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鳴轉頭打量著蘇玉,蘇玉下意識的挺胸昂首,再不高興的嘀咕道:“連我是不是真的都認不出來了嗎?”


    當然認得出來,實際上意識活性到了lv1的時候,“新人類”看人的視角就有所不同了。到了夏鳴這個等級,容貌和身材都隻是很表麵的東西,思維結構特點、意識活性強度,這些東西都能感應到。


    用通俗的話說,夏鳴已經能一眼看穿他人的靈魂。眼前的蘇玉,在他的“靈魂視野”中如璀璨星辰,存在感無比強烈,而散發的精神氣息又極為親和,像是由他這顆恆星牽引的行星,過往種種,似乎都能在這種氣息中找到,怎麽會認不出來。


    夏鳴感慨的道:“你們每個人我都認得出來,湊在一起,卻變得陌生了。”


    大禮堂裏,4萬多人按照戰團編製站好了方陣,確定是克隆人的那些人也站在原主所在的戰團裏,隻不過他們身上的製服是白底灰線條,一眼就能看出來。詭異的是,跟白底紅線條的宇宙軍官兵相比,這些克隆人的隊列更整齊,姿勢更挺拔,更像軍人。或者說,是沒有被戰爭的殘酷鍛打過的新兵。


    老洪神色肅穆的上了檢閱台,敬了個禮後,見夏鳴並沒有激烈反應,放鬆了一些,但還是有點怯怯的說:“從3年前開始,唐執委就在報告你的狀態,都知道你快醒了。現在你真的醒了,大家還不怎麽習慣,覺得好像不是真的。”


    大禮堂裏遲遲沒有爆發出熱烈的歡唿,這的確有些奇怪,老洪的辯解夏鳴也有所感覺。剛才掃視的時候,一張張麵孔的表情他都看到了,克隆人之外,正常人的表情的確都很恍惚,似乎還在夢遊。


    想到曉棠的提醒,夏鳴覺得,跟這種狀況相比,克隆人或許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我不想跟間諜一樣去查日誌,才能搞清楚這9年裏發生了什麽,我想聽你們親口跟我說。”


    蘇玉和老洪傳遞著互相推脫的眼神,最終還是硬著頭皮,你一句我一句的做了說明。


    第一年還是充滿了激情的,雖然高維時空碎片隻剩下一個小小的避難所,他們都被困在了這個狹小的宇宙牢籠裏,但大家對未來都充滿了希望。


    清點人頭,救治傷員,修整戰艦,繼續訓練,熱火朝天的做戰鬥準備,說不定戰鬥並沒有結束,敵人還會再來呢。


    蘇玉感慨的說:“很多人都留下了參與勇士複生計劃的遺言,但大家就沒當過真,覺得那種事情突破了倫理底限,完全無法接受。那個時候,大家都沒想到,接下來,底限會被一個接一個的打破。”


    第二年,隨著避難所的穩定,敵人也毫無影蹤,決戰激發的熱血終於冷卻下來了。這個時候,曉棠確認夏鳴和千顏不可能在短期內醒來,戰艦和空間站上的糧食、飲水、空氣等一係列維生物資也開始匱乏,大家的工作重點就轉到了科研上。


    星聯科學院的人員和設備都撤到了安姆,留下來的隻有幾十個科研人員,還好所有資料都留了拷貝。曉棠帶著大家從無機物轉有機物開始,為了吃喝,不眠不休的工作著。


    戰艦引擎被拆下來當反應爐,生化戰艦被解離成燃料和原料,無數有科研天賦的官兵轉職科學家和工程師,馬古靈也紛紛從戰鬥搭檔變成科研助手。在這一年,從丙氨酸的無機合成到人工脂肪和肌肉纖維的生產,一連串的科技點了出來,再通過精簡製造的優化,他們已經做到了隻要有相應的元素,就能以最有效率的循環製造出維生物資。


    開源的同時,節流也在並行,維生物資的內循環本來就是宇航領域的老課題,曉棠專門組建了另一個團隊,以實現完全自給的內循環為目標進行研究。


    所謂內循環,就是廢物利用,讓物質在維生物資和廢物之間無損耗的轉換,這個目標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不過一個月給養能夠滿足半年消耗的成果,已經是奇跡了。


    老洪說到這個的時候,老臉苦得跟揪成了一團:“現在大家的觀念都有些變化,用新物資製造的食物和飲水,大家才說是吃飯,如果是循環物資,就換成了充能……”


    的確,跟很多宇航題材的影視作品裏,角色們紛紛以“不要追問吃的東西是什麽做的”來安慰自己一樣,內循環就意味著必須克服正常社會的心理障礙,打破底限。


    “想想就不舒服,雖然弄出來的東西看不出跟那些東西有什麽關聯,但大家吃的時候還是習慣屏蔽味覺嗅覺”,蘇玉補充說:“還有些人,比如我,始終接受不了,就琢磨著另一條路。”


