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燕都東北麵,某集團軍的訓練基地,四周布滿了全副武裝,荷槍實彈的士兵,各個路口都有裝甲車駐守,空中還有直升機巡弋。
即便天空雲層很密,基地裏的靶場、越野場幾處地方依舊拉著篷布,嚴嚴實實地遮蔽著地麵的情況,防止偵察衛星的窺探。
“還沒到元宵就把大家拉過來,希望大家不要有怨氣。有怨氣的先忍忍,基地食堂提前準備了湯圓,到了飯點,吃湯圓消氣……”
國家裝備發展委員會的主任,一位海軍上將作為名義上的主持人,發表很很生活化的開場白,讓現場的幾百號人都笑了起來。
誰會有怨言?在場這二三十家單位,為了這個項目,大多都忙死忙活折騰了大半年,幾乎所有人都想在元宵前搞定。要知道這次方案討論的結果,差不多就等於是競標的結果。
上將接著再談了一些國際軍事技術發展形勢,也就是給大家打氣,強調這個項目的重要意義,然後換上負責這個項目的副主任江耀華。這是一位陸軍中將,帶過兵,打過仗,是紮紮實實從基層步兵裏走上來的,對軍隊在這個項目上的需求自然有深刻的把握。
商衛東坐在評審席一個不太起眼的位置上,不過看周圍的人時不時跟他交頭接耳,就知道他在評審團裏的地位不低。
偶爾商衛東的目光也投向人群中不那麽起眼的位置,夏鳴的小小團隊就坐在那,偶爾接上商衛東的視線,夏鳴都以鎮定自若的微笑迴應。
江耀華很幹脆:“這裏是軍隊,就不要拿那些花裏胡哨的ppt來比口才了,直接上真家夥!”
包括夏鳴在內,幾百號人一同鼓掌,爽快!
江耀華宣布了討論會的流程,最關鍵的當然是實機演示,其次是技術講解。最後是問答。
實機演示分三個項目,一是運動演示,就是比拚各家動力裝甲的負重能力、機動性和靈活性,同時也展現作戰的持續性。這是軍方現階段對動力裝甲最看重的環節。隻有這個環節成熟,才會啟動下一階段的實用型號研發。
二是戰鬥性能演示,讓各家展示動力裝甲在戰鬥方麵的表現,軍方自己在這上麵都沒什麽成熟的想法,就是看各家對動力裝甲在戰鬥能力上有哪些理解。
三是維護演示。這個環節是次要的,動力裝甲還是概念驗證階段,離形成實際戰鬥力還很遠,沒到對可靠性提出要求的時候。不過軍方還是想看看各家在這方麵有什麽腦洞和點子,作為未來設定指標的參考。
在名單上的二十七家單位,到現在一家沒落,當然名單的構成發生了一些變化,像夏鳴這種“借殼上市”的不止一家。拿到資格後,有不少單位都進行了資源整合,當然也跟夏鳴一樣。通過各種途徑,確認了新單位的參與權。
第一項演示在基地的坦克和裝甲車越障訓練場進行,看來軍方也很現實,壓根不指望動力裝甲能跟步兵一樣靈活行動。
各家單位的動力裝甲都是由軍方統一拉入場地的,負責運送夏鳴這邊兩台動力裝甲的頭兒依舊是中尉劉震。
他指揮著部下將套著板箱的裝甲放置到位,看看其他單位已經拆掉板箱,露出真麵目的動力裝甲,忍不住發出了嘁的一聲,和部下一樣,眼裏充滿了鄙夷。
他對夏鳴說:“夏總。咱們贏不了,我就把劉字倒過來寫!”
