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研究所的小車間幾乎就是曉棠的專屬研究區,第二個錨標組件的外殼就是在這裏做分析研究,在地下室裏還存放著錨標的三個組件。


    外殼的研究進展緩慢,三個組件也失去了它們的最大價值,當然這隻是對夏鳴他們而言。那副立體星圖才是最關鍵的,而三個組件自身的秘密,現在沒有時間去仔細琢磨。


    曉棠這處“閨房”也成了夏鳴的工作區,他現在狀態好了一些,可以躺在移動擔架,其實也就是醫護機器人上做一些事情。


    小車間經過了改裝,天花板多了一層磁懸浮吊梁,是給機械臂用的。易立豔研究出的機械臂比一般的機械臂更靈巧精密,成為實驗室裏新的標準配備,就連夏鳴的醫護機器人上,也有兩隻小巧的機械臂幫他端茶倒水。


    千顏建議的太陽能電池隻是應急方案,但如果技術有所突破的話,在宇航和能源方麵的意義也不小。


    目前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有單晶矽、多晶矽和非晶矽三類,太陽能轉化效率都不高。矽太陽能電池的最大理論效率隻有31%,目前投入實用的水平也就20%左右,因為矽晶太陽能電池隻能吸收窄頻段太陽光。


    現在的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究,都是奔著建立大規模太陽能電廠,降低每千瓦成本去的。而夏鳴的需求則是不計成本,隻要更高的轉化率,更高的功率密度。


    千顏建議的方向是在現有技術上做改進,現有宇航太陽能電池大多是基於三結砷化镓,也就是用三層砷化镓吸收不同頻段的太陽光,理論上的極限轉化率能到40%,實際轉化率在30%以上。


    砷化镓很貴,很早就用於激光製導,為了節省成本,減小麵積,砷化镓太陽能電池的結構都是在電池上裝光學透鏡,將幾百倍的陽光聚焦在電池上。


    最先進的砷化镓太陽能電池是美國semprius公司發明的,他們的電池陣列做到了1600倍的聚光倍率和34%的轉化率,並且研究出了四層砷化镓技術,理論轉化率提升到50%。可惜成本一直沒有降到投資者希望的可以大規模生產民用電的程度,不幸在前年破產倒閉。


    但semprius的技術專利卻為眾多航天公司獲得,用在了他們的宇航器上,就連華夏的神舟係列飛船,也是基於semprius的技術思路搞出自己的新一代太陽能電池陣列。


    夏鳴和曉棠作了一些討論,理順了思路後,向千顏發出了評估指令,千顏很快拿出了報告:“semprius倒閉前發布的技術藍圖裏,提出了利用智能技術均衡砷化镓單元的功率,提高整體功率的構想,但這個構想沒有變成現實。如果加入我們用於動力裝甲的智能管理技術,獲得的新係統可以滿足‘跳板’項目第一階段的能源需求。”


    既然這個方向可行,那就馬上開幹!


    不過不是夏鳴和曉棠自己來幹,要讓他們從頭開始,那可不是一個月能搞定的,最快的辦法就是……抓人。


    夏鳴問:“約翰-羅傑斯人在哪裏?”


    一圈畫麵彈出,如花瓣般圍繞著千顏的虛擬影像,畫麵上閃現著semprius公司創始人約翰-羅傑斯的各種消息,最後全部定格為一個畫麵,羅傑斯跟西門子公司老板的合影。


    看樣子指望不了羅傑斯,公司倒閉後,他被西門子公司招攬了,跑去負責光伏項目。執掌著數十億美元的盤子,可不會跑到華夏來屈尊於一個小小的宇航項目。夏鳴現在也沒拿得出手的能源科技,可以像招攬勞倫斯那樣,把他納入麾下。