    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該怎麽存活下去,除了用無機物製造有機物的開源之路外,節流方向不止是內循環一條路。


    另一個團隊是自發形成的,然後在曉棠的支持下形成了規模,這就是研究新的人體攝能方式。


    用營養液替代食物,供應人體所需的各種養分,再用含堿水加調味劑之類的東西充當胃和味蕾的安慰劑,當然必要的蛋白質也不能少,隻不過是吃人工蛋白質,並且用最簡化最易消化和吸收的方式。


    這種過渡性的“精簡攝能”很快就普及了,除了像蘇玉這種實在克服不了心理障礙的,一般人都是精簡攝能和內循環交替,等人工食物積累到了一定量後,再享受一頓接近正常生活的“美食”。


    不過精簡攝能並不是這條路的終點,半路出家的醫學家和生物學家們琢磨起了利用意識活性做更多變革,他們的終極目標是讓人類實現光合作用,以及靠充電供應能量等等隻在科幻作品裏看到的奇思妙想。


    “那個時候,就有人說,幹脆我們全部義體化吧,這樣除了供應大腦的有機物質外,我們就隻需要電了,我們的社會也不再需要拖上那麽多累贅。那麽多環節,隻為滿足脆弱肉-體的需要,都是不必要的。”


    蘇玉心有餘悸的說:“讚同的人還不少,想想就覺得可怕啊。”


    老洪不以為然的說:“有什麽可怕的?隻要腦子還在,有機無機,有什麽區別?”


    看起來老洪跟蘇玉,在這上麵就是對立的兩派。


    蘇玉再道:“如果神經模型能細化到缸中之腦的程度,說不定現在大家都是賽博格人了。”


    老洪搖頭:“可惜,我們的研究離這個還差得很遠,肢體可以義體化,器官的義體化,除了心髒之類的,其他就沒那麽容易了。”


    義體化之外,意識活性高的人還在嚐試研究類似辟穀之類的攝能方式,不過成果最多是優化而已。消化和吸收效率可以更高,能量消耗可以更少,簡單的說,可以做到每分鍾唿吸3次,半天才喝一口水,3天才吃一頓飯。


    不管是義體化,還是光合作用或者充電,都涉及到了人體的全麵改造,整個星聯科學院來搞這方麵的研究或許有希望,靠這幫半路出家的軍人科學家,恐怕得幾十上百年才能看到成果。


    總之頭3年,大家的精力都用來解決怎麽活下去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解決後,物質的無機有機轉換,精簡攝能和耗能優化三條路走路,維生物資已經不是問題。當然,既然物資充裕了,就沒必要繼續用代謝物來直接轉換食物和飲水,而是把這些“物資”分解為無機物,加入到轉換大循環裏。


    沒了生存的壓力,大家卻都迷茫了,接下來做什麽呢?大家失去了目標。


    宇宙就這麽大,人就這麽多,還因為未來不確定,以及男女比例不均衡,不敢解散軍隊編製,組成正常社會。不管是事業的目標,還是生活的目標,沒多少人能找到新方向。


    老洪迴憶道:“應該是30年的11月吧,我們幾個覺得,不能讓大家這麽閑下去,蘇丫頭說……”


    蘇玉白了老洪一眼,再向夏鳴自首:“我隻是把很多人的心聲說了出來,而且本心是不想讓大家忘掉自己的軍人身份,忘掉戰爭,才不是想著玩遊戲呢!”


    “問題是,那就是遊戲啊”,老洪聳肩。


    沒錯,遊戲,蘇玉當時的建議是“在虛擬世界裏把戰爭打到底”,於是以《幻象銀河》為基礎的《星聯宇宙軍》就出爐了。


    《星聯宇宙軍》是一個完全擬真的世界,把避難所的現實狀況全搬進了虛擬世界,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在擬真的基礎上,這個虛擬世界做了新的設定,敵人還沒有被徹底打垮,避難所之外有一道星門,可以通向新的戰場。


    最初這個虛擬世界還是完全擬真的,人員組織、技術裝備都比照現實,內容也隻是單人和團隊作戰以及訓練。按蘇玉的話說,弄這麽個虛擬世界,本意是繼續維持宇宙軍的士氣和精神。


    但問題是,虛擬世界終究是虛擬的,人不可能所有時間都泡在裏麵,而且完全比照現實,那種束縛感從現實又浸到了虛擬世界裏,對人來說簡直是雙倍的痛苦。虛擬世界上線半年後,過去的指揮官再有權威,也難以阻止部下在戰場上玩各種鬧劇,反過來又影響了現實裏的士氣。


