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真居內,窗明幾淨,戶榻灑然,梁澄身披墨色緇衣,跪坐窗前,手執佛經,一頭潑墨般的長發,隨意地用一根白玉簪鬆鬆地挽著,那簪上無一絲花紋,卻剔透瑩潤,在薄薄的天光下,泛著溫潤光華,正如他清雅精致的側臉,兩排長睫偶爾隨著翻動的書頁顫動,在玉白的臉上留下動人的剪影。
這時安喜平掀開竹簾走了進來,滿臉憂愁地湊到梁澄麵前,哀哀歎道:“殿下,眼下哺時已過,這雪怎麽還沒下啊?”
這日已是祈雪後第三日,安喜平一整日都惶惶不安,時不時挑開簾子望著天幕,或是跳到院子裏雙手合十,對著大雄寶殿的方向念念有詞,梁澄都已經說過了,這雪要太陽落山了才下,他還是坐立不安。
梁澄無奈歎氣,放下手中的佛經,推開紗窗,向天空望去。這幾日西風漸烈,雖然白日仍舊冬陽融融,到了夜間,月色卻常常被烏雲遮擋。
此時日暮西山,天光漸薄,大半個天空已被西風吹來的陰雲層層遮蔽,暮色低垂,天地間一派陰沉肅殺。
梁澄算了下時間,笑道:“快了。”
話音剛落,便覺鼻尖一涼,安喜平在他麵前驀地將眼睛瞪得溜圓,欣喜若狂地看著梁澄的鼻尖,叫道:“殿下,是雪!”
梁澄一怔,伸手拂過鼻尖,指尖頓時粘上一粒已經融化過半的小雪花,他轉頭向外看去,一點點晶瑩自虛空處飄落,越飄越多,撲撲簌簌,沒入池塘,飛進梅林,天地漸漸蒼茫。
竟然提前了……
這是不是說……今世,他會有個不一樣的結局……
心裏一塊大石落下,梁澄不禁輕笑出聲。
雪越下越大,地上很快便鋪上一層薄薄的白色,梁澄此時身心舒暢,見白梅在雪中愈發冰清玉潔,不由便走出禪室,撐著把油紙傘,來到梅林之中。
冰蕊玉枝,橫斜交錯,梁澄漸走漸深,忽聞遠處琴聲縹緲,梁澄閉目細聽,隻覺琴聲瀟灑隨意,頗有一番青山元不動,浮雲任去來的意境。
梁澄不禁為琴聲所引,拂花避枝,來到一處院落,上書無相居,字體端嚴,卻暗藏柔和,正如佛祖,懷慈悲心腸,行霹靂手段。
梁澄本不欲打擾此間主人雅興,於是靜立院門口,默默地賞起琴音來,忽而一道聲音傳入耳內,如長空雁引,曠遠中帶著一絲清寂,不著一絲人間煙火氣。
“既臨寒寮,何不一見?”
梁澄微怔,然後欣然一笑,道一聲“打擾了”,還未伸手,院門便無風自開,但見那日在月下梅林中偶遇的僧人,一身月白,神情閑遠,盤膝坐於一株紅梅樹下,自在操琴,白的雪,紅的梅,飄飄灑灑,不似紅塵中人。
這人與那日看來,似有一絲不同,通身的清冷高華一如那日花中初瞥,此刻卻多了幾分瀟灑恣肆。
竟是更讓人移不開眼了。
琴聲“錚”的一聲,戛然而止,梁澄頓時迴過神來。
意識到自己竟然對著一個男人看呆了,梁澄心下頓時有些懊惱羞慚,他趕緊垂下眼睫,見禮道:“見過上師,原來此處是上師清淨之所,弟子叨擾了。”
一念乃無渡禪師關門弟子,身份比之方丈也要高出兩輩,梁澄在他麵前自稱“弟子”,卻是再合禮數不過。
“坐,”一念隨意指向對麵石台,道:“無需拘束。”
梁澄看向那石桌石台,此刻分明雪花紛紛,那處竟是片雪不沾,想到方才仿若涉人心魄的琴音,想來是上師撫琴之時,真氣流轉,以至於周身外物不侵。
他道了一聲謝,便坐到石台上,近看之下,梁澄發現上師端是神仙姿容,菩薩氣度,心中不免愈加仰慕。
這時一念抬眼,梁澄對上那雙深淵碧潭般的眼眸,隻覺魂魄都要被吸了進去,臉上一時浮起兩抹可疑的紅暈。
接著,對方忽然探過身來,伸手撫上梁澄的額頭,一抹檀香與梅香混合的淡淡香氣飄入鼻翼,額頭上傳來一陣溫熱,梁澄怔怔地看著一念的雙眼,心裏滑過的念頭竟是,上師的手是溫的,原來不是九天仙人,冰雪為肌玉做骨,和他一樣,也是血肉做成的。
“這處怎麽了?”