    “有替代的人選嗎?”曉棠問。


    千顏身邊的畫麵再次變換,不到十秒鍾,就定格為十多個人的照片。有媒體報道的照片,也有生活照,甚至還有自拍照。


    “我建議選這個人”,沒等夏鳴細看,千顏將一個畫麵放大,是個華夏人,四十多歲,胡子拉茬,一臉落魄。


    千顏介紹道:“楊斌,巴電所的技術專家,對semprius的技術掌握得很透徹。去年離開研究所,去了一家光伏企業做總工程師。”


    “就是他了!”夏鳴讓夏小顏連通了某人的pei:“老遊,我把一些資料傳給你,你馬上去……花都抓這個人,條件就在跳板項目成員的標準上再加30%!嗯,馬上!我希望最遲後天就能在研究所見到他的人!”


    ar視野裏,遊匡笑道:“得,我快成獵頭大師了,沒問題!綁也要把他綁來!”


    遊匡是研究所之外,極少數知道跳板項目的人,畢竟找人找資源都得有人跑腿。至於遊匡後一句話,可不是玩笑,他現在不是單槍匹馬,手下的事務所要人有人,要關係有關係,夏鳴擺出了這態度,他還真幹得出來。


    做事得有人,有了懂事情該怎麽做的人,一切就好辦了。


    遊匡還真是雷厲風行,第二天晚上,楊斌就出現在研究所的接待室,隻不過他整個人還完全是一臉懵逼的表情。


    楊斌怯怯的問:“是不是搞錯了什麽?不是說燕大要搞新型太陽能研究所嗎?可我隻在門口看到燕大量子計算研究所的牌子。”


    接待他的是林澄,林澄遞給他ar眼鏡,示意他戴上:“太陽能研究所肯定是要建的,這不是就把你找過來了嗎?不過跟燕大沒關係,你知道iei嗎?人工智能?”


    楊斌茫然搖頭:“我很少接觸這塊……啊!這是……”


    他被ar眼鏡裏彈出的場景會議邀請嚇住了,看樣子的確有些脫離時代。


    照著林澄的指示,點下空氣中的確認按鈕,場景變成天高雲闊,風吹草低,鮮花盛開的草原,夏鳴微微笑著站在不遠處。


    “這是蟬動提供的標準化ar場景,就像以前windows的桌麵,楊工你是草原上長大的,我覺得你應該喜歡。”


    夏鳴的開場白隻得到楊斌機械的點頭,不過看他的表情,應該不反感。


    “乖乖,你們是什麽單位啊,這簡直是走進了科幻片裏”,好一陣後,楊斌才迴過神來。


    “楊工,這樣的技術已經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便利了”,夏鳴話歸正題:“我不知道遊律師是怎麽跟你談的,如果他提供給你的信息有任何問題,責任全在我身上。我們請你來,跟燕大沒關係,但我相信,你一定會接受的。”


    楊斌是一個木訥的人,要贏得這種人的心,並不容易,他看似怯弱的說:“到底是什麽事?這次我是跟公司請的年假,本來跟老婆孩子都說好了去旅遊,結果……”


    “宇航用的砷化镓太陽能電池技術,還要改進到超過美國人的水平?”聽了夏鳴的介紹,楊斌苦笑著搖頭:“你們還不如直接找巴電所買,想要追上美國人,不可能。之前我在研究所是搞這個的,後來我想學semprius做四結砷化镓單元,發現同一性問題太難解決了。那次嚐試也耗費了研究所太多資源,失敗後我也沒臉再呆在那,所以才出來的。”


    楊斌說到的問題,就跟電動車的電池組管理難題差不多,上千個單元的電能整合和均衡,需要很高水平的智能管理。


    “這不是難事,楊工,我們不僅是燕大量子計算研究所,還是徐氏人工智能研究所,我們的iei公司,更擁有全球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夏鳴心說太巧了,原來你已經做過嚐試,那完全是輕車熟路。


    “技術是實打實的啊”,楊斌卻沒信他:“能跟你們的負責人談談嗎?”