    最終曉棠不得不插手,宣布把《星聯宇宙軍》當遊戲來弄,給大家完全的自由。


    現在看來,這個決定既是英明的,也是愚蠢的。夏鳴醒來的時候,曉棠沒像之前那樣守在旁邊,未嚐沒有逃避的心理。


    英明之處在於,這個決定挽救了大家的精神,解放了大家的心靈。


    避難所裏還是一切照舊,任何細節都對應現實,有變動也會實時調整。


    星門之外,就是自由的天地。


    在這裏,有工業空間站可以製造新的戰艦,喜歡玩建造和經營類遊戲的玩家,在空間站裏充當科學家和工程師,設計和建造各種武器、步兵機甲、戰鬥機、戰艦,提供給宇宙軍,宇宙軍再通過市場式的供應體係銷售給其他人。


    喜歡戰鬥的人則從各種任務中獲得報酬,再按照自己的喜好,不斷升級新的武器裝備,同時探索無盡的未知宇宙,挑戰各種強大的敵人。當然,追殺獵食者作為主線,貫穿著所有版本。


    兩樣都不喜歡的,還可以跟“玩家”們搞競技性的對抗,甚至做各種文化娛樂方向的事情。最新的版本裏,就把夏鳴曾經說過的“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宇宙”變成了內容,重點放在了經營上。


    不過在四五年前,大家沉浸在虛擬世界裏隻有一兩年的時候,曉棠等人已經覺得有些不對勁了。大多數人都泡在虛擬世界裏,現實裏,原本來來往往的熱鬧景象不再出現,安姆號和思遠號空間站幾乎成了鬼域。很多人甚至還在唿籲,研究過去小說裏提到的“營養倉”技術,可以讓人1天24小時,每周7天,乃至1個月都泡在裏麵,不必迴到現實。


    蘇玉歎道:“那時候曉棠姐就後悔了,說等你醒來後,看到大家都成了這個樣子,不知道會有多痛心。”


    夏鳴再看了看禮堂裏整整齊齊排列著的大軍,心說遊戲宅和克隆大軍,到底哪個讓我更痛心,我還真不知道。


    “我們也在想辦法啊,有人說,得讓大家在現實裏有事情做,比如改善下環境”,見夏鳴的眼神有些不對勁,老洪趕緊解釋。


    從第四年開始,大家啟動了避難所的改造工程,現在夏鳴看到的充滿了賽博格風格的鏤空星球,就是這麽來的。


    拆掉安姆號空間站,分解掉其他戰艦,製造新的模件,一點點拚成了現在的模樣。在表層居住和工作艙之下,分別是分布式光腦拚接的各類gei、循環物質工廠、燃料工廠、推轉星球自轉的引擎。思遠號空間站被當作星球的核心,埋在了最深處。


    建設工程不是一步到位的,到現在都還在不斷完善中。到施工的第三年,因為方案設計者的野心太大,超出了現有人手的能力極限,工程難度驟然加大,情況又有了變化。


    老洪的語調滿是讚許:“大家又迴到了虛擬世界裏,因為這樣就不必建造專門的控製台,建立複雜的組織體係,人們直接在虛擬世界裏指揮馬古靈和機器人施工,有實時同步的現實和虛擬轉換機製,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實時同步的現實和虛擬轉換機製”是這幫避難所居民的偉大成就,通過超材料的感應,外在的監視體係,以及gei的編程智能,現實裏每一塊板材,每一顆螺釘,每個馬古靈和機器人,或者人類的運動,在虛擬世界裏都能同步呈現。


    也就是說,現實和虛擬幾乎混淆了……如果技術再進一步,當所有建築、設備,乃至人的衣服都使用超材料,並且可以編程的話,這個“幾乎”都能去掉。


    本體泡在營養倉裏,虛擬體在《星聯宇宙軍》的虛擬世界裏行動,視野和感知也同時在現實裏運動,跟一個人迎麵遇上,如果不給出標識的話,甚至都無法判斷對方是本體在現實裏,還是和自己一樣,也是個虛擬體。


    當然,這種混淆隻是針對一般人,對意識活性高,尤其是感知能力高的那些人來說,虛擬和現實依舊能分得清楚。


    但虛擬和現實不分帶來的好處是明顯的,隻需要活動意識,就能改變現實,那麽又何必讓身體也跟著活動呢。


    於是人們又紛紛迴到了虛擬世界裏,隻不過跟以前不同,現在是既有遊戲,又有工作了。


    蘇玉等人對此憂心忡忡,總想著把大家從虛擬世界裏拉出來,至少不能1天24小時泡在裏麵。但這一次,她勢單力薄,因為連曉棠都不支持她。


    曉棠也不是認同這種生活,不過這個時候,她整個身心都放在了另一件事情上:克隆人。


    “最初曉棠姐也沒認真想過大規模克隆人的可能,她隻是想實現一些人的遺言,比如劉戰團長,他遺言裏明確說到希望參與勇士複生計劃。如果戰爭結束了,希望他的克隆體能照顧妻子兒女,如果戰爭沒有結束,希望他的克隆體去當陸戰隊員,去當驅逐艦駕駛員,總之可以替代自然人的地方,都可以用他的克隆體。”


