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考量
穿成六零極品炮灰,我絕不洗白 作者:我是老古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秋生羨慕的不是他的待遇,而是別人需要求爺爺告奶奶才能辦到的難事,在他眼裏卻輕而易舉,吩咐下去就能辦妥。
這種舉手投足間的自信和底氣,是他們這種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
很現實,也很無力。
這幾天他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何曉華。
兒子從小就懂事,手腳勤快,讀書成績也沒讓他們操過心。
但他的見識和交際都局限於村裏,來日至多在幾個伯伯姑姑的安排下在城裏找個工作。
聽上去已經很不錯了,放在村裏算得上光耀門楣。
可和他同一輩的堂兄堂姐比呢?
不說比他大很多的何曉團等人,就說何曉峰、何曉雲兩兄妹。
在軍區長大,未來有父母鋪路,成就必定不會低到哪裏去。
他和潘舒華的今日,何嚐不是何曉峰跟何曉華的明日?
等到往後過年,曉華在堂兄麵前變得窘迫和寡言時,會不會怨他這個父親沒本事,沒有給他創造和堂兄一樣的條件?
應該不會的,何曉華打小就乖得讓人心疼,像是投胎來報上輩子的恩。
有顆糖都要分給他和舒玉吃,孝順又穩重,正因為如此,他才不想讓這孩子埋沒了。
雖說好的環境並不意味著成功,是爛泥怎樣都扶不上牆。
但他起碼要先造出一堵牆來,而不是讓他的孩子隻能待在井底的水坑裏望著頭上的一角天空。
一念之間,他想了很多,又好似什麽都沒想。
“冬寶,你說我要是進城,能找個什麽樣的工作,工廠裏招會計的話考試簡單不?”
何瑞雪想不到他這些天在琢磨這件事,思忖了片刻,搖頭說,“很難,哥,你想啊,不管在哪裏財務部門都是肥缺,不是從上麵直接調就是廠裏內部安排,很少聽說對外招工的。”
放在後世,私企的財務幾乎全由所謂的股東直接安排,全是領導信任的人,部門的領導不是廠長的小叔子就是小舅子。
上輩子何瑞雪的公司倒是經常招會計,但都是為了招人來背鍋的,相當於耗材,工資高風險也高。
會計這個行當,從古至今都不好找工作。
如今還算是好的,偶爾能擠出一兩個名額來。
但何秋生就比較尷尬,人家招新人吧,他的年齡和學曆都不占優,招熟練工吧,他又沒有在城裏上班的資曆。
何瑞雪把情況分析給他聽,又問,“三哥,你是怎麽想的?”
“我?能找到工作當然萬事大吉,找不到就老實待在村裏。
你嫂子倒是挺支持我的,想求她那個弟弟幫忙,她還說她嬸子理虧,肯定會給一筆錢來堵她的嘴,我們正好拿錢買房,到時候全家人都搬到城裏來。”
何秋生牽出一抹苦笑。
真要這樣,那他可就徹頭徹尾成了吃軟飯的了。
他雖然不會死守著所謂的尊嚴拖著家人過苦日子,但心裏總歸不會太好受。
“哥,往後你肯定能賺大錢的,我對你有信心。”
何瑞雪覺得何秋生在做生意的天賦很高,聽爸媽說他小時候走街串巷當過貨郎。
用針頭換雞毛,雞毛換牙膏皮……換到最後,一分錢不花給家裏的鍋碗瓢盆添置齊全了。
讀書時在班上成立互換小會,總能搜羅到學生們追捧的玩具,還弄出了小人書租借角。
借書看隻用兩分錢,他能從中抽成一分,美其名曰管理費,一個學期就能把一年的學費湊齊。
除此以外,他還和人用山裏的果子交換“垃圾”,比如剩了幾頁的本子,丟掉的鉛筆頭。
他把空白的紙張裝訂,筆頭上粘上木棍,連文具都不用爸媽出錢買。
以他的頭腦,要不是趕上計劃經濟,也不至於在村裏蹉跎。
何瑞雪堅信,等幾年後市場放開,才是他真正大展身手的時候。
她說的全是真心話,字字句句格外堅定。
何秋生都搞不清楚她的信心來源,扯著嘴角說,“這年頭賺大錢的可都沒有好下場,你哥我隻想踏踏實實的。知道我這些天為什麽老是在外麵晃悠不?”