夏鳴跟這幫官兵呆了這麽久,早混熟了,笑道:“也不要太自滿啊。各家總有各家的長……”
看到一家單位的動力裝甲,完全是把外骨骼強化一下就拿出來了,背後的電腦和電池箱碩大無比,夏鳴就閉嘴了。
xgpa也拆掉了包裝,不過此時在幾十部形形色色的動力裝甲裏,還不怎麽起眼。因為隻是骨架,沒裝護甲和頭盔。
江耀華和商衛東等十多個評審穿行在機械之間,到了xgpa這裏,江耀華摸摸看似普通的骨架,看了看商衛東,後者笑笑,低聲說:“動起來就知道了。”
“嗯,希望能成第四個備選吧”,江耀華這麽說著,雖然話音極低,卻逃不過夏鳴的感官。
隻是這樣的寄望麽?
夏鳴覺得毫無壓力,不過這麽一來,前三家會有多大壓力,就不是他的鍋了。
等所有動力裝甲都露了麵,還沒動起來,在評審團的眼裏,至少一半就已經出局了。
連夏鳴都看得出來,重點不在於美醜,那些太輕的,一看就是根本還不理解動力裝甲的概念,隻是把動力外骨骼強化一下而已,甚至有兩家單位的方案連腳座結構都沒有,這連整體外骨骼的標準都夠不上,也不知道是怎麽混進名單的。而那些太重的,整體設計就有問題,必須要各方麵加強結構才能動起來。
所有關節都使用液壓的,肯定也不過關,反應太遲鈍,可靠性太差。還有兩個方案跟易立豔之前的醫療助力外骨骼一樣,使用充氣囊加輔助電機作助力,也不是軍方會考慮的選擇。
當然方案裏也不乏超前的設計,比如某家單位竟然使用正麵關節方案(外骨骼的活動關節包裹著人體關節),而不是主流的側麵關節方案(外骨骼的活動關節與人體關節分離,並且外露在人體關節的側麵)。先不說驅動裝置的設置難度,這種結構要求尺寸上人機完全適合,差一點就動不了,軍方肯定無法接受給每一個士兵量身定製動力裝甲。
在更遠的將來,這個思路可能會成主流,就像林澄設想的動力裝甲等於戰鬥機器人一樣。而現在麽,夏鳴隻能為他們這種太過超前的勇氣默哀。
按照評審團的意見,這些不靠譜的方案將先做運動演示,算是走個過場。於是在訓練場裏,就看到一幕幕不忍目睹的景象。
接下來一批是稍微靠譜一些的方案,不過跟國際先進水平比,顯然就差遠了。不是運動太機械,就是還完全沒有技術力量解決某一方麵的缺陷,隻是當作技術演示。希望能在最終的方案裏參合一腳。
比如某家單位的動力裝甲,整體至少重上百公斤,完全沒裝電池,就是拖著電纜上陣的。運動起來還像模像樣。雖然節奏和姿勢讓夏鳴想起了wow裏的矮人石像。
xgpa被安排在了這一批的最後,對一家新單位來說,也算是特殊待遇了。
數百人就看著一個瘸腿老頭,拄著拐杖來到一部機甲前,由士兵扶著套好機甲。不到三分鍾,就邁出了第一步。
“這是哪家的方案?”
“穿戴時間這麽快!?完全有實戰價值了!”
“是殘疾人操作?有技術!有想法!”