    蘇玉感慨的說:“劉戰團長,希望自己死後繼續發揮價值,他相信他的記憶,他的經驗還能為大家服務。”


    說到這,夏鳴看向隊列中那個“劉震”,對方感應到了他的視線,身姿站得更直,迴應的目光裏,堅定中又帶著些不安。


    劉震是在搶救無效後死亡的,他的pei保存得相當完整,星聯宇宙軍官兵的pei比一般pei先進一代,是用超材料做芯片的,模擬出來的心智模型更完整更精細。


    曉棠選擇劉震作為克隆人的實驗先例,想必也是考慮到了這個因素。忽略克隆人在生物和醫學上的技術問題,隻要克隆成功,那麽再通過pei,循序漸進的迴放記憶,就能讓克隆人擁有近似原主的記憶和閱曆,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複生。


    不過這終究隻是模擬,在自我認知上,克隆人會是什麽情況,意識活性方麵,克隆人跟原主會有什麽樣的差異,這些問題,想想就讓人……興奮。


    夏鳴忽然有些理解曉棠了,對科學家來說,這些問題,都如寶藏一般,誘惑力無窮。


    隻是有些問題,對他來說卻不算問題,剛才他很清晰的感應到,克隆人劉震,意識活性連lv1都不到,而原主劉震的意識活性已經接近lv4。當然,是不是能成長到原主的程度,這就得問曉棠了。


    劉震是這樣,安森是這樣,老黃也是這樣,3個戰團長的經驗和閱曆是寶貴的財富。在克隆劉震成功後,曉棠一發不可收拾,把3個戰團長,連著徐教授都克隆了出來。


    “劉震11現在是特別編製的驅逐艦駕駛員,安森7是軍團參謀部特別助理,老黃5是戰史研究員,還有徐教授,是科學院特別助理。”


    老洪的表情也很複雜:“最初大家很不習慣,到現在也接受了,隻不過潛意識裏,都把這些人看成是馬古靈那樣的存在。”


    說到馬古靈,夏鳴隨口問:“現在馬古靈的情況怎麽樣了?”


    得知大部分在決戰中存活下來的馬古靈都因為大腦損耗過度,早早走完了生命周期,夏鳴也有些慨歎。


    馬古靈的正常壽命預計在三十年以上,但在決戰中,因為激烈的戰況,馬古靈們都紛紛超負荷運轉,甚至不少替代gei進行計算和控製,這嚴重影響了它們的壽命。


    隨同夏鳴維度躍遷,存活下來的馬古靈有一萬左右,大部分都沒活過3年,曉棠的唐17在兩年前也去世了。現在還隻有不到一千的馬古靈存活,基本都處於頤養天年的狀態。


    馬古靈這個新生種族的完善工作,在安姆宇宙還在持續著,夏鳴倒不擔心,現在他就隻有一個大疑惑沒有解開。


    “克隆個別重要人物,讓他們繼續發揮價值,這倒沒什麽,但現在,這一萬多克隆人,是怎麽迴事?”


    夏鳴問到了最關鍵的問題,蘇玉和老洪支支吾吾,一副想說又不敢說的樣子。


    “難道是曉棠搞克隆上了癮弄出來的?”


    夏鳴話雖然這麽說,卻不相信這是曉棠任性而為。


    蘇玉低著頭道:“有各種原因,不過,還是等曉棠姐親口跟你說好一些。”


    老洪歎氣:“別誤會,不是她的決定,這事……很複雜。”


    能複雜到兩張嘴都說不清嗎?


    夏鳴皺眉,這時林千顏,不,千顏發來了信息:“曉棠休息前,把一些資料發給了我,應該可以迴答這個問題。”


    4萬多人的隊列已經站了20多分鍾,沒人亂動,也沒人說話,大家都沉靜的等待著。漸漸從虛擬世界中掙脫出來的意識已經徹底清醒,他們的表情都有些忐忑不安,這4萬多人看隊列像是一隻大軍,可匯聚起來的氣息,卻像是4萬多等待宣判的罪犯。


    隊列中,一個嬌小的身影頻頻迴頭,目光投向旁邊的隊列,那裏有五個站得筆直的男人。中間那個相貌儒雅文靜的青年有所感應,向對方微微搖頭,這是示意不要亂動。


    “這9年是人類的轉折點啊,戰爭勝利了,我們也走上了新的道路,道路前方是什麽樣子,我已經完全看不清了。”


    看了這些資料,夏鳴沉默了好一陣子,才發出這樣的感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科技狂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癡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癡鯨並收藏超科技狂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