“媽說你是腿上長了跳蚤閑不住,整日跑外麵遊手好閑,生怕她把你拉過去修雞窩和掃落葉……”
“停。”
何秋生趕緊打住,麵色漲紅,“別聽媽嘮叨,她看不慣我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哥是去幹正事去了。”
何瑞雪配合地提問,“什麽正事。”
“尋摸房子啊,不然往後我們搬來住哪,我尋思住得離你和大哥近些,就在附近找,最好就在三樹街道上,不過我前前後後幾個巷子都轉遍了,壓根沒找到合適的地兒。”
“哪那麽容易,我當初可找了好久,要不是這棟房子鬧鬼,恐怕還輪不到我。”
說起找房子,何瑞雪可有話聊了,“街道辦介紹的那些都不靠譜,真正的好房子盯著的人多,剛掛牌就有人去轉讓。
你要是早決定進城多好,我讓大哥把當初孫家的三間買下來,往後住一個院子裏出門就能見麵。”
何春生不是沒打過那三間房子的主意,但當時家裏還住的開,又想著何曉團會分房。
再說,他和院子裏的其他人都覺得老孫家邪門,怕是真被什麽東西衝撞到了,買下來誰敢去住?
大夥正在猶豫要不要下手呢,結果讓兩家外來戶給撿了便宜。
何瑞雪在想,要是何秋生預算充裕的話,她可以問問江衍序,看他手裏的房源有沒有能出售的。
“不可惜,親戚間住得太近未必是好事。”
遠香近臭的道理,何秋生還是懂的。
“我原本還在發愁,今天媽帶著我們去隔壁吵架,我可看仔細了,黃家的院子比你這裏小一截,屋子也破了點,但用料絕對不差。
青磚和梁木都很紮實,不算搭的柴房和廚房,一共九間房,我看給咱家住正合適,到時候在你牆上開個小門,不就相當於一戶了?”
誰上門吵架專門去觀察人家裏的格局啊,還看得這麽細致,怕不是早有預謀。
“黃家的房子是祖屋,可未必願意換。”
“那可不一定。”
何秋生笑著說,“我都打聽好了,他家裏就黃泰一個職工,上班地點離家又遠,他早就想換地方了。
還有他的幾個孩子,他大兒子二十出頭沒工作沒結婚,你說用一個工作名額來換,他願不願意賣房子?”
“你自己的工作都沒著落呢,拿什麽和他們換?”
話是這麽說,不過何瑞雪琢磨了一下,三哥的主意其實不錯。
等隔壁院翻修再和她家打通,兩個老人想到誰家住就去誰家住,她也能在跟前孝敬。
這種舉手投足間的自信和底氣,是他們這種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
很現實,也很無力。
這幾天他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何曉華。
兒子從小就懂事,手腳勤快,讀書成績也沒讓他們操過心。
但他的見識和交際都局限於村裏,來日至多在幾個伯伯姑姑的安排下在城裏找個工作。
聽上去已經很不錯了,放在村裏算得上光耀門楣。
可和他同一輩的堂兄堂姐比呢?
不說比他大很多的何曉團等人,就說何曉峰、何曉雲兩兄妹。
在軍區長大,未來有父母鋪路,成就必定不會低到哪裏去。
他和潘舒華的今日,何嚐不是何曉峰跟何曉華的明日?
等到往後過年,曉華在堂兄麵前變得窘迫和寡言時,會不會怨他這個父親沒本事,沒有給他創造和堂兄一樣的條件?
應該不會的,何曉華打小就乖得讓人心疼,像是投胎來報上輩子的恩。
有顆糖都要分給他和舒玉吃,孝順又穩重,正因為如此,他才不想讓這孩子埋沒了。
雖說好的環境並不意味著成功,是爛泥怎樣都扶不上牆。
但他起碼要先造出一堵牆來,而不是讓他的孩子隻能待在井底的水坑裏望著頭上的一角天空。
一念之間,他想了很多,又好似什麽都沒想。
“冬寶,你說我要是進城,能找個什麽樣的工作,工廠裏招會計的話考試簡單不?”
何瑞雪想不到他這些天在琢磨這件事,思忖了片刻,搖頭說,“很難,哥,你想啊,不管在哪裏財務部門都是肥缺,不是從上麵直接調就是廠裏內部安排,很少聽說對外招工的。”
放在後世,私企的財務幾乎全由所謂的股東直接安排,全是領導信任的人,部門的領導不是廠長的小叔子就是小舅子。
上輩子何瑞雪的公司倒是經常招會計,但都是為了招人來背鍋的,相當於耗材,工資高風險也高。
會計這個行當,從古至今都不好找工作。
如今還算是好的,偶爾能擠出一兩個名額來。
但何秋生就比較尷尬,人家招新人吧,他的年齡和學曆都不占優,招熟練工吧,他又沒有在城裏上班的資曆。
何瑞雪把情況分析給他聽,又問,“三哥,你是怎麽想的?”