評審們低低地議論著,眼裏都充滿了驚異。
這部xgpa大步如飛地前進,步伐間幾乎感覺不到機械感,腳下揚起的塵土給人一種真的奔行於戰場的錯覺。
然後人群響起一陣驚唿聲,機甲在速度提升到快30公裏時,猛然側轉,踏起大團塵土,朝側麵奔去,絲毫沒有停頓。已經超越了人體運動的極限。
這個瘸腿老頭當然是老洪,玩xgpa已經相當溜了,很多戰術動作都還是他給xgpa做演示後才有了數據。
這不是唯一一部xgpa,夏鳴也套好機甲跟了上去。讓老洪演示殘疾人的操作,他來演示正常人的操作,互相映照,這才有說服力。
步行,跑跳,轉身,下蹲。甚至爬行,除了更靈活的翻滾、匍匐等動作沒做,兩部xgpa將幾乎所有的戰術動作都演示了一番。根據電腦的分析,xgpa極速能達到30公裏。所有動作延遲不超過0.2秒,已經達到甚至超過老美的xos-4和huaf動力裝甲。
不過後續的負重和搬運演示,xgpa的表現就不是很出眾了,兩項指標的極限都是60公斤。在這方麵並不是夏鳴和易立擎藏拙,xgpa隻能到這個程度。在配上裝甲模塊後,這兩個指標還要降低20公斤。這是因為xgpa的傳動由聯合電機組完成的。相當精密,功率和扭矩還有些缺陷。
不過在夏鳴看來,軍方是拿動力裝甲來作戰的,而不是當騾子用。負重和搬運方麵,隻要滿足作戰需求就行了,沒有必要去追求單兵負重上百公斤。
兩部xgpa演示完畢後,江耀華還專門找到夏鳴,問了耗電的問題,夏鳴表示配備標準電池板的話,可以高強度運動一個半小時,把負重的一半用來加裝電池板的話,可以延長到四個小時。
“時間還是不太夠啊……”
江耀華有些遺憾,但他也清楚,就連老美也麵臨這個大難題。電池能提供的能量密度就那麽大,得等電池技術突破才行,實際上這也是整個科技領域函待突破的重大門檻。
xgpa的表現震住了在場所有人,連後麵做演示的單位都要求暫停一下,他們必須調整一下演示方案,不然跟xgpa一比,就有些像石器時代的產物了。
也就2020所,延陵所和山鷹重工不太在意,在這三家看來,今天的方案討論會就是走個過場。國內隻有他們三家有完整的,並且成熟的動力外骨骼乃至動力裝甲技術。召集其他單位,不過是希望這些單位在某些分係統上展現出特色,以便軍方做後續的資源整合。
他們對xgpa的表現也不是很意外,都知道xgpa的技術後台是燕大人工智能研究所,靠先進的人工智能讓運動係統更協調自如,這僅僅隻是一方麵的優勢。
不過延陵研究所那位姓顧的副所長,就是曾經跟夏鳴在電話上談過的那位主設計師,還是找到了夏鳴,表達了希望跟xgpa聯合的意願。
“我們的整體設計和機電係統,加上你們的運動控製係統,出來的方案肯定能超過2020所和山鷹重工!”
顧所長很熱切地說:“你也知道,2020所的運控自成一體,肯定接納不了外人。山鷹是商業公司,也不希望有外人分走利益。”
夏鳴心想,你現在才送大腿,晚了,我們自己已經是大腿了。
他笑著說:“我們的強項不僅是運動控製,請您拭目以待。”
這三家種子單位的演示,隻能說是中規中矩,遠遠不能跟靈活如飛的xgpa相提並論。不過各項指標,尤其是負重和搬運方麵,倒是挺好看的。
至於其他單位,即便調整過演示方案,看上去依舊乏善可陳,他們也隻是在盡力證明,自己的方案還算是動力裝甲,而不是簡單的動力外骨骼。
短暫的休息整備之後,就開始進行第二項演示,場地也轉移到射擊靶場。
xgpa第一個登場,這是江耀華做出的調整。
經過整備的xgpa踏入靶場,攝像機將xgpa的形象傳入躲在防護地堡中的觀眾眼裏,幾百號人頓時響起一陣嗡嗡議論聲。
在第一個環節亮相的xgpa隻有骨架,而現在,不僅掛上了全副裝甲模塊,連頭盔都是全防護的,甚至沒有麵罩。
看著這部漆著亞光軍綠色,頭盔背麵印著一個紅五星的裝甲,軀幹和四肢粗壯有力,腰部的緊凹又讓它看上去不是僵硬的機械,而確實是人,大小腿的裝甲線條也緊致流暢,充滿了和諧的暴力美感。既不張揚,又有十足的壓迫,高科技味十足。
“這tm才是動力裝甲!”