    “喲,都忘了做自我介紹”,夏鳴這才明白對方一臉狐疑是為什麽了,不認識他!


    他很抱歉的說:“我是夏鳴,負責管理這兩家研究所的日常管理,同時也是iei公司的董事長,因為身體有點問題,所以隻能這樣見您了。”


    “夏鳴……”


    楊斌撓了撓頭,發出一個長長的哦音:“就是那個發明了什麽ei,讓人工智能成為現實的夏鳴?”


    林澄在神聊上對夏鳴說:“這位行不行啊?對智能這麽缺乏了解……”


    “試試吧,曉棠那邊也在琢磨新材料,看燃料電池有沒有新方向”,夏鳴的想法很簡單,到了這關節,不行也得行!


    試試吧……


    確認這個項目是夏鳴主導的後,楊斌也是這樣想的,他答應了在研究所呆半個月,在技術上做點嚐試。畢竟隻是這樣,就能到手好幾十萬酬勞,他也不是傻子。


    但要說能有多大進展,他是不怎麽相信的。


    當初他在研究所耗費了價值幾千萬的資源,還花重金招募了兩個團隊,一個團隊寫智能管理程序,一個團隊做係統設計,加上所裏的助手和實習生,手下三五十號人,忙了一年多,結果還是失敗了,而且不是離目標差多少,是根本看不到希望。


    第二天,他被帶到挨著一座小車間擴建出來的實驗室。裏麵布置得倒是挺周全的,工作台、材料庫、冷凍庫,設施都很齊全,地板非常幹淨整潔,顯得很是高大上。不過什麽儀器設備都沒有,材料庫也是空空蕩蕩的。


    “要什麽開出清單,我們最多兩三天就買迴來。”


    林澄這陣子空閑一些,就成了跳板項目的現場監工,不過這個監工也就是個大管家。


    那就買最好的!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錢……


    楊斌咬著牙,花了一整天時間,把一座太陽能電池實驗室需要的儀器設備和材料整理出清單,標準是:“全球最先進”。


    接下來的兩三天裏,各種儀器設備絡繹不絕的塞進實驗室裏,其中包括楊斌猶豫了很久才寫上的幾種設備,都是幾百萬上千萬的寶貝。他怕夏鳴覺得是故意刁難,但要搞出高水平的東西,這些又是必須的。


    當這些設備也出現在實驗室裏時,楊斌真有一種置身夢境的感覺,如果當年在研究所裏,用的是這些儀器設備,他怎麽也不會離開。


    看來得認真點了……


    被價值好幾億的儀器設備包圍著,楊斌的心態也有了些變化,他覺得夏鳴下了這麽大賭注,不弄出點東西,良心實在過不去。


    他當然不知道,這點錢對夏鳴在弄的跳板項目來說,隻是個零頭。夏鳴已經作好了榨幹iei、蟬動、幻象等幾家公司現金庫的準備,甚至在考慮把iei一部分股權賣出去,不然根本支撐不了奔著千億美元去的整個項目。還好第一階段的開銷最多也就在三四十億美元的規模,撐到明年的壓力還不算大。


    楊斌心態一變,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人呢?整個實驗室,難道就他一個人?


    “這個項目還處於保密狀態,人越少越好,楊工可以試著把助手的工作交給它們。”


    林澄的迴答讓楊斌不知道說什麽好?它們?你是說頭頂吊梁上那些機械臂,它們能幹什麽?能聽懂人話?