上師好聽的聲音就在耳邊,臉頰上還能感到一陣溫熱的唿氣,梁澄感覺整個人都暈陶陶的,忍不住露出一絲委屈的神色,“磕傷的。”
“這是冷凝香,新製成的,既可熏香,亦能生肌。”
不知何時,一念已經恢複原本的坐姿,梁澄驀然迴神,當即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他怎麽……怎麽這般失態?!
梁澄滿臉緋紅,低著頭謝過一念,將冷凝香裝入袖內,訥訥不敢言。
一念貌似不曾察覺梁澄的窘迫,嘴角難得一抹淡笑,溫和道:“可曾有號?”
“不……不曾……”
一念勾唇,“澄心如何?”
梁澄一驚,抬頭便見上師笑顏,不過這迴他連忙收斂心神,肅容低頭,雙手合掌,謝道:“謝上師贈號,弟子很喜歡。”
如此便錯過一念臉上的一抹可惜。
“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一念道:“你能為蒼生計,使佛祖應驗,可見心澄。”
“上師過譽,”梁澄嘴角忍不住上揚,不知是為上師的嘉獎,還是為上師的賜名,“弟子不過守本心罷了。”
“守本心,這世間能有幾人守得住本心,”一念忽而歎道:“錄錄蒼生,多是連自己的心也看不透的,你很好,往後可以常來。”
梁澄心上一喜,雙眼笑作月彎,“那弟子今後,便多有打擾了。”
……
與此同時,皇宮層層宮牆之內,明元帝抵額閉目,端坐在禦輦內,今夜按例他要宿在皇後那兒,此時正從甘露殿裏出來。
忽然,不遠處一聲驚叫喧嘩傳來,明元帝眉頭一皺,就聽到一聲聲“下雪了,下雪了”。
明元帝一驚,示意停轎,剛步下禦輦,一片雪花就落入他的掌心,他望向遠處,紛紛雪片,似楊花飄絮,散入人間。
……竟是真的應驗了。
同樣的一幕,正在東都的每個角落發生,即便是之前對太子所謂佛祖托夢之辭心存三分疑慮的,此刻也不免心潮激蕩。
大齊崇佛,民間更盛,此番當真天降大雪,不止尋常百姓,好些世家大族竟都暗自揣測,難道太子真是佛子轉世,特來庇佑大齊百姓。
清寧宮內,李後早已備好禦膳,她讓人將九皇子梁濟叫到跟前,叮囑他在父皇麵前要好好表現。
梁濟今歲九齡,正是跳脫的年紀,卻意外的心智早熟,行事沉穩從容,有條有理,進退得宜,隻有在梁澄麵前,才常常表現出孩童該有的貪玩疏懶,偶爾還會做些惡作劇,但每迴隻要撒撒嬌,梁澄便拿他無法。
李後入宮五年,仍不得孕,她千防萬防,宮內隻有公主誕下,但還是讓蔣德妃捷足先登,生下長皇子,所幸第五年,她終於懷得龍子,不想竟誕下個不男不女的怪物,她早已不是懷春少女,已然認清明元帝當年娶她,不過是為了李家勢力,好於滕王相抗,皇帝於她,並無多少夫妻情分,一邊拉攏李家,一邊又要忌憚,若是讓明元帝知道她生了個怪物,隻怕會以此做籌,削弱李家勢力。
帝心無常,在這吃人的後宮,最大的依仗絕不是帝王的寵愛,而是有個強勢的娘家,隻有如此,才能常保尊榮。