某個陸軍少將摘了軍帽,用力地揮了一下。(未完待續。)
燕都東北麵,某集團軍的訓練基地,四周布滿了全副武裝,荷槍實彈的士兵,各個路口都有裝甲車駐守,空中還有直升機巡弋。
即便天空雲層很密,基地裏的靶場、越野場幾處地方依舊拉著篷布,嚴嚴實實地遮蔽著地麵的情況,防止偵察衛星的窺探。
“還沒到元宵就把大家拉過來,希望大家不要有怨氣。有怨氣的先忍忍,基地食堂提前準備了湯圓,到了飯點,吃湯圓消氣……”
國家裝備發展委員會的主任,一位海軍上將作為名義上的主持人,發表很很生活化的開場白,讓現場的幾百號人都笑了起來。
誰會有怨言?在場這二三十家單位,為了這個項目,大多都忙死忙活折騰了大半年,幾乎所有人都想在元宵前搞定。要知道這次方案討論的結果,差不多就等於是競標的結果。
上將接著再談了一些國際軍事技術發展形勢,也就是給大家打氣,強調這個項目的重要意義,然後換上負責這個項目的副主任江耀華。這是一位陸軍中將,帶過兵,打過仗,是紮紮實實從基層步兵裏走上來的,對軍隊在這個項目上的需求自然有深刻的把握。
商衛東坐在評審席一個不太起眼的位置上,不過看周圍的人時不時跟他交頭接耳,就知道他在評審團裏的地位不低。
偶爾商衛東的目光也投向人群中不那麽起眼的位置,夏鳴的小小團隊就坐在那,偶爾接上商衛東的視線,夏鳴都以鎮定自若的微笑迴應。
江耀華很幹脆:“這裏是軍隊,就不要拿那些花裏胡哨的ppt來比口才了,直接上真家夥!”
包括夏鳴在內,幾百號人一同鼓掌,爽快!
江耀華宣布了討論會的流程,最關鍵的當然是實機演示,其次是技術講解。最後是問答。
實機演示分三個項目,一是運動演示,就是比拚各家動力裝甲的負重能力、機動性和靈活性,同時也展現作戰的持續性。這是軍方現階段對動力裝甲最看重的環節。隻有這個環節成熟,才會啟動下一階段的實用型號研發。
二是戰鬥性能演示,讓各家展示動力裝甲在戰鬥方麵的表現,軍方自己在這上麵都沒什麽成熟的想法,就是看各家對動力裝甲在戰鬥能力上有哪些理解。
三是維護演示。這個環節是次要的,動力裝甲還是概念驗證階段,離形成實際戰鬥力還很遠,沒到對可靠性提出要求的時候。不過軍方還是想看看各家在這方麵有什麽腦洞和點子,作為未來設定指標的參考。
在名單上的二十七家單位,到現在一家沒落,當然名單的構成發生了一些變化,像夏鳴這種“借殼上市”的不止一家。拿到資格後,有不少單位都進行了資源整合,當然也跟夏鳴一樣。通過各種途徑,確認了新單位的參與權。
第一項演示在基地的坦克和裝甲車越障訓練場進行,看來軍方也很現實,壓根不指望動力裝甲能跟步兵一樣靈活行動。
各家單位的動力裝甲都是由軍方統一拉入場地的,負責運送夏鳴這邊兩台動力裝甲的頭兒依舊是中尉劉震。
他指揮著部下將套著板箱的裝甲放置到位,看看其他單位已經拆掉板箱,露出真麵目的動力裝甲,忍不住發出了嘁的一聲,和部下一樣,眼裏充滿了鄙夷。
他對夏鳴說:“夏總。咱們贏不了,我就把劉字倒過來寫!”
