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成績
穿成六零極品炮灰,我絕不洗白 作者:我是老古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整理箱子的時候,王桃枝扭頭對趙梅丫感慨。
“何曉友不下鄉,我還沒發現家裏能清出來這老些東西,穿的用的,好多都是新的。
難怪家裏住人的地方越來越小,冬寶,不是嫂子說你,能不能把東西用完了再買。”
何瑞雪正啃著大蘋果,搖頭說,“都是人家送的,我不愛用,放在那裏總有用到的時候,不會浪費的。”
“人家想用都沒得用,你還挑撿上了,也就是我們家人多,總有人撿你不要的東西,不然得放到猴年馬月去。”
趙梅丫聽不下去了,“家裏屋子多,放不下就搬到我那兒去,手裏有糧,心裏不慌,換成東西也一樣。
咋了庫房堆滿你難受,非要窮得隻剩下一間空屋你才舒坦是吧,有福不會享。”
“老太太,我跟你說不通。”
王桃枝起身,冬寶,我記得你有兩條勞動布的褲子,挺結實的,你說顏色太深不喜歡,放在哪了”
“在縫紉機邊上的箱子裏。”
箱子是何春生找人打的,一米長的香樟木箱,裏麵用木板隔開,是王桃枝的百寶箱,左邊放著從廠裏拿迴來的碎布和瑕疵布,右邊放著家裏人不穿的衣服和破爛的床單窗簾,至於去商店買的好布料,自然是被她鎖在臥室的櫃子裏,當成傳家寶的存在。
“那褲子才穿兩迴呢,你就不要了”
何瑞雪把手裏的蘋果切下一半來,遞給江衍序,漫不經心道,“不要,不暖活還顯腿粗。”
“越長大越敗家,褲腳還能放呢,我去改改給曉友穿,他要下地幹活,穿著正合適。”
“嫂子,曉友的戶口是要跟著下鄉的,你別忘了去街道辦把糧本改一下。”
“知道了,說起來我就來氣,曉團都沒分家呢,他倒好,還沒成年就把自己分出去了。”
何瑞雪見她在忙,轉身走到書房,翻出不少這些年搜集的《數理化自學叢書》,包括《代數》《物理》《化學》《平麵幾何》等十七本,六十年代出版,但印刷量並不大,直到高考恢複後才真正大批量發行,何瑞雪還是托了滬市的乘務員朋友才收集齊全。
還有她這些年的課本,上麵全是學霸做過的筆記,以及本子和筆兩套,等他在鄉下穩定後就寄過去。
平心而論,何曉友的成績實在算不上好,尤其是在文科上欠缺許多,高中畢業前發奮了一把,考到了班級前二十,但這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何春生有時候忍不住自我懷疑,難道真的是他根子上出了問題,不然怎麽生了四個孩子,沒一個在學習上有天賦的
何曉愛才上初中,但玩心太大,讓她在家寫會作業都能走神三迴,將來能把高中讀畢業都勉強。
何瑞雪對幾個侄子都沒有考上京大的期望,畢竟那樣的人隻是少數,隻希望他們能考個普通大學就好。
……
正月裏,何大根和趙梅丫迴了一趟村裏,帶去了一個足以轟動整個何家族裏的消息,化纖廠正式工的名額,雖然是在別的縣城,但放在幾年都難得出一個工人的村裏,那是想都不敢想。
去年大隊長的兒子到縣裏找了個臨時工,幫人卸貨搬運東西,一個月十五塊錢,沒活的時候不能閑著,在廠裏打掃衛生,等於是純賣苦力,但他足足幹了三個月,拿著攢下來的四十塊錢迴家,讓村裏人羨慕好久,轉頭就有人和他說親。
因為有進廠務工的經曆,他在生產隊當小隊長,人們都愛聽他在城裏的經曆,雖說何大根家出的工人多,但他們已經搬走好幾年,距離村人的生活太遠。
