖說人家作為長輩,肯定不會刻意為難,考教的知識全在他的學習範圍之內,但事後不止一次誇他有天分。


    連一些超綱的問題都能迴答上一二,給他講解一遍就能很快弄懂,還能舉一反三,活用公式,幾道比較難的數學大題都不在話下。


    每次見何曉華在草稿紙上演練出密密麻麻的公式,何瑞雪都會在心裏嘀咕。


    難不成他們老何家祖墳冒青煙,即將要出個清北的苗子不成。


    何曉峰、何曉雲兄妹倆沒打算今年考試。


    他們當年倉促轉學,適應階段沒有跟上,加上報紙上頻頻傳來海邊戰役爆發的消息,他們擔憂父母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落後的進度想要補迴來,區區一個月是遠遠不夠的。


    而且兄妹倆從小在優渥的環境中長大,受到父母的影響都很有追求,決心要考就考重點大學,對於普通的大學並不怎麽看得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成六零極品炮灰,我絕不洗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老古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老古董並收藏穿成六零極品炮灰,我絕不洗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