因此她瞞下梁澄身體的問題,處理了當天所有接觸過的宮女產婆。
她急著要一個正常的兒子來鞏固地位,雖然梁澄甫一降生,就被封為太子,但是他的身體始終是李後心頭一道不除不快的塊壘,因此,身子還未調養好,就又懷上一胎,這迴卻是個女嬰。
一連生產,又不願大權旁落,身子就這麽敗壞了,她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潛心調養,直到明元十五年,才誕下一個生龍活虎的男嬰,也就是九皇子梁洸。
原本有了九皇子,李後便要除去梁澄,邙山秋狩,白虎襲擊,便是她的手筆,事後嫁禍給二皇子,便是一箭雙雕,隻是梁澄命大,竟沒死成,而她安排在梁澄身邊的人也都折了進去。
唯一的安慰,大概就是明元帝隻查到蔣家身上,可惜蔣家本來就是明元帝拿來製衡李家的,於是這事就被明元帝壓下,蔣德妃被罰禁閉一年,蔣家幾個後進子弟,被貶被謫,然後又空出的官職安排給自己的心腹。
一場太子刺殺,最終反倒是明元帝成了最大的贏家。
而她的所作所為,卻被兄長得知,被李度秋狠訓一番,李後一時激憤,道出太子的身體秘密,然而李度秋素來疼愛自己的小外甥,反而警告李後不準再對太子動手。
後來她冷靜下來,覺得讓梁澄繼續活著也不是不可,梁濟畢竟還小,在長成之前,便讓梁澄成為眾矢之的,到時太子與其餘皇子鬥個兩敗俱傷,她的小兒,明元帝的幺子,便得漁翁之利。
如今,一切如意算盤都被太子給攪渾了,她這兩日,不知打碎多少茶盞擺件。
念及此處,李後便覺心口煩悶,她不禁對梁洸道:“眼下,你父皇並未下詔剝除你哥哥太子之位,隻是若這幾日當真天降大雪,便是佛祖應驗,陛下為了皇家顏麵,決計不敢叫太子出爾反爾,違背佛祖,到時隻怕會頒詔賜號,下旨太子出家,之後會不會再封太子,又會不會封你為太子,實在是未知之數。”
梁濟麵色沉靜,不似九歲孩童,聲音倒還是稚氣滿滿:“母後無需煩憂,父皇春秋鼎盛,心思難測,而皇兄們卻都大了,父皇應是另有打算。”
“吾兒聰慧,是母後太過心急,”李後慈愛地拂過梁濟頭上的抹額,眼裏竟是滿意之色,這是她李家的血脈,絕非庸碌之輩!
梁濟垂下眼簾,忽然轉過話頭,“母後,濟兒想去探望哥哥。”
李後眼裏閃過一絲厭惡,到底沒有表現出來,然而轉念一想,讓九皇子與梁澄保持兄弟之情,到底百利而無一害,將來她的皇兒登基為帝,萬一又出了什麽天災,梁澄或可助力一二,於是她柔聲道:“你舅舅明日便要抵京,到時讓他帶你一起去。”
忽然,殿外傳來喧嘩之聲,李後不悅道:“何事吵鬧?”
一宮女躬身步入殿內,跪道:“娘娘,下雪了!”聲音裏滿是激動欣喜。
李後一驚,眼裏閃過重重思量,命宮女退下,迴頭對梁濟說:“明日去你哥哥那,為母後給他捎上一些衣物,還有念珠一串,母後不便出宮,你替我好好問問他,可有什麽短的缺的,唉,如今你哥哥這個家是非出了不可,以後隻怕很難見到。”
說著李後便用手帕拭了拭眼角不存在的眼淚,“澄兒怎麽……如此命苦!”
