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站在顏飛卿身後而置身事外的李玄都抬頭望去,如果說顏飛卿的雙眼之中燃燒著熊熊烈火,那麽他的雙眼就好似一汪靜湖,清澈卻又深邃,不見其底,此時整個“湖麵”同樣是被映得青瑩瑩一片,同時在“湖水”中緩緩倒映出一把長劍的影子。


    這道清光是一把劍。


    先前顏飛卿答應將“青雲”借於李玄都,但什麽時候借劍,又該如何借劍,其中大有講究,因為如今的李玄都不比當年,就算神兵利器在手,也至多隻有一劍的機會,若是送早了,無甚大用,若是送晚了,於事無補,非要恰到好處才行。


    否則還不如不借。


    此時顏飛卿選擇的借劍時機,恰到好處。因為兩人一番鬥法之後,顏飛卿固然已經是強弩之末,以化身出現在此地的藏老人也好不到哪裏去,就好比兩名壯漢一番搏鬥之後,俱是筋疲力盡,而此時卻出現了一個手持鋒利匕首的瘦弱少年。


    不過藏老人作為一位天人無量境的大宗師,高居太玄榜第四,就算此時本尊未至,化身隻有本尊的三成修為,那也應該有幾手壓箱底的絕技傍身,此時就像上了賭桌玩推牌九,就看誰的最後的一張骨牌點數更大。


    藏老人也看到了這道清光,有些失神。


    在那刀劍評上就有兩件仙物,一者是由清微宗曆代宗主執掌的“叩天門”,一者是正一宗的雌雄雙劍,若是雙劍合璧,則還要壓過位列刀劍評榜首的“叩天門”一頭。


    這道清光,就是雌雄雙劍中的“青雲”了。


    “紫府兄,請接劍!”顏飛卿從“乾坤袋”中祭出“青雲”之後,再掐一道劍訣,使得“青雲”直衝李玄都而去。


    如果換成旁人,麵對來勢洶洶的“青雲”,一個不慎之下,便要接劍不成反被劍傷,畢竟直接執掌“青雲”,最低也要歸真境才能做到,如今李玄都隻有玄元境的修為,就算他有歸真境的體魄,也顯得頗為勉強。


    隻是李玄都作為當年的歸真境第一劍士,禦劍的手段和經驗卻是旁人不能比擬,他手中同樣掐了個劍訣,不過與顏飛卿不同,顏飛卿所用劍訣乃是玄門正宗的“青蓮劍訣”,而李玄都所用的則是透著殺伐意味的“北鬥三十六劍訣”,劍訣成時,一抹玄色色染上“青雲”的劍首位置。


    李玄都縱身而起,握住下落的“青雲”,這也是近百年以來,紫青雙劍絕無僅有的一次落入正一宗之外的旁人之手,麵對這一幕,藏老人不是不想阻止,而是在他眼前還有一個顏飛卿,他還要駕馭驅使四隻天鬼來牽製顏飛卿,若是沒了他的強行驅使,麵對顏飛卿的“純陽真火”,最是欺軟怕硬的天鬼就會立時四散而逃,哪裏還敢去啃這塊硬骨頭。還有一點原因,就算讓李玄都握住了“青雲”,藏老人也不認為一個小小的玄元境,能夠駕馭得了這半把仙劍,到底是妙手一鎮,還是作繭自縛,現在還言之尚早。


    就這樣,李玄都握住了“青雲”的劍柄。


    在一瞬之間,李玄都全身劇震,如遭雷殛,他手中的“青雲”也隨之顫鳴不止。


    修煉體魄,無外乎筋骨皮肉,繼而煉髓換血,最終煉精化氣。在此之後,煉氣化神,便能更深層次挖掘人體秘藏,感應體內深處密如繁星的諸般竅穴,並且對自身控製達到極為細微的地步,精華內藏,沒有半分外泄,謂之“不漏”。如今李玄都的體魄是以佛家“漏盡通”開啟諸多竅穴,使其體魄堅不可摧,隻要竅穴不損,便是血肉受創,都可再生,此謂之“不壞”。


    不過就在李玄都握住“青雲”之後,李玄都頓時氣血沸騰,氣機震蕩。雖說“青雲”的劍意並不如當年的“人間世”那般駁雜,也不似“叩天門”那般超然,甚至不如“大宗師”的殺伐,但劍意中卻融匯了正一宗曆代天師掌教對於天理人情的感悟,甚至是對於天道的感悟,並非一味殺伐鋒銳,加倍的難測難防。