每次迴鄉,眼瞅著趙梅丫的穿著和氣勢逐漸改變,從前嘴碎的鄰居也對她多了幾分敬畏。
何大根家裏兄弟不多,從名字就能看出他是老大,但父母偏心小兒子,選擇讓其養老,他又早早出去打拚,和家裏幾兄弟的關係都一般。
他父母早就去世,兩個弟弟在幾年前也陸續離開,都是生病,沒去醫院檢查,農村的老人就是如此,老了有飯吃已經是兒女孝敬,許多身體難受全靠硬抗,最後實在抗不過去,要麽直接過去,要麽去醫院走一遭,大部分都是在做無用功,因為早就病入膏肓,花大價錢治也活不了幾年,所有人都會選擇放棄,拿上幾顆止痛藥迴去,能活幾年是幾年。
實在痛得受不住,便會主動尋思,上吊的跳河的,喝農藥的都少,畢竟這玩意貴,一般人家裏都找不到。
同一輩的兄弟姊妹差不多都沒了,何大根和他們家裏的來往更少,也就過年的時候在一起吃頓飯熱鬧一下。
一聽到兩老迴來,大隊長何山連忙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上門,手裏提著一壺自家釀的酒,還有一疊花生米,進門就邀請他一起喝兩盅。
何大根在城裏舍不得喝那幾塊錢的瓶裝酒,每次都是小口抿不盡興,聞言連忙把他請進屋,兩人坐在桌上邊喝邊聊。
“來,嫂子,你也坐。”
趙梅丫打開帶迴來的包裹,從裏麵掏出一包炸好的小魚,也沒和他客氣,順勢坐了下來,“來,給你添菜。”
“哎喲,村裏到處都是這玩意,用得著你從城裏帶,等會讓我家小子去河裏抓兩條大的,讓你帶迴去燉湯喝。”
“不識貨了吧,這是秋生做的,味道不一樣。”
“是嗎”
何山夾了一條,炸魚上灑了辣椒粉和芝麻,酥脆香辣,他忍不住喝了一口酒,說,“嗯,好吃,不愧是專門學過的,從前還不知道秋生能有這本事呢。”
“有啥本事,跟在村裏一個德行,人家請他做席,一次給三塊呢,他都不肯用,死活要在家裏躺著,你說能有啥出息。
“何曉友不下鄉,我還沒發現家裏能清出來這老些東西,穿的用的,好多都是新的。
難怪家裏住人的地方越來越小,冬寶,不是嫂子說你,能不能把東西用完了再買。”
何瑞雪正啃著大蘋果,搖頭說,“都是人家送的,我不愛用,放在那裏總有用到的時候,不會浪費的。”
“人家想用都沒得用,你還挑撿上了,也就是我們家人多,總有人撿你不要的東西,不然得放到猴年馬月去。”
趙梅丫聽不下去了,“家裏屋子多,放不下就搬到我那兒去,手裏有糧,心裏不慌,換成東西也一樣。
咋了庫房堆滿你難受,非要窮得隻剩下一間空屋你才舒坦是吧,有福不會享。”
“老太太,我跟你說不通。”
王桃枝起身,冬寶,我記得你有兩條勞動布的褲子,挺結實的,你說顏色太深不喜歡,放在哪了”
“在縫紉機邊上的箱子裏。”
箱子是何春生找人打的,一米長的香樟木箱,裏麵用木板隔開,是王桃枝的百寶箱,左邊放著從廠裏拿迴來的碎布和瑕疵布,右邊放著家裏人不穿的衣服和破爛的床單窗簾,至於去商店買的好布料,自然是被她鎖在臥室的櫃子裏,當成傳家寶的存在。
“那褲子才穿兩迴呢,你就不要了”
何瑞雪把手裏的蘋果切下一半來,遞給江衍序,漫不經心道,“不要,不暖活還顯腿粗。”
“越長大越敗家,褲腳還能放呢,我去改改給曉友穿,他要下地幹活,穿著正合適。”
“嫂子,曉友的戶口是要跟著下鄉的,你別忘了去街道辦把糧本改一下。”
“知道了,說起來我就來氣,曉團都沒分家呢,他倒好,還沒成年就把自己分出去了。”