梁濟上前一步,抱住李後的手臂,聲音軟糯道:“母後莫傷心,兒臣會把替哥哥一起孝順您的。”
“好孩子……”
……
第二日,聖旨正式頒下,太子為國護持,功澤天下,封護國法師,賜僧統德韶國師之號,法號澄心,入對不稱臣,登殿賜高座,可見聖寵。
這時安喜平掀開竹簾走了進來,滿臉憂愁地湊到梁澄麵前,哀哀歎道:“殿下,眼下哺時已過,這雪怎麽還沒下啊?”
這日已是祈雪後第三日,安喜平一整日都惶惶不安,時不時挑開簾子望著天幕,或是跳到院子裏雙手合十,對著大雄寶殿的方向念念有詞,梁澄都已經說過了,這雪要太陽落山了才下,他還是坐立不安。
梁澄無奈歎氣,放下手中的佛經,推開紗窗,向天空望去。這幾日西風漸烈,雖然白日仍舊冬陽融融,到了夜間,月色卻常常被烏雲遮擋。
此時日暮西山,天光漸薄,大半個天空已被西風吹來的陰雲層層遮蔽,暮色低垂,天地間一派陰沉肅殺。
梁澄算了下時間,笑道:“快了。”
話音剛落,便覺鼻尖一涼,安喜平在他麵前驀地將眼睛瞪得溜圓,欣喜若狂地看著梁澄的鼻尖,叫道:“殿下,是雪!”
梁澄一怔,伸手拂過鼻尖,指尖頓時粘上一粒已經融化過半的小雪花,他轉頭向外看去,一點點晶瑩自虛空處飄落,越飄越多,撲撲簌簌,沒入池塘,飛進梅林,天地漸漸蒼茫。
竟然提前了……
這是不是說……今世,他會有個不一樣的結局……
心裏一塊大石落下,梁澄不禁輕笑出聲。
雪越下越大,地上很快便鋪上一層薄薄的白色,梁澄此時身心舒暢,見白梅在雪中愈發冰清玉潔,不由便走出禪室,撐著把油紙傘,來到梅林之中。
冰蕊玉枝,橫斜交錯,梁澄漸走漸深,忽聞遠處琴聲縹緲,梁澄閉目細聽,隻覺琴聲瀟灑隨意,頗有一番青山元不動,浮雲任去來的意境。
梁澄不禁為琴聲所引,拂花避枝,來到一處院落,上書無相居,字體端嚴,卻暗藏柔和,正如佛祖,懷慈悲心腸,行霹靂手段。
梁澄本不欲打擾此間主人雅興,於是靜立院門口,默默地賞起琴音來,忽而一道聲音傳入耳內,如長空雁引,曠遠中帶著一絲清寂,不著一絲人間煙火氣。
“既臨寒寮,何不一見?”
梁澄微怔,然後欣然一笑,道一聲“打擾了”,還未伸手,院門便無風自開,但見那日在月下梅林中偶遇的僧人,一身月白,神情閑遠,盤膝坐於一株紅梅樹下,自在操琴,白的雪,紅的梅,飄飄灑灑,不似紅塵中人。
這人與那日看來,似有一絲不同,通身的清冷高華一如那日花中初瞥,此刻卻多了幾分瀟灑恣肆。
竟是更讓人移不開眼了。
琴聲“錚”的一聲,戛然而止,梁澄頓時迴過神來。
意識到自己竟然對著一個男人看呆了,梁澄心下頓時有些懊惱羞慚,他趕緊垂下眼睫,見禮道:“見過上師,原來此處是上師清淨之所,弟子叨擾了。”
一念乃無渡禪師關門弟子,身份比之方丈也要高出兩輩,梁澄在他麵前自稱“弟子”,卻是再合禮數不過。
“坐,”一念隨意指向對麵石台,道:“無需拘束。”
梁澄看向那石桌石台,此刻分明雪花紛紛,那處竟是片雪不沾,想到方才仿若涉人心魄的琴音,想來是上師撫琴之時,真氣流轉,以至於周身外物不侵。
他道了一聲謝,便坐到石台上,近看之下,梁澄發現上師端是神仙姿容,菩薩氣度,心中不免愈加仰慕。
這時一念抬眼,梁澄對上那雙深淵碧潭般的眼眸,隻覺魂魄都要被吸了進去,臉上一時浮起兩抹可疑的紅暈。
接著,對方忽然探過身來,伸手撫上梁澄的額頭,一抹檀香與梅香混合的淡淡香氣飄入鼻翼,額頭上傳來一陣溫熱,梁澄怔怔地看著一念的雙眼,心裏滑過的念頭竟是,上師的手是溫的,原來不是九天仙人,冰雪為肌玉做骨,和他一樣,也是血肉做成的。
“這處怎麽了?”