夏鳴跟這幫官兵呆了這麽久,早混熟了,笑道:“也不要太自滿啊。各家總有各家的長……”
看到一家單位的動力裝甲,完全是把外骨骼強化一下就拿出來了,背後的電腦和電池箱碩大無比,夏鳴就閉嘴了。
xgpa也拆掉了包裝,不過此時在幾十部形形色色的動力裝甲裏,還不怎麽起眼。因為隻是骨架,沒裝護甲和頭盔。
江耀華和商衛東等十多個評審穿行在機械之間,到了xgpa這裏,江耀華摸摸看似普通的骨架,看了看商衛東,後者笑笑,低聲說:“動起來就知道了。”
“嗯,希望能成第四個備選吧”,江耀華這麽說著,雖然話音極低,卻逃不過夏鳴的感官。
隻是這樣的寄望麽?
夏鳴覺得毫無壓力,不過這麽一來,前三家會有多大壓力,就不是他的鍋了。
等所有動力裝甲都露了麵,還沒動起來,在評審團的眼裏,至少一半就已經出局了。
連夏鳴都看得出來,重點不在於美醜,那些太輕的,一看就是根本還不理解動力裝甲的概念,隻是把動力外骨骼強化一下而已,甚至有兩家單位的方案連腳座結構都沒有,這連整體外骨骼的標準都夠不上,也不知道是怎麽混進名單的。而那些太重的,整體設計就有問題,必須要各方麵加強結構才能動起來。
所有關節都使用液壓的,肯定也不過關,反應太遲鈍,可靠性太差。還有兩個方案跟易立豔之前的醫療助力外骨骼一樣,使用充氣囊加輔助電機作助力,也不是軍方會考慮的選擇。
當然方案裏也不乏超前的設計,比如某家單位竟然使用正麵關節方案(外骨骼的活動關節包裹著人體關節),而不是主流的側麵關節方案(外骨骼的活動關節與人體關節分離,並且外露在人體關節的側麵)。先不說驅動裝置的設置難度,這種結構要求尺寸上人機完全適合,差一點就動不了,軍方肯定無法接受給每一個士兵量身定製動力裝甲。
在更遠的將來,這個思路可能會成主流,就像林澄設想的動力裝甲等於戰鬥機器人一樣。而現在麽,夏鳴隻能為他們這種太過超前的勇氣默哀。
按照評審團的意見,這些不靠譜的方案將先做運動演示,算是走個過場。於是在訓練場裏,就看到一幕幕不忍目睹的景象。
接下來一批是稍微靠譜一些的方案,不過跟國際先進水平比,顯然就差遠了。不是運動太機械,就是還完全沒有技術力量解決某一方麵的缺陷,隻是當作技術演示。希望能在最終的方案裏參合一腳。
比如某家單位的動力裝甲,整體至少重上百公斤,完全沒裝電池,就是拖著電纜上陣的。運動起來還像模像樣。雖然節奏和姿勢讓夏鳴想起了wow裏的矮人石像。
xgpa被安排在了這一批的最後,對一家新單位來說,也算是特殊待遇了。
數百人就看著一個瘸腿老頭,拄著拐杖來到一部機甲前,由士兵扶著套好機甲。不到三分鍾,就邁出了第一步。
“這是哪家的方案?”
“穿戴時間這麽快!?完全有實戰價值了!”
“是殘疾人操作?有技術!有想法!”