    與此同時,李玄都手背上開始出現道道凸起,像是一條條經絡,又像是什麽活物在皮膚下蜿蜒遊動,想要破體而出。


    片刻後,李玄都的手背終於炸裂開來,幾道形似微小蛟龍的青色雷光繚繞盤旋,雖然光華不盛,但卻有一股雷善霆惡、天刑劫罰的陽剛純正氣息彌漫開來。


    這便是雷法之正。


    此時李玄都全身多處竅穴都開始出現氣機紊亂的跡象,若不是他修得“漏盡通”,各處竅穴異常堅固,某些竅穴甚至有可能因此被毀。


    李玄都深吸一口氣,運轉“坐忘禪功”,若在此時內視,便會發現在他的各處竅穴之中,顯現煙雨瀟瀟、夏雷陣陣、秋風簌簌、大雪飄飄的奇異景象,四季輪轉、生死枯榮盡在其中,竟是使得不斷震動的各處竅穴趨於平穩。


    “青雲”的顫鳴漸不可聞,自天寶二年之後,再次握劍的李玄都,不禁長歎一聲。


    這四年以來的經曆,在腦海中如走馬觀花,一閃而逝。


    四年來除了讀書、練功、養傷三事之外,他便是種田種菜,卻是再也沒了當年的氣概。當年他藝成下山,縱橫江湖,一次與人鬥劍受傷之後,用八十兩銀子買了個小小的無名山頭,當時年少輕狂,取名為“忘劍峰”,名頭極大,取“懷劍而忘劍,忘劍又有劍”之意,在此地練劍和養傷。


    在練劍之餘,他也會登高望遠,恰好在山頂上有一棵不知何人何時栽種於此的梨樹,他便常常坐在梨樹之下,效仿古劍仙“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的意境,橫劍膝上,眺望山景雲海。


    三月花開,四月花落,梨花如雪,雲如梨花。


    觀庭前花開花謝,閑掃落花,望天空雲卷雲舒,劍斬浮雲。在花落的時節,李玄都離開了此地,再入江湖,先是遠赴西北,後是北上帝京。


    李玄都手持“青雲”,眼神恍惚。


    當年他聽聞張白月的死訊,師父不許他離開師門,他隻能傳信請好友張鸞山以正一宗的身份,代為收殮遺骸,火化之後,將骨灰暫且安置於大承恩寺中,待到李玄都傷勢好轉,他在自行墜境之前,親自前往大承恩寺取走骨灰,葬於這座“忘劍峰”的梨樹之下。


    此時迴憶起來,“忘劍峰”三字,竟是一語成讖,忘劍難忘人。


    再後來,李玄都離開“忘劍峰”,重返師門,散去一身修為,從頭開始。


    李玄都默念張白月寫給他的那首《沁園春太平》。


    “百年江湖意氣。天下起風雷萬裏埃。歎此生浮沉,風波難定;十年一劍,俠骨崢嶸。袖藏青蛇,腰懸三尺,腳踏人間路不平。朝天闕,看劍氣縱橫,再開青冥。”


    李玄都舉起手中的“青雲”,沉聲道:“我有一劍,一劍而已。”


    沒有氣衝鬥牛的無匹劍氣,也沒有風起雲湧的異象,更沒有天雷從天而降,山搖地動。


    就是樸實無華的一劍。


    顏飛卿略感詫異,藏老人更是愕然。


    難不成是雷聲大雨點小的一劍?


    李玄都隻是笑了一笑,無有滄桑,唯有感懷,雖是以“北鬥三十六劍訣”起劍,但卻沒有太多殺氣,身形向前飄然而出,笑道:“登臨心係天下事,腳踏人間路不平。且看李某這一劍,平不平。”


    不再是當年的紫府劍仙,也沒了那把僅次於“叩天門”的“人間世”,李玄都握住這把並不屬於自己的“青雲”,一劍刺去。


    師父說,天下之事一劍了。


    他沒有這樣的氣魄,卻也希望自己能做到這一點。


    一劍瞬間跨越百餘丈距離的。


    兩名屍姬頹然倒地,兩顆秀美頭顱骨碌碌滾出老遠,便是藏老人,竟也沒能躲過這一劍,被“青雲”穿心而過,正好是先前他被李玄都以飛劍刺出一個血點的位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平客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問江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問江湖並收藏太平客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