上師好聽的聲音就在耳邊,臉頰上還能感到一陣溫熱的唿氣,梁澄感覺整個人都暈陶陶的,忍不住露出一絲委屈的神色,“磕傷的。”
“這是冷凝香,新製成的,既可熏香,亦能生肌。”
不知何時,一念已經恢複原本的坐姿,梁澄驀然迴神,當即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他怎麽……怎麽這般失態?!
梁澄滿臉緋紅,低著頭謝過一念,將冷凝香裝入袖內,訥訥不敢言。
一念貌似不曾察覺梁澄的窘迫,嘴角難得一抹淡笑,溫和道:“可曾有號?”
“不……不曾……”
一念勾唇,“澄心如何?”
梁澄一驚,抬頭便見上師笑顏,不過這迴他連忙收斂心神,肅容低頭,雙手合掌,謝道:“謝上師贈號,弟子很喜歡。”
如此便錯過一念臉上的一抹可惜。
“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一念道:“你能為蒼生計,使佛祖應驗,可見心澄。”
“上師過譽,”梁澄嘴角忍不住上揚,不知是為上師的嘉獎,還是為上師的賜名,“弟子不過守本心罷了。”
“守本心,這世間能有幾人守得住本心,”一念忽而歎道:“錄錄蒼生,多是連自己的心也看不透的,你很好,往後可以常來。”
梁澄心上一喜,雙眼笑作月彎,“那弟子今後,便多有打擾了。”
……
與此同時,皇宮層層宮牆之內,明元帝抵額閉目,端坐在禦輦內,今夜按例他要宿在皇後那兒,此時正從甘露殿裏出來。
忽然,不遠處一聲驚叫喧嘩傳來,明元帝眉頭一皺,就聽到一聲聲“下雪了,下雪了”。
明元帝一驚,示意停轎,剛步下禦輦,一片雪花就落入他的掌心,他望向遠處,紛紛雪片,似楊花飄絮,散入人間。
……竟是真的應驗了。
同樣的一幕,正在東都的每個角落發生,即便是之前對太子所謂佛祖托夢之辭心存三分疑慮的,此刻也不免心潮激蕩。
大齊崇佛,民間更盛,此番當真天降大雪,不止尋常百姓,好些世家大族竟都暗自揣測,難道太子真是佛子轉世,特來庇佑大齊百姓。
清寧宮內,李後早已備好禦膳,她讓人將九皇子梁濟叫到跟前,叮囑他在父皇麵前要好好表現。
梁濟今歲九齡,正是跳脫的年紀,卻意外的心智早熟,行事沉穩從容,有條有理,進退得宜,隻有在梁澄麵前,才常常表現出孩童該有的貪玩疏懶,偶爾還會做些惡作劇,但每迴隻要撒撒嬌,梁澄便拿他無法。
李後入宮五年,仍不得孕,她千防萬防,宮內隻有公主誕下,但還是讓蔣德妃捷足先登,生下長皇子,所幸第五年,她終於懷得龍子,不想竟誕下個不男不女的怪物,她早已不是懷春少女,已然認清明元帝當年娶她,不過是為了李家勢力,好於滕王相抗,皇帝於她,並無多少夫妻情分,一邊拉攏李家,一邊又要忌憚,若是讓明元帝知道她生了個怪物,隻怕會以此做籌,削弱李家勢力。
帝心無常,在這吃人的後宮,最大的依仗絕不是帝王的寵愛,而是有個強勢的娘家,隻有如此,才能常保尊榮。
因此她瞞下梁澄身體的問題,處理了當天所有接觸過的宮女產婆。
她急著要一個正常的兒子來鞏固地位,雖然梁澄甫一降生,就被封為太子,但是他的身體始終是李後心頭一道不除不快的塊壘,因此,身子還未調養好,就又懷上一胎,這迴卻是個女嬰。