評審們低低地議論著,眼裏都充滿了驚異。
這部xgpa大步如飛地前進,步伐間幾乎感覺不到機械感,腳下揚起的塵土給人一種真的奔行於戰場的錯覺。
然後人群響起一陣驚唿聲,機甲在速度提升到快30公裏時,猛然側轉,踏起大團塵土,朝側麵奔去,絲毫沒有停頓。已經超越了人體運動的極限。
這個瘸腿老頭當然是老洪,玩xgpa已經相當溜了,很多戰術動作都還是他給xgpa做演示後才有了數據。
這不是唯一一部xgpa,夏鳴也套好機甲跟了上去。讓老洪演示殘疾人的操作,他來演示正常人的操作,互相映照,這才有說服力。
步行,跑跳,轉身,下蹲。甚至爬行,除了更靈活的翻滾、匍匐等動作沒做,兩部xgpa將幾乎所有的戰術動作都演示了一番。根據電腦的分析,xgpa極速能達到30公裏。所有動作延遲不超過0.2秒,已經達到甚至超過老美的xos-4和huaf動力裝甲。
不過後續的負重和搬運演示,xgpa的表現就不是很出眾了,兩項指標的極限都是60公斤。在這方麵並不是夏鳴和易立擎藏拙,xgpa隻能到這個程度。在配上裝甲模塊後,這兩個指標還要降低20公斤。這是因為xgpa的傳動由聯合電機組完成的。相當精密,功率和扭矩還有些缺陷。
不過在夏鳴看來,軍方是拿動力裝甲來作戰的,而不是當騾子用。負重和搬運方麵,隻要滿足作戰需求就行了,沒有必要去追求單兵負重上百公斤。
兩部xgpa演示完畢後,江耀華還專門找到夏鳴,問了耗電的問題,夏鳴表示配備標準電池板的話,可以高強度運動一個半小時,把負重的一半用來加裝電池板的話,可以延長到四個小時。
“時間還是不太夠啊……”
江耀華有些遺憾,但他也清楚,就連老美也麵臨這個大難題。電池能提供的能量密度就那麽大,得等電池技術突破才行,實際上這也是整個科技領域函待突破的重大門檻。
xgpa的表現震住了在場所有人,連後麵做演示的單位都要求暫停一下,他們必須調整一下演示方案,不然跟xgpa一比,就有些像石器時代的產物了。
也就2020所,延陵所和山鷹重工不太在意,在這三家看來,今天的方案討論會就是走個過場。國內隻有他們三家有完整的,並且成熟的動力外骨骼乃至動力裝甲技術。召集其他單位,不過是希望這些單位在某些分係統上展現出特色,以便軍方做後續的資源整合。
他們對xgpa的表現也不是很意外,都知道xgpa的技術後台是燕大人工智能研究所,靠先進的人工智能讓運動係統更協調自如,這僅僅隻是一方麵的優勢。
不過延陵研究所那位姓顧的副所長,就是曾經跟夏鳴在電話上談過的那位主設計師,還是找到了夏鳴,表達了希望跟xgpa聯合的意願。
“我們的整體設計和機電係統,加上你們的運動控製係統,出來的方案肯定能超過2020所和山鷹重工!”
顧所長很熱切地說:“你也知道,2020所的運控自成一體,肯定接納不了外人。山鷹是商業公司,也不希望有外人分走利益。”
夏鳴心想,你現在才送大腿,晚了,我們自己已經是大腿了。
他笑著說:“我們的強項不僅是運動控製,請您拭目以待。”
這三家種子單位的演示,隻能說是中規中矩,遠遠不能跟靈活如飛的xgpa相提並論。不過各項指標,尤其是負重和搬運方麵,倒是挺好看的。
至於其他單位,即便調整過演示方案,看上去依舊乏善可陳,他們也隻是在盡力證明,自己的方案還算是動力裝甲,而不是簡單的動力外骨骼。
短暫的休息整備之後,就開始進行第二項演示,場地也轉移到射擊靶場。
xgpa第一個登場,這是江耀華做出的調整。
經過整備的xgpa踏入靶場,攝像機將xgpa的形象傳入躲在防護地堡中的觀眾眼裏,幾百號人頓時響起一陣嗡嗡議論聲。
在第一個環節亮相的xgpa隻有骨架,而現在,不僅掛上了全副裝甲模塊,連頭盔都是全防護的,甚至沒有麵罩。
看著這部漆著亞光軍綠色,頭盔背麵印著一個紅五星的裝甲,軀幹和四肢粗壯有力,腰部的緊凹又讓它看上去不是僵硬的機械,而確實是人,大小腿的裝甲線條也緊致流暢,充滿了和諧的暴力美感。既不張揚,又有十足的壓迫,高科技味十足。
“這tm才是動力裝甲!”
某個陸軍少將摘了軍帽,用力地揮了一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