“我?能找到工作當然萬事大吉,找不到就老實待在村裏。
你嫂子倒是挺支持我的,想求她那個弟弟幫忙,她還說她嬸子理虧,肯定會給一筆錢來堵她的嘴,我們正好拿錢買房,到時候全家人都搬到城裏來。”
何秋生牽出一抹苦笑。
真要這樣,那他可就徹頭徹尾成了吃軟飯的了。
他雖然不會死守著所謂的尊嚴拖著家人過苦日子,但心裏總歸不會太好受。
“哥,往後你肯定能賺大錢的,我對你有信心。”
何瑞雪覺得何秋生在做生意的天賦很高,聽爸媽說他小時候走街串巷當過貨郎。
用針頭換雞毛,雞毛換牙膏皮……換到最後,一分錢不花給家裏的鍋碗瓢盆添置齊全了。
讀書時在班上成立互換小會,總能搜羅到學生們追捧的玩具,還弄出了小人書租借角。
借書看隻用兩分錢,他能從中抽成一分,美其名曰管理費,一個學期就能把一年的學費湊齊。
除此以外,他還和人用山裏的果子交換“垃圾”,比如剩了幾頁的本子,丟掉的鉛筆頭。
他把空白的紙張裝訂,筆頭上粘上木棍,連文具都不用爸媽出錢買。
以他的頭腦,要不是趕上計劃經濟,也不至於在村裏蹉跎。
何瑞雪堅信,等幾年後市場放開,才是他真正大展身手的時候。
她說的全是真心話,字字句句格外堅定。
何秋生都搞不清楚她的信心來源,扯著嘴角說,“這年頭賺大錢的可都沒有好下場,你哥我隻想踏踏實實的。知道我這些天為什麽老是在外麵晃悠不?”
“媽說你是腿上長了跳蚤閑不住,整日跑外麵遊手好閑,生怕她把你拉過去修雞窩和掃落葉……”
“停。”
何秋生趕緊打住,麵色漲紅,“別聽媽嘮叨,她看不慣我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哥是去幹正事去了。”
何瑞雪配合地提問,“什麽正事。”
“尋摸房子啊,不然往後我們搬來住哪,我尋思住得離你和大哥近些,就在附近找,最好就在三樹街道上,不過我前前後後幾個巷子都轉遍了,壓根沒找到合適的地兒。”
“哪那麽容易,我當初可找了好久,要不是這棟房子鬧鬼,恐怕還輪不到我。”
說起找房子,何瑞雪可有話聊了,“街道辦介紹的那些都不靠譜,真正的好房子盯著的人多,剛掛牌就有人去轉讓。
你要是早決定進城多好,我讓大哥把當初孫家的三間買下來,往後住一個院子裏出門就能見麵。”
何春生不是沒打過那三間房子的主意,但當時家裏還住的開,又想著何曉團會分房。
再說,他和院子裏的其他人都覺得老孫家邪門,怕是真被什麽東西衝撞到了,買下來誰敢去住?
大夥正在猶豫要不要下手呢,結果讓兩家外來戶給撿了便宜。
何瑞雪在想,要是何秋生預算充裕的話,她可以問問江衍序,看他手裏的房源有沒有能出售的。
“不可惜,親戚間住得太近未必是好事。”
遠香近臭的道理,何秋生還是懂的。
“我原本還在發愁,今天媽帶著我們去隔壁吵架,我可看仔細了,黃家的院子比你這裏小一截,屋子也破了點,但用料絕對不差。
青磚和梁木都很紮實,不算搭的柴房和廚房,一共九間房,我看給咱家住正合適,到時候在你牆上開個小門,不就相當於一戶了?”
誰上門吵架專門去觀察人家裏的格局啊,還看得這麽細致,怕不是早有預謀。
“黃家的房子是祖屋,可未必願意換。”
“那可不一定。”
何秋生笑著說,“我都打聽好了,他家裏就黃泰一個職工,上班地點離家又遠,他早就想換地方了。
還有他的幾個孩子,他大兒子二十出頭沒工作沒結婚,你說用一個工作名額來換,他願不願意賣房子?”
“你自己的工作都沒著落呢,拿什麽和他們換?”
話是這麽說,不過何瑞雪琢磨了一下,三哥的主意其實不錯。
等隔壁院翻修再和她家打通,兩個老人想到誰家住就去誰家住,她也能在跟前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