一連生產,又不願大權旁落,身子就這麽敗壞了,她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潛心調養,直到明元十五年,才誕下一個生龍活虎的男嬰,也就是九皇子梁洸。
原本有了九皇子,李後便要除去梁澄,邙山秋狩,白虎襲擊,便是她的手筆,事後嫁禍給二皇子,便是一箭雙雕,隻是梁澄命大,竟沒死成,而她安排在梁澄身邊的人也都折了進去。
唯一的安慰,大概就是明元帝隻查到蔣家身上,可惜蔣家本來就是明元帝拿來製衡李家的,於是這事就被明元帝壓下,蔣德妃被罰禁閉一年,蔣家幾個後進子弟,被貶被謫,然後又空出的官職安排給自己的心腹。
一場太子刺殺,最終反倒是明元帝成了最大的贏家。
而她的所作所為,卻被兄長得知,被李度秋狠訓一番,李後一時激憤,道出太子的身體秘密,然而李度秋素來疼愛自己的小外甥,反而警告李後不準再對太子動手。
後來她冷靜下來,覺得讓梁澄繼續活著也不是不可,梁濟畢竟還小,在長成之前,便讓梁澄成為眾矢之的,到時太子與其餘皇子鬥個兩敗俱傷,她的小兒,明元帝的幺子,便得漁翁之利。
如今,一切如意算盤都被太子給攪渾了,她這兩日,不知打碎多少茶盞擺件。
念及此處,李後便覺心口煩悶,她不禁對梁洸道:“眼下,你父皇並未下詔剝除你哥哥太子之位,隻是若這幾日當真天降大雪,便是佛祖應驗,陛下為了皇家顏麵,決計不敢叫太子出爾反爾,違背佛祖,到時隻怕會頒詔賜號,下旨太子出家,之後會不會再封太子,又會不會封你為太子,實在是未知之數。”
梁濟麵色沉靜,不似九歲孩童,聲音倒還是稚氣滿滿:“母後無需煩憂,父皇春秋鼎盛,心思難測,而皇兄們卻都大了,父皇應是另有打算。”
“吾兒聰慧,是母後太過心急,”李後慈愛地拂過梁濟頭上的抹額,眼裏竟是滿意之色,這是她李家的血脈,絕非庸碌之輩!
梁濟垂下眼簾,忽然轉過話頭,“母後,濟兒想去探望哥哥。”
李後眼裏閃過一絲厭惡,到底沒有表現出來,然而轉念一想,讓九皇子與梁澄保持兄弟之情,到底百利而無一害,將來她的皇兒登基為帝,萬一又出了什麽天災,梁澄或可助力一二,於是她柔聲道:“你舅舅明日便要抵京,到時讓他帶你一起去。”
忽然,殿外傳來喧嘩之聲,李後不悅道:“何事吵鬧?”
一宮女躬身步入殿內,跪道:“娘娘,下雪了!”聲音裏滿是激動欣喜。
李後一驚,眼裏閃過重重思量,命宮女退下,迴頭對梁濟說:“明日去你哥哥那,為母後給他捎上一些衣物,還有念珠一串,母後不便出宮,你替我好好問問他,可有什麽短的缺的,唉,如今你哥哥這個家是非出了不可,以後隻怕很難見到。”
說著李後便用手帕拭了拭眼角不存在的眼淚,“澄兒怎麽……如此命苦!”
梁濟上前一步,抱住李後的手臂,聲音軟糯道:“母後莫傷心,兒臣會把替哥哥一起孝順您的。”
“好孩子……”
……
第二日,聖旨正式頒下,太子為國護持,功澤天下,封護國法師,賜僧統德韶國師之號,法號澄心,入對不稱臣,登殿賜高座,可見聖寵。