何瑞雪見她在忙,轉身走到書房,翻出不少這些年搜集的《數理化自學叢書》,包括《代數》《物理》《化學》《平麵幾何》等十七本,六十年代出版,但印刷量並不大,直到高考恢複後才真正大批量發行,何瑞雪還是托了滬市的乘務員朋友才收集齊全。
還有她這些年的課本,上麵全是學霸做過的筆記,以及本子和筆兩套,等他在鄉下穩定後就寄過去。
平心而論,何曉友的成績實在算不上好,尤其是在文科上欠缺許多,高中畢業前發奮了一把,考到了班級前二十,但這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何春生有時候忍不住自我懷疑,難道真的是他根子上出了問題,不然怎麽生了四個孩子,沒一個在學習上有天賦的
何曉愛才上初中,但玩心太大,讓她在家寫會作業都能走神三迴,將來能把高中讀畢業都勉強。
何瑞雪對幾個侄子都沒有考上京大的期望,畢竟那樣的人隻是少數,隻希望他們能考個普通大學就好。
……
正月裏,何大根和趙梅丫迴了一趟村裏,帶去了一個足以轟動整個何家族裏的消息,化纖廠正式工的名額,雖然是在別的縣城,但放在幾年都難得出一個工人的村裏,那是想都不敢想。
去年大隊長的兒子到縣裏找了個臨時工,幫人卸貨搬運東西,一個月十五塊錢,沒活的時候不能閑著,在廠裏打掃衛生,等於是純賣苦力,但他足足幹了三個月,拿著攢下來的四十塊錢迴家,讓村裏人羨慕好久,轉頭就有人和他說親。
因為有進廠務工的經曆,他在生產隊當小隊長,人們都愛聽他在城裏的經曆,雖說何大根家出的工人多,但他們已經搬走好幾年,距離村人的生活太遠。
每次迴鄉,眼瞅著趙梅丫的穿著和氣勢逐漸改變,從前嘴碎的鄰居也對她多了幾分敬畏。
何大根家裏兄弟不多,從名字就能看出他是老大,但父母偏心小兒子,選擇讓其養老,他又早早出去打拚,和家裏幾兄弟的關係都一般。
他父母早就去世,兩個弟弟在幾年前也陸續離開,都是生病,沒去醫院檢查,農村的老人就是如此,老了有飯吃已經是兒女孝敬,許多身體難受全靠硬抗,最後實在抗不過去,要麽直接過去,要麽去醫院走一遭,大部分都是在做無用功,因為早就病入膏肓,花大價錢治也活不了幾年,所有人都會選擇放棄,拿上幾顆止痛藥迴去,能活幾年是幾年。
實在痛得受不住,便會主動尋思,上吊的跳河的,喝農藥的都少,畢竟這玩意貴,一般人家裏都找不到。
同一輩的兄弟姊妹差不多都沒了,何大根和他們家裏的來往更少,也就過年的時候在一起吃頓飯熱鬧一下。
一聽到兩老迴來,大隊長何山連忙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上門,手裏提著一壺自家釀的酒,還有一疊花生米,進門就邀請他一起喝兩盅。
何大根在城裏舍不得喝那幾塊錢的瓶裝酒,每次都是小口抿不盡興,聞言連忙把他請進屋,兩人坐在桌上邊喝邊聊。
“來,嫂子,你也坐。”
趙梅丫打開帶迴來的包裹,從裏麵掏出一包炸好的小魚,也沒和他客氣,順勢坐了下來,“來,給你添菜。”
“哎喲,村裏到處都是這玩意,用得著你從城裏帶,等會讓我家小子去河裏抓兩條大的,讓你帶迴去燉湯喝。”
“不識貨了吧,這是秋生做的,味道不一樣。”
“是嗎”
何山夾了一條,炸魚上灑了辣椒粉和芝麻,酥脆香辣,他忍不住喝了一口酒,說,“嗯,好吃,不愧是專門學過的,從前還不知道秋生能有這本事呢。”
“有啥本事,跟在村裏一個德行,人家請他做席,一次給三塊呢,他都不肯用,死活要在家裏躺著,你說能有啥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