    剛這麽想著,一隻機械臂悄無聲息地滑過來,跟人手結構差不多的鋼鐵手掌垂下,掌心對準它,類似人眼的兩個攝像頭轉動著,應該是在聚焦,然後從不知道在哪裏的揚聲器裏發出聲音,是很柔和的中性語音:“楊工,請吩咐。”


    “在給你做出入id的時候,你的聲音、麵貌、指紋和瞳孔特征也輸入了這座實驗室的人工智能裏,擁有實驗室的所有使用權限。需要它做什麽,直接用語音告訴它就行了,當然,用語得盡量準確,盡量用符合科學定義的名詞。”


    “機械臂隻是實驗室人工智能的一部分,需要計算和查詢資料,都可以找它。如果想做一些理論上的構想,還可以通過它跟更強大的人工智能聯係,會給你更多建議。”


    林澄用盡量通俗的用詞向楊斌作著介紹,雖然楊斌跟機械臂正眼對眼傻瞪著,但他應該能聽到。


    “從材料庫裏拿一盒砷化镓,放到工作台,再取出一片放到基座……霍爾效應測試儀的基座上”,楊斌迴過神來,給機械臂下了命令。


    半分鍾後,看著兩隻機械臂穩定又準確地取過來一個盒子,放在工作台上,兩隻機械手跟人一樣,靈巧地打開盒子,取出晶片,放上基座,楊斌沉默了好一陣,對林澄說:“我現在可以開始了嗎?”


    林澄不迭點頭,退了出去,心說這位科學家受到的衝擊可不小。


    楊斌的確受到了太大的衝擊,他發現不僅不需要助手幫他做體力活,腦力活也不必找人了。他想查什麽資料,直接口述,片刻間結果就顯現在ar眼鏡投影的立體視野裏。他甚至能查到幾年前他在研究所裏留下的實驗記錄,天知道這個人工智能是怎麽查到的……


    楊斌本來隻是想做一些基礎的工作,比如測測美國產的四層砷化镓晶片質量如何,試試太陽光模擬器的頻譜標不標準,結果一動起來就停不下了。連午飯都是吃服務員直接送到實驗室的盒飯,而沒有遵照人工智能的建議去餐廳。


    有近乎全能的助手幫助,楊斌要做什麽事情,就隻需要拿出構想,就有人工智能幫他計算,幫他推導,有機械臂幫他做準備。他感覺這個實驗室就像一個神國,而他就是這個神國的主人,坐在華麗的馬車上,由天馬拉著,任意馳騁。


    曾經埋在心底的失敗案例被挖了出來,讓楊斌不由自主的做起了準備。當晚上人工智能提醒他已經持續工作了十個小時,必須休息的時候,他才戀戀不舍地停下。


    檢查視野裏顯現的試驗進度,楊斌愕然的發現,他一個人一天做的事情,相當於過去研究所裏十多號人一周做的事情……


    “我會不會是被抓到外星飛船上了?這座研究所,還有頭頂的天空,都是假的?”


    楊斌坐上無人駕駛的小電車,由它載著去研究所的公共餐廳,路上還愣愣的這麽想著。


    小電車將他直接送到餐廳門口,剛進門,一幫人就招唿他:“楊工!這裏!”


    ar眼鏡裏刷出一片綠色背景的標識,標識前半截是統一的“跳板”兩字,後麵是樓星海、東方勝等等姓名,原來是一個項目的同事。


    “老楊啊,我們的發動機就指望你的電了!”


    “小林那個大主管也真是忙糊塗了,居然忘了把你介紹給我們,不過沒關係,你腦袋上的標識隔著老遠就能看到。”


    “太陽能電池帶得動vasimr嗎?我真的很懷疑啊,楊工給我們介紹一下。”


    “別擔心,咱們一個項目的,不存在保密問題,協議上寫著呢。”


    這幫人有男有女,口音天南地北,甚至還有個跟熊一樣壯的老外,讓楊斌原本一個人爽了一整天的那種不現實感瞬間消散。


    不過聽到“協議”這個詞,楊斌禁不住生出一絲自卑,他現在隻是個臨時工,還沒簽協議。


    吃著聊著,楊斌很快跟同行打成一片,不過他又犯了難,等會到底是先去找林澄說協議的事,還是迴實驗室繼續?哪一樣都撓人心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科技狂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癡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癡鯨並收藏超科技狂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